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米芾关于镇江的诗词 镇江米芾书法公园



所有涉及关于镇江的诗 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

所有涉及关于镇江的诗

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注释 ①金山寺:在今江苏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

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

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

”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

”)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

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 ⑨谢:告诉。

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

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念 奴 娇 叶梦得 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 秋水粘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

·1705· 《宋词鉴赏大典》万里云屯,瓜步晚、 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鬓。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叶梦得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 北固山有感而作 。

此词步苏轼名作《 念奴娇·赤壁 怀》古词原作之韵,在构思和谋篇上与东坡之词有颇 多类似。

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怀。

起句“ 云峰横起”,奇峰 突起 ,气势不凡。

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 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 区遮去了三面 。

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

吴关,·1706· 《宋词鉴赏大典》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苏沿江一带。

接下去“真 成尤物 ”,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

尤物,原意指尤异 的人物,一般是指女性,这里借指云峰的奇特可爱。

紧接以下两句写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

这句是用韩愈《祭河南 张员外文 》“洞庭汗漫,粘天无壁”的下一句,很切 合词意,押“壁”字韵,可谓天衣无缝。

一个“秋” 字点出时令 。

下面五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前面说过,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第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 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 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 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 一场 ,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

作者在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 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 的。

词的下片 ,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

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 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

当 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

可惜 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 ,饮恨千秋。

“万里”以下五 ·1707· 《宋词鉴赏大典》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 动。

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 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 水调歌头 多 景 楼 陆 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2509· 《宋词鉴赏大典》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陆游词作鉴赏 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 ,以枢 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 年二月到任所。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北固下滨大江,三 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

这年十月 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 而写下此词赋。

永 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

镇江的名人米芾故事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与苏轼一样,也是中国古代赏石界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米芾喜欢奇石,简直到了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的地步,故有“米癫”的戏称。

而“米芾拜石”的故事,则是对其癫狂的一个最好的印证。

米芾整日醉心于品石、赏石,以至于好几次遭到贬官,一生宦途失意。

一次,他新任无为州坚军,初入州署,发现院内立着一块大石,形状十分奇特,心中不禁大喜:“此足以当吾拜。

”于是,他立刻整好衣冠拜之。

此后,他还称这块大石为“石丈”。

过不了久,他又听说河岸有一块奇石,“状奇丑”,便命令衙役将其移至州署院内。

米芾见到此石,大为惊奇,一时得意忘形,让仆人取过官袍、官笏,设席跪拜于地,念念有辞地感叹:“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这一段“米芾拜石”的故事,成为后世不少画家的创作题材,更是他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无为州距灵璧石的产地不远。

米芾借近水楼台之机,广为搜集奇石,乐此不疲,还将所集之石一一冠以美名。

米芾的上司杨次公听说他在州署嗜石成癖,唯恐他弄石废事,就去整言相劝。

米芾面对着杨次公,从左袖中取出一块奇石,只见“峰峦洞穴皆具,色极清润”。

不料,杨次公连一眼都不看。

米芾又取出一块奇石,只见“叠嶂层峦,奇巧更胜”。

杨次公去看,米菲在无奈之中,又从袖中取出一块奇石,只见那是“尽天画神镂之巧”的神品。

这时候,米芾再不顾杨次公有何反映,仿佛受了委屈似的问道:“如此石,安得不爱?”此刻的杨次公,也好像被突然惊醒一样,大声喊道“非独公爱,我也爱之!”说罢,从米芾的手中顺势夺过这一块奇石,连头也不回,马上登车而去。

杨次公夺石,是没收它以下属“改邪归正”,还是由于个人爱好而收藏起来?这件事情的最后结局,大家都不清楚。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米芾并未因为杨次公的告诫而停止藏石的举动。

米芾一生都痴迷于奇石。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的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谥号“文忠”。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词牌释义】〔题考〕 元微之【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

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溢,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

”又【开天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妓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词曲之名,有所昉矣。

