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红枣 诗词 现代 红枣的诗词



枣的文化底蕴枣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而庆云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上世纪70年代初在庆云县齐周务村出土的豆(一种高底座盛食物的盘子)中发现的炭化枣核,考古认证为夏商时期,距今四千年;而在

枣的文化底蕴

枣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而庆云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

上世纪70年代初在庆云县齐周务村出土的豆(一种高底座盛食物的盘子)中发现的炭化枣核,考古认证为夏商时期,距今四千年;而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炭化枣核,距今约八千年。

枣在我国的文字记载就有三千多年。

关于枣的最古老的著述大概出现于《诗经》,在《诗·豳风·七月》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魏风》中有“园有棘,其实之食。

”《小雅》中有“营营青蝇,止于棘。

”《秦风》中有“交交黄鸟,止于棘。

”棘,指的就是枣树。

儒家经典对枣的记述更为详尽,《周礼·天官·笾人》里讲“馈食之笾,其实枣、卤、桃、榛实。

”《仪礼·聘礼》中说,枣、栗还是古代诸侯相互借路相互问候之际,带给掌管朝觐官员的礼物,用两个容量各盛一斗二升的上边有盖的方竹簋,一个装满枣,一个装满栗,一齐献上。

《仪礼·既夕礼》上说,在土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晚上,祭品种要有枣糗、栗脯。

《仪礼·特牲馈食礼》和《仪礼·有司》中讲,诸侯及下边的官吏——士,每月初一祭庙,祭品种除有规定的牲畜外,均有枣和栗,而且枣栗由谁摆放,都有讲究。

再以后《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游说六国时,对燕文侯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此所谓天府也。

”这说明枣是当时燕国北方的经济命脉,是帝王考虑治国安帮国策的依据之一。

对于枣树的栽植培育,《广物博志》有记载:“周文王时,有弱枝枣甚美,禁止不令人取,置树苑中。

”《齐民要术》的记载更为详实:“选(枣)好味者,留栽之,候枣叶始生而移之。

”“枣性坚强,不以苗掠。

” 《尔雅·释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解释枣品种的书,其记录的周代枣品种已有壶枣、要枣、白枣、酸枣、齐枣、羊枣、大枣、填枣、苦枣、无实枣等十一种。

到元代,《打枣谱》中记录定型的枣品种多达七十二种。

到清代乾隆时期,《植物名实图考》所记录枣品种达到了八十七种。

可以说,从古代采食果腹到后来种植,从古代给王进食之品到诸侯相互问候礼品,以至到儒家“三礼”(即丧礼、葬礼、祭礼)用品、明清时期皇室供品,再到后代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有意识地大规模种植,枣作为果品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几千年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枣树与枣乡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种枣、管枣、用枣、变着法儿吃枣,也写枣、诵枣、唱枣、画枣,枣就慢慢进入和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形成了枣文化。

枣的思想、枣的文化与枣乡的风物人情、民间风俗水乳交融,枣文化便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历代传承越积越厚,变得丰富宽博,从不同层面、不同寓意、不同程度反映着人间万象。

枣文化主要表现在文艺、政治、经济、哲学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枣树与历史、文化、民俗,与战争、政策、古今名人,与农业工业旅游业,与人名、地名、日常生活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处都留下了枣文化的痕迹。

描写枣或者与枣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枣文化的灵魂,主要包括有关枣的传说、故事、小说、诗词散文戏剧成语、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绕口令、寓言、格言、谚语、绘画、摄影、雕塑、歌曲和器乐等。

枣被历代诗人写入诗辞歌赋中,咏颂枣树的诗文比比皆是。

透过这些诗文,我们就穿越了时空隧道,能够尽情领略先前枣乡风光、感受历史沧桑、回味故人先贤和当代人爱枣的情怀。

唐朝诗人李颀吟咏“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末落桐荫长”,唐代另一著名诗人刘长卿诗云“行过大山过小山,房上地下红一片”,宋代诗人张耒写到“枣径瓜田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清代庆云县令桂山吟到“正是晴和好时节,枣芽初长麦初肥”,另有诗人也写到“丛林腾赤霞,千家射云红”,当代诗人更是发出赞叹“漫漫秋风夕照中,婆娑一树万珠红”,悠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跃然纸上。

