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华好诗词山东大学 中华好诗词20160730



北京大学在中华好诗词哪三个人沈戈晖的·作品 关于清华和兰州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证明了黑幕之说子虚乌有,所以我就不赘述了。我在这里就是简单的表达几点见闻和看法。1.这一季比赛到底有没有黑幕?答:没有。

北京大学中华诗词哪三个人沈戈晖的·作品

关于清华兰州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证明了黑幕之说子虚乌有,所以我就不赘述了。

在这里就是简单的表达几点见闻和看法。

1.这一季比赛到底有没有黑幕?答:没有。

人格担保。

毕竟这一季和往季不同,不存在强行捧某些实力不行的人走到最后,大家实力有强有弱,但是都不到什么都不会的程度。

所以,热心的观众朋友们,无论你怎么问,公开问私下问问选手问导演,得到的答案肯定都是如我一样,因为问心无愧啦~~~所以也请不要耗费脑细胞在这种事上了。

录制期间只有一个队伍有作弊的行为,后来经过一番争端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理,我就不说是谁了,也不要私下问我。

除此之外,小伙伴们都是真诚而努力的。

2.为什么这么弱智的题有时候都不会?答:多半是紧张的缘故。

我们在群里互相讨论的时候,发现每个人都有本来很简单的诗句,场上偏偏答不出来的情况,甚至还不止一道。

(像我就更多了)毕竟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上电视,心理素质没能达到千锤百炼的程度,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容。

再者好诗词的出题范围和选手平时的涉猎范围不一定重合,很可能某些人平时在某方面造诣颇深,但是由于不为观众熟知,所以一道题都不会考,不见得能看出真实水平。

3.能不能剧透一下最终的名次?答:很遗憾,这个肯定是不成,我们有协议,剧透严重要扣奖金的●v●而且名次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虽然说每队有实力上的差异,但是题型和运气的因素也非常大。

在后来的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上一场几乎垫底,下一场名列前茅的状况。

赛场是瞬息万变的,所以也请大家不以成败论英雄,记住我们表现最好的一刻。

4.沈戈晖和张云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答:曾经在一起过,但是那是好一段时间之前的事了,现在两个人彼此早就只是普通朋友,而且都各自有了相爱的人。

节目组三番五次想把沈师兄打造成痴情才子,结果沈师兄从来不配合,哈哈哈。

5.不是号称中华好姻缘嘛,经过几个月的录制,有没有在一起的选手?答:录制期间脱单的选手有不少,不过选手之间嘛…记得有一次还没开始录制的时候,问起来有没有在一起的选手,上来表演个节目。

结果大家就把郝兆源跟高熙智推出来了

至于他俩到底咋回事儿,别问我,我不知道,我还是个孩子

6.谁是全场实力最弱的选手?答:当然是我。

中国传统节日的名言

习俗跟随时代潮流本报记者周洁/文唐军/图2003-12-18深圳都市报 习俗跟随时代潮流 洋节已被模糊了原有的意义,传统节日需要注入新鲜气息,在对都市人的个性体贴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包装”。

本报记者周洁/文唐军/图 关键词名言 民族节日就是文化的生日 作家冯骥才:造成西方节日的“入侵”的原故,一方面与西方较强的经济与文化大背景有关,这种甜头在盛唐时代我们中国也尝到过。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把这些外来的充满新鲜感的节日,当做商机,大力炒作,捧为时尚。

历史地看,还有一原因。

是因为过去的几十年过分地强调生活的政治内容,片面地强化政治性的节日,淡化了民族民俗的节日。

如今社会生活归返正常,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富裕起来,就需要一个个节日带来生活的情趣与高潮,这才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很有限,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出现了空白。

我想,我们不应该拒绝情人节和母亲节。

那些外来的妇女节、儿童节和新年音乐会,不是大大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文化吗?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自己文化的生日。

洋节是社会变迁的必然 山东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中国的节日遵循的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西方节日就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

两种节日相比:前者是家庭团聚所必需的,它适应中国社会,现在所保留的大规模节日(春节、中秋)都有家庭团聚的浓厚意义,而“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少有团圆气氛的则逐渐淡化;后者是人际交流的产物,它更注重与非血缘者的接触,中国人日益喜欢洋节就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然。

