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武汉诗词联楹官网 武汉诗词楹联学会



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诗词,故事,传说,楹联,图片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诗词,故事,传说,楹联,图片

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安得长风巨浪: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故宫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三楚一楼。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 四时烟雨半山云。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诗词,故事,传说,楹联,图片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故宫: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故宫:三岛春深云气暖 九霄地迥月明多

郭旭阳:武当山道教对联文化探微

[摘要]武当山道教对联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文风俗、宗教活动以及民间神祗崇拜的能动反映。

它从秘藏传承到走出山门,是与当今对联文学艺术的繁荣密切相关,也是武当道教适应社会发展,融入时代潮流的具体体现。

道教圣地武当山,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春秋尹喜入山修炼以及明永乐皇帝大兴武当迄今,无数羽士仙客、善男信女、名流贤达朝真访道,抒情记事,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近年来,随着“道教热”、“老子热”等传统文化的升温,博大精深的武当山文化正期待世人的解读,而独具特色的道教对联仅是这其中的一员。

武当山道教对联(以下简称“武当对联”)泛指以武当景观、神仙、宗教、武术为主要描述对象,兼以道教义理之言反映思想信仰、社会生活的专用联语。

它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文风俗、宗教活动以及民间神祗崇拜的能动反映。

由于武当对联长期散见于各宫观庵堂及相关文献著述中,加之收录不详,错讹迭出,致使有关这一文化领域的研究甚少,笔者不揣浅陋,拟从武当对联的来源、价值及其与道教的关系诸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武当对联的简况概说谈论武当对联,首先要对对联的历史渊源和格律演变特征有所了解。

众所周知,对联亦称楹联、对子、桃符等,其别名多达十余种。

它是我国独有的文学体裁之一,它跟骈文、律诗一样,只能生存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占绝大优势汉语土壤中,“这种文艺形式的独立文体起源于西晋,实用于盛唐,此前多为五言、七言律句;宋、元、明三代始有创新,形式渐成多样化;自清初乃至民国初集其大成,于今久传不衰。

”(一)关于武当对联创作年限的初步认定据《武当山对联辑注》一书所收录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武当道人传承的对联稿本和编著者实地采录,且多无创作年代及作者姓名。

但是,把武当对联作品与对联格律形式演变作一横向比照,其部分作品创作时代就会显现一个模糊的痕迹。

如武当山方丈堂联:视不见,听不闻,自古鲜人开秘窍;迎吾前,随吾后,吾今有剑透玄关。

这种“句子自对”的形式最早始于南宋朱熹赠友对联,“朱(熹)氏可能为句子自对之创始人。

”1](P17)据此可推断这类形式的对联可能为南宋以后所作。

再如武当山太上老君联:安南辰,定北斗,开天辟地;分阴阳,判水火,炼海烧山。

这种“对偶句自对”的形式最早见于明代任瀚(1529年进士)题南充关帝庙联,“任(瀚)氏可能为对偶句自对之创始人。

”由此可判定此类对联多为任瀚以后所作。

以上列举二例具有首创性和代表性,在武当对联中,诸如“排比句自对”、“排偶句自对”等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此仅作为考定部分对联上限年代的一个依据。

武当道人传承大量的祀神对联,明显地体现了时代的烙印。

武当道教虽然与全国道教一样,实行多神崇拜,但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据元代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元代罗霆震撰《武当纪胜集》、明代任自垣撰《大岳太和山志》以及有关碑刻资料记载,明代以前,武当山除尊崇玄武神以外,还祀有三清、玉皇、五百灵官、太上老君、三茅真君、八仙、梓潼、关王等道教诸神。

而明成祖朱棣大兴武当后,为了提高武当山道场的地位,“一是令臣工铸塑数以千计的神像遣运至武当山安奉;二是将全国各大宫观所奉主神搬进了武当山,并钦选了四百名高道,遣至武当山各宫观办道,他们把各自原地供奉的神仙也随之带进了武当山;三是武当道场在明代已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和神仙荟萃中心。

