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唐代廉洁的古诗词



关于廉洁的古诗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

关于廉洁的古诗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求有关廉洁的古诗文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石 灰 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竹 郑板桥 其 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陵怀古四首【宋】王安石(其一)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咏史【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些都是名家的廉洁诗文哦!...

关于崇尚廉洁方面的古诗词

名言警句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汉. 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 释: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大臣法,小臣廉。

(明….黄绾) 释:大臣能够遵纪守法,小臣就能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宋….陆游)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

(墨子) 释: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

孔子) 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古楹联) 释: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

(此联的“吾”指神象) 9、为政戒贪。

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

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

(古对联) 释:作官从政要戒贪。

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

切莫致力于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

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

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

因之,肃贿风,由上起。

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

(唐….陆贽) 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

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

(《汉书》) 释:当官的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当官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澈。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乐府诗》) 释: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 释: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 (《劝戒全书》) 释: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飞蛾扑灯,被烧掉才停止;贪占没有了结,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罢休。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

(唐…..柳宗元) 释: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6、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

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

老圃松筠随处好,名园桃李随处新。

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

( (明…..于谦) 释:睡觉的绳床小的连腿也伸不开,用了多年的蚊帐一半挂上灰尘。

虽然国家给的官资很多,在朝里职位也很显赫,但我觉得自己如同这些名利以外的人。

菜地松林到处是好地方,果园桃李到处都是新鲜的。

公事之余只在书房看书,不必要热衷于招待尊贵的宾客。

17、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 (明…..于谦) 释:手帕蘑菇线香等这些土特产,本来是供人民用的,许多地方官却搜刮来奉献给上司,反而殃害人民。

我自己只带两袖子清风去见皇上,免得人民议论长短。

18、人无钢骨,安身不牢。

(明…..施耐奄) 释:人如果没有钢铁般的骨气,就不能牢固地安身。

19、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关于廉洁的古诗句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关于廉洁古诗词

《咏史》(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正气歌》(南宋·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有关清正廉洁的名言或者古诗词

法·巴尔扎克]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查看 [富兰克林]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查看 [拉蒙纳斯] 良心是公正廉洁的法官 查看 [林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查看 [书摘] 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趋竟者,必以恬静者为不是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 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法.安格尔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 身的物质利益。

——法.居里夫人 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 —俄.车尔厄雪夫斯基 不贪为宝。

——左丘明 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

——柳宗元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老百姓)话短长。

——于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白居易 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

——刘向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

——徐特立 ?廉者不求非其有。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刘向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 ,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美.爱因斯坦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法.巴尔扎克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 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用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为官要廉政. 贪如水,不遏则自溺;欲如火,不禁则自焚.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 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 处逆境时要明志,立顺境中要拒腐. 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廉而正,生命如垒石积山让后人景仰; 贪亦邪,行为似蝼蚁蛀堤为世人唾讽. 廉,取所当取,不义之财分文不取; 公,用所当用,人民权力绝不滥用. 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希望我的回答对你的学习有帮助,谢谢采纳!!

有关廉政的古诗有哪些,

咏 史(唐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明 于谦)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宋 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古代“砥廉诗”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动,也...

关于廉政 古诗

古代“砥廉诗”浅析 诗是传统文化的菁华、文学艺术的奇葩。

孔子云:“诗言志也”,古代现实主义诗人们,述理明志,讽贪刺虐,写下了大量的“砥廉”诗作。

从现存“廉诗”来看,题材不外“咏廉”、“刺贪”、“自勉”、“尚朴”、“述害”、“陈利”、“身言”、“轻财”、“物喻”、“讽世”十个方面,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动,也将描入画图中。

”,生动描绘了一个贪得无厌的知府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中生出愤慨悲凉;“鸡鸣喈喈,鸭鸣呷呷,县尉下乡,有献则纳;鸡鸣于埘,鸭鸣于池,县尉下乡,靡有孑遗;鸡既烹矣,鸭既羹矣,锣鼓鸣矣,县尉行矣”,这首宋代歌谣仿照《诗经》句式,对贪得无厌的县尉作了尖锐的批评。

三是自勉。

历代“砥廉”诗中,不少是作者歌咏自勉的,如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又如郑燮《题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幅夜雨听竹图,描摹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深夜辗转不寐的廉吏形象。

