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弥勒佛 诗词 弥勒佛



关于称颂弥勒佛的诗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笑到几

关于称颂弥勒佛的诗词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

处己何妨真面目,对人总要大肚皮。

...

弥勒佛外貌特点的句子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

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着、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现代学者从语言学分析起步展开联想,认为弥勒可能与在中亚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罗(Mitra)神有关,有人还进一步认为他们(Maitreya)与弥赛亚(Messiah)的音义相似。

...

文人骚客,诗赋对联,闲情雅致,个中聊乐,QQ群:8732463(仅限...

我挺喜欢诗赋对联的,那里面的对称美简直是一绝啊,可惜啊本人写不出来,但是我收集了一些:1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只狗在河边啃骨,遂出: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往河上一扔对日: 水流东坡诗(尸). 2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3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对联; 门对千杆竹,家藏万卷书. 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又改成: 门对千杆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 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4解缙在皇帝身边作侍读,想回乡探亲又不敢说,皇帝看出来,要他对出他的联就放他假: 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解缙悠悠对来: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5弥勒佛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知世间可笑之人. 6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亦颇有才貌.一日佛印去看苏轼,不巧撞到苏小妹在床帐中偷懒未起,遂取笑: 烟笼芍药. 苏小妹想起那天看见他在河边洗头的样子,笑对: 水漂葫芦. 隐字联 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上联隐「水」下联隐「酒」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上联:缺一(衣) 下联:少十(食)歇后联乌鸦飞入鹭鸶群,雪里送炭;凤凰立在鸳鸯畔,锦上添花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开花芝麻--步步高;出土甘蔗--节节甜鸡犬过霜桥--一路竹叶梅花;牛马行雪地--两行蚌壳团鱼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谜底:热水瓶)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谜底:油灯 下联谜底:秤) 顶真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龙怒卷风风卷浪月光射水水射天千里为重 重山重水重庆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明君 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金水河边金线柳 金线柳穿金鱼口玉栏杆外玉簪花 玉簪花插玉人头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水落石出。

溪水归河水,河水归江,江归海,海阔天空。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弥勒佛的出身是什么?

漫话弥勒佛 徐文明 弥勒,为梵文 Maitreya 的音译,意译慈氏,为姓,一说名阿夷多。

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

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里就已经出现了。

在《阿含经》中,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的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才出嫁。

弥勒佛父名修梵摩,为大臣,母名梵摩越,为公主,可见其出身高贵。

弥勒下生之后,在龙华树下坐禅成道,又设三会度脱众生,初会度九十六亿人,第二会度九十四亿人,第三会度九十二亿人。

弥勒形象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有某一历史人物为原型,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信仰对象空却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弥勒信仰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东汉至两晋所译的大乘般若类经典如《道行般若经》、《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经》、《维摩经》等都有弥勒信仰的内容,其他如西晋竺法护译的《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持心梵天所问经》、前秦竺佛念译的《菩萨处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的《思益梵天所问经》等也都有类似的内容。

而集中表述弥勒信仰内容的则有竺法护译的《弥勒下生经》、鸠摩罗什译的《弥勒成佛经》、沮渠京声译的《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三部,号称“弥勒三部经”。

弥勒信仰主要包括上生信仰与下生信仰两种。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等经表达了上生信仰。

弥勒菩萨本来为释迦牟尼佛弟子,颇受佛器重,但他享寿不高,在释迦牟尼入灭之前便去世了。

在弥勒去世之前,佛便为他授记,预言他命终之后,当上生到兜率天宫。

佛教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自下而上依次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兜率天上琼楼玉宇,金壁辉煌,莲花盛开,仙乐奏鸣,更有天女围绕、宫娥曼舞,算是世人艳羡不已的天堂,不过弥勒菩萨住在天宫的内院,其中庄严清净,无诸欲乐,与天神所住的外院有所区别,此处又称为弥勒净土。