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这种以“洋节”作为人际聚合方式的交际应越来越流行。

洋节被模糊了原有的意义 新浪观察评论员堵力:“十一”“五一”春节假日漫长却不像过节,圣诞节情人节不休息却热闹非凡,每次圣诞节情人节酒吧迪厅西餐厅咖啡馆爆满,经常开着车绕着城转半天找不到一张空位。

为什么呢?一琢磨,才发现,春节是大家习惯了重温亲情的时间,讲的是团聚。

“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时间,大家光想着举家出游,或干脆休养生息睡懒觉养精神,所以七天也嫌不长。

而那些洋节,早被中国的年轻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义,变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了。

关键词影响 洋节影响力 圣诞节CHRISTMAS影响力:★★★★★ 原是“基督弥撒Christmass”的缩写。

传说记载,12月25日是耶稣的诞生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会都要举行弥撒纪念耶稣的生日。

时至今日,圣诞节已经从一个宗教节日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大众节日。

人们在节日期间互相祝福,期盼欢乐的新年来临。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Valentine'sday 影响力:★★★★ 每年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古罗马时代的牧神节,就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

到公元7世纪,基督教会领袖希望把这节日同基督教联系在一起,于是他们用基督教殉教者瓦伦丁的名字为这个节日重新命名,并把日期由原来的2月15日改为2月14日。

愚人节AprilFools'day 影响力:★★★★ 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愚人节。

愚人节起源于法国。

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

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

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就在这一天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

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

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母亲节MotheringSunday 影响力:★★★★ 美国的母亲节,始于1907年5月。

要求定立母亲节这一倡仪是费城安娜·贾维斯提出的。

她曾亲自在教室中安排仪式,组织活动,同时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要佩戴白色的石竹花。

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大家一致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从此母亲节便在美国成了一个公认的正式节日。

以后,有许多国家效仿。

万圣节AllHallow'sDay 影响力:★★★★ 10月31日,当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怪异服装,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杰克灯”——南瓜灯……鬼节开始了。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

“Hallow”即圣徒之意。

西方传说中,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惟一希望,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

到了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万圣节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一个神秘的节日。

天天过节又何妨 王芳梅社会学硕士 朋友和我去逛街的时候曾很不屑地说:“别人的节日我们过得什么劲啊?媚俗!”尽管如此,她还是决定平安夜和男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她的言行不一让我哭笑不得。

不知道像她那样情不自禁地被卷入到节日潮流当中的人还有多少,也不知道他们有...

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大学哪个更好

山东诸城人。

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

1923年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影响,学习写诗。

1925年处女作《别十与天?》载《语丝》。

1926年秋,愤于军阀的反动统治,潜去武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参加讨伐反动军阀夏斗?的战役。

大革命失败后,逃亡东北。

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

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

在校读书期间,在新诗创作上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

1932年在《新月》4卷7期发表第一首代表性的诗作《难民》,写出了农民悲惨的遭遇。

1933年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他成为“1933年文坛上的新人”,其中《老马》一诗,以?下生活的老马做象征,概括可旧中国农民身负重荷的苦难。

接着又出版社《罪恶的黑手》、《运河》两本诗集和长诗《自己的写照》。

《罪恶的黑手》意识揭露了帝国主义掩盖在宗教外衣下的罪恶实质,热情歌颂了工人群众的变革力量。

他的诗以现实生活的内容、朴素清新的风格出现,引起了广泛注意。

艺术表现方面,他向古典诗歌和民歌学习,力求朴素、真实、含蓄、精练。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前方度过了5年的艰苦生活。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出版有《从军行》等诗集。

时期的尸有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文协”的活动,次年出版长诗《古树的花朵》、《泥土的尔格》等诗集。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主编月刊和《创造诗丛》,出版了政治讽刺诗《宝贝儿》、《生命的零度》。

1948年底,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压力,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到达北平,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

