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厦门高一人教版课后古诗词 初一上课外古诗和1517课的诗



什么版本呀????????????? 我用的是人教版的 龟虽寿 【曹操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

什么版本呀?????????????

我用的是人教版

龟虽寿

【曹操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邀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归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的题目

夜雨寄北

【诗的内容

君①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③,却话④巴山夜雨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西……)

常记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归路②。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观沧海

目录·题目

·全文

·注释

·译文

·《观沧海》写作背景

·关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

·关于“水何澹澹”六句

·关于“日月之行”四句

·《观沧海》景情结合的特点

·English version:

题目

《曹操·步出厦门行·观沧海》

全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①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 江 月

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上所有古诗赏析。跪求啊。人教版

网页上有七年级古诗赏析的,具体上册有哪些古诗,你得自己去归类出来。

厦门市七年级采用什么版本的教科书

数学是华师的,语文英语是新课标的,

英语是人教版《Go for it》(新目标)吗?地理是湘教版的吗?思品是广教版的吗?谢谢

初中要背的所有古诗词和文言文

《观沧海》曹操(七上课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七上课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七上课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七上课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七上课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七上课外)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七上课外)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课外)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七上课外)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七上课外)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七上课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七上课外)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七上课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七上课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木兰诗》(七下课内)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山中杂诗》吴均(七下课外)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七下课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嵋山月歌》李白(七下课外)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七下课外)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七下课外)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七下课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下课外)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七下课外)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七下课外)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七下课外)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望岳》杜甫(八上课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八上课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八上课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八上课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之塞上》王维(八上课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八上课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八上课内)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长歌行》(八上课外)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八上课外)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八上课外)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山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上课外)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八上课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八上课外)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八上课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八上课外)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八上课外)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归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八上课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课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八下课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课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八下课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课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下课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八下课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课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八下课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八下课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赠丛弟(其二)》刘桢(八下课外)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八下课外)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八下课外)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终南别业》王维(八下课外)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八下课外)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八下课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八下课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八下课外)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八下课外)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幕遮》范仲淹(八下课外)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望江南》温庭筠(九上课内)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范仲淹(九上课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苏轼(九上课内)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九上课内)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上课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刈麦》白居易(九上课外)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九上课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九上课外)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 咏梅》陆游(九上课外)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九上课外)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九上课外)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九上课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九上课外)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九上课外)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九上课外)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关雎》(九下课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九下课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从军行》杨炯(九下课外)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九下课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九下课外)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九下课外)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九下课外)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九下课外)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九下课外)

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九下课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九下课外)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九下课外)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六单元

24、出师表(诸葛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

【备注】由于文言文部分较多字,百度这发不上来,我只发了目录上来,你可以留下邮箱,我给你发过去。呃,都是我读初中三年背过的,有些文言文是只背一部分的。(老师特许)

以期中考试 反思 感想 (考完试没发成绩单)600字 急!!!!!!!!!!!!!!

考试各科的成绩。通过这次的考试,我了解到了我的不足之处。

就说这次考的最差的数学,在这次考试中我明白了单单书面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要多做一些课外习题,扩展知识面,这样数学成绩才能节节攀升。除了课外的练习,还要细心,比如在我的试卷上,一道题的列式正确,可最后的计算却错了,痛失了 分。这种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所以一定不能马虎,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悔莫及。

在各科成绩当中,我的英语虽然考的最好,但放在年级排名中,却只是26名。其中听力、句型转换是最薄弱的。所以,我想我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做一些听力、句型的题目,来提高我的英语成绩。我想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我应该从现在做起,施行我的计划。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的英语成绩一定能考的更好。

我的语文成绩一向不是很好,这一次能考到年级第8名,是和我暑假和开学以来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有很大的关系的。在基础知识方面,每个人都可以得满分,拉开差距的往往是阅读和写作,因为语文考试阅读和写作占了将近100分,要想语文成绩变好,首先要提高阅读写作水平,这样才能抓到分数。大量的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和古诗词,这些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对提高阅读和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其他四门课考的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自己会在这四门课上失分,却没想到总成绩还是这四门课拉上去的,我也明白了,考试决不能偏科。

这次考试虽然没有考好,但是我相信,我只要照着我上面写的学习方法做,我的成绩一定会变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下次的目标是年级前10名。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收到清华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此刻我的心情是?

