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陈去病诗词 陈去病的诗评价



如下的作品中有哪些不是陈去病的诗歌 a,《哀旅顺》 b,《香港感怀...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在社会、经济、教育、哲学、经学、医学、绘画、艺术、印刷、雕刻、戏曲、文学、饮

如下的作品中有哪些不是陈去病的诗歌 a,《哀旅顺》 b,《香港感怀...

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

社会经济、教育、哲学、经学、医学、绘画、艺术、印刷、雕刻、戏曲文学、饮食、科技、工艺、建筑等几乎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徽州人占尽风流,贡献卓著,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益雅,独领风骚千百年。

1999年底,黄山市举办了一次“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

毕 升 毕升(?—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

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

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

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方 腊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

方腊出身贫苦,以种地和箍桶为生。

成年后,客居浙江淳安县(宋属睦州青溪),帮工度日。

北宋末期,政局日益混乱,统治集团奢侈的生活和对外求和所耗费用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方腊有感于朝政的腐败,对不聊生的现状异常愤慨,于是利用明教的信仰形式发动劳苦大众,以武力反抗黑暗社会。

1120年(宋徽州宣和二年)10月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以帮源为义军大本营,并举行了“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发布行动纲领,改元“永乐”,自号为“圣公”,正式建立了农民政权。

当年12月,起义军展开强劲攻势,连克浙江建德县、安徽休宁县、歙州以及东南政治中心杭州,并以杭州作为新的指挥中心。

方腊调度有方,在半年时间内将起义烽火燃到江浙皖赣四省,占领了六州52县,宋王朝一时大为惊恐,急派童贯带兵15万前往围剿。

1121年春,杭州失守,方腊退守青溪帮源基地。

初夏,战败被俘,同年在河南开封遇害。

朱 熹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古徽州婺源人。

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

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

仕图多坎坷,潜心治学。

研究领域很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他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

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提示》对后代教育事业的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

《宋史》有传。

程大位 程大位(1553—1606),字汝思,号宾渠,休宁率口(今屯溪)人,自幼聪敏好学,尤喜数学

少时随父外出经商,遨游吴楚,博访闻人达士,遇有“耆通数学者,辄造访问难,孜孜不倦。

”程大位在商务往来中,有感于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决心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以助世人之用。

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惜重金购求遗书。

四十岁时,倦于外游,便弃商归故里,认真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

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

《算法统综》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这两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1592—1596年留学中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

清代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

程大位的另一发明是“丈量步车”,以竹篾制作,类似今天的皮尺,上标长度单位,相对木尺是重大革新。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前园渠东9号,建于明弘治年间,由主楼、祀祖楼、宾园组成,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

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逝世380周年之际,修葺一“新”的故居被辟为纪念馆。

程大位的功绩,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清康熙后期,程氏族子孙在故居对门兴建了覃思堂,以资缅怀瞻仰,1990年辟为珠算资料馆。

走进馆中,犹如步入琳琅满目的算盘城。

金、银、玉、石、瓷、象牙、硬木等质地无所不有,式样囊括筹、珠...

古人描写水的诗句

“水之润下无孔不入;火之炎上无物不焚;雷之肃敛无坚不摧;风之肆拂无阻不透;土之养化无物不融!”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 观沧海))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瀑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唐·王勃《郊园即事》断山:悬崖峭壁。

画障:贴画的屏风。

悬溜:悬流的瀑布。

鸣琴:形容瀑布之声。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极高处。

极写庐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飞泉的白,是写瀑布的名句。

充分展示诗人豪宕的胸怀。

●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倾泻和洁净:风吹不散,银白如空。

●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唐·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潈(cóng)射:喷射。

壑:土沟。

奇诡:奇妙怪异。

描写庐山香炉峰瀑布的奇观。

● 水悬三尺,泻阶隅,满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隅:角落。

昏晓:黄昏、拂晓。

练:白绸。

环佩:身上饰玉。

筑(zhù):弦乐器。

描写瀑布,绘声绘色。

●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弓。

宋·辛弃疾《沁园春》前两句描写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倾落,水花万点;后两句形容横跨在溪流上的板桥如一弯新月。

●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元·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饮涧:形容瀑布拱身之状。

连用三个比喻,极写瀑布的动态。

● 自天飞下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带风吹作千寻练。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

