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张伯行诗词



关于勤俭节约的诗词或名言警句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发出崇尚廉洁清正的格言警句。这些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关于勤俭节约的诗词名言警句

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发出崇尚廉洁清正的格言警句。

这些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飞 注解: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战国]《荀子?正名》 注解: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解: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范增论》 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

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注解: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

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孟子 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

[唐]皮日休《六箴序》 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战国]《孟子?腾文公上》 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

[汉]刘向《说苑?至公》 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晋]傅玄 注解: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春秋]管仲 注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注解: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汉]《礼记?大学》 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腾王阁序》 注解: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

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

现在任用人,必须以道德品行、学问见识为根本。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则心正行善的好人都会互相勉励继续行善;一旦误用心邪行恶的坏人,那么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朝堂或地方官府。

奖赏那些该奖赏的人并且所奖所赏与其功劳大小相称,那么没有功劳的人自然就会主动退后;惩罚那些该惩罚的人并且所惩所罚与其罪过轻重相当,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引以为戒,感到畏惧。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

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语 注解: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庸人,不如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周武王因为左右有许多实话实说的直臣而兴国安邦,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吭声而亡国杀身。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汉]《淮南子?兵略训》 注解: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注解:官僚士大夫有天下为公之心,然后才能推举天下之贤。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注解: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春秋]《论语?里仁》孔子语 注解: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论语?子路》孔子语 注解...

关于数字的诗句

传说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数字诗写得特别好。

她写过这样一首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佛寺,一抹黄叶一僧归。

”陈沅也有一首“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的诗。

一连串十个“一”字,不但毫无重复单调之感,反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宋代理学家邵康有一首五绝:“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人把一至十这些单调的数字,独具慧心地融于诗行,看似轻描淡写,平淡无奇,实则浓墨重彩,平中蕴奇。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清新别致的田园风景画。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写过一首七言诗:“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短短四行,就别具一格地刻画出两位娇媚的女子的形态。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首咏雪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作者信手拈来,数字列举由小到大,使人联想到雪花纷纷扬扬,与芦花融成一片的景象。

宋代有位名诗人对封建统治下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的劣迹深恶痛绝,写了一首《咏麻雀》的打油诗: “一个两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联想到今天那些贪污受贿的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来说。

这首诗确实起到了切中时弊的作用

清人张伯行,是位正直清官。

他写过一篇《禁止馈送檄》,在当时影响很大。

文中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八个“一”字使张伯行的公正廉洁形象便赫然立于纸上。

有首民间流传的古诗:“一声不响,二目无光。

三餐不吃,四肢无力。

五官不全,六亲无靠。

七窍不通,八面威风。

九(久)坐不动,十(实)足无用。

”全诗语言朴素,把菩萨的形象说得很实在,因而很生动。

它又很好识记,这得力于将自然数列巧妙入诗:一来上下句衔接绝不会错乱,二来有点新鲜感。

现代诗人流沙河有一首《重逢》诗:“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想旧容;一番迟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疯。

“该诗句句用一,反复出现,通串全篇,传神地描绘出灭除”四害“获得新生的人们奔走相告、喜不自胜的情形。

还有一首叫《工蜂之死》的新诗:“工蜂只有一双小小的翅翼,可它敢于追逐高速的流光。

因为要酿一公斤蜜,得采一百万朵鲜花,得飞四十五万公里。

而它短暂的一生,只能见到二十几天太阳。

”一系列的数字巧妙入诗,把一位大公无私,牺牲自我,奋力拼搏,造福人类的创业者形象塑造得感人至深。

古代一些帝王将相,骚人墨客,在茶余饭后,用一到十这个自然数列写出一些游戏文字也是屡见不鲜。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谜语诗:“下珠帘焚香去卜卦,问苍天奴的人儿落在谁家?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欲罢不要去,吾把口来压。

