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可悲古诗词



有诗意的诗是可悲的屡见贬斥”.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可惜与孟浩然一

有诗意的诗是可悲的

屡见贬斥”.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 饮马度秋水,《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不教胡马度阴山,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迂回至毫州,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王之涣.”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补秘书省校书郎、《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龄诗文便只这些了,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万里长征人未还,又有江宁、京兆两说,皆共尘沙老、李颀、岑参. 平沙日未没,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黯黯见临洮,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当可信,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水寒风似刀,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平明送客楚山孤,咸言意气高,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辞以亲老,乞恕. 前军夜战洮河北.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从来幽并客,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据叫《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白骨乱蓬蒿.但使龙城飞将在,两窜遐荒”: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龙标绝句.《唐才子传》载. 昔日长城战,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处处黄芦草,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綦毋潜,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727年)进士,晓衍期,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将戮之,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与李白相见,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深情幽怨,意旨微茫、王龙标昌龄,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 莫学游侠儿,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详《李白诗文系年》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贬岭南.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后张镐按军河南,还曾遭过贬. 出塞入塞寒,当时即名重一时,意境开阔,感情深沉,又都在贬途,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 黄尘足今古.”慨叹守将无能.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仕途极不顺利....

诗词常见情感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每首诗都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

诗词茫茫,情感戚戚,把握诗词的情感,是读懂诗词的关键。

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例】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例】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

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

唐宋诗醇 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例】卖 炭 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

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

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例】登 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例】龟 虽 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说说你最喜欢的古诗词是哪一首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哈哈咱俩的喜好一样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个女子经历的那么多的坎坷 哎!在诗词上的造诣 很了不起又怎一个佩服了得!

写龙的古诗词是古诗词句,不是诗

黑潭龙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龙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龙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骊龙 【唐】唐无名氏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龙潭 【唐】应物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求表现事物纷繁、扰乱人心的古诗词,谢谢

北齐二首 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诗词赏析】 这两首诗是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以借古鉴今的。

两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议论附丽于形象。

既是咏史,便离不开议论。

然而好的诗篇总是以具体形象感人,而不是用抽象的道理教训读者。

议论不脱离生动的形象,是这两首诗共同的优点。

第一首前两句是以议论发端。

“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国的故事,讽刺“无愁天子”高纬荒淫的生活。

“荆棘”句引典照应国亡之意。

晋时索靖有先识远量,预见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两句意思一气蝉联,谓荒淫即亡国取败的先兆。

虽每句各用一典故,却不见用事痕迹,全在于意脉不断,可谓巧于用典。

但如果只此而已,仍属老生常谈。

后两句撇开议论而展示形象画面。

第三句描绘冯淑妃(“小怜”即其名)进御之夕“花容自献,玉体横陈”(司马相如),是一幅秽艳的春宫图,与“一笑相倾”句映带;第四句写北齐亡国情景。

公元五七七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今山西太原),向齐都邺城进军,高纬出逃被俘,北齐遂灭。

此句又与“荆棘”映带。

两句实际上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前两句的内容。

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尚有时日。

“已报”两字把两件事扯到一时,是着眼于荒淫失政与亡国的必然联系,运用“超前夸张”的修辞格,更能发人深省。

这便是议论附丽于形象,通过特殊表现一般,是符合形象思维的规律的。

如果说第一首是议论与形象互用,那么第二首的议论则完全融于形象,或者说议论见之于形象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中形容美女妩媚表情。

“巧笑”与“万机”,一女与天下,轻重关系本来一目了然。

说“巧笑”堪敌“万机”,是运用反语来讽刺高纬的昏昧。

“知”实为哪知,意味尤见辛辣。

如说“一笑相倾国便亡”是热骂,此句便是冷嘲,不议论的议论。

高纬与淑妃寻欢作乐的方式之一是畋猎,在高纬眼中,换着出猎武装的淑妃风姿尤为迷人,所以说“倾城最在著戎衣”。

这句仍是反语,有潜台词在。

古来许多巾帼英雄,其飒爽英姿,确乎给人很美的感觉。

但淑妃身著戎衣的举动,不是为天下,而是轻天下。

高纬迷恋的不是英武之姿而是忸怩之态。

他们逢场作戏,穿著戎衣而把强大的敌国忘记在九霄云外。

据《北齐书》载:周师取平阳(晋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

帝将返,淑妃更请杀一围,从之。

在自身即将成为敌军猎获物的情况下,仍不忘追欢逐乐,还要再猎一围。

三、四句就这样以模拟口气,将帝、妃死不觉悟的淫昏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尽管不著议论,但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及反语的运用,即将议论融入形象之中。