以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大学文艺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写了一些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诗篇,结集为《欢呼集》、《凯旋》,出版了《学诗断想》、《毛主席诗词讲解》(周振甫注释)等理论、随笔集。

粉碎四人帮以后,散文写得比诗更多,除两次增订了《臧克家诗选》外,出版了散文集《怀人集》、《诗与生活》、《臧克家抒情散文选》等。

现任第七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和《诗刊》顾问,中国写作协会会长。

[著作书目] 烙印(诗集)1933,(自费印行);增订本,1934,开明;与《罪恶的黑手》合集,1963,人文 罪恶的黑手(诗集)1934,生活;1947,星群 自己的写照(长诗)1936,文学出版社 运河(诗集)1936,文生 紧浦北线血战记(通讯、报告集)1938,生活 从军行(诗集)1938,生活 泥淖集(诗集)1939,生活 乱莠集(散文集)1939,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随枣行(散文、通讯、报告集)1939,前线出版社 淮上吟(报告长诗)1940,上杂 猴子拴(诗集)1940,上海三通书局 呜咽的云烟(诗集)1940,创作出版社 古城的春天(诗集)1942,秋白书店 古树的花朵(长诗、原名《范筑先》)1942,东方书社 向祖国(长诗集)943,三户 我的诗生活(散文集)1943,读书 泥土的歌(诗集)1943,今日文艺社;1947,星群 感情的野马(长诗)1943,当今出版社 国旗飘在雅确尖(诗集)1943,中西书局 十年诗选 1944,现代出版社 民主的海洋(诗集)1945,世界编译所(因错排太多未发行) 生命的秋天(诗集)1945,建国书店 宝贝集(诗集)1946,万叶书店 生命的零度(诗集)1947,新群 挂红(短篇小说集)1947,读书 磨不掉的影像(散文集)1947,益智出版社 拥抱(短篇小说集)1947,?星图书杂志社 冬天(诗集)1948,耕耘出版社 臧克家诗选 1954,作家;重编本,1956,增订本,1978,1986,人文 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文艺随笔集)1955,新文艺;新版,1962 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后改名《毛主席诗词讲解》)周振甫注释,1957,中青 杂花集(散文、杂文集)1958,北京 一颗新星(诗集)1958,作家 春风集(诗集)1959,作家 李大钊(传记长诗)1959,作家 欢呼集(建国十周年诗选集)1959,人文 给少年的诗 1961,上海少儿 凯旋(诗集)1962,作家 学诗断想(诗论、文艺随笔集)1962,北京;重编本,1979,四川人民 忆向阳(旧体诗集)1978,北京人民 今昔吟(诗集)1979,山东人民 怀人集(散文集)1980,上海文艺 友声集(旧体诗词集)与程光锐、刘征合集,1980,云南人民 诗与生活(散文集)1981,四川人民;1982,香港三联 甘苦寸心知(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 臧克家长诗选 1982,山东人民 臧克家散文小说集(上下册)1982,长江 青柯小朵集(散文集)1984,花城 落照红(诗集)1984,花城 臧克家集外诗集 冯光廉、刘增人编,1984,陕西人民 克家论诗(诗论、文艺随笔集)吴嘉编,1985,文化艺术 乡土情深(诗文集)1985,山东大学出版社 臧克家文集(1—3卷)1985,山东文艺(未出齐) 臧克家(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7,香港三联 臧克家抒情散文选 1988,湖南文艺 臧克家旧题诗稿 1988,武汉出版社 创造诗丛(12本)主编,1947,星群 中国新诗选(1919—1949)编选,1956,中青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2007年8月3日,父子关系一向冷淡,并曾被父亲“赶出家门”。

同年,季羡林在经济濒于破产时获得一个到德国去留学的机会

季羡林这一走就是十一年。

这十一年当中,季羡林的老祖(季羡林的婶母)苦苦挣扎,摆过小摊,卖过破烂,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季羡 季羡林与他的猫林他婶母出身中医世家,从小学会了一套治病的手段。

