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拉小提琴的诗词 拉小提琴的女孩



求描写拉小提琴的句子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啊!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

求描写拉小提琴的句子

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

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啊!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

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就够满足的了。

...

2011年绥化颐和苑大型专题篇里拉小提琴的是谁?

喜欢的还是雨下了一夜,雨停了,天依然笼罩些许灰色云层,此时这里的山和树笼罩在一片朦胧的云雾间,水汽很重,轻碰一下树的枝桠,就会有如雨倾洒的水滴滴落,朦朦胧胧的山阴和水雾,描绘出一片墨色烟雨,很诗意的感觉,盛夏的炎热也在此时消除,只剩下恬淡。

于润就相识在这样的上午。

小提琴悠扬婉转的旋律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第一意识里,我想到了去年夏天一帘幽梦的演奏者,放下书,探出头去寻找,声音从丛林里传来,并没有看到拉琴的人,我无法抑制自己的好奇心,追着琴音一路寻来,匆忙中,路边的树丫打湿了衣衫。

当拐过一道弯路,一名男子出现在视野,白色的V领半袖,青色的七分短裤,沉静在自己琴音的神情,让人一下子记住了他。

...

关于梁祝的诗词

沿着那几根弦的轨迹,命运是一张沉重的弯弓,被一颗颤抖的心拉着。

这是哪条迂回的溪上流淌出来的声音?从一个琴音开始,萦绕在琴弦上的双蝶,翩翩的飞。

梁祝!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就是一曲荡气回肠的音乐,如水。

暗香浮动。

穿过梁祝翩飞的花丛,所有的柔情纷纷化蝶:我分明看见了一对古典的情侣,正出落成双飞的蝶,醉入花荫。

琴音迷离:一个音符的跳跃,就是一条溪流中一个弯弯的细节------一泓忧戚的泉水,正从一孔泉眼涓涓流出,汇入江河。

幽怨的旋律,潺潺凄诉生死的盟约。

双飞之蝶,泪流成河。

情到深处,命定的情缘,萦绕琴弦。

梁祝!千古的绝唱,不可承受的痛。

一片片粼粼的波光,就是一串串如泣如诉的音符。

琴声呜咽,声声触及痛处。

我的心情不自禁的跟着颤栗。

一把把忧伤的小提琴,倾诉的岂止是一线情缘?掩不住内心的波澜:琴声幽幽的涉过泉水,水中的月亮凄凉的度过无边的寒夜。

苦,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挣扎?世界静寂。

悠扬着永恒的琴声...【 相遇】幽幽道来却是人间三月草长莺飞江南三月钱塘自古风流你便这么走来了一童一扇【结拜】是茫茫人海里的偶遇还是岁月匆匆 死生契阔的寻觅又如何呢遇到了就是这样吧【同窗】也无言,清中有味合一卷书简,点一盏青灯吟一阕伤词,思一段情事纸墨间,都是你的幽香【相送】有桃花满树,绿水悠悠春山黛离愁,送君千里终不若,双鹅似织鸳【楼台】梁兄可记得英台梁兄记得英台那檐间欢叫的画眉却不曾道出心事“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抗婚】说什么难违父命说什么附攀权贵说什么锦衣玉食、画栋雕梁如何零落了韶华年纪直到两鬓如霜【思量】画屏深锁,小径兰窗是这一派春光,独念梁郎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化蝶】便随了你去便穿了这红色嫁衣随了你去生不同衾 死同穴化作一对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练衣洞府,香雨人间

冼星海好就学的小提琴?他学小提琴前有没音乐基础?

冼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 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生平 冼星海生长在一个贫苦渔民与海员之家。

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寄居于外祖父家。

7岁时外祖父逝世,随母亲到新加坡,靠母亲做佣工度日。

先后在英国人办的学校英语,在华侨办的小学中学读书。

1920年前后,作为优秀华侨学生岭南大学招收广州,先入附中,后升入大学预科,前后半工半读6年,做过打字员、教员等。

他酷爱音乐,参加学校乐队,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并担任过指挥。

1926年到北京,在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选习小提琴,同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管理员以维持生活。

1928年夏到上海,入国立音乐院学小提琴。

1929年7月,在院刊第3号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提出“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音乐”,并认为“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表现出鲜明的爱国民主思想