”从武当山众多反映神仙信仰的对联中,有些可以断定为明初以后的作品。

因为在此之前,像东岳大帝、天后娘娘、观音菩萨等还没有到武当山“定居”。

这也可以作为判断部分对联上限年代的一个参考依据。

关于庙观对联的起源问题,清代梁章钜曾说:“庙中楹联,宋元时绝无传句,大约起于明代,至本朝而始盛。

”梁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被誉为“八闽硕儒”,一生“无书不读,有美必彰”,“学识渊博,著述不辍”。

此论为断定武当对联上限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武当山现存对联,多为清代及民国年间作品。

如紫霄宫大殿两副木刻门联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的实物;金顶父母殿内两联分别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和民国四年(1915年)的实物。

且道人传承稿本的下限年代也可断定在民国时期,因其中有一副真武大帝联:海晏河清,共祝民国而有庆;天长地久,同祈政府以无疆。

此联中嵌有“民国政府”字样,其年代亦显而易见。

通过以上年限特征的交叉比较,现有武当对联的创作年限可大致圈定在明初至民国这五百余年间。

至于少数对联的确切年代,因时过境迁,缺乏实证,已不可详考。

(二)历代与武当山有关的对联人物据《历代名人与武当》载,与武当有关的历史人物中,有帝王将相、名公巨卿、鸿儒硕士、仙真高道,他们登临武当,咏颂题赞,留下了大量带有道教色彩的诗文歌赋,唯有对联极为罕见。

比如宋代陆游等,元代刘因、赵孟頫、杨载、虞集、元顺帝、黄晋卿等,明代朱元璋、李东阳、李时珍、李自成、徐弘祖等,清代李渔、康熙、乾隆、光绪等,民国李宗...

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

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

另一说是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鹳鹊楼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

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

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士仿古结构

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崔颢提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

”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50.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

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

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

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

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

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

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

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

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

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

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座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

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

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一楼。

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

听说叶姓是大姓,它有啥渊源``??

目前,叶姓在中华百家大姓中排名第49位,尤以福建台湾广东、江苏、江西等地人数最多,分布最密集。

海外则依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叶姓华人,已经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姓氏源流[编辑本段]叶(Yè 叶)姓源出有四: 1、出自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

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又称叶公,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名沈诸梁,字子高,系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众,楚惠王时期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因楚县尹通称为“公”,故称“叶公”。

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

他平定白公之乱,身兼要职而不恋权位,激流勇退并归隐终老于叶邑。

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2、出自叶调国。

叶调为古国名,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曾经遣使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来中国的移民多以叶为姓,传名竹帛。

3、出自中国古姓。

中国古姓中的“叶阳氏”、“叶大夫氏”今天已经见不到。

按照两字姓、三字姓转为单字姓的规律,叶阳氏、叶大夫氏后来也改为叶氏。

4、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叶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

如春秋时吴国人叶雄即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

② 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得姓始祖:叶子高。

上古时代,颛顼的后裔陆终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连。

季连的后裔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被周成王追封在荆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带,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于郢,改国号为楚。

春秋时,楚庄王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尹,其后人便以沈为氏。

戌后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

楚昭王十八年(公元前498年),在与吴军打仗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为尹。

沈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阳,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

于是其后人便以邑为氏,沈诸梁则被尊为叶姓始祖,因其字号子高,后人也习惯称其为叶子高。

◆迁徙分布[编辑本段]1、叶公去世后,经历战国时代,秦国灭楚之际,其后裔为避免灭族之祸,其中一支或者数支改沈为叶,尊沈诸梁为始祖,辗转迁居于河北河间、陕西雍州、江苏下邳。

这就是叶县虽然是叶姓的祖地,而叶姓族人并不多,河南一带的叶姓,多为后来南迁重返故乡留下来的原因。

2、西晋末年,由于各少数民族问鼎中原,流徙到陕西、河北的叶姓后裔一部分向南迁徙,一部分重返中原,此时形成了以“南阳叶氏”为代表的望族概念。

3、唐宋时期是叶姓迁徙最频繁时期,这次因支系较多,迁徙往返不定,有避唐末之乱的,有在宋朝为官随宋室南渡的,其中从河南叶县迁居固始、光山的一支对叶姓以后的流徙有很大的影响。

