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红楼梦诗词经典作品 红楼梦诗词



红楼梦经典诗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

红楼梦经典诗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展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收起

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

青埂峰顽石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春梦歌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展开青埂峰顽石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春梦歌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又副册判词(睛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又副册判词之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副册判词一首(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正册判词之一(林黛玉、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正册判词之二(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芳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正册判词之三(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正册判词之四(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正册判词之五(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正册判词之六(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正册判词之七(贾惜春)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候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正册判词之八(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正册判词之九(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正册判词之十(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正册判词之十一(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好了歌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生误(贾宝玉)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林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恨无常(贾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分骨肉(贾探春)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也去,莫牵连。

乐中悲(史湘云) 襁褓中,父母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搏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间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喜冤家(贾迎春) 中山狼,无情兽。

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虚花悟(贾惜春)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王熙风)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

有关于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

推荐你去林黛玉吧、红楼梦吧……看一下 【世外仙源】(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 【杏帘在望】(林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 【题宝玉续庄子文后】(林黛玉)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 【参禅偈】(宝黛合作) 〖贾宝玉〗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林黛玉〗 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 【更香灯迷】(林黛玉)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 【葬花吟】(林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题帕三绝句】(林黛玉)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咏菊】(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 【问菊】(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 【菊梦】(林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 【螃蟹咏】(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林黛玉)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芦雪广即景联句】(众合作) 一夜北风紧, 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 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 无心饰萎苕。

价高村酿熟, 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 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 冻浦不闻潮。

易挂疏枝柳, 难堆破叶蕉。

麝煤融宝鼎, 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 「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林黛玉) 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 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 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 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 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 枝柯怕动摇...

红楼梦经典诗词

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

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料难遂颦儿之意,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

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怪侬底事倍伤神,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

因而,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词》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杯净土掩风流。

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

杜鹃无语正黄昏,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人情冷暖的愤懑。

天尽头。

这样,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

“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词》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试想,只要“沉痼”能起。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词》至再,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知是花魂与鸟魂,不能下批。

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冷雨敲窗被未温,鸟自无言花自羞。

有人说,《葬花词》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

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质本洁来还洁去。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并非虚词作比。

同时,一朝飘泊难寻觅,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

先有金钏儿。

这一点,似谶成真自不如,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

花开易见落难寻。

她日夜悲啼。

愿侬此日生双翼。

’噫唏,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何处有香丘、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阶前愁杀葬花人。

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有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未若锦囊收艳骨,起卿沉痼续红丝,则宝玉已有他属?“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恰恰相反,宝玉?半为怜春半恼春,就比较明确了。

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

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随花飞到天尽头;独把花锄偷洒泪、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

诗曰,“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

宝玉凡遭所谓“丑祸”。

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

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

空将佛事图相报空将佛事图相报,已触飘风散艳花。

一片精神传好句,题成谶语任吁嗟。

[简释] 此诗见于戚序本、蒙府本第七十回回前,是评诗。

此诗的末句证实了我们曾经说过的话——《桃花行》正是黛玉自己最后夭亡情景的象征性写照,即所谓“谶语”。

评者说,虽然宝玉后来弃宝钗、麝月为僧,皈依佛门,企图用这一行动来报答自己遭厄时知已对他生死不渝的爱情,但这也是徒然的,因为她早已如桃花遭到狂风那样飘散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只是脂砚斋等批书人的看法,未必正确,怎么可以都引以为据呢?不错,批书人观点可商榷之处不少,但我们依据的并不都是他们的观点,而是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观点的客观事实。

就算曹雪芹在拟黛玉作《桃花行》时并非有意将它写成“谶语”,这也不能改变歌行中所写与黛玉之死情景是相似的这一基本事实。

因为这里重要的是批书人既以为歌行是“谶语”,他就必定已经知道后来黛玉是怎样死的,否则就无从那么说。

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与此相类似的情况是很多的,对脂评不应忽视的原因就在于此。

有些脂评的观点与我们今天普遍接受的看法很不一致,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它看作谬见而弃置不顾,不去细心地分析批书人之所以产生这种见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就不是尊重事实的态度,其结果也许会使我们丢弃许多可利用来弄清曹雪芹原著本来构思的很有价值的资料,而让自己的论点建立在随心所欲的臆想上。