世人只要持戒修禅、积累功德,或称念弥勒名字,死后即可往生弥勒净土。

进入弥勒净土不仅可以不入轮回,还可以常听弥勒讲经说法,将来还能与弥勒一同下生世间,解脱成道。

上生信仰主要是对弥勒菩萨的信仰,也是近期可以到达的目标(死后即可往生),但此处只是解脱的中间环节或中转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地。

下生信仰见于《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等。

据佛经记载,弥勒在兜率天的寿命是四千岁,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则是五十六亿年,他命终之后,便下生人间成佛。

弥勒下生之后,人民不仅生活幸福,还有受度解脱的机会,这对于生活在黑暗的世间的人民来说,吸引力不可谓不大,尽管佛经明文规定要等五十六亿年后弥勒才会下生,但在苦难之中饱受煎熬的老百姓却急盼弥勒早日来临,因而下生信仰很快便取代了早期流行的上生信仰,成为弥勒信仰的主流。

弥勒信仰在中国经历了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过程。

最初的弥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搬印度佛教,尤其表现在上生信仰上,基本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经典,没有多少创新之处,其信奉者也主要是信仰坚定、文化层次较高的高僧大德。

由于此时的弥勒尚为菩萨,因而上生信仰就是对弥勒菩萨和弥勒净土的信仰。

表现在造像上,最初的弥勒多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菩萨装,姿势基本上是交脚坐式,其造型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

其后也出现了弥勒佛的形象,中国的大佛有很多与弥勒有关,如浙江新昌大佛、南京栖霞山大佛、河南浚县大佛、四川乐山大佛、荣县大佛、宁须弥山圆光寺大佛等。

早期的弥勒形象严格按照佛经要求的三十二相、八十好等制作,可以说是一种“金身弥勒”,从中看不到太多中国化的痕迹。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民族,尤其表现在对佛教的接受与改造上,弥勒信仰也不例外。

随着弥勒下生信仰的逐渐流行,对弥勒形象的改造也在悄悄运作。

由于人民渴望弥勒早日下生,因而这种宗教热情往往为人利用,不少人打着“弥勒佛出世”的旗号鼓动起事,其中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农民起义,又有别有用心者迷惑群众、乘机叛乱,或者借此敛财骗色等不法行为。

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一些作乱者多假托弥勒下生,以白衣长发的形象出现,这表明“白衣长发”成了当时社会所认可的弥勒新形象,可以称之为“白衣弥勒”。

白衣弥勒意味着弥勒形象的本土化和世俗化。

白衣弥勒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经典的依据,但作为弥勒的一种标准形象在印度并没有出现过。

白衣不仅仅包含着尚白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在家信徒即居士的身份,从其留有长发更足以表明这一特征。

白衣居士也可以作为弥勒佛的化身,是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傅大士开始的。

傅大士,名傅弘,或名傅翕,梁代著名居士。

他自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即弥勒的化身,又经常显弄神异,道...

赞美梵净山诗词

静聆花语;驻足沉思,飞瀑悬泻;弥勒佛,他也依然在那里,在等待着另外的一些红尘凡人来朝拜,仪态万方。

…∞…2、下得梵净山来,回头仰望,它依然在那里,山势雄伟:梵净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层峦叠嶂,坡陡谷深1、风起霓裳艳,枝动舞姿轻。

花色迷人眼,粉尘扑面飞。

飞虫觅食处,野蜂采蜜场。

晨露润新瓣,如贵妃出浴;清风扶玉蕊,似观音坐莲。

躬身凝眸,感悟梵音。

杜鹃丛里人俊俏,山岚涌动花披纱。

拥几丛,花容亮丽;护一簇...

