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作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求大神给写一个开头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国的抗日战争是一曲满浸悲伤与凄怆的哀歌,面对日军的侵略铁蹄,中华儿女们怎能让侵略者肆意乱为?他们时刻在做着奋勇抵抗和强烈反击。忆往昔,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战,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国的抗日战争是一曲满浸悲伤与凄怆的哀歌,面对日军的侵略铁蹄,中华儿女们怎能让侵略者肆意乱为?他们时刻在做着奋勇抵抗和强烈反击。忆往昔,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战,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铸造了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光辉岁月。那一个个不平凡的岁月,时时刻刻砥砺着我们。

以918事变抗战70周年为题材,哪种作文题目比较好

①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真的遗憾、乏味。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回两回,即所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②“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bèng( )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

③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五十岁那一年,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就骑着青牛,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去讲学。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要他留点东西再走,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爆发”,留下了伟大著作《道德经》。老子的“爆发”,用了两天时间。

④《黄河大合唱》,则是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共同“爆发”的结果。1939年暮春,光未然躺在延安医院里,五天写出了全部歌词,接着,冼星海在小窑洞里谱曲,花了六天时间,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就这样问世了,这既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他们自己一生创作的最高峰。这短短几天的工作价值,超过了他们一生的贡献。

⑤安史之乱时,大书法家颜真卿听到他最喜欢的侄子牺牲的消息后,五内俱焚,痛不欲生,愤怒情绪无以排遣,抓起狼毫,便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祭侄帖》。悲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抒发得淋漓尽致,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成为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峰。

⑥陆放翁一生写诗9000多首,佳作颇多,各有千秋,但大伙公认,尤以他临死时写的《示儿》为最佳,凝聚了他一生的报国之情,是千古不朽的传世之作。至于先前写的那近万首诗,都是为他最后的“爆发”作铺垫的。

⑦苏东坡也是个高产作家,但写得最好几篇词、赋,还是他贬谪湖北黄州期间“爆发”的结果。仿佛他的前半生都是为这次“爆发”在积蓄能量,积累知识,积聚豪情,一旦机会成熟,就不可遏制地喷薄而出:《念奴娇·赤壁怀古》闪亮登场,石破天惊;前后《赤壁赋》联袂而至,辉映古今。

⑧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平时看着大家似乎都一样,关键是 。

⑨当然,“爆发”看似只有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其实,可能是一个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甚至可能是一生不懈奋斗的一个总结,所谓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也就是说,“爆发”固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过人的智慧,需要能把握机遇的机敏,但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积累,苦心孤诣地研究。这样,一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时,便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爆发”,攀登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拿出自己最辉煌的作品,便可以昂然jī( )身于成功者的行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稠什么意思

峥嵘岁月稠意思是: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出自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沁园春·长沙》。

原诗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如下: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关于抗日英雄诗歌

(一)

《英雄祭》

作者:谷传民(现代)

你是倒下的山你是站起来的峰

你是远去的身影你是走来的英雄

不能忘记的并不只是你的功名

忘记不了的是你聚散之间

你选择了诀别而不是重逢

忘记不了的是你生死之间

你选择了奔赴国难而不是苟且偷生

你是倒下的山你是站起来的峰

你是远去的身影你是走来的英雄

要问曾有多少家仇你的大刀它懂

要问曾有多少国恨你用炮火呼喊和平

秋雨为你落泪你却面带笑容

因为你看见了举起的旗帜倒下去

你也会倒的从容

你是倒下的山你是站起来的峰

你是远去的身影你是走来的英雄

生死之间你选择了倒下

因为你要让一个叫中华的地方满园春风

聚散之间你选择了永别

因为你要让一面旗帜飘扬在

一个叫祖国的上空

(二)

历史与英雄》

作者:背靠大地(现代)

季节转换岁月流金

无情的年轮贴成额前的皱纹

历史啊你送走了多少

有意义或没意义的人

是谁翻开历史生动的一页

成王败寇皆豪情万许

是谁亲身写下生动的故事

你同这故事刻进历史并流芳百世

英雄啊且放下手中的弯弓,饮尽

这杯烈酒。将你眼中这弯凄月冲淡

且听这军营里号角连天

奸贼强盗你的钢刀铮铮闪耀

知己红颜你的眼中滴滴湔雪

(三)

《回望抗战的峥嵘岁月》

作者:张祖仁(现代)

无数革命先烈和爱国的仁人志士

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为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

前仆后继,英勇牺牲

谱写了一曲崇高的爱国主义赞歌

曾记否“七·七”卢沟桥事变

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

开始了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

八路军开赴前线新四军挺进敌后

全民皆兵反扫荡,反吞食

反封锁,反清乡

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

杨靖宇、赵一曼、李林等

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

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

全国军民动员起来

开展运动战、阵动战、地道战、

地雷战、游击战

到处出击打得日伪军鬼哭狼嚎

平壁关大战百团大战松沪大会

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能胜的神话

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八年

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国家存亡、民族危亡之际

八年抗战最大成果是

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境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做出了重大贡献八年抗战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理论和思想

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和力量

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加强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创建了广大解放区丰富了人民战争的经验

八年抗战是一部血泪凝成的悲壮史诗

人们不会忘记“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事件”