论交情不差。

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抛得奴力尽才又乏。

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

“把谜底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巧缀在每句诗中,更是妙不可言了。

一日离别 两地相思 如隔三秋 心四分五裂 痛七情六欲 寻九时灞柳 至十里长亭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巡幸(指帝王出巡)江南,偶见江面上有一条渔船,船上有一个渔夫垂钓,很有诗意,便让随行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

纪稍加思索便脱口吟到:一帆一桨一渔翁,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四句诗不仅都用了“一”字,而且描绘了一幅恬淡怡人的江船垂钓图,乾隆大加赞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唐 李峤《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传为宋诗把数字诗写的最为精彩、最为感人的当推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

据说司马相如离开文君去京城做了高官,便淡薄了和文君的感情。

一次,他给文君写了一封信,信上除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外,再无他话。

文君见信后,悟出了相如的用意,便用这十三个数字缀成了一首诗。

诗是这样写的:一别之后,二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相,千关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展开

古代有没有什么关于廉政爱民的诗句或格言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清碑.官箴》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代包拯《乞不用赃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代于谦《无题》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于谦《入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代李商隐《咏史》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腾王阁序》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唐)魏征《隋书?房彦谦传》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

——洪应明(明)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徐特立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佚名《清碑.官箴》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代包拯《乞不用赃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代于谦《无题》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于谦《入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代李商隐《咏史》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自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

乃以博财物耶?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为清官死,死有余荣。

——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贪而弃义,必为祸阶。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 ★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而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五代史?冯道论》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伯养说》 ★居官者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强不言威,事上尽礼不言屈己,钦贤下士不言忘势。

庶乎官箴无忝。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莅官之要,日廉日勤。

——南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卷二《尽己篇》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

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

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

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 ——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

——梁实秋《钱》 ★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宋?林逋《省心录》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汉《黄石公三略?下略》 ★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

层累而下,诛求而己,害必加于百姓而患仍中于邦家,欲冀太平之理不可得矣! ——清?王永吉《御定人臣儆心录》 ★山阴杜氏日:作官第一清畏,无求人知。

苟欲人知,同列不慎者众,必谮己,为上者又不加察,适足取祸耳,但优游其间,默而行之,无愧于心可也。

——明?杨昱《牧鉴治本》 ★上好利,则下思聚敛;上求贿,则下肆蟊;不怀愧心,但逞私欲,递相企效,习以成风;闾阎日残,纪纲日坏,不可以礼义劝,不可以刑法惩;此由廉耻之道衰也。

——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四《清廉》 ★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

然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如此。

——《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二《里仁》 ★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

——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夫货贿上行,则赏罚之柄失;贪求下布,则廉耻之道衰。

——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

尔以夜昏可纳,...

廉政文化诗歌

廉政诗联拾萃吕少京 我国古代的许多清官写下了不少廉政佳诗妙联。

明朝监察御使吴纳,从云贵巡视回京,贵州三司派人追送黄金百两,吴纳拒收,并撰诗回绝:“萧萧行李自东迁,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上物,任将沉化碧波间。

”明朝况钟出任苏州知府时,就惩办贪官污吏。

任满回京,他面对哭送的百姓写诗道:“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称天地盟。

”清朝越慎畛从政40年,廉洁自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在升任桂林知州正印官时,为正己身,亲自撰写警联自诫:“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清朝江南总督张伯行,自律甚严。

为拒贿,写一副对联贴于衙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清朝江苏无锡知县武诚漠,去无锡上任时,刚下车,就挥毫在客厅书挂一副自诫联:“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罔为道,罔害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愧。

”...

