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人生理想到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人生哲理诗词歌赋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李白的 蜀道难 将进酒 都是写出世精神的经典,非常适合用来忽悠那些爱出世的知识分子杜甫的 春望(国破山河在)以及其他系列诗歌,则很容易用来忽悠那些具

人生哲理诗词歌赋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李白的 蜀道难 将进酒 都是写出世精神经典,非常适合用来忽悠那些爱出世的知识分子杜甫的 春望(国破山河在)以及其他系列诗歌,则很容易用来忽悠那些具有爱国精神的知识分子李商隐 柳永等人的情诗适合用来欺骗纯情小姑娘。

实在太多了建议楼主买本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翻着用PS:其实这个诗词歌赋别人都用老了。

如果楼主不是真的要穿越回古代的话,还是不要用这些好呢

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翦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离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翦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谁有一些好的诗词歌赋,名言佳句,关于人生哲理的经典

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3.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元.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绿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1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4.两个黄郦鸣翠柳, 一行白鹭向青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6.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求伤感的古代诗词歌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特色,可以称做“切实真挚,痴情感人”。

我国有不少文学流派非常重视创作和鉴赏中的情感因素,竟陵派创始人之一的谭元春还说过“不痴不可为情”(《唐诗归》卷一引语》)的话,这首词就是处处表现作者的痴情。

你看,想当初,作者看到天上的“雁字”(李清照《一剪梅》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曾勾起她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到了中年,家门罹难,屏居乡里时,又产生了“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李清照《念奴娇》词)的惆怅之情;如今看到过雁这一“旧时相识”时,便愈加伤情。

在一群人人常见的飞禽身上,既寄托着纯真的夫妻之爱,又有着深沉的家国之思,凡此种种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深情。

这种深情还表现在作者对“黄花”形象的不同刻画上。

早年她以“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词)的“黄花”象征自己的美好年华,而今“满地黄花堆积”,标志着自身的衰老和理想的破灭。

此处正是从反面翻足其意,即用晓风暮雨对“黄花”的无情摧残,反衬“黄花”的痴情。

不是吗?都已经凋谢“满地”、“憔悴”不堪了,还在忖度“有谁堪摘”?可以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以下三句,是十足的痴情的流露。

惟其痴情,才格外动人。

展开

【关于“要有希望才有可能到达理想彼岸”的诗词歌赋或歇候语有哪些...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 刚刚抖落一身稚气,刚刚放飞完美的天真,青春的微笑还很矜持. —题记 我喜欢清澈的河水,也喜欢平波展镜的西湖水.然而,生命的长河中那青春水更是我爱的至点. 定立于青春的水边,沉思着如何渡河,水中嬉戏的鱼儿或许会扰乱你的思绪,在这样的扰动下,或许你会放弃原有的那份真挚与纯洁,悄悄地走上“完美的殿堂.”因为青春的心总是溢满幻想,然而,朋友,你是否想过青春水很急,不允许我们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追求完美,总是以不完美收场. 喜欢大雾弥漫的天气,因为它呈现给我的是一片朦胧,然而,青春月光所呈现的那一片柔和的朦胧亦是我爱的屋脊. 笼罩在月光下,一颗幼稚的心不由得频频地跳动,那股柔情的袭击.你或许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在无声无息中,你迈进了“朦胧的宫殿”因为青春的心充满惊奇,然而,朋友,你是否知道,青春月光所散布的那一片朦胧需要擦拭双眼,在平静中观赏美,不要在朦胧的美丽中迷失了方向. 喜欢温柔多情的春天的生机勃勃,因为它给我带来的是希望与安逸.然而,夏天无情的狂风暴雨更是我爱的心极限,因为它象征的是青春的火热织情. 躺在春天的怀抱中,沐浴于阳光下,给你带来的是一份安逸.然而,生活的过度安逸却是通往灭亡的起点,或许你的结果要用“死于安乐”来印证.青春是充满激情的,多情的夏天给它注入新的活力,让它有了博击人生的资本.春天的幼芽还很羞涩,丰硕的果实还有待于夏天狂风暴雨的考验. 漫步于青春中的四季,不要对青春中的景致留恋忘返,紧紧地拥抱夏天吧!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因为青春的微笑还很矜持. 花落有声 朋友,花落的声音,你听到过吗? 失去水分,失去芬芳,失去质感,枯萎的花瓣像一张陈年的黄纸,点点黄瘢似渍水留下的痕迹,丝丝残红记录着花开时的骄傲. 可惜,它已然没有了生命力,它不能再留在枝头. 风吹过,它颤抖着,轻轻落下,静静地躺在了地上.请你静心地倾听,花瓣在着地的瞬间,发出的那一声沉重的叹息. 何等凄凉的声音! 这声音,是一位老人教会我去听的. 那一日,黄昏时节,我在花坛边散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提着水壶,颤巍巍地走到花坛边,给花浇水.然后,就坐在花旁的石凳上,愣愣地望着那些花,不时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惜.最后一束夕阳,温柔而又怜悯似地裹住他,老人静静地沐在夕阳中,如画. 我走近老人,同坐在石凳上,想和他说话. “嘘!”他止住了我,屏息凝视着那朵早已枯萎的菊花,头微侧着,仿佛在聆听什么. 一阵风吹过,那花颤抖着,从枝头掉下,落到了地上. “你听到那声音了吗?D……D花落的声音?.”他问. “没有什么声音啊,四周都静悄悄的.” “唉,你还太年轻,也就不能体会我现在的心情.花落的时候,它会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叹息这时光匆匆啊! “年轻人,你看,枝头上那些花开得多艳!在短暂的花期内,它们得绽放出全部的光辉.不然,几天后它们也许就会凋谢,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你再看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就像这残花一样,快结束这一生了.我现在才常想起少年时候,那时,我也是多么踌躇满志啊!我脑子里装满了各种计划,可是,那些计划一个也没能实现.我总是想:明天吧,明天再做.一拖再拖,拖到现在,白发苍苍只有暗自垂泪了.大自然同样给了我春天,可是,我的花儿没有尽情地开放.我还有多少搁在书架上的书要看,多少未竞的事要做,多少未走的路要走啊…… “年轻人,不要像风一样轻舞飞扬,得像山一般稳重地抓住青春.那浮云般的生活,会化作晚年悔恨的叹息啊!” 他说完话,颤巍巍地站起身,刚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珍惜啊!”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那位老人了.只是,每当我倦怠想抛开书本的时候,那声“珍惜啊”就会在耳边响起,如醍醐灌顶. 珍惜青春 大人们都曾年轻,都曾拥有过属于自己青春,奉献过自己的青春,走过自己的青春道路.但是时光的无情迫使他们告别那段时光,永远也不能再次拥有. 还是少年的我们,也许没有大人们那样知识渊博, 没有他们的业绩成就,没有他们的处事能力,没有他们的丰富经验,没有他们对这个复杂社会的认识、了解;也许我们才刚刚踏上充满坎坷的漫漫人生长路,前面会有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但现在的我们拥有青春——它是最大的财富. 古今中外,赞美青春的文章不胜枚举,可是我今天还要歌颂青春,因为青春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诵不完的诗.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传媒的影响,让今天的我们与众不同.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感情取向方面和以前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的我们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有求知欲和上进心,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极力探索,同时还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现代社会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变更.我们应正视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把好圆梦之舵,为自己的青春之船掌握方向,使他沿着正确的轨道驶向成功的彼岸,理想的远方. 青春需要我们去珍惜,去把握.青春的时光在风的指间滑落,在雨的洗礼中流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若一去,遂不复返.不要让青春在空虚的...

