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今关于王昭君的诗词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

历代咏王昭君诗歌赏析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昭君嫁到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儿女。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

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胡曾 《咏史诗·汉宫》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三槐居语文网,a Q&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

其实诗人不懂,和亲是在国力强盛时采用的怀柔政策。国力衰弱时恐怕只有进贡钱帛美女以求苟安而不得。看看宋朝,历经辽,金,元的侵掠,每年输银帛无数,仍不能保住平安,先是偏安一隅,最后灭亡。宋朝皇帝,大臣何不用和亲之策?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

白居易这首诗把怨恨指向了皇帝。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王睿《解昭君怨》

王睿作了一个翻案文章。王昭君留在宫里又如何?王昭君的悲剧,并不只是她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制度(至少是嫔妃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其一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其二

王安石的这首诗问世以后反响很大,它立意高,主题开掘深刻。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

王安石闯了诗祸。“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其实,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很有点近代化。

王安石的《明妃曲》问世后,欧阳修写了两首《和明妃曲》: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诗人的感受是深刻的:应该是汉人最感难堪的乐曲现在却被汉宫当作新声来翻奏;昭君的琵琶曲早已传至家乡故里并成为时尚,但真正知会其中怆怀悲思的又有几人?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这种平易婉曲的语言与从容寄慨的抒情相辅相成,洋溢着浓郁的艺术魅力。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其二 这首诗更是从批评皇帝的角度入手,“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你皇帝眼皮底下的人都管不好,你怎么能指挥千军万马去消灭边境的来犯之敌呢?欧阳修的诗歌在针砭时弊上,比王安石更进一步,确实是非常深刻的。可评作咏王昭君诗歌中的问鼎之作。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姿?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清朝历史学家刘献廷的这首咏昭君诗表达同一个意思: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更进一步,他写道,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可能还多的是,只因为昭君要嫁到外国,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时,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至于那些始终没被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知道有多少呢。甚至可以引申为,社会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被埋没的悲剧实在太多太多了!

也有诗为昭君出塞另作评价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唐)汪遵 《昭君》

明代有位诗人写道: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

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历史进入新中国以后,更有人把王昭君看作是民族团结的和平友好大使了。比如已故的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1963年在内蒙参观昭君墓后,题写了一首七绝《谒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上个世纪60年代在内蒙考察学习过一段时间,写过《内蒙访古》等散文名篇,也写过一首歌颂王昭君历史功绩的诗: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这样评价王昭君的出塞,似乎过于了。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说红颜祸水,固然是荒谬绝伦。但把一个女子和亲拔到如此高度,其实也是红颜祸水论的另一个极端。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321f5c0100egjx.html

求所有关于以王昭君为题材的诗,文,曲

起初,王昭君故事见于《汉书,匈奴书》:“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为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号宁胡阏氏。”《后汉书,南匈奴传》也有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令求行。”这表明王昭君仅是一个含有宫怨、自愿出塞和亲的历史人物

其次,王昭君被歌舞、小说、变文刻画成了一个被迫出塞和亲的文学形象。最有影响的是晋。葛洪《西京杂记》的描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逐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不难看出,王昭君已被刻成一个本应获元帝之宠,因被画工丑画了她的图像,不但得宠不成,反而还遭远嫁厄运的人物形象。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合乎自身发展趋势的行为,难免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或逆历史势力的扼杀,这就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悲剧。《西京杂记》中刻画的这一形象,显然是一个人物性格及社会环境造成的悲剧。残本《王昭君变文》着力渲梁了昭君出塞之后归君思汉的气氛,使悲剧色彩更加凝重。王昭君则变成了一个悲悲切切,哭哭泣泣在无尽的怨思中死去的悲剧形象。

再次,是咏史诗中诗人们笔下的王昭君。这也是文学形象,但多是诗人们从歌舞、小说、变文中选择某一侧面,加以放大、改造,而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形象。但这一形象的意义已不在于王昭君自身了,而是带有鲜明 的作者个性及新的时代特征。如庚信《昭君辞应诏》:“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全是诗人想象昭君出塞,琵琶马上,留恋故国的深情,这里流露着作者故国之思的身世之感。

