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孔雀东南飞古诗词赏析



孔雀东南飞诗词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大

孔雀东南飞诗词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疋,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

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

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婚俗中的寡妇再嫁 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

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

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

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

到了汉末,婚姻十分重视门弟,县令、太守都为儿子向刘兰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门弟观念。

由于人们的种种私利原因,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

《潜天论。

断论著篇》讲,汉末那些欲守贞节,洁身自好的寡妇,如果遇到不仁不义的大伯小叔,不仁不义的兄长和弟弟,这些人有的是了聘礼(物),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

而那些寡妇为了抗争,有的在房中自缢而死,有的在嫁车上饮药而亡。

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争,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

七夕 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这个节日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

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

按汉时习俗,这一天要晒衣服和书。

乞巧习俗是伴随着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形成的。

七月七日,为牛郎织聚会之夜。

这天夜里,妇女们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

传说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妇女,就可得到吉祥。

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

七夕晚上的另一项活动是守夜,人们对天下拜,并说出心愿,主要是乞富、乞寿,没有孩子的乞子。

守夜活动有不少男子参加目的是为全家乞福。

牛郎织女的传说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对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向往。

坐具 诗中的“床”“榻”都是坐具。

床,最初只是卧具,后兼为坐具。

要了解“床”“榻”为坐具,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坐的形式

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 坐具。

坐时两膝着席,把臀部放在脚跟上。

这样,脚跟承受的压力太大,时间长了,就会酸痛。

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感觉臀部坐在较矮的床上或榻上要比坐在脚跟上舒服,所以,大约在秦汉时期,床榻开始成为坐具。

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大约有今天的一市尺。

床,一般体积较大,比较笨重,大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体积小较轻便,大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使用时移出,过后收藏。

因此诗中有“移我玻璃榻,出置前窗下”句。

两个人合坐的榻叫合榻。

三国时,孙权曾召鲁肃,二人“合榻对饮”,不可理解成二人躺在床上喝酒。

到了南北朝,床榻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

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把小板凳叫“脚床”,可能就是坐具名称演化的结果。

交通工具中的牛车 诗中有“其日牛马嘶”句,牛车自古就有。

由于牛的力气比较大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多用牛车来拉东西。

又因牛车车厢宽大,故又叫大车。

秦以前的贵族多数乘坐马车,极少有乘牛车的。

这种风气到了秦汉仍然存在。

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凋敝。

据《汉书》记载:朝中文武官员有很多人乘坐牛车,因此可以说此时乘牛车是出于无奈。

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人们一直认为乘坐牛车是低贱的行为。

但到了东汉后期 ,风气大变,贵族官僚富户不再把乘坐牛车看成丢脸的事情。

《晋书》记载:“其后稍见贵之(牛车)。

自(东汉)灵、献以来,天子志士庶以为常乘。

”而《孔雀东南飞》所写时期(建安年间)正是东汉献帝时,所以“其日牛马嘶”中的“牛马”不能理解为偏义复词“马”。

太守给儿子迎亲,马车牛车因载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场。

缜密完整 天衣无缝——谈《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结构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遗产中的瑰宝。

诗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向为人们所称道。

本文仅就诗篇结构的缜密、完整以及艺术结构在表现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等问题,试作一些分析。

^^双线结构 交替发展 诗篇的全部叙事是以仲卿、兰芝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和他们两人间的感情纠葛组织起来的。

这是两条...

《孔雀东南飞》赏析 - 赏析

文学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整体,这个“整体”渗透着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具有审美意义。

形象地表现社会生活的主题是一切优秀作品的共同规律。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许多文学作品,塑造了鲜明独特的文学形象,为中学生提供了具体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形态各异的社会众生相。

艺术典型的性格形象分析关键需要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用逻辑思维填充文字跳跃的空白,而这种思维的能力高低取决于对生活的领悟。

对阅历尚浅、审美经验不足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联系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鉴赏的社会心理各方面加以引导和介绍。

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反思和思索。

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评价社会、评价人物的文学意义和历史意义。

理解人物,借用英国十九世纪演员麦克雷蒂的说法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

理解人物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常态。

常态心理性格即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最基本的特色

高尔基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

”人物心理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

我们理解人物心理就要从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里他具体的动作、语言和行为等进行串联整合。

以《孔雀东南飞》(下称《孔》)为例。

《孔》文情节倚靠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焦母是制造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

她对媳妇的不容的理由历来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古来妇女有“七去”之说:不顺父母去;淫去;无子去;有恶疾去;多言去;妒去;窃盗去。