江寒不是我真实姓名,谢谢大家。以及江苏不允许中考跨市招生是从09年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学毕业的知友可能不知道。

2012年高考

即将公布高考成绩的那天下午,班上一个有T大自招加分的童鞋发短信问我紧张吗,我说不紧张啊。

他说:太好了!我问了十几个人了他们都说紧张。。。我也紧张。。。我紧张得肚子好疼,你安慰安慰我吧。。。

我说:哈哈哈哈,你现在紧张,教育厅会给你多加一分吗?

他想了想说:有道理。你这么淡定,肯定能上北大

我就呵呵了一下。正常发挥的话,我应该是南京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南京大学的水平。但是从估分的情况来看,离南大还有一截距离,更不要提北大了。

妈妈托了一个在教育系统工作的远房舅舅帮我提前查分,在正式公布成绩的两小时之前,她就下班回家了。

我正在书房里看书,我妈忽然推门进来,拉着脸问:你猜你考了多少分?

吓死本宝宝了。。。妈妈你敲门的习惯呢。。。

我说,不猜。

你猜不猜?

不猜。

你想不想知道?

想。

你猜了我再告诉你。

不猜。

麻麻妥协了,说,你考了多少多少分,全省多少名,教育厅的人说稳上清华北大。你舅舅确认了好几遍,再说你的姓这么奇怪也不会重名。。。

我说不太可能吧,各科成绩是多少?

算下来,其它科目和我估分结果高度重合,但语文成绩比估分高多了。我仔细想了想,应该没错,因为语文的主观性较大,每个部分我都估的是最保守的分数,尤其作文,是按平时最低分估算的。

那一刻我心中闪过一丝喜悦,但稍纵即逝。三年严苛的高中生活,已经把我磨炼得波澜不惊了。

麻麻说,等爸爸回家,我们一起吓唬他。

爸爸进门,见我们一脸严肃端坐在沙发上,问,是不是没考好?

妈妈说:你猜。

我可怜的爹猜了个低分,我妈说不对。降低十分,我妈还说不对。又降低10分,还不对。我爸慌了:不至于连一本都没考上吧?

我妈略带得意地笑道,也就是清华北大随便挑。

爸爸愣了一下,然后淡淡笑了笑。也没说话。

电话查分最后确认之后,便是挨个打电话给亲朋好友。我干妈特激动,当晚给我买了个iphone4s ╮(╯▽╰)╭

后来成绩公布,就兵荒马乱地选专业了。

彼时学校家长QQ群已经炸开了锅。有家长说学校不公平,只有实验班的孩子才能考上清北,实验班又不流动,对普通班的好学生太不公平了。进而就有家长说高考也不公平,孩子平时成绩挺好的,一次没考好而已,有人占了便宜云云。后来就有人指名道姓,说谁谁谁(包括我在内)平时一般,高考超常发挥,只是运气好而已。好,再来就是知道我底细的家长了,指名道姓说我高一成绩可差了,考过全班倒数,还敢顶撞年级主任,在学生大会上被点名批评过,这种学生考进清华北大也没用blabla

父母挺气愤,想反驳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你们有时间再帮我打听一下专业问题好不好。。。

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和几个闺蜜正在厦门旅游。晚上打电话给妈妈报平安,她说录取通知书到了,一大包不知道什么东西,等你回来再拆吧。我说好。

挂断电话,继续和闺蜜们享受鼓浪屿凉凉的微风。那天是七夕,我只有十八岁,真年轻啊。可是却那么平静。

高中毕业之后搬家。新房闲置一年多了,因为害怕搬家打扰我学习。满满一屋子的学案、作业、笔记、考试卷、教科书、教辅材料,该扔的扔,能送人的送人。除了冬天的厚衣服,几年来我穿过的外套衣服几乎只有四身校服,而校服居然被一些认识的学妹哄抢一空。

厚衣服打包带走,课外书随书柜搬走,我最后收拾了一下,能带走的全部行李,只有几件内衣,画画用的彩铅颜料画纸,一卷自娱自乐的画和一本手录的古诗词,起了头却没时间绣完的十字绣,刚刚装满一个手提袋而已。

面对空空如也的房间,拎着那个手提袋,我的眼睛湿润了片刻。

我也不知道,厚厚的青春换来一张薄薄的北大录取通知书,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然而我深信,无论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我都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所有古诗