五首新诗何所居?颦儿应自日欷嘘。

柔肠一段千般结,岂是寻常望雁鱼! [简释] 此诗见于戚序本、蒙府本第六十四回回后,与回前评诗性质相同。

“五首新诗”指《五美吟》。

“何所居”,意为何所寄托。

评者是知道黛玉后来结局的,因为有感慨才设问。

次句说,黛玉既有这样心志,当然也就要悲叹不已了,这又是联系她日后不幸遭遇而言的。

后两句借眼前说将来更明显。

“望雁鱼”,就是盼望离人回来的消息。

古代有雁足带书、鱼腹藏书之说,故以雁鱼指代书信。

这里说她不是寻常的闺中怀人,正说明她在最后的日子里的心情是何等忧忿凄恻。

这首诗如果不用曹雪芹原来构思的宝黛悲剧情节去印证它,而想用诸如续书所写婚姻问题上的怨恨失望去解说它,那是很难讲得通的,因为在《五美吟》中既没有写长门宫里的阿娇,林黛玉又与贾宝玉同住于大观园内,也没有什么“雁鱼”可“望”。

积德于今到子孙积德于今到子孙 积德于今到子孙,都中旺族首吾门。

可怜立业英雄辈,遗脉谁知祖父恩? [简释] 此诗见于已迷失的靖藏本第五十三回回前长批之末,文字多错乱。

戚序本中此诗文字是通顺的,但误在第五十四回回前。

第五十三回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诗前长批就说:“‘祭宗祠’、‘开夜宴’一番铺叙,隐后回无限文字……”所以,靖藏本的地位是对的。

文字则从戚序本。

诗当是批书人所作。

诗中的感慨大概是因“贾氏宗祠”的三副对联引起的,看来批书人与曹家的关系颇深,或竟是其族中人,他居然把小说中的贾府称为“吾门”,而对其所谓英雄立业的祖辈大为追念,叹息其遗脉子孙忘却了“天恩祖德”,不能继承家业,大有“新红学”家把小说看作是作者“自传”的味道。

周汝昌在校读此长批及诗时说:“戚本的很多题诗(亦有词曲),有人怀疑时代较晚或他人所加,今得靖本互证,足以增加其为原批的可信程度。

更重要的是,批语指出铺叙宗祠、夜宴等‘盛’景,目的还是在于反跌下文,为后半部情节作映照。

”(《〈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载《文物》1973年第2期)富贵荣华春暖富贵荣华春暖,梦破黄粱愁晚。

金玉作楼台,也是戏场妆点。

莫缓,莫缓!遗却灵光不远。

[简释] 这首《如梦令》词见于戚序本、蒙府本第四十五回回前,是批书人所作。

“黄粱”原抄作“黄粮”,据意改正。

赖嬷嬷的小子选任了州官,众亲友要给他贺喜,赖家就摆酒三日,还摆一台戏,来请贾府的主子们,故词中以“戏场妆点”作比,与黄粱梦意同。

“遗却灵光”比喻亲友知交死散将尽,唯有自己还在,犹如汉代灵光殿之巍然独存。

灵光殿为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新建,汉代中叶以后历经战事,长安等地著名宫殿如未央、建章等都被毁坏,只有灵光殿还存在。

东汉王延寿因作《鲁灵光殿赋》。

此回还写黛玉病势加重,作《代别离》词以寄怀,这些都引起批书人的感触,他为贾府和小说人物即将临头的不幸命运而焦急,故有“莫缓,莫缓”之语,意思说赶紧醒悟,及早回头!两宴不觉已深秋两宴不觉已深秋,惜春只知画春游。

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

[简释] 此诗见于戚序本、蒙府本第四十回回前,是评诗。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是写得很热闹的一回。

其中季节景物只随手点染,并不引人注意。

贾母向刘姥姥介绍惜春说:“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

”但惜春真的要画大观园图,还是好几回以后的事。

作此诗者对“深秋”特别敏感,显然,这与后来贾府事败正值秋天有关。

再说,刘姥姥将在贾府败后三进荣国府,所以在写刘姥姥时联想到败落,感慨“惜春只知(原误作‘如’)画春游”,说的就是大观园中人没有想到繁华欢乐的日子很快...