白居易关于王昭君的诗,是从《西京杂记》取史事的。我们知道,《西京杂记》与正史记载的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被迫出塞,一个是自愿出塞,而被迫出塞的原因,突出表现在画工丑画王昭君形象,致使元帝失查,作出违反本意的决策。因此,我们虽然不能根据其没有写到画工断定一定不是取材于取材于《西京杂记》。但我们根据其写到画工判断取材于《西京杂记》是有一定理由的。白居易咏王昭君诗中,五首写到了画工。如“如今却似画图中”,(《王昭君》二首)“何乃明妃命,独悬画工手”(青冢)“见疏从道速图画”(《昭君怨》)“白黑即可变,丹青何足论”(《过昭君村》)无疑这是取史于《西京杂记》。

但是作者并不是完整地复现史事,我们知道《西京杂记》中的王昭君是放在多种矛盾之中刻画。其中有昭君与画工的矛盾,昭君与元帝的矛盾,元帝与画工的矛盾,元帝于单于的矛盾、国事与家事的矛盾等等。白居易诗中,重点表现的是前两种矛盾关系,突出渲染她的悲剧命运,及造成悲剧的原因。这是因为这两组矛盾与白居易所处时代的矛盾有着象征的意义,与作者的身世有十分的相似性。下面诗作的内容分析中这一点将凸现得更加具体清楚。

公元七八八年,年仅十七岁的白居易写下了二首《王昭君》。

其一: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是画图中。

诗人借助想象,抓住王昭君悲剧既成之后的外貌变丑描写。胡地风沙、愁苦辛勤是变化的原因。但她又因什么发愁呢?

请读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原因是因为思君思汉而愁。这一细节,不见前人记载,纯属作者推想、体会。他为什么这么年轻而能深刻地体会这桩历史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和感情呢?答案在诗人早年的身世上。

白居易出生在动荡不安的中唐初年,“安史之乱”遗祸末了。写作此诗前,基本上在“颠沛流离”、“苦节读书”中度过。他十一二岁就因两河藩镇叛唐之乱、被迫流离于越中避难。思乡怀亲是他早岁诗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作者十五岁写的《江南送北客,凭寄徐州兄弟书》这样写到: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这与“汉使却回凭寄语”的推想是有相似之处的,这是他能体会王昭君思汉心理的一个原因。但是否说《王昭君》二首仅仅表达作者这种思乡怀亲之情呢?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再看诗人早年生活的另一面吧!白居易“五六岁始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与元九书》)“十岁解读诗,十五能属文”(《朱陈村》)“居易幼聪慧绝人”(《旧唐书》)不待多言。“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这意味着白居易从此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找到了读书人的出路。

然而这条路也不是很好走的,白居易“朝中无思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出身于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唯一所恃者即才,即文章。据《旧唐书,白居易传》云: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日:吾谓斯文逐绝,复得吾子矣!”这表明居易“襟情宏放”。不仅有用世的理想,而且有用世的行为。但顾况无力作实际的推荐,终使诗人理想难以实现,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黄金何日赎蛾眉”显然有更深的意味。

这两首《王昭君》诗,都作昭君口吻,表现自己在困境中渴望用世的热情及担忧。《王直方诗话》说:“古今人作昭君词多矣,余独爱乐天一绝云(略,指其二)”其意优游而不迫切。虽是赞誉,但赞之不当。“何日”一词,写迫不及待的用世之想,不能算“不迫切”,“莫道”一句,写求人包涵,担心君王不赎“蛾眉”的惶恐不安。那有“优游”而言呢?