宋末迁往福建的叶昂、叶洙、叶霆成为安柄、佛岭、莲溪叶姓的始祖。

世居下邳的叶姓,此时也大量迁居浙江括州、宁波一带。

唐宋时期,也是叶姓名人辈出的时期,叶姓成为江南的著姓。

4、明清之际,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沿海一带的有志之士,纷纷到海外发展,其中就有叶姓名流。

明朝过海去台湾的人为数不少,到清代去台湾的开创基业的更多。

可以说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的叶姓客家人,没有那个分支不 出海发展,现居港、澳、台各地的叶氏都是其后裔。

叶姓在台湾人口有20余万,在各大姓中排名第20位。

5、清末民初,沿海和港、澳、台的叶氏后裔开始发展到南洋诸国,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美、加、澳、日等国也出现了叶姓的贤达与精英。

旅居马来西亚的叶亚来,其后裔在马来群岛成为大族。

目前,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此时已是足迹遍天下了。

尤以福建、台湾、广东、江苏、江西等地人数最多,分布最密集。

海外则依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叶姓华人,已经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叶姓在当今中华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九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

◆历史名人[编辑本段]叶 适: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礼部侍郎,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叶 欣:上海松江人,清代著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

叶 燮: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长于诗论,著有《原诗》等书。

叶 紫:湖南益阳人,现代小说家。

作品有《丰收》、《山村一夜》和《星》等。

叶 挺:广东省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广州起义。

后任新四军军长,因飞机失事而遇难身亡。

叶仁遇:宋代著名画家,所绘题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风俗田家景物。

叶梦得:宋代吴县人,著名文学家,官至户部尚书,著有《石林春秋传》、《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等书。

叶向高:今福建省福清人,明...

我国的“四大名楼”、“八大名楼”、“十大名楼”的资料,以及它们...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蓬莱阁(山东蓬莱)。

另一种说法是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光岳楼(山东聊城)另一说是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鹳雀楼(山西永济)。

另一说是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大观楼(云南昆明)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越王楼(四川绵阳)。

八大名楼黄鹤楼 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

历代屡毁屡建。

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 是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的美称。

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 作《岳阳楼记》。

岳阳楼曾多次兴废,清代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建,解放 后整修一新。

烟雨楼 在浙江嘉兴市南湖湖心岛上,于五代吴越钱元潦所建。

明代嘉靖十 八年(公元1549年),从湖滨移至湖中小岛。

四面临水,晨烟暮雨,风物清华, 堪称胜景。

鹳雀楼 在山西永济莆州镇城西南,系北周(公元557-581年)大将宇文护 守城时所建,元初倒塌,目前正在修复中。

甲秀楼 在贵阳鳌头矶上,明万历年间兴建,清代屡有修筑。

望江楼 在四川成都市-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成都市东南,已辟为望江公园。

园内有丽阁、濯锦楼、吟诗 楼等,均系清代所建,有江南庭园特色。

太白楼 在安徽马鞍山南的采石矶上。

唐元和中始建,宋、元、明、清屡毁 于兵火,清光绪重建。

大观楼 位于云南昆明滇池北岸,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后 毁于战火,同治时重建。

楼阁耸峙,绿树成荫,有揽胜阁、涌月亭、观稼堂及“ 蓬莱别境”等胜景,已辟为大观公园游览胜地。

十大名楼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

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黄鹤楼。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雄伟壮观。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诗人崔颢。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

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滕王阁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

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

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滕王阁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

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四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 滕王阁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呵成,写下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

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西江第一楼”之誉。

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可谓惯看春花秋月,饱经雨雪...

四大楼是哪四大楼?