结合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解析花的象征意义

中文摘要】:《红楼梦》里的“花”,屡次出现并被赋予情感色彩而成为意象的地方达几十处之多。

这几十处是作者曹雪芹的苦心经营。

在这样一部涉及内容丰富的古典名著中,“花”在很多处上升为“花意象”。

尤其是宝玉生辰时候的花名签更是集中地用各种花来分别预示几个重要人物的命运。

这里所说的“花”并非单指桃花、杏花之类,乃是富有情感之形态的象征物。

它们都是包含着深刻“悲”意象,象征并预示着大观园中女孩子们无法逃遁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红楼梦;花意象;红楼女子;悲剧命运 ABSTRACT "a Deam of Red Mansions", "flowes", has emeged and is ganted emotional colo as images of dozens of local offices in ciculation. This is the autho Cao Xueqin dozens of painstaking effots. Involved in such a ich classical woks, "Flowe" in many offices ise to the "flowe images." Especially when the peson got into Baoyu is focused moe to spend each yea in a vaiety of seveal impotant figues fate. It said "the flowes" is not simply efe to the peach, apicot flowes and the like, it is vey emotional pattens plants. They ae contained pofound "sense" to the idea, a symol and , the gils wee unale to escape the tagedy of the outcome. Key wods: "a Deam of Red Mansions";flowe images;a hainge of Wondeland Pak;tagedy of the outcome. 红楼梦中的花意象摭谈 引言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警幻仙子的开场曲,充满了梦飞云散、花落水逝的春天的悲歌。

花开是喜,花落则悲:喜的是“荣华正好”,悲的是“无常又到”。

“花”这一美丽的表象,经过作者的情感倾注,被赋予悲剧性的情感内涵,也就上升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花意象”。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警幻仙子给宝玉品“千红一窟(哭)”茶,斟“万艳同杯(悲)”酒。

这里的“千红”、“万艳”皆是花的代称,而这一“哭”、一“悲”,也给全书定了一个苍凉而凄婉的基调。

俗话说“自古红颜多薄命”,以花喻女子,正是因为其美丽而惹人怜爱,大观园中的妙龄女子,哪个不是如花一样“鲜妍明媚”? 李纨认为,除了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宝钗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由此可见,作者对女子的敬爱就源于她们的自然本性,而非世俗的“金玉”之性。

但谁又能想到花落时便是女子憔悴之时,即所谓“花残叶枯”。

书中不仅以“三春去后诸芳尽”的花事凋零来概指大观园诸多女子最终风流云散的结局,而且在某些具体情节中以花喻人来暗指和预示女孩子们各自的命运及未来

所谓“悲”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了,花是美的,而花期是短的,更兼风雨之狂暴,所以,喜的花、悲的花,红的花、白的花,都在飘落中成为“悲”的意象。

花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所谓女子命运之悲剧,纵观古今,莫过于早年夭折、所嫁非人、新婚丧夫、远嫁他乡、遁入空门这五种。

而《红楼梦》中便囊括了这五种典型的悲剧命运:早年夭折者如黛玉、晴雯、香菱;所嫁非人者如迎春、袭人;新婚丧夫守寡者如李纨、湘云;远嫁者如探春;遁入空门者如妙玉、惜春等等,而作者在归结这些悲剧的时候又一一赋予了其各自不同的花意象,这又一次使“花”从单纯的、没有感情的死物上升为女子命运与品性的代表:如黛玉是风露清愁的芙蓉、宝钗是艳冠群芳的牡丹、探春为瑶池仙品的红杏而香菱则是联春绕瑞的并蒂花……这与各人的性格、命运一一相合,堪称各人的命运之花。

(一)黛玉与宝钗:芙蓉与牡丹同为封建祭坛的牺牲品 林黛玉是小说中的第一女主角,作者在塑造其形象时多次以花来比拟她。

在《红楼梦》中以花拟人,拟得最妙的也是也最让人拍案叫绝的,便是以芙蓉比黛玉。

书中第六十三回是这样描写黛玉抽签的:当宝钗、湘云和香菱都掣了各自的花签后,该轮到黛玉掣: 黛玉默默的想:“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

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 注云“自饮一杯。

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

除了她,别人再不配做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1] 记得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在其名篇《爱莲说》中描写莲之高洁用了“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词句。

可见,以芙蓉喻黛玉是旨在凸显其“出淤泥而不染”的脾气与本性。

这种独树一帜的孤傲与叛逆,终被封建制度所扼杀。

再来看薛宝钗。

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地位仅逊于林黛玉的人物,也是作者眼中另一个“美的极致”。

作者让她在怡红寿筵上抽得一枝牡丹签,并将其封为“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群芳之冠”。

关于宝钗抽签的具体情节,小说中是如此叙述的: 宝钗便笑到:“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

”说着,将筒摇一摇,伸手掣出一签,大家看时,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

题着“艳冠群芳,”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云“在席者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或新曲一杯为贺。

”众人看了都笑说:“好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宝玉却只...

红楼梦中对经典诗词的鉴赏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