在上海学习期间,他结识了田汉等人,曾参加“南国社”的戏剧活动

1929年冬,冼星海克服经济上的种种困难,从上海到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在巴黎的最初几年,靠做各种杂役维持生活。

他先后师从P.奥别多菲尔学小提琴,师从P.迪卡斯等学理论作曲,并于1935年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迪卡斯的高级作曲班学作曲。

在法国期间,冼星海创作了《风》(女高音独唱和单簧管与钢琴)和《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前者据其《我学习音乐的经过》(1940)一文自述,表现了“一切人生的、祖国的苦、辣、辛、酸、不幸”,曾在巴黎演出和播音,获得好评。

1935年秋,冼星海回到上海。

面对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他抛弃了寻求个人艺术发展前途的幻想,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于1936年参加歌曲作者协会等进步音乐组织,并先后在百代唱片公司和新华影业公司担任配音和作曲,开始创作救亡歌曲和进步的电影音乐。

这时所作歌曲有《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热血》、《拉犁歌》、《青年进行曲》等,得到了进步文化界的赞扬,并在群众中广泛传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第二队,沿沪宁、陇海铁路线进行抗日救亡文艺宣传;10月到武汉,翌年春参加了由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与张曙共同负责抗战音乐工作

他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中去辅导群众歌咏,组织起近百个歌咏队,举办过多次抗战歌咏集会,推动了当时以武汉为中心的救亡歌咏运动。

民族革命战争的现实教育,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冼星海更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念。

这时,他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如《保卫卢沟桥》、《祖国的孩子们》、《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都流传于全国

1938年11月,冼星海到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并于翌年5月担任该系主任。

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根据地的新生活,革命人民的思想风貌,丰富的民间音乐的滋养,以及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崇高理想,激发起冼星海蓬勃的创作热情,他写出了杰出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歌曲《反攻》、《三八妇女节歌》、《打倒汪精卫》等,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见彩图) 1940年 5月,为完成延安电影团摄制的大型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和配乐工作,冼星海同袁牧之一起离延安去苏联,在苏联期间化名黄训。

苏德战争爆发后离开苏联返回中国,因在边境受阻,被迫折回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乌兰巴托,化名“孔宇”,在当地中国工人俱乐部教音乐。

1942年底返回苏联,先后在阿拉木图、塔什干、库斯坦那伊等地停留,同苏联音乐工作者们结识,并曾协助建立库斯坦那伊的音乐馆。

在苏联和蒙古期间,他不顾疾病缠身和战时生活的艰苦,坚持创作,完成了自1935年即开始创作的《民族解放交响曲》,并写了《神圣之战交响曲》以及《满江红》等 4部管弦乐组曲和许多声乐、器乐作品。

1944年底,冼星海病重,被送到莫斯科治疗,在病榻上完成了管弦乐《中国狂想曲》。

1945年病逝后,毛泽东在悼念他的挽幛上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创作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他坚持聂耳开始确立的革命音乐的创作方向,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立场上,正确地认识和反映现实,注意选取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以强烈的革命热情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和思想感情;他十分重视在创作中塑造工农劳苦大众的音乐形象,并把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同艺术的易解性统一在作品中。

为达到音乐为人民服务目的,他坚持不懈地追求作品的民族风格努力探索、发掘和体现蕴藏在民间音乐中的民族气质,并使其同现代的音乐技巧相结合,写出一系列富于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并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在冼星海的创作...

...“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

下列诗词涉及“竹”的有...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金属制长笛是划分在木管乐器的家族。

长笛又名"横笛"。

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的材质,例如普通的镍银合金到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金以及铂等,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长笛,虽然现在几乎都已经使用非木质材质制作,但是长笛依然列为木管乐器。

石:指石制的磬;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

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击奏体鸣乐器。

中国古代的石质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石”音。

丝:指弦类乐器;拉弦乐器:西洋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主要是提琴类(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有二胡,高胡,板胡,京胡,京二胡,中胡,椰胡,坠胡,二弦,擂琴等胡琴类,还有马头琴等少数民族乐器。

竹:指管类乐器。

泛指各种乐器。

形容各种声音。

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