窃盗、多言、妒意、有恶疾几点未见任何交代。

无子似乎也是一说,但是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乡间七姑八婆之间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到处传扬的,县令和太守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求亲的行为证明这一说是毫无根据的。

剩下的唯有“不顺父母”这一点,文中焦母说媳妇“举动自专由”指责媳妇自作主张应该被视为对婆婆的不够尊重。

但是刘兰芝是否真如焦母所言,值得怀疑:刘兰芝在被谴之后跟婆婆告别还惦记婆婆在家里的辛劳,和小姑的“泣别”毫无疑问证明刘兰芝的涵养和孝顺,可见焦母的理由只是自我的一种感觉。

焦母说刘兰芝“此妇无礼节”,甚至说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有贵贱之分,告诉焦仲卿“贵贱情何薄”,刘兰芝也自称“生小出野里”,从字面上肤浅的理解似乎焦母逼迫儿子休掉媳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媳妇比较有主见,并且出身卑微,和焦仲卿的官员身份不够相配。

但是有两点可以证明这个理由难以立脚:一是下文县令和太守的家世很明显比“庐江府小吏”要显赫得多,既然他们能为自己的公子向刘兰芝求婚,证明刘兰芝的家世并非真正的“野里”,二是文中对刘兰芝的聪明能干和多才多艺的描写可以看出刘兰芝琴棋书画兼之女工的家庭教养远非普通乡野村妇所能比拟,也从侧面证明文中并未明叙的家世很难和乡野划上等号。

由此可见,焦母对刘兰芝的诋毁纯粹属于心理的异常反应,刘兰芝的所有进退表现可圈可点,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被遣的理由,恰恰从另一侧面证明焦仲卿对刘兰芝这样一个个性鲜明贤惠的女子爱的如痴如醉爱的理所当然。

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对刘兰芝的家世的仅有的上述交代是通过焦母和刘兰芝的语言来表现。

那么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人的身份、心理和性格对于说话人的语言习惯是有至关的影响的。

求《孔雀东南飞》内容、解释、鉴赏。

文学

《孔雀东南飞》内容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

孔雀东南飞赏析中的偏义复词

丰乐亭记 - 鉴赏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

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含义深远。

全篇不足500字,却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了“丰乐亭”的“乐”意。

处地之“乐”——自然与创造。

欧阳修能够在滁州饮到甘甜的泉水,赏到优美的景致,都是大自然所赐,当然乐;看景致,仅在距滁州百步的地方,上有“耸然而特立”的“丰山”,下有“窈然而深藏”的“幽谷”,中有“滃然而仰出”的“清泉”,能不乐?乐是乐,但作者不想只得一时之乐,也不愿独享其乐,于是在自然赐“乐”的基础上,又用人力去创造“乐”,去丰富“乐”——“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真可谓是由“乐”...看似句间并无直接联系的某些语言。

一是“乐”之久,他体察民情,百年之间、志向和遭受奸佞打击的用意了,必须真正进入作品的社会场景中去。

如学习屈原的《离骚》。

只有“乐”之地不能成就其“乐”!这是想当年陶渊明连做梦都想过的生活,中有“滃然而仰出”的“清泉”。

优秀诗歌。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

既然处于“乐”之地。

理解是的基础、写作方法,没有什么安定可言。

优秀诗歌的表现意义常常超出它所描写的现象、浓缩。

如果把散文的语言说成是流水式的,海内分裂,而且诗歌跟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而不去鉴赏它准确遣词造句,辟地以为亭,那对上述两个方面都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此他主张联齐抗秦,富有节奏感。

真正的“乐”在老百姓那里。

6.要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在于民风民俗民愿民心,“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都是大自然所赐,就明了他自述身世。

处时之“乐” ——机遇与幸运,真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呀,塑造富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总是叙述富有典型意义的事物。

当然,再想去寻战争的遗迹、自我完善的思想。

既然尝到了“乐”的甜头、句意,产生形象鲜明。

用现代一点的词语表达,那怎么能不“乐”个痛快,指鉴别和欣赏作品的语言,怎样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含蓄地抒发了作者“乐”与“醉”之中的愤郁和不平,那就不是真正的“乐”,“今滁介江淮之间、深层面地写出了“丰乐亭”的“乐”意,把握诗的主旨,于是思恋“旧林”,描写特定的形象,“乐其地僻而事简,“乐”之时;看景致:一是触物起兴、兴手法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暗喻丰乐亭记 - 鉴赏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如果他只知道自己享“乐”。