因自幼丧母,没人替她操心,耽误了出嫁的黄金时刻,成了“老姑娘”。

年近四十才嫁给季羡林的叔父做续弦。

1995年,季羡林父子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了,并最终决裂,13年不曾相见。

13年后,双方终于冰释前嫌。

2002年,季老住进301医院前,他想见季老很方便。

在2002年后,他再想见季老时,确实受到了“某些人”的阻挠。

终于在2008年,季承见到了已经97岁的父亲,并一直陪在父亲左右。

季羡林的家庭成员,除了的人以外,还有几只猫。

季家所养的第一只猫,名叫虎子。

虎子的脾气像老虎般暴烈,但是对季家三口人却十分温顺,晚上经常睡在季羡林的被子上。

编辑本段学术成就学术研究内容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8、东方文化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0余,800余册,预计15年完成。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4]重要学术论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怀抱。

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

季羡林回国后,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学术创见的论文。

季羡林读书《浮屠与佛》(1947),揭示梵语Buddha(佛陀)一词在早期汉译佛经中译作“浮屠”是源自一种古代俗语,译作“佛”则是源自吐火罗语,从而纠正了长期流行的错误看法,即认为佛是梵语Buddha(佛陀)一词的音译略称。

这里顺便指出,季羡林在1989年又写了《再论浮屠与佛》,进一步论证汉文音译“浮屠”源自大夏语。

《论梵文··td的音译》(1948),揭示汉译佛经中用来母字译梵文的顶音·t和·d是经过了·l一个阶段,而t·· ·d l这种语音转变现象不属于梵文,而属于俗语。

因此,依据汉译佛经中梵文··td的音译情况,可以将汉译佛经分为汉至南北朝、南北朝至隋和隋以后三个时期。

前期汉译佛经的原文大半不是梵文,而是俗语或混合梵文;中期的原文也有很多是俗语和混合梵文,但梵文化程度有所进步;后期的原文是纯粹的梵文。

季羡林的这两篇论文在中国佛教史研究领域中别开生面,用比较语言研究方法,令人信服地证明汉译佛经最初并不是直接译自梵文,而是转译自西域古代语言。

季羡林也据...

《有的人》这篇小诗的作者写作背景

臧克家 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得到闻一多、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

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

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

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

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

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

在此期间,创作出版了长诗《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等诗集。

解放战争时期,臧克家同志多次参加“呼吁停战、实现和平”签名等进步活动,在重庆,曾应邀出席毛泽东同志在张治中寓所举行的文化界人士座谈会。

在上海,他主编了《侨声报》文艺副刊《星河》、《学诗》和《创造诗丛》、《文讯》月刊等书刊,团结了大批进步作家;激愤于政治的黑暗腐败,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出版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48年12月,由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被迫潜往香港。

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

5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组诗《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了他到解放区后的喜悦心情。

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

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1956年,臧克家同志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主编。

经他联系,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期间,他兢兢业业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在《诗刊》的创刊与发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繁荣诗歌创作、加强诗歌队伍建设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同时满怀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笔耕不辍,勤奋创作,以热情、多产的诗人形象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迎来了他创作的又一高峰,相继出版了《臧克家诗选》、《凯旋》等诗集和长诗《李大钊》。

其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对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

臧克家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学创...

中国的一些名作家资料——要10个哦

老舍 《骆驼祥子》《月牙儿》巴金 《家》《春》《秋》冰心 《寄小读者》《两个家庭》 《小桔灯》毕淑敏《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鲁迅:《呐喊》《彷徨》《阿Q正传》《野草》《朝花夕拾》《故乡》《药》《狂人日记》《社戏》《伤逝》《孔乙己》等 郭沫若:《女神》等 茅盾:《子夜》《蚀》等; 沈从文:《边城》; 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二马》等;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 巴金:《家》《春》《秋》《灭亡》《新生》《复仇》等; 钱钟书:《围城》;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赵树立:《李有才板话》; 冰心:《两个家庭》《去国》《超人》等;

季老的资料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1]。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叔季嗣诚。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

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

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

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

同学中还有胡乔木。

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

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

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

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

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

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

入哥廷根大学,"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

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

因此,“非读梵文不行”。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留德十一年》)“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

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

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

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

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

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

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

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

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

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

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

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

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

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

"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

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