弥勒佛的大肚子含义是什么

“弥勒”是巴利文meida的音译简称,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史载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

弥勒菩萨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历劫以来与佛陀释迦牟尼绍有莫大的因缘关系

跟随释迦牟尼修行,但先在释迦牟尼前入灭,佛陀授记预言弥勒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也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未来佛。

因此,在当时那个年代,弥勒菩萨不是大肚子的,也是很端正慈悲的菩萨相。

是在中国五代年间,宁波一代出现了一个大胖和尚,法号契此,长得慈眉善目,大肚肥肠,见人就笑口常开,背着一个大布袋到处化缘,化完缘以后,又去将化缘所得食物施舍给小孩子,深受大众和小孩子的喜爱,人称布袋和尚。

后来在岳林寺走廊下的一块石头上坐化圆寂,圆寂前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世人才根据偈的内容推测出契此和尚就是弥勒的化身。

至今寺庙都有百子弥勒(弥勒身上站了100个不同形态的小孩子)、大肚弥勒的造型。

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住持昙振法师为契此法师建阁塑像,后来,“大肚弥勒”的形象就流传开来,成为佛寺的定制。

由于大肚弥勒佛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形象化的代表了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男女老少都在见到他时,激发出轻松愉快的心情,寓教于乐,启迪人们的心灵。

为佛法庄严的寺庙带来愉悦的气息。

因此,歌咏他的对联诗词举不胜举,最著名的就是这一幅“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对联。

弥勒佛的大肚子含义是什么

“弥勒”是巴利文meida的音译简称,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史载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

弥勒菩萨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历劫以来与佛陀释迦牟尼绍有莫大的因缘关系。

跟随释迦牟尼修行,但先在释迦牟尼前入灭,佛陀授记预言弥勒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也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未来佛。

因此,在当时那个年代,弥勒菩萨不是大肚子的,也是很端正慈悲的菩萨相。

但是在中国五代年间,宁波一代出现了一个大胖和尚,法号契此,长得慈眉善目,大肚肥肠,见人就笑口常开,背着一个大布袋到处化缘,化完缘以后,又去将化缘所得食物施舍给小孩子,深受大众和小孩子的喜爱,人称布袋和尚。

后来在岳林寺走廊下的一块石头上坐化圆寂,圆寂前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世人才根据偈的内容推测出契此和尚就是弥勒的化身。

至今寺庙都有百子弥勒(弥勒身上站了100个不同形态的小孩子)、大肚弥勒的造型。

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住持昙振法师为契此法师建阁塑像,后来,“大肚弥勒”的形象就流传开来,成为佛寺的定制。

由于大肚弥勒佛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形象化的代表了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男女老少都在见到他时,激发出轻松愉快的心情,寓教于乐,启迪人们的心灵。

为佛法庄严的寺庙带来愉悦的气息。

因此,歌咏他的对联诗词举不胜举,最著名的就是这一幅“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对联。

...

用秋作题目,写一个片段,300字以上,引用古诗词,修辞成语(至少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喜欢秋天,喜欢她湛蓝的天空;喜欢她累累的硕果;喜欢她翩翩起舞的落叶;喜欢她凉爽的气候。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漫步在那乡间的小路上,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高粱。

微风吹来,高粱们摇着火红的头向我表示亲切的问候,并向我炫耀她那丰满的面庞,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高粱后面,黄澄澄的谷子姐姐笑弯了腰;玉米爷爷穿着绿油油的袍子,拖着长长的胡须不停的点头、微笑;你瞧!左边的小辣椒在微风中不停地摆动着,好像一个个“辣妹子”在翩翩起舞;右边的南瓜长得胖墩墩,看上去真像个可爱的弥勒佛;站在路边,放眼望去,只见远处有一个小小的果园,果树上长满了一颗颗果实。

红通通的富士,黄澄澄的黄元帅。

梨儿披上了黄色的大衣,神气极了。

石榴笑得裂开了大大的嘴巴,露出了一颗颗红彤彤的“宝石”。

红色的葡萄一串又一串地挂在树上,远看好像一串串紫“珍珠”挂在藤条上。

南瓜的“兄弟”------柿子娃娃也成熟了,长着红红的小脸蛋,在微风中飘荡。

我不舍地收回目光,望望脚下,那一片枯黄的草地让我想到了那首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又由衷地佩服起这小生物的顽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