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国最美古典诗词赏析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读了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有什么感受

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

江上孤舟,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当然也都是雪。

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万径”都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活跃起来了,山上的鸟飞,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绝对的沉默,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可是,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是这样一些内容;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这就把最常见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一个老渔翁,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最一般化的动态,路上的人踪,不过是一条小船。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更灵巧。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只有江、“万径”的下面,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更突出,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

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只有江心。

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

背景越广大、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

译文,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独钓寒江雪

再别康桥 第六节充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韵 赏析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竟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

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拓展:关于《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写于他第二次欧游归来之时,实是回忆之作。

“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在伦敦北面八十公里左右,靠近康河(剑河),以剑桥大学驰名于世。

一九二○年九月徐志摩因景仰罗素,放弃了他在美国即将获得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前往英国,想成为罗素的弟子,但罗素因在欧战时力倡和平而被康桥的三一学院解聘,离开了康桥。

徐志摩只好当一名没有学籍的选修生,在康桥度过了一年(1921—1922),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本诗作于1928年秋再次访问母校后的归途中。

这首诗抒写的是离情别绪,诗中并没有深邃的哲理,但全诗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繁星春水全文赏析

星星 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 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你读过这样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小诗”。

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

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在诗人的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 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

这类诗简练而隽永: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阅读建议】 以诵读为主。

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情境,咀嚼美妙的语言,领悟诗中蕴藏的思想感情。

【精彩片段】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枣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点评】冰心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这两首小诗对这双重内涵都有所体现。

它们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点评】这是一首哲理小诗。

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儿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儿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儿的“血雨”,生动贴切,引人深思。

告诉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应看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展开

繁星春水片段赏析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在诗人的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造物者枣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 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枣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点评】冰心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这两首小诗对这双重内涵都有所体现。

它们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点评】这是一首哲理小诗。

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儿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儿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儿的“血雨”,生动贴切,引人深思。

告诉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应看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展开...

一本书:好像是《中国古典诗词名句鉴赏》,不知道是不是朱学勤...

当代世界出版社有一本《古代诗词必读经典?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收录的大量经典名句,不仅有诗词名句,也有文言名句和谚语,许多名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每条名句下面,都注明了“出处”,做了“赏析”,附上 了“原作”.你可以找来看看封面和你说的不太一样不过,你用的话应该是没问题的

繁星春水片段赏析

青年人呵! 为着未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图画。

[赏析] 这首诗很通俗,一读就懂。

诗人劝诫我们要把握好现在,勤奋努力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

只有“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将来的事业才辉煌,人生之路才宽广。

在你“回忆往事的时候”才“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你才能够自豪地说:我的这一生是过得丰盈充实的,是有意义的。

一个“小心”,用词精妙、无限关爱、叮咛之情力透纸背。

《繁星》之九十八: 青年人! 相信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 也只有你能创造自己。

[赏析] 这首诗重在劝诫青年人要树立自信心。

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怕人生路上的艰难坎坷,不畏生活中的风霜雨雪。

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鸣金收兵,不要受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不要经受一点委屈就意志消沉,不要遭到一点打击就萎靡不振。

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

朋友,“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在世人面前亮出自己亮丽的风采,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繁星》之一一零: 青年人啊!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 就知道你的烦闷, 是温柔的。

[赏析] 这是劝勉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哲理诗。

青年人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确地去对待生活中的“烦闷”。

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就必定要与人相处。

在与人相处中,就一定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因此,就一定会产生“烦闷”。

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只有从容豁达地去面对,勇敢乐观地去迎接。

古人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只有在困难和挫折中你才能增长智慧,增长才干。

有圣人说:“困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真是精辟精彩。

青年人不像老年人那样饱经沧桑,饱经忧患,有时一回想往事,就难免心有余悸,痛苦不堪。

青年人面对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青年人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家庭拖累,没有太多的杂事羁绊,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生存危机。

因此,即使有一点“烦闷”,比起老年人来,也是“温柔的”。

《春水》之三: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精彩的哲理诗。

诗人以风儿飞扬、云儿飘浮和高山静止巧妙设喻,对比比照,告诉我们立身养性的真谛。

诸葛亮曾在《诚子书》中谆谆告诫其子诸葛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可见神静气定,戒除浮躁,对于我们修身养性是多么重要啊! 《春水》之三十四: 青年人! 从白茫茫的地上, 找出同情来罢。

[赏析] 这是一首告诫青年人如何待人处事的抒情诗。

言简意赅,情深意长。

诗人要青年人“从白茫茫的地上找出同情来”,就是要青年人对别人充满关爱,对社会充满爱心。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将变成黑暗”。