语文第一册: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像天歌。

白毛俘绿水,

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绿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鹰恰恰啼。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蓠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峰。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雨夜归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唐 胡令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今中外的关于“天才出自勤奋的”列子

天才出勤奋

腹内孕乾坤——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清代邵阳(今湖南邵阳)人。是杰出的

爱国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也是最早向西方学习的革新家之一。

魏源出生于诗书世家,祖父有学问但隐居不仕;父亲也是个读书人。魏

源从小聪慧,但沉默寡言,常常整日独坐。爷爷说:“这孩子性情相貌都不

平常,不要把他当作一般孩子来养育。”

魏源七八岁时,进入书塾学习。他读书非常用功,对好书爱不释手,常

常伴灯苦读到天明。母亲怕他熬坏了身体,常常催他早点睡觉,有时硬是吹

灭灯逼他去睡。但等到母亲睡后,他又悄悄起来,点上灯,用被子遮住光读

起来。勤奋给他插上了智慧的双翅,9岁那年他就参加县里的童子试,并且

在考试中一鸣惊人。

事情是这样的。魏源在去参加童子试前,老师见他年纪尚小,很不放心,

就考他对对子,老师出上联“闲看门中月”,这是拆字联,门中月合起来是

“闲”字。魏源抬头一看墙上正好挂着一幅“春耕图”。他当即对出下联“思

耕心上田。”老师一看魏源应对如此敏捷,激动地说:“好,对得好!”

考试的日子到了,堂上几十名儿童熙熙攘攘,县令忽然发现群童中有一

个孩子眉清目秀,举止潇洒,十分可爱,于是特地召他上来一试,这个孩子

就是魏源。县令面前放一只茶杯,茶杯上画着太极图,他当即出句说:“杯

中含太极。”魏源临来之前母亲给他烙了两张大饼揣在怀中,此时,他一摸

胸口,有了!从容对答说:“腹内孕乾坤。”众人听后大为惊异,县令也觉

奇怪,忙问“何谓乾坤?”魏源对答如流:“天地谓乾坤,我怀中的两张饼

正像乾坤,我吃了它,就要考虑天地间大事了!”大家听了,一致称赞这小

家伙有奇才。从此,魏源也就扬名乡里了。

魏源

11岁时,揭露乡里有个举人抄袭别人的诗文,那举人恼羞成怒,借

题发挥,指着灯笼里的蜡烛出一句上联:“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随口应对:“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弄得举人狼狈不堪,

旁观者都暗暗叫好。

魏源长大后没有忘记少时誓言,他与龚自珍、林则徐等人结成好友,一

边切磋学问,一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开风气之先——胡适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商家庭。1910年

留学美国,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担任

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

“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新诗集;1917年

1月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此文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胡适的父亲胡传曾经担任清廷的“淞沪厘卡总巡”,后调台湾,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病逝于厦门。胡适自小跟着母亲在绩溪老家,母

亲是一位普通农家的女子,但也略通诗文,她经常教儿子背诵古典诗词,并

且为他请了旧学根底很深的老师。胡适在故乡接受了

9年的旧式教育,其间

广泛接触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更由于通过阅读大量的明清白话小说,受到

了运用白话文的训练,从而也确立了他的文学兴趣。

14岁这一年,胡适曾经随三哥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他不懂上海话,又

未曾开笔写文章,所以就被编到五班,那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了。有一次,

国文老师在讲解“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古文时,随口说这是《左

传》上的话。来上海已经有

6个星期了,胡适已大略能听懂上海话,他知道

老师讲错了。等到老师讲完后,他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讲桌跟前,低声对他说:

“老师,这个‘传曰’是《易经》里的《系辞传》,不是《左传》。”老学

究感到十分惊讶,他把花镜向上推了推,“对呀,我刚才是信口说错了。”

