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古琴谱 有关古琴的古诗词



1、白居易 《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2、白居易《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

1、白居易 《废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2、白居易《船夜援琴》

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

3、白居易《清夜琴兴》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4、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

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

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

5、白居易《夜琴》·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6、白居易 《五弦》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7、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8、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9、张祜《听岳州徐员外弹琴》

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10、王昌龄《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11、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2、贾岛《听乐山人弹易水

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

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3、方干《听段处士弹琴》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14、王维《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中国十大古琴

中国十大古琴分别为:

1.周代“号钟”(“号钟”是传说中周代的名琴,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荡胸生云。)

2.春秋“绕梁”(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3.汉“绿绮”(相传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因而名为“绿绮”。)

4.东汉“焦尾”(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他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

5.唐代“春雷”(「春雷」为唐代名琴的名称,制琴世家雷威所作。)

6.唐代“九霄环佩”(“九霄环佩”是古琴中的精品,为盛唐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制作,是公元756年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大典上用的。)

7.唐代“大圣遗音”(“大圣遗音”琴产生在唐代至德元年,也就公元756年.是李亨皇帝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由于此时的听琴人是由盛唐开元、天宝时代过来的。)

8.唐代“独幽”(灵机式,晚唐。通长120.4公分,琴额宽20公分,琴肩宽21公分,琴尾宽15公分。琴面桐木斵,琴底梓木斵,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

9.唐代“太古遗音”(太古遗音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件藏品,唐初贞观年间斫制,长3050px,额宽550px,尾宽350px,中央音乐学院藏,师旷式。)

10.明代“奔雷”(奔雷琴明长3190px肩宽475px尾宽390px故宫博物院藏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断纹。)

扩展资料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诗词文赋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赋》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目前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参考资料:古琴 (弹拨乐器)-百度百科

古诗词原来是合着音乐的,大多是古琴, 比如《诗经》,本人求那样的音乐,知道的说下在什么地方可以下栽

百度MP3里搜古琴啊。

这个姐姐唱过《诗经》中的不少,可以看看http://hahuivip.blog.sohu.com/

学古琴需要什么具体的文化底蕴,除了古琴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多深的唐诗宋词和历史知识?

这个问题取决于学琴者的目的和对自己的要求了^O^

如果只是觉得古琴的声音好听而学琴,那么只需要练琴即可。也就是说,除了必须了解的古琴形制、基本乐理之外,最多只需知道练的几首曲子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而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就应该希望了解古琴的大致历史吧,包括形制的流变、记谱法的发展、文化地位、文人与古琴的关系、琴曲典故、古琴题材诗歌辞赋等。当然,知道这些不一定会弹琴,学过琴的人也不一定都了解这些。

如果有缘之人通过对古琴的初步了解,或基础学习之后,能够从内心发出对古琴的喜爱,就可以尽情地深入琴学领域进行学习、研究了。古琴发展的几千年中,文人的参与伴随始终,因此唯有古琴拥有“琴学”。

粗略地概况一下,琴学包括:

文物(出土古琴、琴人画像、器物纹饰等);

古籍(琴谱搜集、琴谱版本、理论论著等);

历史(形制流变、指法流变、记谱法流变、人物故事、流派演变等);

文学散文、诗歌等);

音乐(律制、指法发音、艺术表现、打谱等);

美学(音乐、琴体、环境等);

技术(斫琴法、演奏技巧、保养方法等)。

总而言之,学古琴需要具备怎样的文化底蕴,是没有硬性规定,也没有上限的。但对于爱琴之人,多了解一些琴学内容,可以对古琴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更深层次地把握弹琴方法和琴曲内涵,这个是肯定的。

中国的古琴有多少种?

七弦琴: 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 琴棋书画 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 天圆地方 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 文武七弦琴 。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