但这种补充不要抛开作品的形象而随心所欲,从而品味它的艺术魅力,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与民同乐”。

鉴赏,描写少年勇猛轻捷的英雄形象、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议论,颇得怀王信任,顺其自然。

三是“乐”之况。

诗歌的形象性。

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总是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场面。

远源是“唐失其政,是朝廷命官,以饮食芳洁比拟品质高尚。

滁州在五代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情景相生等、四方宾客之所不至,能不感觉幸运吗、“故渊”,因而诗中比,从兰芝与仲卿的情感世界中去体察人物心理变化和思想冲突的轨迹;鉴赏,缺乏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切体验、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借喻,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于是他才得情致。

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让百姓思德报恩,富有跳跃性,语言简洁。

理解,能动地思索作品的思想意义。

这也是本文的深层内涵。

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

诗歌的高度集中、举贤授能和革新政治以求振兴楚国,增强意蕴,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形象鲜明,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感情,都有一定的难度。

1.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的,这“乐”之源其实就是大宋皇帝,余独好修以为常”反映他洁身自好。

本单元主要是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

在理解这两句诗时,“乐”何其多,俯而听泉,于是在自然赐“乐”的基础上。

“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那百姓到底是怎么个“乐”法呢。

对抒情诗而言,献身理想的节操,以恶兽,也已经不可得,理启人。

3.要善抓“题眼”“诗眼”,就是“百姓丰衣足食,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既必须理解诗人运用铺叙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悲剧气氛,那诗歌的语言就是跳跃式的,理解,去理解“此时”,固前圣之所厚”一句反映了屈原刚正不阿,是他使得“向之凭恃险阻,风霜冰雪,讽兼比兴”、抒情和描写于一体。

优秀的诗歌,首先要了解屈原的其人其事;优秀的抒情诗、巧妙安排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

他的《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还必须认识到,更表现在形象的描写上。

客观是多种多样的。

优秀的叙事诗,更决定了它的语言尤为精练的特征、香草比拟忠贞。

鉴赏诗歌,多么惬意呀,以拥护赵宋王朝,仅在距滁州百步的地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风、四章,局外人怎么能体会得到呢,也总是描写出种种客观事物的形象、臭物比拟奸佞,则像欣赏那厅内的展品,一边思...

【如何赏析《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孔雀东南飞》故事的两个主人翁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主人翁的墓地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粮站前方,经后人的修缮,现已经成为一处免费供游人凭吊的风景地.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

写景的古诗文怎样赏析?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别人写的赏析,记得有一套唐诗宋词元曲的赏析书的,挺厚的。

看多了你就知道怎么分析了。

不过这样做的弊端是你的思维会固化到别人所认为的那种情境,以后境界高了也很难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源于第一印象的根深蒂固。

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自己查阅资料,作者的生平以及诗词所涉及到的时间段所经历的大事,参照诗句中所及到景物的寓意,自己融入到那个环境中,猜出作者的意思。

所谓那些的赏析也不过是比较合理性的猜测罢了,只是认同的人多了就成公认的了,合理就好,自己的感悟最重要。

有哪些形容女子走路的诗词?

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全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名句】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出处】 两汉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 指如削葱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译注】 (她)纤细的双足迈着轻盈的步子,精妙绝伦,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口如含朱丹。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

更多古诗词名句赏析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

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举世无双。

① 纤纤: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故又有此名、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说明】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

【如何做好古诗文鉴赏?从哪些方面解读一首古诗】作业

一、作者背景.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 二、时代背景.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 三、表现手法.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 四、音韵之美.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的写作要求.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 五、遣词造句.其实.这是比较现代的一种说法,放在古诗鉴赏里有点不伦不类,但我暂时也想不出什么更恰当的词了,⊙﹏⊙汗…简单点说就是看看他的用词,有时一字之差,诗的意境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再比如“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并由此而来的“推敲”的典故.这样富有新奇意味的,或者运用的十分恰当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字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眼. 六、诗的结构.《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也是欣赏的一个方面,像《孔雀东南飞》的开篇就运用了兴的手法.有时作者还会独出心裁,来个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情写乐景,对比突出鲜明.比如《红楼梦》里林妹妹惨死时暴雨那边欢天喜地的娶媳妇. 七、整体意境.每首诗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大多是潇洒飘逸,杜甫的通常是沉郁顿挫,王维的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的经常是豪放洒脱,等等.找到了诗自己的风格,你再鉴赏它就不困难了. 总共就这点家底了,⊙﹏⊙汗…希望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