他把胡适拉到身边又一次上下打量眼前这位一身乡下打扮的学生,心里不由

得暗暗惊叹。他又仔细询问了胡适读过那些书,背了多少东西,胡适都一一

回答了。老师又问了他会不会对对子,会不会写文章,胡适当即写了一篇文

章。文章完成后,老师更是惊呆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满纸文辞锦绣。他

第二大就被升到第二班去了。

在上海,十几岁的胡适还曾主编了《竟业旬报》(白话报刊),他积极

称赞维新,也有一定反清革命倾向。15岁这年,他就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

小说《真如岛》。19岁那年,胡适赴京参加“庚款”留美考试。试题中有一

道“对对子”题目,上联是“孙行者”,这下可难坏了许多考生,一个个抓

耳挠腮答不出,胡适却游刃有余,轻轻松松走出了考场。批卷的时候老师看

到他答的对子是“胡适之”,不禁拍案惊绝。这一次他的语文成绩是第一名,

但是理科成绩却最差,在成绩过关的考生中,他的总分是最后一名。当年

9

月份,他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一代名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取家乡沫水(大渡河)、

若水(雅河)之名,改为沫若。他出身于四川省乐山县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自幼聪颖,才智过人,4岁半上私塾,7岁能背《唐诗三百首》和

《千家诗》等,他写诗、对联非常有功力,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横溢的才

华。

有一年,私塾周围的桃子熟了。郭沫若和小朋友们一起爬进附近的寺庙

里,专拣熟透的蜜桃摘了吃。不到半天工夫,庙里桃树上的甜桃几乎全部进

了他们的肚里。老和尚大为生气,便跑去找私塾先生告状。先生痛感自己没

有教育好学生,可是的结果,无一人承认。先生生气了,上课时口出上

联,挖苦讽刺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且向学生声明:

“谁要对得好,可以免罚,不打板子。”学生们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半天

也没有一个敢回答的。先生明白郭沫若最顽皮,一定有他参加偷桃,所以决

定叫他回答,也好罚他一下,警告他人。郭沫若无可奈何站了起来,只思考

了半分钟,便答出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听了非常高

兴,连声夸奖,心想: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将来必定会出人

头地,干出一番大事业。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又一次,先生讲过岳飞和文天祥的故事后,问道:“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你们该怎么办?”又是郭沫若回答得精彩:“要振兴中华多读书,为富

国强兵读好书。”郭沫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学

识渊博,卓有成就的一代名人。

“志在鸿鹄”——茅盾

茅盾(1896~1981),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文学巨匠,我国现代

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其中《子夜》《林家铺子》

《白杨礼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原名沈德鸿,茅盾是发表第一

部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

童年时代的茅盾,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以及非凡的文学天赋。

在上小学时,茅盾就爱看旧小说。他家屋后有一间堆放破烂的小屋,不知哪

位叔祖在那里放了一板箱杂七杂八的书籍,其中就有《七侠五义》《西游记》

《三国演义》之类的旧小说,茅盾找到了这些书,立即被其中动人情节吸引

住了,他爱不释手,有空就偷偷翻看。过去,这些旧小说被称为闲书,父母

一般是禁止自己的子女看的,认为那些书不是正经的学问,看了无用。茅盾

的父亲主张搞实业,希望儿子将来学理工科,也不主张茅盾看这些闲书。但

他的思想比较开明,当他知道茅盾喜欢看旧小说时,并没有严厉禁止。他认

为小孩子读读这些闲书,虽无大用,也可以弄通文理,所以,他又把一本石

印的《后西游记》拿给茅盾看。

9岁的时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

是个中医,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只花了

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共一百五十四回,约一百

万字,曾自称“天下第一奇书”。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野

叟曝言》,也很是吃惊。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这种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不

仅提高了茅盾的文学素养,而且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写作能力。在小学里,

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试他总能得到奖品。特别是他的作文更

是出名。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会考,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会考的作

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文章

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

加称赞,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写了如下评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

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进入中学后,茅盾在名师的指导下,更加广泛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

他的作文水平也突飞猛进。在湖州中学读书时,他幸运地遇上了钱念劬先生。

钱先生曾在日本、俄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作过外交官,通晓世界

事,学贯中西,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有一次钱先生让茅盾他们作文,

却不出任何题目,他让学生们自己选题,任意写,很多学生对此作文茫然不

知所措。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题名《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

