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引用诗词怎么注解 spring xml 引用 注解



在网络小说中引用诗歌标注出处格式是怎样的? 现代诗歌的格式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

网络小说中引用诗歌标注出处格式是怎样的?

现代诗歌的格式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组织上。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

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

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

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

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

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

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

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论文中引用古诗的尾注怎么写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

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

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

中草药基地]。

这个方法好。

有什么大的任务。

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

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

引用网上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

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

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诗词注释请介绍几本带注释的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集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十个字,六平韵。

每一次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句,不能自已。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

“沙”亦可作“纱”,也可叫 “浣纱溪”。

双调,四十二个字。

有平、仄两体,此为五平韵。

江梅,范成大《范村梅谱》云: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唐庄宗有曲: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现在阳光从天窗下来,却又下着雨,一只鸟雀在笃窗户,知否?知否?就是喝水也难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清照等明诚归来,我们也在等,只不过连我们自己都走远了,注定地等,在注定。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

双调,四十一个字,上片三韵,下片四韵。

袜(“划”字左边多一横,念“铲”音),没穿鞋,只穿袜子走。

李后主词: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注:怨王孙,此牌变体多,这里用了双调,五十二个字,上片二仄二平韵,下片三仄二平韵。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这首也是写梅花。

雪中梅花历来写的人很多,但大多着眼于“寒梅傲雪”之类的意境,易安写来却是美艳娇嫩的梅花。

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欢的花。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

见附录《学诗谩有惊人句》一文的欣赏。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

《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

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

《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

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玉楼春,又名“西湖曲”,双调,五十六字,六仄韵。

《花草粹编》和《历代诗余》都题作“红梅”,这首咏梅,不如上面一首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满庭芳,又名“锁阳台”,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

《花草粹编》中题作“残梅”,又是一首咏梅词。

这首长,有几个典故。

临水登楼:一指陶渊明在《游斜州》序中所写“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州,......欣对不足,率尔赋诗”;又指建安诗人王粲在荆州登当阳县城楼作《登楼赋》。

何逊在扬州:南朝诗人何逊在扬州(现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书记,有诗《咏早梅》“兔园标节物,惊时最是梅”。

杜甫有诗:“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

扫迹难留:《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中有“乍低枝而扫迹”;杜诗有句:“山林迹如扫”。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

有谁知道曹操短歌行诗词的全部注解!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详解: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

”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

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

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

word如何将古诗文的注释做的跟课文一样

人教版年级下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与朱元思书 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自富阳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缥碧(青白色)、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嘤嘤(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鸢飞戾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五柳先生传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不详(不知道)、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酣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觞,酒杯) 马说 祗(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一食(吃一顿)、或(有时)、食(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且(犹,尚且)、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致(取得)、假借(借)、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砚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俟(等待)、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隆冬,深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肢(通“肢”)、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缨(帽带)、腰(腰佩.腰,用做动词)、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yùn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 小石潭记 篁竹:竹林.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

作文中引用诗句,要不要引号写作文时,如需要引用诗句能不能不加引...

题目 作者 物候 名句春眠 孟浩然 风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夜喜雨 杜甫 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悯农 李绅 种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雨霖铃 柳永 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蝉 骆宾王 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思客侵。

关于引用古诗词的句子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问君哪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诗词中用典的作用

以典入诗 别有意趣——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宋玲)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下面,我主要讲四点,一是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二是用典的主要形式;三是用典的手法;四是用典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首先具体说一下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如: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

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

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

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

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如: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

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其次我们来说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

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

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后世对她的词评价颇高,称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坛丛话》)。

相对而言,李清照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但这一首却一扫其词的婉约缠绵,风格悲壮飘逸,最为人所赞叹!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铿锵有力,已成千古名句。

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

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

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遂拨剑自刎而死,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