明?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此虽不忘君,而辞意两拙。”这显然是贬斥,但贬之无理。用世热情用昭君思归于君来表达是恰当的,诗中用语从一“赎”字出也很贴切,辞皆达意,并非两拙。若用谢榛的效颦之作:“使者南归重妾思,黄金何日赎蛾眉,汉家天子如相问,莫道容光异旧时”。来表达白居易的本意,至少是辞不达意,甚至是辞意两拙。所改之处,第三句区别最大。但这一句“汉家”与“使者南归”重复多余,不如用“君王”简洁:“如相问”,所指不清,不如用“若问妾颜色”明白,同时应注意。

白居易这一句话,实质上包含这样一段思维过程:大前提:君王是重“颜色”的。小前提:如果昭君颜色如宫中,君王就可能赎回,如果不如宫中,则君王一定不会赎回。结论:如今我提出要君王赎回我,君王一定会问我的颜色如何,这时我拜托你们这些使者,千万不要说我的颜色不如宫中的时侯。

显然这些内容都无法用谢榛的效之作来表达。谢氏之论是隔靴搔痒,不得白诗三昧,谢氏之改是用自己之手,搔他人之痒,不得止白氏之痒。

总之,《王昭君》二首,表现了一个身处困境,却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君王寄托着希望,对前途极为担忧的用世者的心理,诗中的王昭君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张玉谷说:“或止述史事,而已意默寓”。这两首诗就属于一行

上有饥雁号,下有枯蓬走。

茫茫边雪里,一掬沙培土娄。

传是昭君墓,埋闭蛾眉久。

凝脂化为泥,铅黛复何有。

唯有阴怨气,时生坟左右。

郁郁如苦雾,不随骨销朽。

妇人无他才,荣枯系妍否。

何乃明妃命,独悬画工手?

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纠纷。

逐使君眼中,西施作嫫姆。

同侪倾宠幸,异类为配偶。

祸福安可知,美颜不如丑。

何言一时事,可戒千年后。

特报后来姝,不须倚眉首。

无辞插荆钗,嫁作贫家妇。

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

诗的前八句,写王昭君的不幸的毁灭;中间十六句,写诗人对王昭君怨屈的评述;后八句,写诗人从王昭君悲剧中引出的教训。作者以一旁观者身份,作劝人口吻,乍看起来是在劝妇女,实则另有他意。

作者运用的是以美女喻贤才的传统手法。自从屈原在《离骚》里以:“众女嫉余之蛾眉分,谣谓余以善淫”的诗句来比喻自己的遭遇后,这一手法成了古代诗人惯用的表现方法

曹植的《美女篇》写美女要追求理想的配偶:“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雾室,中夜起长叹”。诗中只字不提贤人志士,但借一美女盛年未嫁,而抒发贤人志士不遇明主的慨叹。

《昭君怨》全诗共八句。

首联:“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写王昭君合乎自身发展趋势的理想行为,“最娉婷”者理所当然的应该侍君王。尤如说我自己很有才华,本来应该在君侧为君王效力。

颔联:“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写王昭君合乎自身发展趋势的理想行为没有实现。仅仅备于宫掖中,不曾得宠幸。尤如说我仅仅入朝入宫为官,但并没有深得君王信任。结合诗人的身世看,这是事实。

颈联:“见疏从道速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以指责的口气,写王昭君被疏远,配虏庭的怨恨。王昭君被疏远,不得见御,纵然说是“画工”丑画了容貌招致的,后来君王你发现她“貌为后宫第一”就已经知道屈委了她,怎么还教她去远嫁虏庭呢?

尤如说,我被调任冷宫赞善大夫,权臣们诬我越职言事,纵然说是权臣们嫉恨人才而导致的,这些事你做君王的就该知道委屈了我,怎么还要贬我去江州呢?

作者在这里先让一步,把画工撇开,腾出笔锋,直接指责君王不惜人才,知错不改,一意孤行的过失,作者不无胆量,不无义愤,是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更深地认识了王昭君形象,表述了作者深刻地思想,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水到渠成,以必然之势,呼出了积于胸中的最强音:

尾联:自是君恩薄如纸,何经一向恨丹青。

本来君恩薄如纸,本来君王对人才就没有多少遇礼,本来在君王眼中臣命如妾,这些与画工没有关系,与权臣没多大关系,何必一向恨丹青呢?作者这种认识上的飞跃,说明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试把这一认识同前一首《青冢》里“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遂使君眼中,西施成嫫姆”相比较,这就显得特别突出。

白居易三年江州司马任满,升忠州剌史,途经昭君村,写下了一首有关王昭君的诗《过昭君村》:

灵珠产无种, 彩云出无根;

亦如彼殊子, 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 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 终弃于塞垣。

唯此希代色, 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 不得由至尊。

白黑即可变, 丹青何足论!

