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小华格律诗词检测 诗词格律在线检测



格律在线检测(平水韵、词林正韵仫叫、中华新韵) 平仄谱检查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

格律在线检测(平水韵、词林正韵仫叫、中华新韵) 平仄谱检查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 春 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 ·· 山居秋螟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⑴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⑵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⑶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⑷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书 愤 [宋]陆游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②。

...

文学常识填空格律诗词(1)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它的句数是固定的八...

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

**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

近体诗的格律在唐朝逐渐定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书店里关于诗词的书籍销量一直很好。

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从骨子里蕴藏着“平平仄仄”诗韵的原因。

然而喜欢是一码事,写作又是一码事。

初学写作的朋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格律给我们的束缚。

克服了这个困难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驾御它,用它演奏你最优美的旋律。

反之,躲避它,畏惧它,它就成了束缚你的绳索。

当别人用格律诗唱和联句时,你只能是这台音乐会的看客,否则,你发出的音符很难与那台会和谐。

来吧!让我们看看格律这个东东究竟有多难,或许,在你用了小小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会说:就这————没有什么嘛! 一、近体格律诗 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而把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诗体。

称之为“古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

如果网友们喜欢“近体诗”的韵味,那么不妨下点功夫,弄明白这四句话。

如果不喜欢格律约束,就写现代诗好了。

1、、什么是“绝句”? 通常说“绝句”,是指近体诗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五绝”。

不包括古体诗的七言四句古体“七古”,和五言四句古体“五古”。

2、绝句的句式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常见的各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注()内可平可仄 其组合起来也就是各四种格式 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一)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二)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三)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四)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简说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

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

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4、简说什么是押韵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

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

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

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

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

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

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

写诗要押平声韵。

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5、律诗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

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6、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

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

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

和上句平仄基本...

诗词格律的韵指的什么?

没有格律就不能称为诗词,只能称为随笔或古文

诗词不仅仅是意境美,还需要音韵美,格律就是其音韵美的体现,想必你也多少读过一些古人的名篇,是不是意境美的同时也觉得朗朗上口?这就是格律的作用了。

如果你想学习诗词的格律,初学最好买些系统性介绍格律的书籍,当然,硬套格律去写诗词是不对的,你可以先熟悉格律的用法规律,当你能比较好地用意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再开始尝试依照格律,活用格律才是正途,若为了格律而改变内容就本末倒置了。

格律是为了诗词内容更好地表达而存在,所以,其实要学格律很容易,但真正能够用好格律很难。

诗词格律;平仄谱

近体诗 关于古典诗词写作方面的资料网络有很多,或许一般都是洋洋万言的长篇,大家很难有耐心看下去。

我随便就古典诗词说几句,对不对的大家再纠正。

看来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写的,也有才接触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从最基本的说起。

基础知识很扎实的朋友可以先不看,免得既浪费网费又耽误时间。

废话说了不少,现在开始说正题。

古诗简单可以分两种:1、古风。

2、近体诗。

古风种类很多,如《诗经》、《楚辞》、汉魏乐府、歌行、杂言等都可以划分里面,关于古风我们后面讲,这里先说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正式产生于唐代。

在唐朝前几乎都是非格律诗,虽然也产生了微有格律的“永明体”,但格律并不严格,也只限五言,和唐朝产生的格律诗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算做是从非格律诗到格律诗的一个过度。

到了南朝·齐·永明末期,沈约等发现了汉语四声规律,为格律诗是成型打下了基础,到了唐代,格律诗成型。

这个就是格律诗发展的大概流程。

若大家对上面是话题感兴趣,我们回头单独讨论,这里暂时说这些。

格律诗的诗体: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

)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

1、绝句: 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六言绝句此处忽略(下同)。

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

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压平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

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律诗: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

各为八句,偶句压平声韵,奇句最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压韵不压韵都可以,并要求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做对仗。

例: 自题·狂醉卿卿 闲居乱世任风流,碧水青山两处悠。

一袖沉香凝菊影,半张泼墨挂云头。

苦禅但向红尘觅,大道须来璞玉求。

陶令不明天下事,东篱昏卧入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