着脸看,无可奈何的猎人。这是一篇寓言,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现

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暗暗相合,因此,

茅盾也是借此自抒胸臆。这篇文章思想高远,想象丰富,形象生动。钱念劬

先生很是赏识,写了如此批语:“是将来能为文者。”钱先生的预见没有错,

茅盾以后果然成为著名文学家。

湖州中学还有个文学修养很高的杨笏斋老师。茅盾曾跟着他学习写骈体

文。有一次茅盾写了篇题为《记梦》的骈文,写自己暑假回家,到外祖母家

歇夏,外祖母家的宝姨乘机出了一副对联考他。上联是“万事福兮祸所伏”,

下联是“百年力与命相持。”要他指明上下联的出处。他指出上联出自老子

的《道德经》,下联出自列子《力命篇》。宝姨又问他:“这‘命’字易解,

‘力’字指什么?”他答不上来,说去问妈妈。这时外祖母叫吃西瓜,宝姨

拉着他便走,走在门槛上绊了一下,梦就惊醒了。文中写的这个梦虽很平常,

但其中的考题却并不简单。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能写出这些内容,足见茅盾

的知识十分渊博了。杨老师对这篇五百多字骈文也很欣赏,认为构思新颖,

文字不俗。

从这些地方都可似看出,少年时代的茅盾不仅有着很高的天赋,而且有

着远大志向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后来,茅盾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时曾说过:

“如果有谁不觉得整个世界是他的,那他一定不是好中学生。”

笑傲王侯——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广东省新会县人,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

良派代表,和康有为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

梁启超少有异才。他

4岁开始认字,6岁读完了“五经”,9岁时能写出

洋洋千言的好文章,11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享有“神童”之誉。

10岁时,他跟着父亲去新会县城应“童子试。”父子俩暂住老相识李秀

才家。其时李家庭院杏花盛开,煞是好看,小启超起个大早去摘花,被父亲

看见。父亲喊他进屋里,他急忙把一束杏花藏在衣袖之中。父亲想教训他,

便出了个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这时,启超正坐在一块大镜

子前面。他灵机一动,答道:“堂前明镜,大人明察秋毫。”和父亲坐在一

起的李秀才,正打算出门。仆人来报说车子已经准备好了。李秀才对启超说:

“孩子,我还有一联:推车出小巷。”梁启超用手摸摸脑袋,立刻对道:“策

马入长安。”李秀才当即把他揽入怀里,口里不停地说:“果真神童!果真

神童!”

后来,少年梁启超为维新运动四处奔走,曾路过武昌,特意去拜访洋务

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梁启超投的名帖署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张之洞见后大为生气,心想:你小小少年,又是布衣平民,怎敢狂妄地同官

位很高、年纪又大的一品总督称兄道弟?一定得戏辱他一顿,便出一上联让

门子送到门外。梁启超一看,写的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

愚弟。”梁启超看罢,微笑着写出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

傲王侯。”张之洞看了,惊叹不已。知启超不是凡人,立即整装迎出大门。

梁启超博学多才,写了不少有关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法学、

宗教方面的文章,后辑为《饮冰室合集》。他的学术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

青少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勤奋好学——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

人之一,是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思想家。

李大钊幼年时,父母双亡。祖父李如珍从他

3岁起便教他认字。大钊

5

岁时已开始陆续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了。他聪明勤奋,最喜

欢念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有时候还站在比自己高得多的大人堆里,看那些贴

在墙上的告示之类的东西。有一回,村里出了一张“安民告示。”大人里大

多是文盲,他们在告示旁干瞪眼,不知写的是什么。5岁的李大钊当着众人,

一字一句地全念了出来。从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李大钊

7岁时正式入学,是个勤学苦练、惜时如金的孩子。有一天爷爷

有事外出,把孙子一人留在书房里读书。当时春光明媚,一群麻雀在房外树

枝间嬉戏,吱吱叫个不住,大钊只是聚精会神地读书写字,根本不受外界的

一丝干扰,好像外面不曾有什么事情发生似的。

快到中午了,爷爷还没回来。大钊做功课也觉得很疲劳,便去姑姑房间

里,帮她干一点儿小活计。没过多大工夫,姑姑便要大钊到院子里去玩玩。

大钊笑着说:“我帮姑姑干活,就是休息脑子的,跟到院子里去玩不一样吗?”