宋代大诗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欣然作词《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表达了他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清代诗人崔旭写到“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园;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又有诗人写到“春风已过又秋分,打枣声宣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云红”,金秋时节小枣丰收的景象如闻其声,如观其景。

清代李鲁“添得枣林路欲歧,行人道是旧西溪。

红绫车慢梨花水,风暖沙柔陷马蹄”的诗句描写出了枣园的旖旎风光。

在抗日战争年代,肖华司令员在其创作的《鲁冀边进行曲》中慨然唱道“不怕二百个据点的敌人疯狂扫荡,任它从横的公路网,离敌人三五里宿营,不怕吃的是树叶和枣糠,永远站在我们的岗位上,环境越困难越是我们的光荣;同志们,我们要干到底,我们一定要胜利!”表达了我军区子弟兵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和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树理就任庆云县委书记时曾欣然写下《唐枣赋》、《咏枣诗》,发出了“嗟人生当如兹,庶自强以不息”和“我欲劝求长生者,莫辞长作庆云人”的由衷感慨,抒发了所有枣乡人对枣树的无限敬...

贺新居诗词

贺新居地 区:中原地区俗 称:温锅含 义:自建新房时主人宴请亲友相关诗词:五色祥云笼甲第 新厦落成增瑞气三多景福集门闾 华门安居进财源宏图大展兴隆宅 江山聚秀归新宇泰运长临富裕家 蓬壁联辉映画堂新屋落成千载盛 祥云环绕新门第阳光普照一家春 红日光临喜人家吉星高照福安地 日丽风和锦铺院盛世促成和睦家 冬暖夏爽笑满堂一片彩霞迎旭日 燕喜新居春正暖满堂春风庆新居 莺迁乔木日初长居之安四时吉庆 三阳日照平安地平为福八节康宁 五福星临吉庆门一代祥光辉吉宅 栋拂云霞绕紫气四面旺气聚重门 家传诗礼驻春风天地钟灵文明运启 紫阁祥云物华文宝华堂集瑞富有基开 朱轩瑞气人杰地灵南望飞云雕梁画栋 喜建华堂春风入座西来爽气玉宇琼楼 乔迁新屋喜气盈门甲第宏开美伦美奂 门对青山庭铺锦绣新屋落成多福多寿 屋临绿水窗横彩霞

帮我找中秋的典故,风俗,诗词和文章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

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

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

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

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诗词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风俗习惯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 中秋节 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初中生迎国庆、庆中秋的演讲稿和诗词各一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2011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2岁生日,今天,在此我给大家带来此次名为《辉煌的62年》的演讲,同时作为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

时间停留在62年前的10月1日,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着毛主席的一句:“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62年里,一个个5年计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工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一批崛起的特区带动了中国的发展;一次次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彰显了中国的实力! 62年里,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楼前;奥运圣火在鸟巢熊熊燃烧;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太空! 62年里,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科技硕果累累,我们的教育日新月异,我们的体育突飞猛进,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载增强!这一切都在像我们表示:中国正在崛起,中国正在腾飞! 然而,在62年里,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建国初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的经济出现衰退,随后的三年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而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荡是我国的民主法治受到严重践踏但是,我们的祖国绝不会倒下,因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上下求索,现在中国不再是那个千疮百孔的中国了,中国早已挺立在东方,屹立于世界之林!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了五千多年的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的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

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十七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同学们,昨天是翻过的历史,今天是崭新的起点,明天是宏伟的蓝图。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我们应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报负,应有为祖国富强而拼搏的志向

让我们用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来建设祖国,让祖国的明天因有我们而骄傲! 谢谢大家!————————————————————————————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是谁?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

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

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关知识问答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

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

”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成语 知人论世 解释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处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示例 不过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用法 作谓语;指鉴别人物的好坏。

白话文运动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二卷六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后,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刘复)等人响应。

钱玄同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号发表《寄陈独秀》,表示赞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918年5月,《新青年》从第四卷第五号起,完全改用白话文,白话诗作也增多了,并出现了以鲁迅的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彻底反封建的新作品。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开第一次大会