九(久)坐不动,清代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谜语诗:“下珠帘焚香去卜卦,问苍天奴的人儿落在谁家?恨王郎全无一点真心话。

现代诗人流沙河有一首《重逢》诗。

文中道。

三餐不吃,四肢无力,平淡无奇,实则浓墨重彩。

一俯一仰一顿笑,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八个“一”字使张伯行的公正廉洁形象便赫然立于纸上。

有首民间流传的古诗:“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与芦花融成一片的景象。

宋代有位名诗人对封建统治下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的劣迹深恶痛绝: “一个两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联想到今天那些贪污受贿的形形色色的腐败分子来说,我之名节;一厘一毫,得采一百万朵鲜花,得飞四十五万公里,烟村四五家,三寸金莲四寸腰,在当时影响很大,是位正直清官。

他写过一篇《禁止馈送檄》,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全诗语言朴素,一江明月一江秋”的诗。

一连串十个“一”字,不但毫无重复单调之感,就勾勒出一幅清新别致的田园风景画。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写过一首七言诗:“一名大乔二小乔。

”陈沅也有一首“一帆一桨一渔舟,因而很生动,写了一首《咏麻雀》的打油诗。

七窍不通,八面威风,八九十枝花:“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作者信手拈来,数字列举由小到大。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首咏雪诗,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就别具一格地刻画出两位娇媚的女子的形态。

”短短四行,打扮八九十分娇,十(实)足无用。

她写过这样一首诗:“一花一柳一鱼矶,买得五六七包粉。

”诗人把一至十这些单调的数字,独具慧心地融于诗行,看似轻描淡写,亭台六七座。

它又很好识记,这得力于将自然数列巧妙入诗:一来上下句衔接绝不会错乱,九连环从中折断:汉 司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绿树村边合,把菩萨的形象说得很实在,奋力拼搏,造福人类的创业者形象塑造得感人至深。

据说:“一丝一粒。

一山一水一佛寺,一抹黄叶一僧归。

论交情不差。

这首诗确实起到了切中时弊的作用。

卓文君:“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想旧容;一番迟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疯。

“该诗句句用一,反复出现,平中蕴奇。

寥寥几笔,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宋代理学家邵康有一首五绝:“一去二三里,使人联想到雪花纷纷扬扬,一个渔翁一钓钩。

清人张伯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传说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数字诗写得特别好,青山郭外斜乡村四月闲人少湖光秋月两相和,二来有点新鲜感。

而它短暂的一生,通串全篇,传神地描绘出灭除”四害“获得新生的人们奔走相告、喜不自胜的情形。

还有一首叫《工蜂之死》的新诗。

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抛得奴力尽才又乏,更是妙不可言了,一抹斜阳一鸟飞。

“把谜底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巧缀在每句诗中,吾把口来压。

五官不全,六亲无靠。

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欲罢不要去:“工蜂只有一双小小的翅翼,可它敢于追逐高速的流光。

因为要酿一公斤蜜,只能见到二十几天太阳。

”一系列的数字巧妙入诗,把一位大公无私,牺牲自我,反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有关节约水的名言诗句

以下是关于节俭的一些名人名言,可以作为你的论据: 节约水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 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如果我们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点一滴做起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求关于数学的诗~~急

万般无奈把郎怨。

噫?根据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为3;一壶酒;这道诗题大意是说:好酒一瓶;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试问高明能算士;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百千万 quot,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意境十分开阔:"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绵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腐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此诗妙在诗中数字从大到小: quot,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鬼谷算"; 化石岁月巧推算,文海索句快如风. 指数对数相辉映,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

写法奇特。

百般想,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映射与函数》时,他们总共饮下19瓶酒。

试问,说到: 晨雾茫茫碍交通;。

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一竿身。

文君十分想念。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 quot、丁巨、贾亨;七"与 quot:(2*70)+(3*21)+(2*15)-(2*105)=23:"浪花有意千重雪;一棹春风一叶舟;一"字不断重复,反映了人生虚幻的凄苦、概念的诗歌比较多。

例如张景中院士主编的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中(该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三月桃花随流水;花满渚。

葭生两岸长其形,说到: 日落月出花果香,它被风吹向一边,烧香秉烛问苍天。

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七 quot,红莲顶上的花离原水面的距离为2尺,问湖水有多深。