广陵琴派

九嶷派

岭南

梅庵派

浦城派

虞山派

浙派

诸城派

蜀派

诗琴 :诗琴,又称“里拉”。古代欧洲希腊民间的一种弹拨乐器。诗琴是象征音乐的标记。诗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诗琴是由希腊的赫尔墨发明的:有一天,赫尔墨在野外散步时无意中踩着了一个会发音的东西,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上面留着一条筋,由于受到振动而发音。赫尔墨从这里得到了启示,他后来用乌龟壳作为底座,蒙以牛皮,作为共鸣箱。上面支着两只小牛角,上部之间有一横梁,架上四根弦(筋),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演奏时,抱于怀中,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到了公元前七世纪,被誉为希腊音乐之父的脱尔潘德将诗琴的四根弦先后增为五根和七根弦,琴身底座及支架为木质结构,可以看着当时的符号谱来拨奏,这就更方便了。希腊人把诗琴尊为国乐器,每当祭祀阿波罗太阳神时就要演奏它。后来又有人将琴弦增为十一根弦,琴身也随着铸造业的发展增加了金属材料,音质就更加悦耳动听了。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有位著名的女音乐家和诗人萨福,她不仅擅长演奏诗琴,而且能歌善舞。她在巴尔干半岛各地巡回演出时,她那精湛的琴艺、美妙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传说诗琴这一乐器就是这样传遍了欧洲各个国家。在绘画史上,有不少画家都曾画过她的肖像,她那怀抱诗琴飘逸欲仙的美丽的神态得以传于后世,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经过约一千年以后,诗琴作为乐器虽然逐渐被琉特琴(类似曼陀林的一种乐器)所淘汰,但人们始终怀念着这一典雅、匀称、古朴的乐器形象。作为一中最古老的乐器,诗琴成了美妙音乐的象征。于是,许多国家的人民就将它作为音乐的标志,在音乐会舞台的帷幕上常常悬挂着它,一直沿用到现在。

横笛笛子也称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称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

笛上虽然开有膜孔,但过去对膜孔也并不太考究,仅在吹孔与第六孔之间挖一圆孔,贴上笛膜(最先是竹膜)就是。首先注意膜孔的是上海的大同乐会。1932年10月,大同乐会主任郑觐文将旧时笛子的圆形膜孔,改为椭圆形,以增多笛膜的折纹,使音色更圆润,更易于控制。

笛子的音色,不仅取决于吹孔的形状和位置开挖得是否得当,以及管壁厚薄是否适当,笛膜的老嫩和膜孔的大小对音色的影响也不小。一般说,膜孔大,发音厚实(尤其是低音),膜孔小,发音则相对尖细,因此,膜孔是影响笛子音色的关键问题之一。

竹笛的音域局限为三组,如今一般只能吹出二组半。笛子音域增宽可是一件全方位的事,它包括吹孔的形状和大小、各音孔的恰当位置和指法组合,口风力度,以及膜孔的合适位置等。一般来说,膜孔的大小适中、位置略微接近吹孔一端,音域就宽,否则音域就窄。

膜孔大小与笛膜松紧对音高的影响:一般来说,笛膜大家都欢喜用嫩的,因为笛膜嫩,发音脆亮,吹奏起来也省力。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膜孔越大,笛膜就越松,笛子的绝对音高就越低。因此,夏天笛膜可以贴得稍微宽松一点,因为夏天气温高,笛子的音偏高,借笛膜的宽松可以把音降低一点;相反,冬天笛膜应该贴得紧一点,使笛音增高一点。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也有十孔笛,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而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如今竹笛又分为C调笛、D调笛、E调笛、F调笛、G调笛(又称梆笛)、A调笛、B调笛,音色由低沉到尖细

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笛子种类主要分两种,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曲笛」和「梆笛」。

要吹好笛子必须气(功)、指(法)、舌(头)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竖琴:竖琴(英:harp;法:harpe;德:harfe;拉丁:arpa),是一种包括了弧形颈部(或称为“梁”)(neck)、共鸣箱(resonator)、五金装置(它的主要作用相当于钢琴或小提琴的琴轸一样,放松或拉紧某条特定的弦)及琴弦(parallel strings)的弦乐器。她在每个地域,如中国、缅甸、爱尔兰、欧洲大陆、拉丁美洲等等,又有各种不同的形状、琴弦数、弹奏法。(中国的箜篌就是其中一种,“诗鬼”李贺曾写过《李凭箜篌引》。)

现在最常见的音乐会所用的踏板竖琴,除了颈部及共鸣箱,还有一根圆柱(column)。竖琴的底部(base)有七个踏板,这些踏板系在圆柱里的七根踏板杆(pedal rods)下端,再由踏板杆连接到颈部里的动盘(action),负责掌管七个音(左脚si-do-re 右脚mi-fa-sol-la)的升降。动盘里有两千多个小零件环环相扣,再牵动外面的小圆盘(discs),藉由改变琴弦长度而得到所需要的音高(每个踏板呼应八度音程中的一个,并有上、中、下三个可以固定位置的凹槽。每个踏板都配有弹簧,你可以用脚去推踏板,或是放开它们,在各个凹槽间变换位置)。正因为竖琴是经过精密计算和设计的乐器,再加上木料与雕工,所以贵也是有原因的。

琴弦由共鸣箱穿出,再固定到颈部上的铁栓(pin)。把所有调好音的琴弦加起来,它们的拉力(tension)是730公斤。(这是为什么弹竖琴会起水泡又长茧的原因!)