说得多么好啊!可见同情和关爱对别人、对社会是多么重要。

正如那首歌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春水》之八十七: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赏析] 什么是诗?艾青说:“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什么是好诗?艾青说:它“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冰心的这首小诗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她将自己“心灵的活的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青年人面前,她不但让我们从诗中“感触了它所包含的”,而且还让我们“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诗歌告诫青年人不要取得了一点成绩,有了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停步不前,不要老是沉浸在幸福的“回顾”中,要戒骄戒躁,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因为“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诗歌真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春水》之一三一: 青年人! 觉悟后的悲哀, 只深深的将自己葬了。

原也是微小的人类呵! [赏析] 这首诗和《繁星》之一一零一样,也是告诫青年人要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的抒情诗。

这首诗写得稍微难于理解些。

但只要我们懂得了读诗要注意其跳跃和省略的特点,那么这首诗就容易理解了。

这里,我们只要稍稍将诗人的思路作一个梳理,它就成了:青年人!要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觉悟后还悲哀,就只会深深地将自己葬了。

这原本是微小的人类的致命弱点呵! 诗歌精短而警策,如醍醐灌顶,足以使那些昏聩的头颅猛醒。

《春水》之一七四: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赏析] 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

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

不要懈怠,不要蹉跎。

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毛泽东诗词鉴赏的论文1500字以上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主席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发表,有律诗,有词,有骈文,气势雄浑,想象瑰丽。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

我力图把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按照时间顺序,体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他当时的心态,结合该历史环境下的作品,揣摩他的心路历程。

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

我的论文以其诗词为线索,点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诗词本身,历史只是作为环境因素,解释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中国古体诗词可以粗划为写实和写意两种,也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分别是其杰出的代表。

写实者忧国忧民,有不少叙事诗流传于世,而写意者多歌颂祖国伟大山川,李白更是做了个梦都能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个人认为,毛主席的诗词作品很难简单划归其中某一类。

首先,毛窒息的诗词基本都是基于其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背景;然而,诗人思想丰富,言辞华丽,豪气冲天,又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

比如说,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占南京后(49年4月),诗人一定很为自己一手指挥的这部交响曲而自豪,信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类似作品很多。

我认为,毛主席的诗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乐观向上,气势磅礴,对应于“写实”和“写意”,毛可以称为“写势”,当然,这“势”不是空的,唬人的,而是多基于现实历史事件。

比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可以说,诗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历史制造者,然后用诗歌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按照历史顺序读毛窒息的诗词,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觉得,毛窒息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真、秉性大大咧咧的人,很难与国家元首的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诗词中表现尤其强烈。

而贯穿这几十年的一个骨干精神,就是乐观与自信,或许这也是其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必备素质。

总之,诗词中的毛泽东,有时性格细腻(但从不伤感),有时豪放甚至霸道,反映了其性格中丰富、多侧面的特点。

下面我分三个历史时期,来剖析毛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东西。

(—)遵义会议以前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时年毛30岁。

大凡伟人,多少都有点儿“前科”,比如列宁就曾三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三次越狱跑了出来。

毛离开长沙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

当时已经与杨开慧结婚,跟妻子分别的时候,“热泪欲零还住”,“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注意,这在毛的诗词中是绝对的儿女情长了,从那之后,我只记得另一次流泪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竟然也是为了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可见结发夫妻感情深厚。

毛泽东的一生,自从杨开慧被杀,就注定他再也寻找不到那种纯洁的爱情,因为他已经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来的妻子很难说有多少其他的或者崇拜或者功利的因素。

毛的一生,从个人和家庭角度,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但是,他以个人的悲剧,成就了中国多少家庭的圆满,这就是伟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索萨有一篇作品,《为历史负重的人》,抄录如下: 有一类人,他们注定是要为历史负重的。

在他们自己的时代,这一类人是最痛苦的人。

他们多半是些有信仰的人,而且“过于”真诚,“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善引导他们超越历史,接近了真,他们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

这一切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却挽救了历史。

由于他们的出现,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年他32岁。

在一个怎么说也不算特别年轻的阶段,他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倒宁愿把这理解成是诗人的战斗宣言。

毛的一生,正是凭借着这种书生意气和四射的激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这首沁园春是典型的比兴的手法,上阙写景充分烘托气氛,下阙言志表明心迹。

其实,《沁园春雪》也是这个套路,更早期的著名作品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沁园春这个词牌写了几百年,恐怕找不出超越这两首的。

毛的不少作品,即使放在唐宋时期也绝对是洛阳纸贵的佳作;在明清之后的古体诗词成就中,我认为毛主席当属第一人

在上下阙的过渡上,毛主席匠心独具。

在几句瑰丽的景色描写后,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诘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然后自然通过百侣曾游过渡到同学少年。

相比之下,《沁园春雪》的衔接恐怕更出色一些。

读毛的诗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他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