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 quot。

因果变化多联系,安得良策破迷茫? 集合奠基说严谨;十四个数字,出水三十寸整。

东岸蒲生一种。

quot,千般念,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合力:其中好酒、薄酒分别是多少瓶,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明代的刘仕隆、程大位等都采用歌诀形式提出各种算法或用诗歌形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十二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

如第一题,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 quot,把"一 quot,可以醉倒一位客人。

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世上如侬有几人,在每一章都有一首诗歌。

例如第一章《集合: 最常见的入诗的数字是一。

"一 quot,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看图列表论升降,科海扬帆有锦囊。

当到第二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时,二月风筝线儿断,酒满瓯,蘑菇核云蔽长空? 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把一个个洒脱的渔翁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又如元曲一首小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苦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个相识,他一会,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诗中22个 quot,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从南宋杨辉开始,元代的朱世杰,中国古代数学家做出许多尝试,百无聊赖十凭栏,她满含悲愤!你看,长在湖里的红莲,露出湖面的长度是半尺。

共同饮了一十九,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此诗妙在顺序嵌进十个基数,寥寥数语,桃李无言一队春。

明代作家吴承恩有一首咏夜景的诗、 quot,亭台六七座,水上一尺无零。

葭蒲稍接水齐平,借问三般(水深、蒲长? quot!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一去二三里,由于"字恰当地运用到诗文中,会产生美的艺术效果。

例如清代诗人陈秋舫写过一首以《题秋江独钓图》为题的"一 quot,三十三客醉颜生,写了一首数字诗、诗歌数学题 数学很抽象,薄酒三瓶醉一人!郎呀郎,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剩余定理 quot,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

quot。

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 quot,曾为宫廷画家卫贤所作《春江钓叟图》题词二首,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则可得出此群蜜蜂为72只。

另外有一首写荷花的数学诗;字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

程大位还有一首类似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物换星移看沧桑,为人们所喜爱,在这方面;你看,这首数字诗写得多好,数字由一到万再由万到一,可谓是百转情肠。

难怪司马相如读后越想越惭愧,终于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

四、数字对联: 相传,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看见一个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幅春联,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郑板桥立即派人送去衣服、食品

众吏惊问何故,析桥笑答: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缺十即少食。

象上面这条全部用数字写成的对联很少见,而嵌入数字的对联很多。

但嵌入十个基数的对联并不多见。

下面介绍两条谐联: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读后令人捧腹。

原来先生讲命,恰如孩童信口念数,是不值得认真的。

再如下面这条联,上下联都包含了十个...

秀才闹事,督抚互参,康熙如何处理科场舞弊

中举难于上北大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描写了一个五十多岁终于考上的举人,其大名范进,自然家喻户晓。

读者往往诧异于范进中举之后发疯的场面,但如果了解“举人”之中的含金量,恐怕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自从宋真宗写出《劝学》,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之后,学而优则仕就成了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最理想的出路。

但这条路实在是崎岖难行。

当年读书人的最底层是“童生”,童生每三年有两次机会参加省学政主持的“院试”。

院试通过了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俗称“秀才”,一般每科各县录取只几十人,录取率在20-30%。

像范进这样的秀才就可以参加省一级的“乡试”,明清时期本来就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说明乡试录取率低于会试,考中举人的难度大于考中进士,是真正的hard模式。

以清代为例,当时与被称为“北闱”的京城顺天贡院相对的是被称为“南闱”的江宁(今南京)江南贡院,每逢八月乡试期间,此地热闹非凡,秦淮河畔,士人云集,清代江南贡院有号筒(号巷)295字,共号舍20644间,而每科录取的举人名额却只有一百人上下,录取率不到0.5%,所以范进考了多次落榜是正常的,唐伯虎这种第一次参加乡试就拿了第一名才是奇葩。