本调异名最伙,以调都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谣]。

以东坡【咏赤壁】有“大江东去”及“还酹江月”句,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

更有[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大江乘]等名,不暇遍考。

〔作法〕 本调一百字。

起句四字,不用韵,平仄一定。

次句九字,上三下六,起仄韵;第三、四字平仄不拘。

本句亦有作上四下五者,不足法也。

第三句七字,不用韵,与[满江红]第五句同。

第四句六字,与[双双燕]第六句同。

第五、第六为四字对句,不用韵,与[换巢鸾凤]后阕第四、五句同。

第十句五字,与[烛影摇红]第四句同;惟第三字不可用仄。

第八句四字,与第九句六字,亦可作上四下六之十字句。

上四字作豆,第一字可平,下六字协韵,第一字可仄。

其语气自需一气呵成。

后阕起句六字,仄起平收,不用韵;第一、三字俱可作平,与[玉漏迟]后阕起句同。

第二句九字,上四下五,与[青玉案]结句同。

然亦有作上五下四者,不足法也。

以下句法,全与前回。

望天低、 ●○⊙(豆) 吴楚眼空无物。

⊙●●○○▲(仄韵) 指点六朝形胜地, ⊙●⊙○○●●(句) 惟有青山如壁。

⊙●⊙○○▲(协仄韵) 蔽日旌旗, ⊙●○○(句) 连云樯橹, ○○⊙●(句) 白骨纷如雪。

⊙●○○▲(协仄韵) 大江南北、 ⊙○○●(豆) 消磨多少豪杰。

⊙○○●○▲(协仄韵) 寂寞避暑离宫, ⊙●⊙●○○(句) 东风辇路、 ○○⊙●(豆) 芳草年年发。

○●○○▲(协仄韵) 落日无人松径冷, ⊙●○○○●●(句) 鬼火高低明灭。

⊙●○○○▲(协仄韵) 歌舞樽前, ⊙●○○(句) 繁华镜里, ⊙○⊙●(句) 暗换青青发。

⊙●○○▲(协仄韵) 伤心千古、 ⊙○○●(豆) 秦淮一片明月。

(一作平) ⊙○○●○▲(协仄韵)【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 ,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17.樯橹: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疑难指津】《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丑化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而《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贬低周瑜,把周瑜丑化成一个狭隘嫉妒的小人,是严重违背历史...

关于米芾的流传故事

米芾(fú ㄈㄨˊ)(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

初名黻(fú ㄈㄨˊ),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

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

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

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关于中秋的诗词

长河渐落晓星沉,今夜清光似往年,曲江池畔杏园边,湓浦沙头水馆前。

至今不会天中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字逸少,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风露发晶英?)。

星辰让光彩,冷露无声湿桂花,光彩露沾湿,云间仙籁寂无声,东南见月几回圆,一遍洗寰瀛,归心折大刀,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

暂伴月将影,醉后各分散。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

官至礼部员外郎。

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碧海青天夜夜心;平分秋色一轮满。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9/14/content_1980022.htm,襄阳人。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长伴云衢千里明。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

今年八月十五夜;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

惊鹊栖未定。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影徒随我身,故国家园萦脑中; 狡兔空从弦外落,行乐须及春,苍茫云海间。

此时瞻白兔,万籁无声自啸歌,应是嫦娥掷与人,明月高挂天正中,飞萤卷帘入,昔之乐游,今之苦叹,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明月明年何处看。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

我歌月徘徊,竟夕起相思,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举杯邀明月;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书法为宋代大家,归去成空,如焚王衷?把酒问青天,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以犹卷缘蕉; 苦煎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攀桂仰天高?--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

情人怨遥夜。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登楼悲作赋。

明月几时有,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何事长向别时圆。

嫦娥应悔偷灵药。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寂无声,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独酌无相亲。

转蓬行地远,相期邈云汉。

醒时同交欢,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能变人间世,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何处关山家万里。

但愿人长久,吹度玉门关: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

今年八月十五夜,把酒问青天,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攸然是玉京;生卧徘徊以不宁。

这样借传说咏月。

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

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

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西望海天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秋澄万景清,此事古难全;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千金念弊貂,归心折大刀。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我舞影零乱。

长风几万里,千...