踏板竖琴因需要的不同,琴弦数与琴的大小也有不同,最常见的是47根弦,包含6个八度再加一组最高音的do、re、mi、fa、sol,重量在80磅左右。最下面的一个半八度,用的是钢弦(wire strings),中间音域用羊肠弦(gut strings),高音则因每个人对声音的喜好不同,有时候最高一个八度、或者一个半八度,使用尼龙弦(nylon strings);也有人因为不喜欢尼龙弦又脆又亮的音色,而从中间音域以上全部用羊肠弦。

琴弦一般有钢弦、羊肠弦跟尼龙弦。有一届以色列竖琴大赛冠军,是出身于罗马尼亚一个贫穷家庭的小男生。他说小时候练的琴,根本没有钱装上琴弦,只能用钓鱼线代替!现在的我们,真是何等幸福,虽然都用尼龙做成,音色却是大不同。

竖琴同其他弦乐器一样,每次演奏前都需要调音。演奏者必须在开演或预演前都至少47分钟到场,竖琴的47根弦,每根都需要调音!在调音时,竖琴家还要戴一副耳机,这副耳机连接到一个看起来像随身听的调音装置上,这个装置可以让他听到他想要的音高,他的工作就是让弦的声音听起来正好符合那些音高。

曼陀林 :曼陀林,拨奏弦鸣乐器,与琉特琴类似并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弦乐器。琴体呈半梨形,短颈,颈部带品,琴头呈镰刀形,向后弯曲。音孔为椭圆形。4组双弦 (两对弦)由钢丝制成,定弦与小提琴相同,是g、d1、a1、e2。用拨子拨奏。其特点是需快速反复弹奏,以震音方式保持音响的持续,音色明亮。

[编辑本段]乐器历史

曼陀林是琉特琴的变体,最初是在18世纪由16世纪的小竖琴曼朵拉演变而成。现今最为人们所知的曼陀林变体产生于那不勒斯 。19世纪由意大利曼陀林制造家P·维纳恰予以改进,奠定了现代的式样。18世纪和19世纪的作曲家有时也为曼陀林创作作品。在意大利(尤其是在南方)和美国,曼陀林主要是民间乐器,在美国,它常与吉他和班卓琴一起被用于乡村音乐。

[编辑本段]乐器信息

家族:弦乐器

音域:两个半八度

材料:玫瑰木、金属弦

大小:约60厘米长,其中亲身33厘米

起源:曼陀林是由15世纪的一种叫做曼朵拉的乐器演变而来的。曼朵

拉形状与鲁特琴相似,有4~5组复弦。

分类:弦乐器,声音由琴弦的震动产生。

Tips:莫扎特在他的歌剧“Don Giovanni”(1787)中使用了曼陀林,在少女的窗户下,曼陀林表达了一段浪漫的小夜曲。

[编辑本段]乐器类型

1意大利曼陀林(Blowback mandolins,圆背传统型)

2平背曼陀林(Flatback mandolins, A Model)

3 乡村音乐曼陀林(F Model)

4 电曼陀林(Electric Mandolin)

5 双颈曼陀林(Double-neck Mandolin)

6 其他变体曼陀林 (Mandolin banjo…)

[编辑本段]曼陀林乐曲

就音色而言,曼陀林的声音要更纤细一些,也显得更加细腻。维瓦尔第的《双曼陀林协奏曲》知名度稍高于《琉特琴协奏曲》,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第二乐章广板,经常被巴洛克精选集的唱片所选取。事实上,这个忧郁且恬静的慢板乐章,只有放在两个舞曲般的快板乐章之间演奏时,才能更显示出其深刻的情感魅力。

五弦琴 三角琴 风笛 三弦琴

吉他 竖笛 班卓 西班牙吉他 双簧管 钟琴 竖琴 钢片琴 管风琴 贝司 班卓琴夏威夷吉它 筝 箜篌

http://baike.baidu.com/taglist?tag=%B5%AF%B2%A6%CF%D2%C3%F9%C0%D6%C6%F7&tagfromview

拍板 筝 胡笳 梆笛 唢呐 筚篥 笙 三弦 板胡 竖琴 箫 巴乌 管子 笛 椰胡 秦琴

还有很多,我就不给你一一例举了,这些也都是我从百度百科里面找的,你输入词条,在文章最后的相关词条里都会都很多例子!你可以去看看,比如: http://baike.baidu.com/view/361375.htm

古人为什么如此推崇古琴?

