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惊蜇的含义是什么求解答



,是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的意思是天气回暖,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是

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

”。

的意思是天气回暖,

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

有诗曰:“促春遘(gòu)

,始雷发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

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

)鸣;三候

。”描述已是

呜叫、

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

现象的一个节气。

这个节气在

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

开始的日子。

有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也说: 过了惊蛰节,

不能歇 、 九尽

开,农活一齐来。 华北

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不耙地,好比

走了气 ,这是当地人民防旱

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

,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

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

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

工作

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

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 催芽肥 ,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

。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

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

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吹南风,

迟下种 。现代

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

,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

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

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

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

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的民间习俗

每年惊蛰这天,在广东香港,民间习俗有祭白虎及

的仪式。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

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

,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

一般为黄色黑

,口角画有一对

。拜祭时,需以肥

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

抹在

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

,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

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

,熏家

,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

”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

,一边口中

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

,驱赶身边的小人

,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

以及工作上的“

”。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惊蛰的诗词精选

1,《秦楼月·浮云集》宋代:范成大

原文: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白话文释义:惊蛰来了,偶尔传来阵阵轻雷的声音,鸠鸟鸣叫着,翠绿的杨树迎风飘扬。玉炉的重烟沾湿了衣物,也将燕支花都染湿了,花枝那边,望过去有如画中的楼宇,还有人站立在那头。

2,《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原文: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白话文释义: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3,《义雀行和朱评事》唐代:贾岛

原文: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白话文释义:惊蛰来了,两只雀鸟在这时,口里衔着黄河的泥土,在天空不断的飞来飞去,一天都没有回来休息,就是为了养育幼鸟。两只雀虽是小小的鸟类,却如此仁义,我真是惭愧不如。

3,《菩萨蛮·春雨》宋代:萧汉杰

原文: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白话文释义:愁苦的事情来无影去无踪,但是我却又在半醉半醒之间。春天的烟雨湿了栏杆,又是一年惊蛰,杏花初开放,天气转冷了,痰盂快要被我敲破了,这种痛苦绝望的叫声有谁知道呢?我今天夜里衣服穿少了受了风寒,你知不知道要添加衣服呢?

4,《春晴泛舟》宋代:陆游

原文: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白话文释义:儿童不要笑我是老人家,惊蛰到了,春雷萌动行风雨,整个的宇宙就像天地初开的时候,是一番新的气象。波光粼粼的江水上涨淹没了黑色的礁石,嫩黄纤柔的柳枝摇摆色淡如黄尘。想上岸去亭子里却又划起了船桨,觉得这么美好的景色不好好享受真是浪费。

5,《闻蛙》宋代:赵蕃

原文: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白话文释义:惊蛰已然过去数日,蛙声却刚刚升起,能够如此喜赏风花雪月,管他于公于私。

介绍一下节气 惊蜇

惊蛰,

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雷鸣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记忆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的含义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二十四节气歌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拓展资料:

1.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少数民族的二十四节气歌

独龙族世居于此,攀藤溜索,农林混作,既是农民,也是猎人、渔人和采集者。向自然讨生活的刀耕火种延续至20世纪上半叶。

按照自然季节的变化,独龙人创造了适合于自身生产特点的物候历算法。从头年下雪到次年下雪算为一年。从月亮最圆的那天起到第二次月亮最圆时算为一月。这样的节令不十分严格,花开或鸟叫晚一些,播种的时间也相应地推迟。每月的天数也没有正确的数字,月大月小只是相对而言。

独龙人对花开鸟鸣十分重视,视为大自然对劳作讯息的“指示灯”:每年春季到来桃花盛开,“投拉木登开”鸟鸣叫时便开始春耕、播种。当“卡波”,“贝达”等鸟鸣叫时就全面播种,种南瓜、黄瓜。百花盛开“日木”即蝉鸣叫时则停止一切播种。

一月 ,称“投提龙”,意思为无事可干的月,呆坐得屁股皮肤也磨破了。只好上山打猎,过传统年。

二月 ,称“久门龙”,下雪月,树草枯萎,开始挖洋芋地,酝酿春耕。

三月 ,称“阿薄龙”,出草月,地上草木发青,开始挖地和砍“火山地”,大量播种洋芋和小米。

四月 ,称“奢久龙”,播种月,大量砍烧“火山地”,开始播种包谷、豆子、芋头等。

五月 ,称“昌木蒋龙”,花开花谢月,草木已绿。要种玉米和栽稻秧。

六月 ,称“阿义龙”,缺粮月,青黄不接,大量上山采集野菜野粮。

七月 ,称“布安龙”,洋芋成熟,种苦荞和甜荞。男子外出挖贝母和上山放扣索,打猎。

八月 ,称“阿松龙”,开始吃青包谷、收小米。桃子刚成熟,满山遍野的果树挂果。

九月 ,称“早络龙”,“收获月”,野果遍地都是。收玉米、稗子和瓜类。

十月 ,称“阿伤龙”,大规模秋收,修建玉米仓房,贮存过冬粮食。

十一月 ,称“总亚龙”,此月山上已经降雪,赶收晚熟的稗子。上山砍柴,准备过冬的柴禾。

十二月 ,称“得日干龙”,意思是植物或树木皮可割下来的月。水位降落,水色变清,可撒网捕鱼。山上白雪皑皑,男子趁机围猎。

居住在三江沿岸的赫哲人,根据各种鱼类的活动规律、自然季节的变化,将捕鱼生产活动分为捕鱼的黄金季节、修理网具的渔闲期、秋季渔汛期、冬季捕鱼期等四个阶段,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捕鱼方式。受到汉族的“二十四节气歌”影响,赫哲族又将其与渔业生产的季节性结合起来,总结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谣,来指导渔业生产和生活。

捕鱼

节气歌

立春打獐狍,雨水舀鱼忙。

惊蜇忙织网,春分船沿上。

清明河水淌,谷雨开大江。

立夏鱼群欢,小满鱼米全。

芒种鱼产卵,夏至鲤鱼窜。

立秋开了网,处暑鳇鱼鲜。

白露鲑鱼来,秋分鱼籽甩。

寒露哲罗翻,霜降打秋边。

立冬下挂网,小雪打冰穿。

大雪钓冬鱼,冬至补鱼具。

小寒大寒修理船,鱼楼肉满过新年

资料链接中国政府网-中国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具体指的哪些节气 请按顺序列出来

二十四节气: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这首歌是《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智慧的中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相邻两个节气约隔15天左右。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中国古代农业灌溉依托于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而二十四节气歌更适用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事指导。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扩展资料

关于节气的农谚

1、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2、冷惊蜇,暖春分。

3、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4、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5、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6、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7、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8、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

9、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

10、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11、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12、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关于惊蛰的古诗有哪些

1、闻蛙

(宋)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2、咏二四气诗 · 惊蛰二月节

(唐)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3、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4、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袅袅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5、山房

(宋)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惊蜇的含义是什么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