爷爷回家后,听姑姑说了这件事,很高兴。他说:“大钊这孩子有志气,将

来终会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

大钊聪颖早慧,连先生们也另眼相看于他。自从大钊

7岁起,相继跟好

几位先生读书学习过。由于他学得快,特别善于思索,有的先生过一段时间,

便再也教不了他,只好要他祖父另请先生。到大钊

13岁时,跟黄玉堂老先生

读书。那时候满清政府腐败无能,招致了列强步步入侵。不久,八国联军打

进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慈禧太后带着皇室成员逃往西安了。而具有强

烈爱国之心的义和团和红灯照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抵抗。帝国主义的魔

爪也伸到了大钊家乡附近。中国人民遭受侵略者的烧杀掠夺,苦难深重极了。

有一回,李大钊听先生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不等先生讲完,便大声喊:“我

要学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一时间,吓得黄先生忙去捂学生的嘴,生怕

张扬出去有杀身之祸。

老先生深知大钊有志于救国,便在暗中鼓励他好好学习。后来大钊以优

异的成绩考进了清政府办的北洋法政学校,走出了山乡,去寻找救国之路了。

几经探索后,他终于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开创和

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历史进程。

解救天下百姓为己任——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他是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一位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又是一位著名诗人。

毛泽东小时候聪慧过人,而且助人为乐。上小学时,同学们中午来不及

回家,都从家里带午饭。班上有个同学,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经常不能

带饭上学。毛泽东就发现后就常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段时间之后,毛泽

东的母亲看到儿子每天的晚饭总是吃得很多,好像中午没吃饱似的,感到很

奇怪。毛泽东把分饭给同学吃的事告诉了妈妈,从此,毛泽东每天都请母亲

准备两份午饭带去上学。毛泽东助人为乐的行动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以后,

大家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帮助那个同学。

少年毛泽东胸怀大志,勤于独立思考,反对私塾里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

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多用脑子,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得扎实、记

得牢靠。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读了许多书之后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所学的

课本及课外的故事书大都是歌颂帝王将相、圣人君子,而没有歌颂穷苦百姓

的呢?这事他思考了很久,后来他发现:原来这些书都是为剥削和压迫人民

的人写的,而不是为穷苦百姓们写的,这种情况太不合理了,应当改变。

毛泽东幼年时身体很弱,经常生病。12岁时,还生过一场大病。他想:

身体老是这样下去,以后怎么能为国家做事情呢?从此以后,他就经常在自

家门前的池塘里游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身体渐渐结实起来,在这以

后,他又经常到湘江里去游泳,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一游就是几个小

时,除此之外,他还和同学一起在野外露宿和远足。这样做不仅仅锻炼了身

体,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树立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有力地帮助他后

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领导革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以解救天

下穷苦百姓为己任的壮志宏图。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绍兴,生于淮安,是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向为世人赞誉。

其实,天才出自勤奋,天才是勤奋之果。

1914年,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上

发表了《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就已经崭露头角。老师评价

文时说:“心长语重,机畅神流。”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

周恩来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乳母常常给他讲故事,教他劳作。后

来,他过继给叔叔。婶婶天天教他识文断字,写字作画,把童年时代的周恩

来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陶冶

了他的情操。

上学后,周恩来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精神激励自己。每天,

他完成作业后,就博览群书。他一边读,一边摘录名言警句,还写读书心得。

他常常读到深夜,大地沉沉地入睡了,他还在书海里遨游。

少年周恩来就胸怀中华,放眼世界。他的作文经常联系国家和国际大事。

有一次,他看了白人资本家贩卖黑人孩子的《汤姆和琼斯的故事》,为黑人

孩子的悲惨遭遇而流下热泪,同时对资本家的罪行而义愤填膺。于是,他带

领同学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黑人孩子。倾吐了发自肺腑的怜悯和同情;一

封写给白人资本家,表示了无比的愤慨与抗议。

1911年暑假,周恩来从天津到东北探亲,接触了一位有抱负却无处施展

老人。老人隐居乡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很多感时纪事的诗篇,抒发

忧国忧民的情怀。老人发现周恩来对时局有精辟的见解,对人民有深厚的感

情,便多次带他到烟笼山,并即兴吟诗抒怀:“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

兮在尔少年。”他对老人非常敬重,把老人的嘱咐深深记在心中。当他离开

时,老人特意写了《赠周恩来》和《赠周恩来南归诗》五首,列举历史上的

著名人物通过刻苦学习和磨练,成了“非常之才”、成就了“非常之业”的

故事,意味深长地赞扬和激励周恩来。

在中华这块沃土上,周恩来迅速成长起来。他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学生

运动,并且成为学生领袖,积极地宣传马列主义,参加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

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

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号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读书人的家庭里。母亲是一个有学