中国四大名楼有两种说法: 一是指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

另一说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鹊楼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

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

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士仿古结构。

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崔颢提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

”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50.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

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

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

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

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

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

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

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

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

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

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坐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

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

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一楼。

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

求湖北省十大旅游景点导游词

我只有武汉的 1、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由于历史悠久,民间对其名称来源的神话传说故事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中以明代《报恩录》记载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故事大致描述的是蛇山黄鹤矶头上原有辛氏开设的一家酒店,一道士经常向其讨酒喝,为了感谢他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辛氏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酒家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相传此道士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新中国成立以后,八十年代初,为了还黄鹤楼的本色,于1981年10月对黄鹤楼进行重建和修复工程,工程历时4年,1985年6月落成并向中外游客开放。

黄鹤楼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

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黄鹤楼外观为五层建筑,里面实际上是九层。

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

“9”为阳数之首,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所谓“九五至尊”,黄鹤楼这些数字特征,也表现出其影响之不同凡响。

黄鹤楼主楼的五层结构依次为:一层为大厅,有著名的《白云黄鹤图》,图上有仙人乘黄鹤离去的飘然景象;二楼主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有题写于壁上的《黄鹤楼记》;三楼大厅内是一组陶板瓷画,题名为《文人荟萃》,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最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四楼是文化活动场所,专门陈列当代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的即兴工作;五楼大厅内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面积达99平方米,由十幅壁画重彩画组成。

登顶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长江的浩瀚美丽,长江大桥将武昌和汉阳相连,屹立在对岸龟山上的龟山电视塔,整个城市的高大建筑和风景都展现在眼前。

与之交相辉映的白云阁,坐落在蛇山之颠,共4层,高29.7米。

前楼后阁构成“白云黄鹤”,成为武汉的标志物。

黄鹤楼公园门票价格:50元/人 对外开放时间:8:00--18:00 ☆黄鹤楼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

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

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

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平添古朴之色。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

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

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平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毛泽东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

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

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

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鹅”碑亭: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

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诗碑廊: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

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

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

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

我国有哪四大名楼

如崔颢,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

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

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云纹、花草。

这一组建筑、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胸襟开阔,诗兴大发、刘禹锡,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

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

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举目四望,视野开阔,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位于湖南省北部,层层风格不相同、水,吟诗、作赋。

”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

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

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

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取名“黄鹤楼”,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

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

新楼5层,高51.4米,合称 quot;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廊等建筑。

有一个诗碑廊,高达15米、三层、飞檐,令人心旷神怡。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

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为传世一级珍品,字型方正、笔力雄浑。

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

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

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高21。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膝王阁,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名楼多传说,钢筋混凝士仿古结构。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正要提笔写诗时。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李白、白居易、贾岛,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古黄鹤楼“凡三层,岳阳天下楼”。

岳阳的岳阳楼,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座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

岳阳。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

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亭。

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一楼。

以岳阳楼、李白、白居易等。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飞檐、纯木结构。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

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状如蜂窝玲珑剔透。

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技法多变、独具匠心,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

整个楼的建筑,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

攒尖顶,层层飞檐。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轩、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宴客、会友,岳阳天下楼”的盛誉,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熠熠生辉。

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风大火猛,殃及城楼,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屡毁屡修。

现在看到的岳阳楼,崔颢提诗在上头”。

崔颢提诗、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楼共五层,高50.4米,没有用一道巨梁,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

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

有关武汉的诗句

武汉有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长江汉水,长春观,首义街,珞珈山,东湖,磨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首为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这首诗吧武汉首次称为江城 徒步武汉长江大桥刘开添作万里长江第一桥 两岸融云天际消龟蛇对望长虹色 茫茫人海任逍遥孤身徒步如仙梦 万马奔腾似战巢长江滚滚东流去 铁龙高驾傲今朝巨轮不畏高水浪 火车何惧空折腰汉口江滩无限美 惊涛拍岸竞比高深思秦汉商贾客 乘舟危渡骨晃摇桥头横卧武昌镇 桥尾栖身汉阳滨人到桥心疑是岸 人临桥岸以为心夜色照人讥亦饱 武昌汉口汉阳情览尽长江看汉江 一波一浪尽水兵黄鹤飞过长江顶 谁道大桥非雄鹰千年无鹰立江上 一九五七诞生情中华儿女多壮志 热血浑浑满江城晚斋时刻早过时 不堪回首心何悲高叹高呼高喝啸 流下多少风尘泪真欲夜宿桥杆侧 只是无闲需暂歇此生曾做逍遥子 不立雄心誓不回滥竽充数几词句 化作飓风壮我威浩浩长江观不尽 挺挺大桥吟不得水调歌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