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苏轼惠州 诗词 苏轼在惠州写的诗词



苏轼在惠州西湖写的诗词苏轼在惠州的生活 北宋时期的惠州,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中原落后许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苏轼安之若素,凭着他一如既往的乐观和开朗,把困窘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苏轼的心目中,清风明

苏轼在惠州西湖写的诗词

苏轼在惠州的生活 北宋时期的惠州,在经济文化上都比中原落后许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但苏轼安之若素,凭着他一如既往的乐观和开朗,把困窘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苏轼的心目中,清风明月,尽是宝藏。

也许人们会把这看作文人笔下的浪漫笔触而已,其实他的真实生活就是如此,这源于东坡骨子里的开朗乐观。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也许正因为胸怀的博大,苏轼才能真正在各种压力和迫害下永远保持乐天派的本色。

在惠州的时候,苏轼写了和陶渊明诗,对陶渊明的每一首诗都作了呼应。

黄庭坚当时在贵州,听到这些事之后,也写了一首诗作回应:“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子瞻百世士,出处岁不同,风味乃相似。

”意思是说,苏东坡被贬到岭南,但朝中的人仍可能会杀他,而东坡却过着清淡的生活,吃惠州的饭,和了陶渊明的诗;表面看来苏东坡、陶渊明虽然在时间上有极大的差异,但其令人可敬的风格却是相似的。

作为苏轼的好友和门生,黄庭坚对苏轼惠州期间创作的和陶诗作了最精当的注脚。

东坡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想:怎样才能到得了。

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绍圣二年秋,朝廷大赦罪臣,惟独不赦免元佑臣僚,东坡闻讯遂绝北归之望。

加上对苏轼庇护有加的程正辅被朝廷召还,东坡面临被逐出当时居住的合江楼的窘境,他不得不未雨绸缪,准备后路。

是在绍圣三年(1096)春,苏轼在惠州水东白鹤峰购地数亩,意欲终老惠州。

新居有20余间,其中包括“思无邪斋”和“德有邻堂”。

苏轼还打了一口深达4丈的水井,供自己和邻人吃水之用。

然而,就在入住仅仅两个月之后,他又被贬谪出中国本土之外,要到海南儋州去了。

关于被贬海南,有这样一个说法。

苏轼在惠州写《纵笔》诗,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描写自己在春风中酣美的睡眠。

当朝宰辅章敦看到那两句诗说:“原来苏东坡过得这么舒服!”于是颁发了新的贬谪令。

然而,被贬海外依然无法打倒东坡的乐观精神

当他要结束海岛生活时,仍然用诗句作了这样的总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苏东坡写的关于惠州西湖的诗

苏轼与惠州西湖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都能对“东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说上几句。

要说苏轼对惠州西湖的影响,最有研究的当属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惠州市委员会主委的梁大和先生。

梁先生这样总结了苏轼对惠州西湖五大影响:苏轼喜爱游览西湖。

东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

他说:“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此处即惠州西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说:“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

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

遂宿于西堂。

”苏轼最早品题惠州西湖。

东坡在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写的《江月五首》了。

该诗不但描写了凉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还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

因此说:“此为题品惠湖风景之始。

”苏轼曾为惠州助筑堤桥。

为了解决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

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

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

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可以说苏轼助筑堤桥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苏轼最早称丰湖为西湖。

到了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东坡《赠昙秀》一诗,头一回将丰湖称作西湖。

南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

因此,明代较早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西湖因苏轼而更出名。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历代文化名人与惠州有较密切关系的多达400余人,其中做过丞相的政治家有陈尧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艺家有李商隐、杨万里、刘克庄、黄遵宪、丘逢甲等。

但他们对惠州西湖的影响,实无一人能与苏东坡相比。

清乾隆归善学者黄安澜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珍贵书画回归东坡纪念馆东坡纪念馆内陈列着最新制作的有关惠州苏迹的立体模型,并用大量资料表现东坡在惠州期间的活动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两馆中共收藏了一百多件与苏东坡有关的展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惠州市文博人员努力,苏轼于1095年在惠州所作的水墨画《墨竹长卷》流落海外近一个世纪后,终于在美国浮出水面。

几经周折之后,用电脑按原作大小复制的《墨竹长卷》终于回到了画作的诞生地,并摆进展柜与观众见面。

苏东坡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他的画在北宋画坛引领时尚,被视为“文人画”的理论奠基人和杰出实践者。

据苏轼在惠州时期的史料记载,他在惠州期间还画了不少水墨画,而为罗浮山邓守安道士所画的水墨画《墨竹长卷》便是其中一幅。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画作散失殆尽,在惠州竟没有留下一幅。

据惠州市博物馆馆长袁学君介绍,不久前,惠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国外英文资料里找到了一幅《墨竹长卷》,很像苏东坡的作品,他们如获至宝。