练:白色丝物。

想象、描写、夸张,三管齐下写瀑布的水势、流速、颜色。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清·何绍基《山西》新晴:天刚放晴。

大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庄子·秋水》尾闾(lǘ):传说为海水排泄的地方

万川入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水也从来没有满溢过;海水排泄,也从来没有干涸过。

后人每用这句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碣石: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山。

何:那么。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即耸。

峙(zhì):挺立。

这是作者穷追袁绍残部路经碣石时所作。

描绘了海波荡漾、山岛耸立,木繁草茂的壮观图景,烘托他当时昂扬的气概。

●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晋·乐府民歌《西洲曲》空绿: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

卷起帘幕天穹自然显得高远,海水摇漾着空中的碧绿之色。

境界壮阔动荡,“摇空绿”三字,奇警。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春天潮水涌入长江,江海连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残夜将尽,朝阳已从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气息。

作者为客日久,日复一日,年一复一年,岁月蹉跎,回乡无日,送书无人,触景伤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绘。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离西阁》旭日浮于沧海,众星挂在银河。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齐州:中州,亦即中国。

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

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声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壮观。

触:碰、击。

两句把势大声洪的江潮描绘得如在目前,使人惊心动魄。

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历来誉为天下胜境。

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都极为出色。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

指顾:指点顾盼,喻时间极短。

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

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附录于此,以供参照。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

浑:简直。

极写江潮的高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

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 ...

描写潮水的诗句

瀑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唐·王勃《郊园即事》断山:悬崖峭壁。

画障:贴画的屏风。

悬溜:悬流的瀑布。

鸣琴:形容瀑布之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极高处。

极写庐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飞泉的白,是写瀑布的名句。

充分展示诗人豪宕的胸怀。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倾泻和洁净:风吹不散,银白如空。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唐·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潈(cóng)射:喷射。

壑:土沟。

奇诡:奇妙怪异。

描写庐山香炉峰瀑布的奇观。

●水悬三尺,泻阶隅,满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隅:角落。

昏晓:黄昏、拂晓。

练:白绸。

环佩:身上饰玉。

筑(zhù):弦乐器。

描写瀑布,绘声绘色。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弓。

宋·辛弃疾《沁园春》前两句描写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倾落,水花万点;后两句形容横跨在溪流上的板桥如一弯新月。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元·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饮涧:形容瀑布拱身之状。

连用三个比喻,极写瀑布的动态。

●自天飞下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带风吹作千寻练。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

练:白色丝物。

想象、描写、夸张,三管齐下写瀑布的水势、流速、颜色。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清·何绍基《山西》新晴:天刚放晴。

大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庄子·秋水》尾闾(lǘ):传说为海水排泄的地方。

万川入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水也从来没有满溢过;海水排泄,也从来没有干涸过。

后人每用这句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碣石: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山。

何:那么。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即耸。

峙(zhì):挺立。

这是作者穷追袁绍残部路经碣石时所作。

描绘了海波荡漾、山岛耸立,木繁草茂的壮观图景,烘托他当时昂扬的气概。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晋·乐府民歌《西洲曲》空绿: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

卷起帘幕天穹自然显得高远,海水摇漾着空中的碧绿之色。

境界壮阔动荡,“摇空绿”三字,奇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春天潮水涌入长江,江海连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残夜将尽,朝阳已从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气息。

作者为客日久,日复一日,年一复一年,岁月蹉跎,回乡无日,送书无人,触景伤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绘。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离西阁》旭日浮于沧海,众星挂在银河。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齐州:中州,亦即中国。

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

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声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壮观。

触:碰、击。

两句把势大声洪的江潮描绘得如在目前,使人惊心动魄。

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历来誉为天下胜境。

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都极为出色。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

指顾:指点顾盼,喻时间极短。

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

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附录于此,以供参照。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

浑:简直。

极写江潮的高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

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怀空。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瑶台:传说中的神仙住所。

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

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大,变化之速。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

明·刘基《郁离子》坎井:指浅井。

比喻宽宏大量者不与小人一般见识。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清·陈恭尹《厓门谒忠祠》这是作者写新会厓门怀古的诗。

厓门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名臣。

触景生情,怀古痛今,忧时伤国,溢于言表。

●地到尽时天不断,人能来时鸟难过。

清·沈受宏《渡海》写尽大海之辽阔。

●白马千群浪涌,银山...