四是尚朴。

“奢”与“贪”相生相伴,诗人们往往推崇简朴的生活,如明代沈贲《讽兄》:“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何事长事子孙计,瓦盆盛酒木棉裘。

”,意指简朴持家方能长久;又如于谦《题画诗》:“青紫均沾雨露恩,一团生意淡中存;食前方丈倘来物,大节还须咬菜根。

”说的也是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的道理。

五是述害。

《古诗源》辑有汉代古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先以甘瓜与苦蒂、美枣与荆棘为喻,继以“利”字之右侧刀为诫,告以甘苦、美刺、利害相关联的警示;另唐诗云:“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则以枭爱子,子食母形象阐述了贪多聚财,财多害己道理。

六是陈利。

元代吉雅漠丁《题画竹为董文中赋》:“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

”,以竹为喻,巧用双关,以清白与好友共勉,暗藏了清廉可致平安的道理;明代冯梦龙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恬淡人,无营心自足。

”,亦是劝导人淡泊名利的佳句。

七是身言。

“砥廉”诗中不乏现身说法之作,如唐代陈璠《临刑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宿州太守陈璠临刑索笔之作,道出其悔愧已晚的心声;又如宋代陈必敬《过钓台》:“公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既颂扬了严子陵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暗喻了对自己逐名追利的羞愧心情。

八是轻财。

贪奢皆缘“钱财”起,诗人们用辛辣的笔触对“金钱”作了大量尖锐的讽刺,如元代贡师泰《古意》:“黄金本何物,举世相纷争;贱者可以贵,死者可以生。

”,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黄金的特殊权力;又如明代袁宏道《读》:“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近日阿兄胜阿父。

”,巧借钱的别称,讽刺了当时淡漠的世故人情。

九是物喻。

诗人常常借物以言清廉之志,如明代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石灰象征自己清白的操守;又如清代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在赞美岩竹的坚强中,隐喻了作者的刚劲风骨。

十是讽世。

元代有诗《年节》:“残年节礼送纷纷,尽是豪门与富门;唯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屐痕。

”,描画出元代过节时权贵之家送礼者盈门的情形;另有一首《奉使来谣》:“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深刻揭示了官吏的残暴与百姓的痛苦,从这两首诗反映的社会腐朽风气看,元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也就不足为怪了。

“砥廉诗”虽题材、体式殊异,但均道出了“官清民自安”这一相同主题。

闲暇时常读读这些“廉诗”,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民主的社会,也是大有启发和裨益的。

歌颂“廉洁”的古诗词有哪些?

1、《咏史》唐.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墨梅》 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盐铁论·疾贪》汉. 桓宽大夫曰:“然。

为医以拙矣,又多求谢。

为吏既多不良矣,又侵渔百姓。

长吏厉诸小吏,小吏厉诸百姓。

故不患择之不熟,而患求之与得异也;不患其不足也,患其贪而无厌也。

”贤良曰:“古之制爵禄也,卿大夫足以润贤厚士,士足以优身及党,庶人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禄。

今小吏禄薄,郡国繇役,远至三辅,粟米贵,不足相赡。

常居则匮于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

非徒是也,繇使相遣,官庭摄追,小计权吏,行施乞贷,长吏侵渔,上府下求之县,县求之乡,乡安取之哉?语曰:‘货赂下流,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

’今大川江河饮巨海,巨海受之,而欲溪谷之让流潦;百官之廉,不可得也。

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故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大夫曰:“贤不肖有质,而贪鄙有性,君子内洁己而不能纯教于彼。

故周公非不正管、蔡之邪,子产非不正邓皙之伪也。

夫内不从父兄之教,外不畏刑法之罪,周公、子产不能化,必也。

今一一则责之有司,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贤良曰:“驷马不驯,御者之过也。

百姓不治,有司之罪也。

春秋刺讥不及庶人,责其率也。

故古者大夫将临刑,声色不御,刑以当矣,犹三巡而嗟叹之。

其耻不能以化而伤其不全也。

政教ウ而不着,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

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故君子急于教,缓于刑。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是以周公诛管、蔡,而子产诛邓皙也。

刑诛一施,民遵礼义矣。

夫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

何一一而缚之也?”5、《韩诗外传》汉·韩婴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