批判意味仍十分强烈。

二、强烈的对比色彩。

在形象画面之间运用强烈对比色彩,使作者有意指出的对象的特点更强调突出,引人注目,从而获得含蓄有力的表现效果,是这两首诗的又一显著特点。

第一首三、四两句把一个极艳极亵的镜头和一个极危急险恶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对比色彩强烈,产生了惊心动魄的效果。

单从“小怜玉体横陈”的画面,也可见高纬生活之荒淫,然而,如果它不和那个关系危急存亡的“周归入晋阳”的画面组接,就难以产生那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惊险效果,就会显得十分平庸,艺术说服力将大为削弱。

第二首三、四句则把“晋阳已陷”的时局,与“更请君王猎一围”的荒唐行径作对比。

一面是十万火急,形势严峻;一面却是视若无睹,围猎兴浓。

两种画面对照出现,令旁观者为之心寒,从而有力地表明当事者处境的可笑可悲,不着一字而含蓄有力。

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是诗人巧于构思的具体硐种?弧?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编辑本段]相干介绍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词性:七绝 [编辑本段]背景 诗简介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编辑本段]分析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

写龙的古诗词

黑潭龙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龙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龙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骊龙 【唐】唐无名氏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龙潭 【唐】应物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诗歌能力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

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

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

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

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

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

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

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

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

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

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

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

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

自居易 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 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 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 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 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 的宝贵财富。

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 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 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 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 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 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 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请帮我找一首古诗词,有关励志的,越感人越好】作业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之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吴承恩??《西游记》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一、惜时 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全诗之旨在于:奉劝年少者,珍惜宝贵的青春、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二、劝学 劝学(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旨在奉劝青少年,珍惜光阴,珍惜青春,刻苦治学,有所作为.三、进取 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旨在青年人不应沉缅于轻歌曼舞而浪费宝贵时光,而是应该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四、苦练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诗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须勤学苦读,博采众长.五、推敲 遣兴(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六、严谨 论诗十绝(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戴复古强调:反对因袭,重视精细,切忌草率.七、多师 戏为六绝(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认为:对待前人的作品,应善于抉择,批判继承,不论古人与今人,不论时间的先后,既要向一切有成就的人广泛学习,“转益多师”,化为自己的养料;又要善于“别裁伪体”,剔除糟粕,不应囫囵吞枣,食古不化,步人后尘.八、深入实际 论诗三十首选一(元好问)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元好问主张: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家只有“亲到长安”,面向现实,才能“眼处心生”,激发真情,才能产生有“神”的诗句,画出逼真的图景;若“暗中摸索”,“闭门造句”,则断然写不出好作品来.九、有主见 论诗五绝(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赵翼认为:学习前人,必须善鉴,须破门户之见,须有独特的见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而决不可信口雌黄,盲从附和.十、虚心学习 逢王建有赠(张籍) 新诗句成相借问,闲来议尽共寻思. 终今三十余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 张籍认为,凡立志成才者,应善于向师长学习,向朋友学习,向一切内行者学习,并将他们的才智变为自己的才智,以促使自己早日成才.十一、戒骄 题画竹(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全诗以竹喻人,并喻示:只要具有虚心好学的品格与扎实学问的根底,必将有所作为,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十二、怀志 晓窗(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诗人巧借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之典,警示人们要立志奋发,有所作为,切不可蹉跎岁月,要有时不我待,立志济天下,安邦民,为国献身.十三、高节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诗启示人们,凡要做一个坚强、正直的人,就要经得起千磨万凿的敲打,就要经得起烈火般的考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十四、百折不挠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意梅花凌寒独放,为“有暗香来”而不屈不挠.十五、坚毅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赞扬岩竹的正直品格与坚韧精神,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刚劲坚韧的节操,才能在成才的路上,不断探索,开拓奋进.十六、反腐 题长安主人壁(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