全国军民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抗战胜利是中国军民的骄傲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骄傲

回望抗战的峥嵘岁月居安思危

深切怀念千百万伟大的献身者

永放光芒的抗日战争史

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

的命运紧紧相连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胜利

如今我们的四化建设

亿万中华儿女

按照邓小平设计的总蓝图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万众一心

我们实现国富民强伟大战略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辉煌和振兴

(四)

《忆卢沟桥抗日英雄祭》

作者:吉诚先生 (现代)

日寇铁骑入关东,卢沟桥上炮声隆,

忍看中华遭蹂躏,血雨腥风岁月中;

英雄气概贯长虹,不怕牺牲往前冲,

军民团结与血战,先烈血染国旗红;

牢记国耻鸣警钟,悲惨教训记心中,

今日吾辈读历史,泪眼犹红心犹痛;

和平外交广结朋,巩固国防强军工,

(五)

《英雄》

作者:阿紫(现代)

当你翻开书本认识英雄两个字

你会想到什么当你站在纪念碑前

读到英雄这两个字你会看到什么

你会想到一把血淋淋的刺刀

挑开家门那个用胸膛

护住你的兄长吗

你会看到生养你的土地

被掠夺被瓜分被奴役被践踏

那些誓死也要捍卫每寸国土的中华儿女吗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在生死面前

敢于踏出一步的人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在危难之时

敢于迈出一脚的人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子弹横飞还向前冲锋的人

英雄是浑身弹孔仍用双臂抱紧红旗的人

我们说当祖国需要时

雄纠纠,气昂昂走向战场

那是英雄

我们说当人民需要时

将个人得失置于度外

他也是英雄

英雄可以是顶起炸药包的背影

英雄也是救死扶伤运送弹药保证后勤的人

我们的历史是一部英雄的历史

我们的国家:是生长英雄的国家

我们需要英雄需要那些在荒芜的土地上

种植绿荫的人我们需要英雄

需要那些用滚烫的手掌

愈合被撕裂伤口的人

我们呼唤英雄是呼唤背上有傲骨的人

我们呼唤英雄是呼唤胸中有担当的人

当我们享受和平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时候

我们不应该感谢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吗?

对那些为消灭战争取得和平而英勇献身的人们

我们不应该把尊重献给他们吗?

让那些战争狂人向英雄低头吧?

让那些亵渎英雄的预言家们失望吧?

让那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腔调失声吧?

让和平的彩旗在世界的花园里生根吧

让我们从心底高喊

战胜邪恶的英雄永生!

抗战时期能被称为峥嵘岁月吗

可以,峥嵘岁月意为不平凡的年月,抗战时期我国处于特殊时期,可以使用峥嵘岁月表达

关于“抗战”的句子有哪些?

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寇心胆惊。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齐欢迎;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南方红军,已到察绥,眼看要出关;西征大军,夹攻日本,赶快去会面。日本国内,党派横争,革命风潮涌,对美对俄,四面楚歌,日寇死不远。紧握枪刀,向前猛进,同志齐踊跃,歼灭日寇今田部队,我军战斗好,摩天高岭,一场大战,惊碎敌人胆,盔甲枪弹,胜利无算,齐奏凯歌还。同志们快来高高举起胜利的红旗,拼着热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铁骑纵横满洲境内,已有十大军,万众蜂起,勇敢杀敌,中国收复矣. ——《西征歌》

这首鼓舞人心的西征歌,把我们带回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抗战期间,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他们集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许许多多在抗战中为国牺牲的英烈们,他们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卫国杀敌,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永放光芒!

打开尘封的记忆,重温昔日的往事,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启迪。记录历史的灾难,不是为了延续旧时的仇恨,不是为了扩大中日之间的裂痕,不是为了煽动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是为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知史才能爱国。惟有让我们的后代“记国耻,唤国魂,珍国格,奋国威”,我们的民族才会振兴,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我们的人民才有福祉。记得一位伟大的哲人说过:只有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让我们牢记这位伟大哲人的话!让我们永远缅怀为抗战流血牺牲的革命先辈!!

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戴安澜 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1942年5月26日,抗击东南亚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在缅甸茅邦。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向他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之杰出勋章———懋绩勋章,成为中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

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赵一曼 著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谢晋元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在出操时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张自忠 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

赵登禹 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1933年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卫立煌(1896-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1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8军军长等职。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

金方昌狱中蘸血书写壮志: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战。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书生”出身的他亦能上阵杀敌。他曾利用敌人夜间“会哨”时机,率30名民兵伏击敌人,歼敌甚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青年英雄。

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端起刺刀扑向敌人: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这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最后一个战斗瞬间。

“流浪到哪里,逃亡到何方,我们的祖国,我们已经无处流浪,无处逃亡。”追忆那段峥嵘岁月,东江纵队老战士蔡松英唱起了那时的歌谣。她说,“我们能流浪到哪里?我们流浪到韶关,总有一天,韶关会沦陷。我们只有战斗,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才能给子子孙孙一个交代。我们为什么去打日本?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誓死不做亡国奴。”蔡松英说,这是她从不后悔的选择。一声“不后悔”,诠释了无数穿梭在烽火炮弹之中的热血青春。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作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求大神给写一个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