竟埋岱北骨, 不返巴东魂。

惨淡晚云水, 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 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 指点为我言。

不取往者戒, 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 烧灼成瘢痕。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

关于王昭君的美貌的句子

李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欧阳修: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此外还有最有名的一句 公主琵琶幽怨多

满意请采纳~

有没有写王昭君的语言比较美的文章和描写她的诗词

《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石崇《王明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庾信《王昭君》

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

庾信《昭君辞应诏》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李白《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骆宾王《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安石《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老版《王昭君》影视图(12张)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谒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老街味道《王昭君》

大漠狼烟长,胡儿弓马强。卫霍生其时,万骑卷平岗。

干戈化玉帛,天赐玉娇娘。世人叹青冢,一女定边疆。

翦伯赞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陈志岁《昭君出塞》(三首)

其一

消息深宫独晚闻,挺身而出见超群。

临行回首望天阙,似有衷言说与君。

其二

骏马嘶鸣催泪人,琵琶戎服向胡尘。

汉皇恨杀毛延寿,讵省根由在自身。

其三

边事年年风雨中,今朝身现得宁戎。

塞南枉有兵千万,未抵琵琶一曲工。

高标逸韵《王昭君》

烽烟未绝镝声频,欲报君王舍此身。

不籍雄兵千百万,琵琶一曲静胡尘。

张仲素《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林黛玉《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

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

予夺权何畀画工?

大江朝纲《和汉朗咏集·王昭君》

翠黛红颜锦绣妆,泣寻沙塞出家乡。

边风吹断秋心绪,陇水流添夜泪行。

胡角一声霜后梦,汉宫万里月前肠。

昭君若赠黄金赂,定是终身奉帝王[1]。

颂昭君的诗词?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古今中外很有故事的人物,比如王昭君,屈原,曹操啊之类的,就是写作文素材可以写进去的,要有故事!(关

李宗仁的民族情、肖邦的遗愿、华罗庚励志回国、瞿秋白的风趣、梁秋实的演讲、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商鞅立木取信、李苦禅烧画、李嘉诚亲自接老师、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袁世凯的“廉洁”。。。。。。

请大家把古今中外用来赞美女子美丽的诗词语句列出来!~

眉目如画,花容月貌,貌美如花,如花似玉,玉洁冰清,冰雪聪明,明艳动人,人见人爱,倾国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人间尤物,出尘脱俗,吹弹即破,白璧无瑕,美艳绝伦,美伦美奂,楚楚可人,人淡如菊,娇艳如花,至真至纯,尽善尽美美若天仙,温文尔雅,品貌端庄,丽质天成,窈窕淑女,天姿绝色,国色天香,风姿绰约,风华绝代,语笑嫣然,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玲珑剔透,人间极品

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樱桃樊素口 杨柳小蛮腰

休言女子非英雄 夜夜龙泉壁上鸣

送行淡月微云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不过我喜欢的几句词写的不是女人

君莫舞 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 千金纵买相如赋 默默此情谁诉!

求有关西施、貂蝉、王昭君、嫦娥的诗句

李白 “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西施》)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浣纱石上女》)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子夜四时歌》)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斜倚东窗白玉床。”(《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山翠湖光似欲流,蜂声鸟思却堪愁。西施颜色今何在?但看春风百草头。”([唐]元稹《春词》)

“当时计拙笑将军,何事安邦赖美人?一自仙葩入吴国,从兹越国更无春。”([唐]王轩《遇西施》)

“山鸟渊鱼无定识,俯见潜逃仰惊起。”([宋]华镇《咏西施》)

“肠断,越江岸。越女江头纱自浣。天然玉貌铅红浅,自弄芙蓉日晚。紫骝嘶去犹回盼,笑入荷花不见。”([宋]晁补之《调笑.西子》)

貂蝉诗: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悲悯昭君的诗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出塞》词下阕:“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白居易

洞房门上挂桑弧, 香水盆中浴凤雏。

还似初生三日魄, 嫦娥满月即成珠。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古今关于王昭君的诗词 有关王昭君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