求伤感的古风诗词!

“楚之辞,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宋元戏曲史·自序》王国维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形式,其发展往往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成就,其中尤以唐宋诗词成就最高、存世最多、流传最广。

唐诗也好,宋词也罢,乃至辞、赋、元曲,其实都和声律有关,是能够和着乐曲演唱出来的,可以说没有声律便没有诗词。

诗通常为四言、五言、七言,长短一样,对仗工整,虽可配乐,却无定谱。

词有长短句,几句几字全由词谱而定,而词谱就是词牌,写词就如同为歌曲填词一般。

古诗讲究格律,格指意格,律指声律。

古人作诗,力求“通变勿忘复古”,坚持诗歌重视意格的传统,不因声词而忘意格。

这便是古诗讲究的风骨,力臻“格高而律清”。

古词是一种美好得宜、善于修饰的诗歌形式。

上不似诗,下不似曲,柔丽隽永,含思婉转,最擅长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是以自古便有诗庄词媚之说。

点评古诗词本是文人墨客研习学问即兴所为,谈笑间尽显雅趣。

写到这里,就觉得自己干的这事儿不合时宜。

可古诗词的魅力实在难挡,即便在关公面前耍一回大刀也在所不惜了。

顺便效仿CCTV-5的《天下足球节目,将TOP10的特别策划进行到底。

下面十首诗词未必首首经典,对我来说却印象深刻。

选择伤感的主题,主要还是基于辩证的看待问题的综合考量,毕竟那些情真意切的文字背后隐含了诗词作者真挚的期许与远大的理想。

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陇西行》陈陶·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七言诗,短短的两句,却足以令观者动容。

等待,本已是件倍受煎熬的事,一语道破的残酷现实更令所有希望化为乌有。

一边是无定河边征人的尸骨,一边是翘首期盼归人的双眸。

情何以堪?】 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狱中题壁》谭嗣同·清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悲怆、豪情、视死如归。

此诗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于维新变法失败后在狱中所作。

与康有为和梁启超不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亡,毅然赴死。

诗句结尾处,慷慨悲壮的豪迈气概被推向极致。

作者面对死亡毫无惧色,提出无论选择去留皆肝胆相照,只是生死已然阴阳两隔。

谭嗣同用自己的死证明了变法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者。

无独有偶的是,“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其实另有出处。

清朝太平军将领苗沛林在他的《秋宵独坐》中写道:“手批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

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

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这首诗在创作时间上比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要早五十年。

虽然同为七言诗,但两厢比较境界高低立见分晓。

】 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金陵晚望》高蟾·唐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浮云落日皆有其形,可以入画。

而伤心却是无形的,世间纵有无数作画高手,也难以画出它的形态。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髓,最后三个字更具点睛之妙。

作者笔下的伤心含蓄内敛,表达方式可谓独辟蹊径。

】 四、『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怀念亡妻之作,这首词描绘了作者与故去十年的妻子梦中相见的情景。

一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将人的思绪一下带入到诗词悲伤的氛围当中,接下来的“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则有种令人不胜酸楚的感觉,仿佛时光倒流的短暂瞬间,因其美好而愈发催人泪下。

可以想象,与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相会是怎样的一种喜悦。

可惜作者当时一定不知是梦,等到梦醒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孤独落寞更说予何人?诗人梦醒后定然无法再次入睡,就在那一晚挑灯含泪写下这首词亦未可知。

】 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锦瑟》李商隐·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周礼·乐器》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之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负盛名。

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从诗的题目开始,到“五十弦”的争议,再到四个典故传递出的复杂的情感意象,李商隐有意无意间给后人出了一道无解的难题。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的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使作者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

为排遣愁绪,原本对佛教倾情的李商隐与佛教的缘分更深。

所谓“三年已来,丧失家道。

平居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