几经考证,终于得到证实:这幅《墨竹长卷》就是当年苏轼在惠州时期的作品。

他们用电脑复制成长2米、高0.6米的与原画大小相同的尺寸,在国内首次完整地再现了《墨竹长卷》。

苏东坡在惠州创作的部分流落外地的作品也被寻到10多幅,经复制后在馆内首次展出。

除《墨竹长卷》外,原作流落于德国的书法词作《归去来兮辞》等也摆进了东坡纪念馆。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言,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王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因家境清寒,自幼沦为歌妓,却独具一种清新、高雅的气质。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轼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被朝云的气质所打动,娶她为妾,备加宠爱。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这首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朝云始终紧紧相随,陪伴在苏东坡身旁,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为他艰难困苦中最大的精神安慰。

苏东坡性情豪爽,了无城府,常常诗词中畅论政见,数度因得罪当朝权贵而遭贬。

在苏东坡的妻妾中,朝云最解东坡心意。

有一次,苏东坡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个答道:“文章

”另一个答道:“见识。

”苏东坡频频摇头。

此时朝云笑答:“您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朝云随苏轼到惠州时,才三十岁出头,而当时苏东坡已年近花甲。

眼看主人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苏轼身边的侍...

苏东坡与惠州

东坡与楼霞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间。

传说朝云死后,扮白的亭榭以及古色古香的留舟阁、东坡祠,尽情欢宴了三日,他亲自与建筑民工为伍,巡视施工进度。

惠州西湖有五湖六桥之胜。

湖区面积约八十平方公里。

五湖即菱湖、鳄湖。

更难得的是,东坡每晚仍梦见朝云回家给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总是湿漉漉的,建议建兵营三百座。

他对西湖的建设颇为热心:为了修筑“苏堤”和“六如亭”,俗称五眼桥,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如节日焰火。

洲上有新建的长廊,原来他以为粤东的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入逍遥堂,过丰乐桥、西新桥。

后来因为他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写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序跋;园通桥在丰湖与南湖之间,其中有一株凤凰老树,故称丰湖。

至于西湖,传到章恬耳里,章认为他的贬谪生活太闲适了,这才再贬到海南儋县。

苏东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间,所谓“东坡居惠,勇于为义”,他见惠州驻军无固定营房,杂居市内、苏堤、……甚至东坡肉,东坡扣肉,游兴是极酣的。

他月流连于唐代的泗州塔下,被列为西湖第一桥,它与苏堤都是游人喜爱的“游屐所趋之处”;烟霞桥在菱湖之上、九曲桥,它是由苏东坡南来而得名的。

北宋绍圣元年(一○九四年)、拱北桥;拱北桥在平湖北端,叠石垒成、明胜桥和团通桥,也废圯已久,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

东坡在西湖三年,广泛地接触了各个阶层的群众。

由于他之大得人心,是一条游湖的路径。

点翠洲青松翠竹,飞花点翠。

馆前有百花盛放的花坛。

从泗州塔跨平湖过新修建的九曲桥到点翠洲,集园林花树于一洲,上有雕栏石砌。

他常常月夜游丰湖,登合江楼、迟苏寺,资助道士邓守安建筑东新桥,资助和尚希固建筑西新桥和大堤:铜钱、瓷器和窑具,还有革命文物,对考百姓有干扰,洲渚纵横,杂花生树,欣赏塔影平湖,写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这“玉塔微澜”成为西湖十景乏一。

苏东坡左惠州,也有一段伤心事,就是他的爱妾王朝云在这里病死、东坡酒家等。

她死后,红墙绿瓦的展览馆,在这里可以看到惠州自汉至宋的出土文物。

百花洲是一个湖心岛、东坡亭。

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南来,芳华洲和新建的红棉水榭,不识字。

一住就住了三年,表示“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里的歌姬,点翠洲,后已粗通文墨,学书、平湖、丰湖和南湖;六桥是烟霞桥,再过去便是南湖了。

西新桥西接泗州塔,谁知下车伊始,一看山川风物,连身上的犀带也捐献了;还捐出大内赏赐的钱和黄金,“粗有楷法”。

东坡被贬时,姬妾相继离去,明月湾,曾大为岭南画家高奇峰所赏识,岁数万”,湖水又可灌田数百顷,给当地居民带来丰裕的收获,想见当时丰湖是相当广袤并有渔舟来往的。

那里有百花洲,因此,西湖的许多建筑物留有纪念他的名字。

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

评为西湖第一。

西湖的风景区主要在丰湖与平湖之间,《惠州府志》的西湖八景,便有“丰湖渔唱”一景,美不胜收,不禁高声赞美“海山葱茏气佳哉”!于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堤桥如带,亭榭掩映。

死时只三十四岁,如今只留残迹;迎仙桥在平湖的玄妙观与芳华洲之间;明胜桥横贯丰湖,踏遍西湖山水,以至“达晓乃归”,只有她随东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

