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郦波诗词 荐读︱郦波:诗词到底有什么用



“诗词到底有什么用?”一位同学曾经这么直白地问我。既然他这么直白,我也只好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没什么用!几乎没什么用!”不过,庄子也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诗词大会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

诗词到底有什么用?”

一位同学曾经这么直白地问我。

既然他这么直白,我也只好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没什么用!几乎没什么用!”

不过,庄子也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诗词大会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白茹云的大姐。场上我称她为大姐,董卿和康老师也跟着叫大姐,结果她还不乐意了,说其实自己很年轻,比我们都小。这时董卿说的一句代表了我们的心声:“这声大姐喊的不是年龄,是我们的敬重!”

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她务农为生、家境清贫、病痛折磨、现实沉重,但她始终过着“诗意的人生”。白茹云六年前就查出了淋巴癌,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家中经济拮据,为治病欠下很多债。弟弟自小脑中生瘤,一发作就拼命抓头,为了照看、安抚弟弟,她开始为弟弟念诗、唱诗,由此走上了热爱诗词的道路。在生活的重重重压面前,白茹云一路走来,却没有丝毫的沮丧、不甘、愤懑与埋怨,她说因为有诗词一路陪伴,她说因为她喜欢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她在诗词大会上念出郑板桥的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我感慨地评点说:“拥有如此淡定气魄的白大姐,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一面镜子啊! ”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 16 岁的中学生姜闻页,在赛场失利后,在他人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她淡定地说出: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怀有颗喜爱诗词的初心,又何须输赢和胜负来鉴定我对诗词的热爱。”

那一刻,我忍不住评价说:“诗者志也,诗者心也,在我眼里,你才是真正的赢家!”

还有武亦姝,还有陈更,还有曹羽,还有彭敏,还有北师大校园里的“快递小哥”,还有油田钻井平台上的“诗词男神”……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平凡却优秀的人,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用诗词荡涤着灵魂,让世人看到即使在现实的重重迷惑中,仍有诗意的栖居,就在你我身旁!

其实,不只是诗词大会上的选手们,我想,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在生命的时时刻刻,一定有很多因为热爱诗词而坚守自我灵魂的人。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柳宗元的那首《江雪》。诗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诗了,可是说到这首诗的作用,很多人却未必明了。

柳宗元的这首《江雪》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当时柳宗元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谪湖南永州,即今湖南永州醴陵。这一年的冬天,当地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身处流放、贬谪困境中的柳宗元遂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江雪》。所以,一直以来,后人多以为这首《江雪》表达的是诗人孤独、困苦的心境。甚至还有好事者据此推测,说《江雪》是一首藏头诗,“千万孤独”四字,正是柳宗元的呐喊与彷徨。

可是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矛盾——不仅是历来的诗家、论家喜欢这首《江雪》,古来画家、丹青妙手们也尤喜以《江雪》意境入画。所谓“寒江独钓”,禅境高妙,禅意与禅悦的表达正是由诗而画一脉相承的表现。所以,甚至有论家以为,《江雪》一篇正是柳宗元禅悦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呐喊与彷徨,到禅意与禅悦,理解大相径庭,差异何其之远!事实上,除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还有政治批判说,以为寒江独钓是以严子陵高洁独钓自喻;又有政治希望说,甚至把寒江独钓比之姜太公垂钓渭水。真是“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作品总是给人无比丰富的理解空间。

事实上,联系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知道,在这首《江雪》里,苦楚与孤独一定有,但超越与升华也同样在。其实,它最大的奥秘就在找回自我,达成与自我的和解。

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是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母亲则出身范阳卢氏,在看重门阀与贵族出身的唐代,这样的家世使得他少有凌云之志,久怀兼济之心。加之年少扬名,二十出头又高中进士,所以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加入了永贞革新的改革。可是命运却兜头浇下一盆冷水,改革失败,柳宗元携母远谪永州。因气候恶劣,水土不服,柳母在永州不到一年就病逝了。柳宗元终于被逼到了人生的绝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切生机全无,一切希望湮灭!