描写“黄浦江”的诗词有哪些?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清代:陈去病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水调歌头(和海盐尉范行之)》宋代:朱敦儒平生看明月,西北有高楼。

如今羁旅,常叹茅屋暗悲秋。

闻说吴淞江上,有个垂虹亭好,结友漾轻舟。

记得蓬莱路,端是旧曾游。

趁黄鹄,湖影乱,海光浮。

绝尘胜处,合是不数白萍洲。

何物陶朱张翰,劝汝橙薤鲈脍,交错献还酬。

寄语梅仙道,来岁肯同不。

《沁园春(寄张仲宗)》宋代:李弥逊欹枕深轩,散帙虚堂,畏景屡移。

渐披襟临水,支床就月,莲香拂面,竹色侵衣。

压玉为醪,折荷当盏,卧看银潢星四垂。

人归后,伴饥蝉自语,宿鸟相依。

痴儿。

莫蹈危机。

悟四十九年都尽非。

任纡朱拖紫,围金佩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

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

秋风动,正吴淞月冷,莼长鲈肥。

《贺新郎(姑苏台观雪)》宋代:卢祖皋十顷涵空碧。

画图中、峥嵘幻玉,乱零吹璧。

倚遍危阑吟不尽,把酒风前岸帻。

记当日、西湖为客。

谁翦吴淞江上水,笑乾坤、奇事成儿剧。

还照我,夜窗白。

崇台目断清无极。

引枝筇、琼瑶步软,印登临屐。

娃馆娉婷知何在,泪粉愁浓恨积。

故化作、飞花狼籍。

旧事悠悠浑莫问,有玉蟾、醉里曾相识。

聊伴我,夜吹笛。

《水调歌头》宋代:韩元吉江路晓来雨,残暑夜全消。

人言天上今夕,飞鹊渐成桥。

杳杳云车何处。

脉脉红蕖香度。

瓜果趁良宵。

推枕断虹卷,抚槛白鱼跳。

五湖客,临风露,倚兰苕。

云涛四起,极目人世有烟霄。

我送君舟西渡。

君望我帆南浦。

明日恨迢迢。

且醉吴淞月,重听浙江潮。

...

描写“黄浦江”的诗词有哪些?

1.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清代:陈去病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2. 《水调歌头(和海盐尉范行之)》宋代:朱敦儒平生看明月,西北有高楼。

