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 > 初中新闻> 正文

   北京市发文:中小学生实践育人项目将进行全面整合



中国教育在线讯 近日,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印发《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生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不仅明确了学生实践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讯 近日,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印发《关于依托社会课堂完善中小学生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中不仅明确了学生实践活动体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结合学段特点,对总体目标进行有效分解,明确小学阶段要强调积极的实践体验,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尊重实践的态度,高中阶段着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情怀。并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明确了各学段任务安排。

《指导意见》着重实现以下五方面的整合,一是目标和内容的整合,系统设计各学段及校内外实践活动;二是组织管理功能的整合,加强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设;三是资源和平台的整合,搭建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和活动管理平台;四是保障经费的整合,整合各项实践活动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定额;五是学生保险的整合,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不再单独购买保险,全部纳入校方责任险和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范围。

为落实整合任务,《指导意见》还形成了“1123”实践活动体系,即“一个平台”,以社会大课堂资源平台统筹各类学生实践活动资源单位,对资源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准入、管理、考核标准。开发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和学生实践活动服务记录平台。

“一项经费”,整合各项实践活动市级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定额,市级经费以生均的形式下达区财政,由各区结合实际统筹使用。建立市、区分担机制,区级财政应安排配套资金,确保学校完成各项实践活动任务。

“两类活动”,将现有各项实践活动整合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后服务两类实践活动。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主要依托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包括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四个一”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工学农活动、郊区学生游学、志愿服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以及研学旅行活动。课后服务是学校为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管学生的困难,主要利用校内场地、设施条件开展的实践活动,包括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和课后托管服务。

“三级管理”,强化市、区、校三级组织管理责任,市级重在宏观管理,各区全面统筹协调本区域的学生实践活动,学校具体实施,有序安排并确保完成各项学生实践活动任务。

北京市延庆八中校长程颐表示,这个高位谋划引领全市中小学学校实践活动高效开展的文件,更有利于发挥学校办学自主权,更有利于学校根据各自特色和学生需求自主统筹设计活动项目,更有利于学校作为育人阵地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整体育人功能。特别是对远郊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

北京教科院耿申认为,北京从2008年开始启动“社会大课堂”项目,经过十年的磨合运转,已经在实践育人的目标、内容、课程方法以及师资、经费、场所、耗材、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形成了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实践育人的独特做法。但从中小学校在实践育人的课程安排上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实施,而是来自不同部门的交叉重复要求。北京市近日出台的《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生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现行所有涉及中小学校实践育人的纷杂项目统筹整合到社会大课堂项目之中,这无论对学校、对家庭还是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必要且及时的举措。围绕这一整合,同时将课后服务项目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场地也做出了明确界定,对于规范办学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活动效益等都具有积极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