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曹丕诗词 与王朗书全文与解释 曹丕诗词



曹丕《与王朗书》《与王朗书》 帝初在东宫,疫病大起,时人雕伤,帝深感叹。与大理王朗书。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百馀篇,集诸儒于肃成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

曹丕《与王朗书》

《与王朗书》 帝初在东宫,疫病大起,时人雕伤,帝深感叹。

大理王朗书。

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百馀篇,集诸儒于肃成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

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疫疠数起,士人雕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曹丕《与王朗书》

曹丕全集 《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临涡赋》《述征赋》《校猎赋》《登台赋》《登城赋》《感物赋》《感离赋》《离居赋》《戒盈赋》《永思篇》《悼夭赋》《寡妇赋》《出妇赋》 《愁霖赋》《喜霁赋》《弹棋赋》《玛瑙勒赋》《车渠碗赋》《玉玦赋》《柳赋》《槐赋》《莺赋》《迷迭香赋》《蔡伯喈女赋》《定正朔诏》《追崇孔子诏》《为汉帝置守冢诏》《息兵诏》《灾异免策三公诏》《拜日东郊诏》《禁母后预政诏》《改封诸王为县王诏》《鹈鹕集灵芝池诏》《取士不限年诏》《轻刑诏》《平准诏》《禁复仇诏》《禁淫祀诏》《罢墓祭诏》《外国遣使奉献诏》《与群臣诏》《下颍川诏》《增封中牟侯彰诏》《答临淄侯植诏》《答北海王衮诏》《待杨彪客礼诏》《赐华歆诏》《论孙权诏》《以陈群为镇军司马懿为抚军诏》《诏王朗等三公》《与王朗诏》《报王朗诏》《答蒋济诏》《与夏侯尚诏》《报何夔诏》《与于禁诏》《于禁复官诏》《追赠夏侯尚诏》《封朱灵鄃侯诏》《与张合诏》《答孟达诏》《手报司马芝诏》《封张辽李典子为关内侯诏》《以李通子基为中郎将诏》《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赐温恢子生爵关内侯诏》《以张登为大官令诏》《制诏三公》《服色如奏诏》《改雒为洛诏》《曹植贬封安乡侯诏》《诛鲍勋诏》《蒋济复为东中郎将诏》《赐桓阶诏》《刘靖迁庐江太守诏》《张既为凉州诏》《与张既诏》《褒田豫诏》《追溢杜畿诏》《与群臣》《诏司马懿》《向化手令》《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答辛毗等令》《答司马懿等令》《答刘廙刘晔等令》《让禅令》《让禅第二令》《让禅第三令》《答刘廙等令》《答苏林等令》《答华歆等令》《又答相国歆等令》《薄税令》《复(樵)[谯]租税令》《以郑称为武德傅令》《广询令》《问雍州刺史张既令》《拜毛玠等子男为郎中令》《收敛战亡士卒令》《追封邓公策》《谥庞德策》《策孙权九锡文》《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答卞兰教》《让禅表》《让禅第二表》《让禅第三表》《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钟繇谢玉玦书》《与钟繇五熟釜书》《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与钟繇书》《答钟繇书》《答繇钦书》《啁刘帧书》《答友人书》《与吴监书》《与群臣论蜀锦书》《与群臣论被服书》《与朝臣论粳稻书》《报崔琰书》《与曹洪书》《与王朗书》《与刘晔书》《与诸将书》《报吴王孙权书》《又报孙权书》《又报孙权书》《与孟达书》《又与孟达书》《报吴王孙权书》《答曹洪书》《戒鄢陵侯彰书》《答杨修书》《送剑书》《典论自序》《繁钦集序》《陈琳集序》《建安诸序》《典论论文》《典论论方术》《周成汉昭论》《汉文帝论》《汉武帝论》《交友论》《田畴辞封议》《连珠三首》《露陌刀铭》《赐钟繇五熟釜铭》《即位告天文》《武帝哀策文》《弟苍舒诔》《终制》《临高台》《钓竿》《十五》《陌上桑》《短歌行》《猛虎行》《燕歌行》《秋胡行》《善哉行》《丹霞蔽日行》《折杨柳行》《饮马长城窟行》《上留田行》《大墙上篙行》《艳歌何尝行》《煌煌京洛行》《月重轮行》《黎阳作二首》《黎阳作》《于谯作》《孟津》《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至广陵于马上作》《杂诗二首》《清河作》《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黎阳作》《寡妇》《令诗》《于明津作》《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夏日诗》《游猎诗》《歌辞》《董逃行》《遗句》《哀己赋》《征吴临行诏司马懿》《答邯郸淳上受命述诏》《诏雍丘王植》《成皋令沐并收校事刘肇以状闻有诏》《机击令狐浚诏》《禁诽谤诏》《诏议迫崇始祖》《伐吴诏》《诏群臣》《诏群臣》《赐薛梯等关内侯诏》《诏报孙邕》《制傍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号诏》《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罢设受禅坛场令》《禅让令》《三让玺绶令》《以李伏言禅代合符谶示外令》《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与曹洪书》《论太宗》《论周成汉昭》《诫子》《酒诲》《内诫》《论郤俭等事》《奸谗》《诸物相似乱者》《剑铭》《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太子》《叙诗》《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东阁诗》