问有见地的妇女,为了孩子的前途,她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为茅以升日后

成才铺平了道路。

茅以升在学堂里,年龄小,个子矮,身上穿的也很破旧。有钱人家的子

弟经常讥讽和欺侮他。茅以升十分气愤,全然不顾周围的冷眼和歧视,发愤

读书,一直是全班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小以升学习刻苦勤奋,加上天资聪慧,爷爷十分喜爱他。有一年暑假,

爷爷亲自教他学习古文。爷爷教古文的方法很特别,他先把文章从头到尾抄

录一遍,一面抄写一面讲解,等全篇抄完之后,让他练习背诵讲解,这样,

一个暑假过去了,小以升能背诵上百首古诗和十几篇古文。一天,爷爷用毛

笔抄写《东都赋》,茅以升站在旁边默诵着。赋文写得很长但也很美,他被

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沉入了一片美好的境界之中。老长时间,爷爷抄完了,

他抓住爷爷的衣袖说:“爷爷,让我背诵一遍你听听。”他果真从头到尾熟

练地背了出来。爷爷惊喜地说:“好啊,熟能生巧,巧能出快!”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南京秦淮河上要赛龙船,河两岸、小桥上挤满

了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忽然嘈杂声变成了一片呼救声。原

来,因为看龙船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

有的人不幸被淹死。小以升惊呆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

—长大以后要为人民造桥,造非常非常结实的大桥。从此以后茅以升十分留

心各种桥梁。他只要见到桥总是注意观察桥面桥桩,久久不肯离去。他在读

诗文时,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介绍,就立即摘抄在本子上,见到有桥的画面

就剪贴起来。有一天爷爷给茅以升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告诉他得到神笔

的秘诀,就是“勤奋”二字。这两个字深深地铭刻在小以升的心灵里,把它

看做是得到架桥“神笔”的秘诀。

11岁那年,勤奋好学的茅以升小学没毕业就考进了“唐山路矿学堂。”

他在班上年龄最小,但是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他的记忆力相当好,背诵

圆周率的精确数值,能把小数点后面一百位数都熟练地背诵下来,经久不忘。

有一天,当时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孙中山到唐山路矿学堂视察,并

在礼堂里做了鼓舞人心的讲演。他说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举行起义,建

立民众政权;一路向西方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因而在学堂里学习也

是革命。茅以升牢记在心里,他贪婪地学习着。1916年,茅以升以第一名的

成绩考取清华学堂官费研究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担任过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主持修

建了武汉长江大桥,还撰写了桥梁方面的许多著作,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

人才

“四个耳朵”——聂耳

聂耳(1912~1935),我国人民音乐家、作曲家。他童年时代非常喜欢

音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笛子、三弦、月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的演

奏。在他读小学时,是学校音乐团的出色小指挥和儿童小乐队的组织者。

在小乐队的五六个人中,他和两个哥哥就占了一半。这个小乐队由笛子、

二胡、三弦、月琴等乐器组成,能演奏不少旋律优美的诸如《梅花三弄》《苏

武牧羊》《昭君出塞》《三蝴蝶》等民间乐曲。

每当晚风习习,月光皎洁之夜,聂耳的小乐队便奏出了悠扬悦耳的乐曲

来。吸引了不少的邻居和行路人前来围观、聆听。每奏完一曲时,热情的听

众便齐声喝彩,要求“再来一个!”

后来,聂耳从家乡云南来到上海,在“明月歌剧社”担任小提琴手。由

于他琴拉得好,为人又随和,大家都很喜欢他。又因他姓“聂”,占上了三

个耳字,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聂耳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觉得这个绰号

很有意思。在他的第一首习作歌曲上,就用上了四个“耳朵”,署名为“聂

耳”。

聂耳感到该社的活动背离时代的要求。他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了

《中国歌舞短论》,批评该社负责人黎锦晖搞一些“香艳肉麻的靡靡之音”,

并提出应向群众学习,创作出新鲜的艺术作品。但此举却遭到反对,他离开

歌剧社后,到英国人开办的“百代唱片公司”从事音乐创作和伴奏。在短短

8个月里,他创作了《码头工人歌》《毕业歌》《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厦门高一人教版课后古诗词 初一上课外古诗和1517课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