圆通桥北望,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com/198201/ca27852.htm --找的 苏东坡与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

菱湖在西湖西北面,大抵从前种有菱;鳄湖在丰湖之南,不知是否以前有鳄鱼,也许是附会;平湖在鳄湖之东,南为丰湖、迎仙桥,有见地,如苏公桥(西新桥),问她何故,朝云说因要涉水过湖所致。

东坡梦醒后,于是在平湖与丰湖之间构筑起一道新堤,让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这成了苏堤的来历,原名丰湖。

由于它富有“苇藕蒲鱼之利。

朝云是浙江钱塘人,字子霞,为人聪敏,监督施工开支。

因此到西桥竣工之日,他与全城父老共同庆祝,这便是惠州八景中的“留丹点翠”http://shang.cnfamily

赞美“惠州”的古诗词有哪些?

1.《惠州一绝 》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代: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3.《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宋代:陈师道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4.《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宋代:苏轼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5.《惠州丰湖亦名西湖》宋代:杨万里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

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

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旧称惠阳地区,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

惠州是广东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广东省历史名城。

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

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殊多。

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

【苏东坡在惠州写的诗有一句形容惠州的山的是哪一句?】作业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原诗如下: 1.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代: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3.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恰従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4. 《贵卿》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

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5. 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惠州西湖与苏轼的不解之缘???

苏轼与惠州西湖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都能对“东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说上几句。

要说苏轼对惠州西湖的影响,最有研究的当属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惠州市委员会主委的梁大和先生。

梁先生这样总结了苏轼对惠州西湖五大影响:苏轼喜爱游览西湖。

东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

他说:“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此处即惠州西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说:“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

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

遂宿于西堂。

”苏轼最早品题惠州西湖。

东坡在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写的《江月五首》了。

该诗不但描写了凉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还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

因此说:“此为题品惠湖风景之始。

”苏轼曾为惠州助筑堤桥。

为了解决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

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

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

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可以说苏轼助筑堤桥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苏轼最早称丰湖为西湖。

到了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东坡《赠昙秀》一诗,头一回将丰湖称作西湖。

南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

因此,明代较早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西湖因苏轼而更出名。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历代文化名人与惠州有较密切关系的多达400余人,其中做过丞相的政治家有陈尧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艺家有李商隐、杨万里、刘克庄、黄遵宪、丘逢甲等。

但他们对惠州西湖的影响,实无一人能与苏东坡相比。

清乾隆归善学者黄安澜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珍贵书画回归东坡纪念馆东坡纪念馆内陈列着最新制作的有关惠州苏迹的立体模型,并用大量资料表现东坡在惠州期间的活动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两馆中共收藏了一百多件与苏东坡有关的展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惠州市文博人员的努力,苏轼于1095年在惠州所作的水墨画《墨竹长卷》流落海外近一个世纪后,终于在美国浮出水面。

几经周折之后,用电脑按原作大小复制的《墨竹长卷》终于回到了画作的诞生地,并摆进展柜与观众见面。

苏东坡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他的画在北宋画坛引领时尚,被视为“文人画”的理论奠基人和杰出实践者。

据苏轼在惠州时期的史料记载,他在惠州期间还画了不少水墨画,而为罗浮山邓守安道士所画的水墨画《墨竹长卷》便是其中一幅。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画作散失殆尽,在惠州竟没有留下一幅。

据惠州市博物馆馆长袁学君介绍,不久前,惠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国外英文资料里找到了一幅《墨竹长卷》,很像苏东坡的作品,他们如获至宝。

几经考证,终于得到证实:这幅《墨竹长卷》就是当年苏轼在惠州时期的作品。

他们用电脑复制成长2米、高0.6米的与原画大小相同的尺寸,在国内首次完整地再现了《墨竹长卷》。

苏东坡在惠州创作的部分流落外地的作品也被寻到10多幅,经复制后在馆内首次展出。

除《墨竹长卷》外,原作流落于德国的书法词作《归去来兮辞》等也摆进了东坡纪念馆。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言,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王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因家境清寒,自幼沦为歌妓,却独具一种清新、高雅的气质。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轼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被朝云的气质所打动,娶她为妾,备加宠爱。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这首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朝云始终紧紧相随,陪伴在苏东坡身旁,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为他艰难困苦中最大的精神安慰。

苏东坡性情豪爽,了无城府,常常诗词中畅论政见,数度因得罪当朝权贵而遭贬。

在苏东坡的妻妾中,朝云最解东坡心意。

有一次,苏东坡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个答道:“文章。

”另一个答道:“见识。

”苏东坡频频摇头。

此时朝云笑答:“您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朝云随苏轼到惠州时,才三十岁出头,而当时苏东坡已年近花甲。

眼看主人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苏轼身边的侍...

苏轼在被贬到惠州时写过什么诗和文章?希望看到详细的条目.如果有每...

补充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你去看年谱吧 那个太多了 孔凡礼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