求曹丕所有的诗词歌赋

生平作品 曹丕全集 《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临涡赋》《述征赋》《校猎赋》《登台赋》《登城赋》《感物赋》《感离赋》《离居赋》《戒盈赋》《永思篇》《悼夭赋》《寡妇赋》《出妇赋》 《愁霖赋》《喜霁赋》《弹棋赋》《玛瑙勒赋》《车渠碗赋》《玉玦赋》《柳赋》《槐赋》《莺赋》《迷迭香赋》《蔡伯喈女赋》《定正朔诏》《追崇孔子诏》《为汉帝置守冢诏》《息兵诏》《灾异免策三公诏》《拜日东郊诏》《禁母后预政诏》《改封诸王为县王诏》《鹈鹕集灵芝池诏》《取士不限年诏》《轻刑诏》《平准诏》《禁复仇诏》《禁淫祀诏》《罢墓祭诏》《外国遣使奉献诏》《与群臣诏》《下颍川诏》《增封中牟侯彰诏》《答临淄侯植诏》《答北海王衮诏》《待杨彪客礼诏》《赐华歆诏》《论孙权诏》《以陈群为镇军司马懿为抚军诏》《诏王朗等三公》《与王朗诏》《报王朗诏》《答蒋济诏》《与夏侯尚诏》《报何夔诏》《与于禁诏》《于禁复官诏》《追赠夏侯尚诏》《封朱灵鄃侯诏》《与张合诏》《答孟达诏》《手报司马芝诏》《封张辽李典子为关内侯诏》《以李通子基为中郎将诏》《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赐温恢子生爵关内侯诏》《以张登为大官令诏》《制诏三公》《服色如奏诏》《改雒为洛诏》《曹植贬封安乡侯诏》《诛鲍勋诏》《蒋济复为东中郎将诏》《赐桓阶诏》《刘靖迁庐江太守诏》《张既为凉州诏》《与张既诏》《褒田豫诏》《追溢杜畿诏》《与群臣》《诏司马懿》《向化手令》《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答辛毗等令》《答司马懿等令》《答刘廙刘晔等令》《让禅令》《让禅第二令》《让禅第三令》《答刘廙等令》《答苏林等令》《答华歆等令》《又答相国歆等令》《薄税令》《复(樵)[谯]租税令》《以郑称为武德傅令》《广询令》《问雍州刺史张既令》《拜毛玠等子男为郎中令》《收敛战亡士卒令》《追封邓公策》《谥庞德策》《策孙权九锡文》《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答卞兰教》《让禅表》《让禅第二表》《让禅第三表》《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钟繇谢玉玦书》《与钟繇五熟釜书》《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与钟繇书》《答钟繇书》《答繇钦书》《啁刘帧书》《答友人书》《与吴监书》《与群臣论蜀锦书》《与群臣论被服书》《与朝臣论粳稻书》《报崔琰书》《与曹洪书》《与王朗书》《与刘晔书》《与诸将书》《报吴王孙权书》《又报孙权书》《又报孙权书》《与孟达书》《又与孟达书》《报吴王孙权书》《答曹洪书》《戒鄢陵侯彰书》《答杨修书》《送剑书》《典论自序》《繁钦集序》《陈琳集序》《建安诸序》《典论论文》《典论论方术》《周成汉昭论》《汉文帝论》《汉武帝论》《交友论》《田畴辞封议》《连珠三首》《露陌刀铭》《赐钟繇五熟釜铭》《即位告天文》《武帝哀策文》《弟苍舒诔》《终制》《临高台》《钓竿》《十五》《陌上桑》《短歌行》《猛虎行》《燕歌行》《秋胡行》《善哉行》《丹霞蔽日行》《折杨柳行》《饮马长城窟行》《上留田行》《大墙上篙行》《艳歌何尝行》《煌煌京洛行》《月重轮行》《黎阳作二首》《黎阳作》《于谯作》《孟津》《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至广陵于马上作》《杂诗二首》《清河作》《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黎阳作》《寡妇》《令诗》《于明津作》《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夏日诗》《游猎诗》《歌辞》《董逃行》《遗句》《哀己赋》《征吴临行诏司马懿》《答邯郸淳上受命述诏》《诏雍丘王植》《成皋令沐并收校事刘肇以状闻有诏》《机击令狐浚诏》《禁诽谤诏》《诏议迫崇始祖》《伐吴诏》《诏群臣》《诏群臣》《赐薛梯等关内侯诏》《诏报孙邕》《制傍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号诏》《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罢设受禅坛场令》《禅让令》《三让玺绶令》《以李伏言禅代合符谶示外令》《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与曹洪书》《论太宗》《论周成汉昭》《诫子》《酒诲》《内诫》《论郤俭等事》《奸谗》《诸物相似乱者》《剑铭》《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太子》《叙诗》《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东阁诗》 著名诗词: 芙蓉池 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