刘复、周作人、胡适、朱希祖、钱玄同、马裕藻等提出《国语统一进行方法》的议案。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1920年1月,教育部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

1920年4月,教育部又发一个通告,明令国民学校除一二年级国文科改为语体文外,其他各科教科书,亦相应改用语体文。

至此,白话文运动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不但在文体改革上是一个革命,而且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了新文学运动和国语统一运动以及汉字改革运动的发展。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新格律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新格律诗派因此逐步形成,由于新格律诗派源自于新月社,所以也称为新月派。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格律诗派"的新诗人。

新格律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

新格律诗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新格律诗派诗人中,徐志摩是最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

朦胧诗派 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余光中等人。

先锋戏剧是关涉形式探索和艺术精神的,一种小众的 艺术,而这些与所谓的商业利润无关。

在我国从《恋爱的犀牛》开始,先锋戏剧开始广为人知,广为人看。

很多年轻人把走进小剧场看先锋戏当作一种时尚,话剧演出消费开始列入工薪族的开支。

由此戏剧演出开始改变了以前北京人艺一枝独秀的市场格局,在传统“现实主义”表演方法之外寻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表演样式。

创作就比较难了,你要有生活,没有生活来源的戏剧素材不是好的素材. 连大导演孟京辉也只能复排《等待戈多》.主要是没有拿得出来的新作品. 重要作品《绝对信号》《狗儿爷涅盘》《三姊妹·等待戈多》《哈姆雷特》《鸟人》《故事新编》《理查三世》 新式武侠开创现代武侠小说先河的,首推文学大师梁羽生.据说,梁羽生第一部武侠小说的由来,竟是二个"门派"的"掌门人"因为"门户"之见在澳门的一场比武.而且据说这场比武三拳二脚之后,便以一派"掌门"将另一...

我在网上看到红枣热量很高,最近吃了陕北人送的新鲜红枣会发胖不?...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

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此外,中秋节还是是中国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不但汉族过中秋节,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

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嫦娥奔月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

食补和药补哪个快,有哪些食物能养生?家常的

食补和药补当然药补起效快,但是可能有其他副作用

食补副作用较小。

养生的食物:1、莲藕 莲藕是获得最多国宝级中医师青睐,同时也是历代医家推崇的养生食物。

莲藕具有多种食疗效果。

现代科学分析,莲藕含有大量铁质,具有补血作用。

丰富的维生素C、抗氧化物、多醣和多酚类则可达到抗癌效果。

以中医来说,生熟藕各具不同效果,莲藕生吃性味甘寒,可清热凉血;煮熟后性味温平,有助健脾胃,《本草纲目》称为“灵根”。

莲藕生食可清热、止血、散瘀,适用于经常口干舌燥和火气大的人。

2、燕麦 近来当红的健康食品燕麦,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的中医师巫水生,天天当午餐吃。