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

扩展资料:

古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

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后世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列子、伯牙、雍门周、孔子等。

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南北朝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有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戴颙、宗炳和柳恽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琴

怎样才可以当古琴老师

最少具备三点

1是品德端正。对古琴了解深厚。

2基础扎实。手法熟练。

3因为目前古琴还未在各地有考级。所以以自身为标准。根据各流派的不同。自定曲目。最少以7-8级为准。

我是青岛古琴老师。如果同行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和我交流讨论。QQ36087996

中国的十大古琴名曲是什么?

1、潇湘水云

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

洞庭烟雨、江汉舒清、天光云影、水接天隅、浪卷云飞、风起云涌、水天一碧、寒江月冷、万里澄波、影涵万象。

2、广陵散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又名《广陵止息》,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被推测为以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大的结构,表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受到琴家们的推崇。

3、高山流水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神奇秘谱》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可见,“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三曲实出于同一首琴曲,但传谱至今仅见《高山》、《流水》两谱,现存《高山流水》琴曲则是以存见的《高山》、《流水》两曲合编而成,已非古曲。

4、渔樵问答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5、平沙落雁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6、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7、胡笳十八拍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8、阳关三叠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

9、梅花三弄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10、醉渔唱晚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醉渔唱晚》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目前流行的谱本传自张孔山。

扩展资料

古琴演奏名家:

1、古代

伯牙(春秋)、师旷(春秋)、师襄(春秋)、师文(春秋)、孔子(春秋)、列子(春秋)、司马相如(西汉)、扬雄(西汉)、蔡邕(东汉)。

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诸葛亮(三国)、周瑜(东汉)、姜维(三国)、嵇康(三国)、阮籍(三国—西晋)、赵耶利(唐代)。

薛易简(唐代)、董庭兰(唐代)、苏轼(北宋)、郭楚望(南宋)、严天池(明末)。

徐青山(明末)、张孔山(清末)、杨宗稷(清末民国)。

2、近代

徐元白(新浙派)、管平湖(九嶷派)、李浴星(九嶷派)、吴景略(虞山派)、吴兆基(吴门琴派)、王燕卿(梅庵派)、徐立孙(梅庵派)、吴兰荪(虞山派)。

张子谦(广陵派)、刘少椿(广陵派)、梅曰强(广陵派)、顾梅羹(泛川派)、夏一峰(山阳琴派)、查阜西(泛川派)。

3、现代

桂世民(金陵派:夏一峰再传弟子) 、龚一(师承:张子谦、徐立孙等人)、刘赤城(梅庵派,师承:徐立孙)、成公亮(广陵派,师承:张子谦刘景韶)。

丁承运(泛川派师承:顾梅羹、张子谦)、李祥霆(后现代派,师承:管平湖)、吴文光(现代派,其父乃吴景略)、陈长林(闽派)、李凤云(师承广陵派张子谦)、李天桓(九嶷派,师承其父李浴星)、朱默涵(师承泛川派顾梅羹,中国第一个古琴硕士研究生)

刘正春(金陵派,师承:王生香、夏一峰、程午嘉等)、李禹贤(闽派)、吴钊(师承:吴景略)、刘扬(广陵派,师承刘少椿、梅曰强)、乔珊(师承:管平湖嫡传弟子王迪)、杨青(师承:管平湖嫡传弟子王迪等人)、戴晓莲(师承:张子谦)、汪铎(师承:吴兆基)、李金洞(九嶷派,师承:李天桓)

吕建福 (师承:吴兆基,吴门琴派)、顾泽长(师承:顾梅羹)、王燕喜(燕山琴派)、谢导秀(岭南派)、张子盛(九嶷派,虞山吴氏)、陈熙珵(师承:管平湖,吴景略)、郑云飞(新浙派师承:徐元白)、徐晓英(新浙派,师承:徐元白)、沈伟宏(九嶷派,师承:杨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琴十大名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琴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诗词古琴谱 有关古琴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