杂诗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杂诗 西北有浮云, 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 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 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 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 客子常畏人。

燕歌行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

华歆和王朗的简介急!

华歆:华歆(157-232),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具体:http://baike.baidu.com/view/56268.htm王朗:王朗(?-228)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仕于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为三公,谥曰成侯.具体:http://baike.baidu.com/view/109690.htm.

诸葛亮骂死王朗原文翻译

个人翻译:王朗:“你就是传说中的神人诸葛吗?”诸葛:“嘿,正是在下~”王朗在马背上微微欠身施了个礼,道:久仰久仰,今天有机会见到偶像本人,真是三生有幸呀.你既然知道天命,洞察局势,为啥连借口都没想好就率大军侵犯我国的边界呀?诸葛:我奉小阿斗的诏令征讨汉贼,怎么会师出无名呢?你别忽悠我.王朗:天数是会变的,大汉气数已尽,皇帝的宝座是要换人的,当然换的是有仁德的人,这可是自然的法则呀!物竞天择,生物老师没教过你?诸葛:曹贼偷了大汉天下,霸占中原,地球人都知道,还说他是有德的人?你在逗我?王朗:嗯,自从桓帝、灵帝以来,黄巾军猖狂,天下陷入纷争.国家有着破灭的危机,生灵有着涂炭的危险.我们的太祖武皇帝曹操大人,打遍天下无敌手,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一大把粉丝仰慕他的圣德.这当然不是靠权势来夺得的成就,而是天命所在呀~我们的世祖文皇帝曹丕大人,文武双全,遗传了曹操大人的好基因,得到上帝的宠爱,效法古代圣人受禅登基,在中原土地上治理着四方国土,这难道不是天意和人心所向嘛? 现在你这个小诸葛有点料,有点想法,不要脸地自比管仲乐毅,为何要做这些逆天理、背人心得事情?难道没听古人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吗?现在我大魏国甲士有百万,优秀的武将有千员.然而你们这些烂草闪着些屁光,怎么跟天上闪亮亮的月光比?你要是肯投降,给点笑容哄哄我们开心,还能给你个侯位当当.国泰民安,这不挺好的嘛~孔明在车上乐坏了,说: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的话!我想吐槽几句,大伙听听:从桓帝灵帝起,汉室就开始衰微了,都是宦官惹的祸;国家动乱,天灾人祸.黄巾之乱后又有董卓这些大老粗出来搅局,绑架咱们的汉帝,残暴生灵.因此,当官的都成了腐木、禽兽,一些狼心狗肺的人挤满了朝廷,一脸奴才样的人都上台执政.导致国家苦不堪言.在国家遭遇这种大难的时候,你这个王司徒干了些啥?嘿嘿,你那点屁事儿,我都知道.你老家在东海那边,一开始举孝廉当了官,本来应该辅佐汉帝,振兴汉室的.谁知道你居然反过来当了小贼人,助纣为虐,帮忙篡位?你真是罪恶深重,老佛爷...额不对,老天爷也不会放过你的!王朗气坏了,说:你...你这个种田乡巴佬诸葛!你敢喷我!我最讨厌无脑喷了!诸葛亮说:“收声啦!你这没脸皮的老汉!难道不知道天下人恨你恨得都想生吃你的肉吗?你还敢在这里跟我唱RAP?还好现在天意不让汉室绝种,还有备哥哥在西川当继承人.现在我奉小阿斗的旨意来讨伐你们.你既然是阿谀谄媚的臣子,那就乖乖当你的缩头乌龟,吃你的软饭去吧.还敢在我面前叫嚣,大谈天数?!你个老不死!骚老头!贱骨头!你很快就要下去见阎罗王了,到时候你还怎么好意思见汉朝二十四代的先帝?你个跳槽男,亏你活了七十六,一辈子没干什么正事儿,只会无脑喷,助曹为虐.没了脊梁的狗还敢在我军面前乱叫,我还真没见过你这么厚脸皮的!于是,王朗就被气死了