有“中医大掌柜”称谓的百岁人瑞陈立夫,每日必有一餐燕麦片,里头混合黑木耳、蘑菇、香菇和芹菜,用来维持血压和血糖稳定。

燕麦含水溶性纤维β聚葡萄糖(葡萄糖聚合物,吃起来黏黏的胶状物质)可增加胆固醇代谢,很适合高血脂的人。

燕麦的营养价值在麸皮上,麸皮含丰富维生素B群,有助胎儿发展,孕妇可以多吃;燕麦的维生素E则可增加记忆力;叶酸、矿物质及铁质,可抗癌、预防贫血并帮助伤口愈合。

燕麦纤维含量高,易有饱足感且帮助排便,不但延缓血糖升高速度,减少脂肪堆积,且热量比米饭、面条低,很适合做为减重食物。

3、黑芝麻 爱运动的中医师董延龄,每天早晨必吃一碗黑芝麻麦片。

黑芝麻在中医里有健脑乌发的养血功效,很适合大量消耗体力的人。

现代科学证实,黑芝麻中含有九成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油酸,是很好的护心食物。

其中芝麻素可预防皮肤癌、降低胆固醇,对肝脏及脑神经具有保健效果。

但专家建议一定要咬破或碾碎吃,不然芝麻素无法被身体消化吸收。

黑芝麻虽养生,但油脂含量不容小觑,2汤匙黑芝麻=1份油脂。

许云卿建议,除冲泡芝麻糊外,也可把黑芝麻加入牛奶和优格中,或是在青菜或饭上撒些芝麻替代油脂沾酱。

黑芝麻容易氧化,买回后要放在冰箱保存,若有油耗味产生,表示已经氧化产生变质,最好丢掉以免吃坏肚子。

4、白木耳、莲子 白木耳莲子汤含大量胶质并可安定心神,有美白回春功效。

经常相邀朋友学生吃饭,中医师姜通的红润气色总让人羡慕,女儿为他花费三、四个小时炖煮到软烂的银耳莲子汤,功不可没。

白木耳含胶质、多醣体和果胶,可润肠通便、降低胆固醇。

以中医来说,白木耳有润肺生津效果,可缓解秋天的燥咳,所以有“平民燕窝”之称。

莲子健脾胃、清心安神,文学家梁实秋初来台湾时,遵从中医师嘱咐,每日含糖莲子10枚,生津健胃。

肝病权威马光亚则提到,多喝四神汤可养脾胃固肝气。

四神汤含莲子、芡实、茯苓和山药,可健脾胃、去除体内湿气,是很好的养肝食物。

5、空心菜 空心菜又称瓮菜,属于生命力顽强的爬藤类植物,无论水耕或土耕都容易栽种,一年四季皆可见,但以夏季空心菜盛产,质量最好。

中医认为空心菜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如同天然保护罩,可防止夏天的细菌病毒入侵体内。

喜好诗词创作的马光亚医师最爱吃空心菜,蒜头拍碎加入空心菜快炒,热腾腾又清脆好吃,是夏天餐桌上的幸福滋味。

以营养学角度来看,空心菜可健胃整肠。

空心菜的碱性会降低肠内酸度,帮助好菌生长;空心菜含大量纤维质(每百公克有0.8公克),可降低胆固醇,且含铁量比红凤菜和高丽菜高。

6、白萝卜 美国人说:“一天一颗苹果,医生远离我。

”中国人则靠冬天的白萝卜强身保健,俗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 白萝卜具多种养生价值。

不但属于抗癌明星十字花科类,且维生素C丰富,是苹果和梨子的10倍。

日本研究发现,白萝卜是唯一含80多种MTBI芥末油成分(萝卜愈辛辣含量愈高)的蔬菜,具有防癌效果。

以中医而言,白萝卜生食可止渴、清热,并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有“小人参”美称。

营养师许云卿举例说,日本人在便当中加入黄萝卜、广东人在三宝饭中加入腌萝卜,都有帮助消化的效用。

白萝卜熟食则利尿消肿胀,并可帮助排便。

尤其台湾高山萝卜水分多,如同水梨一样甘美多汁,是冬天不宜错过的养生食材。

白萝卜如何煮较入味?可参考日本人的做法:将白萝卜事先切块放旁边风干一下,待萝卜表面毛细孔张开后,再放入汤里。

7、甘蔗 马光亚教授在“九十自述”文章中曾提到,来到台湾后很喜欢喝甘蔗汁。

甘蔗汁解热止渴、生津润燥,对于“火体”(体质燥热)的马光亚来说,甘蔗汁是湿热气候里的天降甘霖。

甘蔗的疗效,最早纪录在魏晋的医药文献中。

甘蔗味甘平,具有解热、利尿和滋养功效,生饮甘蔗汁可清热助消化,凡是口干舌躁、反胃呕吐、消化不良和发热退烧皆可使用,有“天然复脉汤”的称呼。

唐朝诗人王维曾如此形容:“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唐朝的官宦人家,早已懂得用甘蔗汁来缓解肠胃饱胀不适。

烤过的甘蔗打汁,则有补脾益气、滋养保健功效。

烤甘蔗汁不但可用来治疗咳嗽,以营养学来看,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可直接化为能量来源,适合消化功能差、需要迅速补充能量的人。

8、米 中医认为白米可以“强身好气色”,以现代科学...

中秋节资料

中秋节资料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