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 > 学生心理> 正文

   巧用心理效应实施家教



中国教育在线主编小语:2010年小升初 幼升小轰轰烈烈地过去了,查看 小升初全攻略 小升初招生政策 小升初招生信息 特长生家长必备 小升初特长信息 小升初面试 小升初升学衔接 幼升小必备手

中国教育在线主编小语:2010年小升初 幼升小轰轰烈烈地过去了,查看 小升初全攻略 招生政策 href="http://xiaoxue.eol.cn/zheng_ce_9119/" target=_blank>小升初招生政策 小升初招生信息 家长必备 href="http://xiaoxue.eol.cn/tccs_9608/20100519/t20100519_476560.shtml" target=_blank> 特长生家长必备 测试信息 href="http://xiaoxue.eol.cn/tccs_9608/" target=_blank> 小升初特长信息  面试 href="http://xiaoxue.eol.cn/xscms_9611/" target=_blank>小升初面试  小升初升学衔接 幼升小必备手册 小学招生简章 href="http://xiaoxue.eol.cn/xxzsjz_9602/" target=_blank>小学招生简章,备战2011。暑期来临,暑期教育成为热点:托管班、特长班、游学旅……欢迎查看 暑期专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href="http://xiaoxue.eol.cn/tzjc_10184/20100715/t20100715_496810.shtml" target=_blank>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加入eol家长QQ群交流:家庭教育109842050,小升初家长群110622713,幼升小家长群113948932。

巧用“禁果效应”,学会反弹琵琶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去偷吃,结果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忌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就是“禁果效应”。经常看到1岁多的孩子妈妈对他说:“不要扔奶瓶啊。”结果孩子听后马上“啪”把奶瓶扔了。“不要把那积木放进嘴里!”孩子听后马上把积木塞嘴里。妈妈的“不要”最后都成了提醒孩子“要”。

有次,我还看到令人心痛的一幕:一个3岁的女孩大冬天把鞋子脱了在地上走,她妈妈为了叫她把鞋子穿上,手拿小树枝打她:“你穿不穿?”“不穿?!不穿?!……”每说一个“不穿”就把树枝抽下去,女孩痛哭着喊:“不要打,不要打……”可是任凭妈妈怎么打,就是不穿鞋子。

邻家7岁的君君总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踢足球,妈妈在多次警告无效后,对正在踢球的君君威胁道:“如果你把球踢到窗户上,我就揍你一顿。”不一会,“哗啦”一声,窗户玻璃碎了。 文章 href="http://xiaoxue.eol.cn/jia_zhang_xue_xiao_9113/" target=_blank> 更多家庭教育文章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威胁,只能诱发孩子的挑战性,孩子最终就以反抗家长意志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并不是胆小鬼。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对被禁止的事情掖着捂着“捉迷藏”,孩子往往会寻根问底闯禁区,探个究竟试试看。因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宜硬性禁止,而应该注重引导。首先别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其次是要把孩子不喜欢而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巧用放大效应,让批评变成欣赏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赏识老爸”周弘说:家长应该用一种“花苞心态”去教育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善待他的缺点,这样孩子一定会像花苞一样开花结果。因而,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把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

例如,有个女孩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便过去帮妈妈择菜。结果,她把菜叶弄得满地都是。妈妈见孩子这样帮“倒忙”,气不打一处来,便明褒暗贬地对孩子说:“你可真能干,我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因为妈妈这句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积极性。这个女孩从此不再帮妈妈择菜。而另一位聪明的母亲,在发现女儿淘气地将自己刚洗完的衣服放进水池里以后,只是惊喜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得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让妈妈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女儿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在批评中,家长多给孩子一点欣赏,就等于多给孩子一阵春风,一场雨露,使孩子脆弱的自尊心产生强大的动力而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假如孩子习惯撒谎,我们不妨在孩子说实话时表扬他,用表扬强化诚实,使孩子克服撒谎的缺点;假如孩子学习不够认真,我们也不必劈头一顿数落,不妨在孩子认真学习时,用表扬去巩固孩子的认真。……只要我们擦亮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孩子就会因为我们的发现而很快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更多家庭教育文章

巧用“爱抚效应”,激发孩子的情感  …… 未完,点击查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