米芾,怎么念后面那字“芾”

在高级汉语词典中,芾字有两种读音,“米 芾”的芾在网上查了有注音为fèi的,但我认为不对,还是应该为fú。

因为米芾的这个芾是通“黻”的,而“黻”这个字确实是读fú。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

祖籍安徽无为县,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

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

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

著《山林集》,已佚。

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你说的故事大约是这个?装癫索砚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

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

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

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

米芾爰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

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百度百科里说得非常详细了http://baike.baidu.com/view/69377.htm高级汉语词典中的两种读音:芾fèi——“蔽芾”({bìfèi}):形容树干树叶微小芾fú〈形〉草木茂盛 [luxuriant]。

如:芾芾(茂盛的样子。

同沛沛、肺肺、旆旆)词性变化〈名〉通“韨”。

古代礼服上的蔽膝 [knee hide]朱芾斯黄,室家君王。

——《诗·小雅·斯干》又如:朱芾(红色蔽膝)通“绋”。

牵引棺材的绳索 [cord guiding the hearse]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诗·小雅·车攻》

米芾的生平简介

尤工水墨山水。

以书法中的点入画,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生平亦未录一篇投豪贵”,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刻意求异为其短。

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未觉负平生,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小王,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

”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不善官场逢迎。

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

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米芾自己说:“佘写《海岱诗》,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

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

黄长睿评其书法、海岳山人等。

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

初名黻,“但能行书、《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

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鉴定家。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无绘画作品传世、《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

米芾能书又能诗、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诗。

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举两条史料为证:“一日不书,便觉思涩、《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倘指篆隶,倒也恰当,在座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

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黄庭坚,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若穿透始到钟(繇)。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

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初师欧阳询。

著《山林集》,已佚。

米老狡狯,偶尔自夸也在情理中,正如前人所云“高标自置”。

米芾以书法名世、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公道的,字元章,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固然不乏真知灼见,但终究与画隔了一层。

所以后人多是把米芾当作画家,把苏轼当作美术理论家来看的。

心中叨念的是苏轼的画论,而手中实践的却是米家云山、索(靖)也、《蜀素帖》。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根据米芾自述,“一洗二王恶札”。

米芾据说学过羊欣,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别具一格为其长。

元丰五年(1082)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跃跃欲试。

这“势”固是优点,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这应该是研究他的绘画的最好依据,是元佑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

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

现存的米芾篆隶,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

”“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

(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诗称意格,高远杰出,褒贬分明如黄庭坚者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实可首屈一指。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

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努力

他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

曾任校书郎,后改芾,书画理论家。

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

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

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

「艺术特点」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

米芾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

“终随一偏之失”。

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工书法,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米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功名皆一戏,然后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来发表他的绘画观,较多地以诗(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要求绘画。

米芾自叙学书经常会有些故弄玄虚。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有山林堂。

故名其诗文集...

有关花的诗词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

(李颀《送陈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道潜《临平道中》)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5.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金陵驿》) 16、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同样的问题其他人答得,,关于梅花的诗词 1.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早 梅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5.墨梅 居简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6.早梅 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7.墨梅 张臬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8.早梅 李公明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9.墨梅 赵秉文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10.忆梅 李商隐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11.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2.梅 王琪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13.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14.梅 贡性之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15.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梅花 庚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17.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18.梅花绝句 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9.《杂诗》之一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20.杨柳枝词 刘禹锡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21.新栽梅 白居易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22.初识梅花 卢撰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23.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24.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25.梅花绝句 陆游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26.红 梅 苏轼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27.梅花绝句之一 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28.红梅 王十朋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29.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30.岭上红梅 范大成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有关于月的诗句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