如今羁旅,常叹茅屋暗悲秋。

闻说吴淞江上,有个垂虹亭好,结友漾轻舟。

记得蓬莱路,端是旧曾游。

趁黄鹄,湖影乱,海光浮。

绝尘胜处,合是不数白萍洲。

何物陶朱张翰,劝汝橙薤鲈脍,交错献还酬。

寄语梅仙道,来岁肯同不。

3. 《沁园春(寄张仲宗)》宋代:李弥逊欹枕深轩,散帙虚堂,畏景屡移。

渐披襟临水,支床就月,莲香拂面,竹色侵衣。

压玉为醪,折荷当盏,卧看银潢星四垂。

人归后,伴饥蝉自语,宿鸟相依。

痴儿。

莫蹈危机。

悟四十九年都尽非。

任纡朱拖紫,围金佩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

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

秋风动,正吴淞月冷,莼长鲈肥。

4. 《贺新郎(姑苏台观雪)》宋代:卢祖皋十顷涵空碧。

画图中、峥嵘幻玉,乱零吹璧。

倚遍危阑吟不尽,把酒风前岸帻。

记当日、西湖为客。

谁翦吴淞江上水,笑乾坤、奇事成儿剧。

还照我,夜窗白。

崇台目断清无极。

引枝筇、琼瑶步软,印登临屐。

娃馆娉婷知何在,泪粉愁浓恨积。

故化作、飞花狼籍。

旧事悠悠浑莫问,有玉蟾、醉里曾相识。

聊伴我,夜吹笛。

5. 《水调歌头》宋代:韩元吉江路晓来雨,残暑夜全消。

人言天上今夕,飞鹊渐成桥。

杳杳云车何处。

脉脉红蕖香度。

瓜果趁良宵。

推枕断虹卷,抚槛白鱼跳。

五湖客,临风露,倚兰苕。

云涛四起,极目人世有烟霄。

我送君舟西渡。

君望我帆南浦。

明日恨迢迢。

且醉吴淞月,重听浙江潮。

古代姓陈的名人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

早年为人佣耕。

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

陈胜自立为将军。

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

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

陈胜应战失利。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

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

陈胜起义,他投魏王咎,为太仆。

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

旋归刘邦,任护军都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为刘邦所采纳。

汉朝建立,封曲逆侯。

惠帝、因吕时任丞相,以吕氏专权,不治事。

吕后死,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为丞相。

陈寔(104-187),东汉颖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

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

后任太丘长。

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自请囚禁。

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

陈琳诗、文、赋兼善。

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

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

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

原有集10卷,已佚。

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

字长文。

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

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

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

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

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

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

又作长寿,字承祚。

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少时好学。

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

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

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

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

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

陈高祖。

公元557-559年在位。

字兴国,小字法生。

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

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

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

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

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

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少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迁右拾遗。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

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

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

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

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

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

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湖北沔阳人。

出身渔家,曾为县吏。

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

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

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

国号大汉,改元大义。

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

广西藤县人。

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

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

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

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

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

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

陈姓的名人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

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

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

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

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

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

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唐宋时期,陈姓人也是名家荟萃、人才辈出。

在政治上,唐朝时期有宰相陈叔达、陈希烈、陈夷行;宋代有与宦官斗争的陈禾、刚正不阿的陈俊卿。

在文学、诗歌上,唐代有陈子昂、陈鸿、陈陶;宋代有陈彭年、陈师道、陈与义。

此外,还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画家陈居中。

唐宋时期还涌现出一批农民起义领袖,如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女首领陈硕真,南宋时期的陈、陈峒、陈三枪等。

除此以外,唐宋时期的陈姓名人还有本姓陈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将陈玄礼等。

元有红巾军将领陈友谅;明有散曲家陈铎,爱国诗人陈子龙,文学家陈继儒,旅行家陈诚、陈忱;清代有旅行家陈恭尹、陈文述、陈维崧、陈沆、陈端生、陈澧,思想家陈建、陈献章、陈确,画家陈洪绶等。

出将入相的则有明末抗清名将陈子龙,清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陈宏谋,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陈化成。

领导农民起义的则有清末天地会的首领陈开,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青年将领陈玉成、陈得才。

清代还有经学家陈奂、陈立、陈乔枞,文学家陈澧。

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陈作新、陈天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陈延年、陈毅、陈赓、陈云以及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国民党高级将领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

还有近代史学家陈寅恪、陈垣,著名学者陈望道,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家陈衍,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去病,画家陈衡恪,戏曲音乐家陈彦衡,剧作家陈墨香,电影艺术家陈波儿。

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华侨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陈宜禧、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孙中山的密友陈友仁等。

三、陈姓名人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

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

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

陈胜、吴广决定起义。

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

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

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

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

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

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

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

”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

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

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

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

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

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

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

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

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

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

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

关于大海、月亮的诗句有哪些?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仲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月销万古愁。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月怀古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今读xié)。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大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庄子·秋水》尾闾(lǘ):传说为海水排泄的地方。

万川入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水也从来没有满溢过;海水排泄,也从来没有干涸过。

后人每用这句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碣石: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山。

何:那么。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即耸。

峙(zhì):挺立。

这是作者穷追袁绍残部路经碣石时所作。

描绘了海波荡漾、山岛耸立,木繁草茂的壮观图景,烘托他当时昂扬的气概。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晋·乐府民歌《西洲曲》空绿: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

卷起帘幕天穹自然显得高远,海水摇漾着空中的碧绿之色。

境界壮阔动荡,“摇空绿”三字,奇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春天潮水涌入长江,江海连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残夜将尽,朝阳已从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气息。

作者为客日久,日复一日,年一复一年,岁月蹉跎,回乡无日,送书无人,触景伤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绘。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离西阁》旭日浮于沧海,众星挂在银河。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齐州:中州,亦即中国。

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

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声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壮观。

触:碰、击。

两句把势大声洪的江潮描绘得如在目前,使人惊心动魄。

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历来誉为天下胜境。

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都极为出色。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

指顾:指点顾盼,喻时间极短。

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

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附录于此,以供参照。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

浑:简直。

极写江潮的高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

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怀空。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瑶台:传说中的神仙住所。

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

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大,变化之速。

...

描写潮水的诗句

最出名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白居易《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