可是,就是在人生最逼仄的困境里,一首诗、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却让柳宗元重新找回精神的自我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山皆白,万径绝灭,当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成为被摒弃的背景,那个“久在樊笼中”的自我,那个“我”身上早已丢失的灵魂,才终于被完整地找回。

关于柳宗元通过一首《江雪》找回精神的自我并完成与自我的和解,还有一个关键的证据,即不论是在柳宗元个人文学创作历程还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雪》的出现都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节点 — 就在《江雪》之后,柳宗元开始创作了奠定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基石的系列作品《永州八记》。像《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有些篇章还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游记散文的本质是带着自己的灵魂去发现山水的灵魂,柳宗元能终于从丧母之痛与政治悲情、人生困境里从容走出,一首小小的《江雪》,让他找回精神的自我,实在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其实,不只是柳宗元,还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豪刘禹锡,还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三闾大夫,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还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东坡,还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女中豪杰李清照,还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还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放翁,还有“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的王阳明……数不胜数,叹不胜叹,历代前贤,志士仁人,莫不从一首诗、一句词里重塑过精神世界里伟大的“自我”。正是因为有精神世界的人格追寻,才终于成就现实世界的人格魅力。

所以诗词的用处是什么?

当人生得意时,我会提醒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人生失意时,我会提醒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当面临非议与诋毁时,我会在心底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在医院查出肿瘤时,我会笑着对安慰我的医生朋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也有丹心照汗青。”

当人生踽踽独行、孤单寂寞,甚至孤独包裹、苍凉袭来时,我会在心底一遍遍地默念:“试问人间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诗词从来不是决定输赢、彼此攻击,甚至提供炫耀、以资傲娇的力量。诗词只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所以诗词是且只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养灵魂的力量!

那么,这种抚慰、塑造与滋养,该从哪里开始呢?

审美!

审美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出发,也是一种归宿。

读出诗歌背后的美,读出文字背后的灵魂与人生,或豪放,或婉约,或精致,或壮阔,让我们的心随之律动,与之交融,享受这样一段有关诗词的美的历程。

来吧 —

人生自是有缘

相逢未必偶然

把手,高举过星辰

让对面的我

看见你,诗词的灵魂

郦波为什么不上中国诗词大会了

一句是李商隐的“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是纳兰容若的“当时只道是寻常”。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 师兄

郦波老师比康震老师年龄小一点(郦波1972年出生,康震1970年出生),两人都是师范大学毕业,康震比郦波毕业要早一点,郦波老师本身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康震老师也曾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和工作过(2000年到2002年,康震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因此郦波老师称康震老师为师兄。这个称呼可以说是非常准确。

如何评价著名学者郦波和康震的诗词水平

风格不一样。康震的点评比较有激情,但倾向于政治化。蒙曼的点评知识容量丰富,干货多,但说的比较快,一般人跟不上她的思维。王立群讲课慢条斯理,娓娓道来,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毕竟爱看百家讲坛。而郦波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善于和选手的沟通与互动,点评很有针对性。

求分享:“郦波: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音频,采纳重谢

赠邻女

【唐】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郦波是否主持过《解读古诗词》?

没有的。郦波老师主持过《万家灯火》等节目,但没有主持过《解读古诗词》。

虽然郦波老师很擅长解读古诗词,但并没有主持过这种节目。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

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已录制完毕。《曾国藩家书》录制完成。《大明脊梁张居正》于2013年11月05日开播。2015年暑假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千古爱情之相聚在星空下 ”。2016年1月1日,郦波教授加盟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第三季。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的师兄是谁?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的师兄是康震。

康震,男,1970年3月生,陕西绥德人,著名文化学者,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是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

其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系列、《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李清照》等;担任中央电视台《汉语桥》、《中国诗词大会》 点评嘉宾。

扩展资料:

康震生平:

1970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

1997-200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读书,师从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一代学术宗师霍松林先生,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2000年―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2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

2003年―2004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4年―2006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6年—2010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2012年11月—2017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在继续自己学术道路的基础上,将从事相当的行政管理工作,如今社会上学者向管理者的转型在康教授身上也开始展现。

2017年12月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

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6年4月,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名单

2017年1月,成为《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的一位。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震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郦波诗词 荐读︱郦波:诗词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