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 > 初中新闻> 正文

   北京市将在2019年建设12个法治教育名师工作室



5月14日,第三届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展评培训成果总结现场会圆满落幕。本届展评培训活动于今年3月拉开帷幕,来自全市17个区的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等不同学科近千名教师踊跃报名,积极参与,

5月14日,第三届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展评培训成果总结现场会圆满落幕。本届展评培训活动于今年3月拉开帷幕,来自全市17个区的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等不同学科近千名教师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活动规模和涉及学科较前两年有了更为显著的增长。 活动现场,据北京市教委政策研究与法制工作处处长王艳霞透露,今年,北京市将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第一批法治教育名师工作室,共计12个,其中小学5个,中学7个。“通过这样的名师工作室培养出一批法治教育的种子教师,以此带动全市法治教育教师的整体素养提升。并将法治教育的种子播撒在更多孩子的心中。”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展评培训已经举办了三年,对于此,王艳霞表示,“对于中小学法治教育来讲,课堂是主渠道,学校是主阵地,教师队伍是关键。但是,从目前来看,北京市中小学校中法律及法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不多,为此北京市一直致力于对在校教师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并连续三年举办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展评培训活动,以此增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法普法的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其自身法律方面的素养,更能科学系统地建立符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特点的法律知识体系。特别是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发布后,也对教师法律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举行这样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让中小学教师尽快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中国教育在线还注意到,参加展评培训的教师中除了有教授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外,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对于此,王艳霞介绍说,虽然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依靠这门课才能将法律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很多学校的很多其他学科老师就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学科特点,与法律知识进行融合。比如北京一所学校的音乐老师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切入点,向学生们讲授《国歌法》相关的知识。“这种方式就充分体现了‘学科法治’与‘法治学科’相结合的优势,同时也对学校全员法治教育、全方位法治教育、全过程法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