历史上王朗怎么死的

史书记载,王朗是病死的。

三国演义,被诸葛亮骂死,实际上这一说是不成立的。

查《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

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

右将军张?击亮于街亭,大破之。

亮败走,三郡平”,而未如《演义》所云,有以王朗为军师随军出征之事。

且又载:同年“十一月,司徒王朗薨”(《资治通鉴》同),可见王郎之死,距此战的结束已有大半年了。

【拓展】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1] ,字景兴。

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

汉末三国经学家,曹魏初期重臣。

王朗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

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

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

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其所败,在无法逃亡时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后为魏国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

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

曹叡继位后,迁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

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

...

《三国演义》里一共出现了几个王朗?

一个,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一个。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

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

汉末三国经学家,曹魏初期重臣。

王朗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

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

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

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其所败,在无法逃亡时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后为魏国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

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

曹叡继位后,迁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

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

《三国演义》中,有没有华歆、王朗

《三国演义》第93回写到诸葛亮首次北伐,夺得南安、安定、天水三郡之后,魏主曹睿急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率领20万大军抵御蜀军。

两军对阵之前,王朗夸下海口:“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而退。

”不料在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尽管王朗大谈“天命”,要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却丝毫说不动诸葛亮,反而被诸葛亮痛斥一番,被骂成依附叛逆、罪恶深重、不知羞耻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诸葛亮还严厉质问他:“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王朗听罢,又羞又怒,竟“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 其实,这个情节完全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

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和《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亲率大军进攻祁山(即“一出祁山”),而扬言要由斜谷道取郿城,命赵云、邓芝出箕谷以为疑军。

魏国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抵御赵云,魏明帝曹睿亲镇长安,命右将军(按:据《三国志·魏书·张合传》,应为“左将军”)张合抵御诸葛亮。

张合大败蜀军前锋马谡,诸葛亮撤回汉中

由此可见,“一出祁山”时,曹真根本没有与诸葛亮交过锋。

? 其次,《三国志·魏书·杜袭传》云:“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诸军拒亮。

”从“出秦川”三字来看,当是指建兴六年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兵散关,包围陈仓。

这一次,战事由曹真指挥,但在第一线抵御蜀军的是陈仓守将郝昭,前去增援的则是曹真部将费曜等;曹真身边倒是有军师,但军师却是杜袭,而王朗则已在这年的十一月去世了。

? 再次,综观王朗的一生经历,不仅从未任过曹真的军师,而且从未与蜀军对阵,更谈不上与诸葛亮进行舌战了。

? 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史实来看,都不存在王朗被诸葛亮骂死的可能性。

? 不过,罗贯中虚构这个情节,也不是毫无因由的。

原来,王朗在曹丕篡汉之际,曾积极上表劝进;曹魏建立后,他更是官运亨通,先后任司空、司徒,位居三公。

他自以为攀龙附凤,卖力地吹嘘曹魏代天受命,堪称“正统”。

刘备去世,刘禅即位后,他曾写信给诸葛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又以老朋友的身份写信给蜀汉司徒许靖(其实许靖这时已经去世),要许靖说动刘禅,“去非常之伪号,事受命之大魏”(《三国志·蜀书·许靖传》注引《魏略》)。

为此,诸葛亮曾写了一篇《正议》,严厉驳斥了王朗和魏国其他大臣的劝降之辞。

在“拥刘贬曹”的罗贯中看来,王朗为虎作伥,应该不得好死;加之王朗恰好死于诸葛亮首次北伐那一年,于是信手拈来,巧加点染,为王朗安排了一个极不光彩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