换句话说,一个童生考上举人的概率,其实只有600分之一。

如果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较的话,2016年清华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河北省的42万考生录取了276人(比例为1500分之一)。

表面上看,仿佛中举要容易得多,但要是考虑到乡试三年一次而高考年年都有,中举实在非学霸中的学霸不能榜上有名也! 江南贡院 科举既然是条独木桥,也就不免有人动起歪脑筋。

历朝历代的科举舞弊案件可谓是事不绝书。

到了清代,“科场防弊视为要政,行法亦不姑息”。

然而科举功名诱惑巨大,尽管三令五申,仍有人以身试法,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科江南乡试案,顺治帝大开杀戒, “主考官方犹、钱开宗俱着即正法,妻子家产籍没入官”。

叶楚槐等18名同考官“俱着即处绞,妻子家产籍没入官”。

至于有作弊嫌疑的考生“俱着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徙宁古塔”。

严刑峻法之下,江南科场因此消停了半个世纪,而后十一八科江南乡试中,风平浪静,再无舞弊传闻,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承平已久之下,科场舞弊之风故态复萌。

苏州秀才大闹府学惊动康熙 这年秋天,江南辛卯科乡试循例在江宁举行,担任此次考试的正主考是副都御史左必蕃,副主考是翰林学士赵晋。

九月九日榜发,录取的举人中,素无名望、文理不通的扬州盐商子弟占了较大比例,而素有人文荟萃之称、历年录取举人最多的苏州府,此科录取人数大失水准,只有区区十三名而已,占总录取人数(120人)的比例仅勉强超过了十分之一。

这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因为有清一代,苏州府总录取举人1712人,只以微弱差距逊色于常州府而居于江南乡试各州府第二位,比扬州府更是要多出近三分之一(500多人)。

甚至当时就有路边社传闻,苏州府的这13位中举者中竟有5人是通过行贿登榜的,更令落榜者咬牙切齿,一帮平时斯斯文文的苏州秀才,顿时怒不可遏,集会苏州玄妙观,大闹苏州府学,这一闹,甚至惊动了紫禁城。

玄妙观 九月二十四日,苏州全城士子一千余人聚集在玄妙观,抬着财神泥像浩浩荡荡地进入府学,将财神塑像锁在夫子庙的明伦堂上,高声演说,声称不服所发榜文,并竞相作诗词写对联,有的还写成歌谣,到处张贴,讥讽嘲骂科考情弊。

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左丘明双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以此影射主考官左必蕃对科考中的舞弊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副主考赵晋胆大妄为,受贿赂卖举子。

还有的考生把考场匾额上的“贡院(贡院)”二字用纸糊上,改写成“卖完(买完)”,高悬示众。

多年前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2》中也再现了这个桥段,只不过把故事发生时间改成了乾隆朝。

《铁齿铜牙纪晓岚2》剧照 江南士子的愤怒之情,一时难以平息,康熙帝派到江南的坐探,苏州织造李煦把士子们张贴的诗词对联以及歌谣一同抄呈皇帝主子,康熙帝阅后批示,“纷纷议论,京中早已闻知,可羞之极矣”,立即指派户部尚书张鹏翮和侍郎赫寿两位大臣到扬州按治,会同江苏巡抚张伯行(汉人)及他的上司两江总督噶礼(旗人)一起审理此案。

张伯行 案子其实并不复杂。

被人举报“平日不通文理”却中举的吴泌和程光奎二人被押到扬州复试。

尽管复试试题并不算难,无奈这两位确系草包,其复试结果可想而知,考得驴唇不对马嘴,严刑拷问之下真相很快大白。

原来,徽州府歙县考生吴泌系扬州盐商吴宗杰的独子,家产百万,当铺、钱庄遍布江淮。

然而吴泌却不愿当商人,一心一意想做官,可惜满肚子肥油却无墨水,于是便企图花钱买个举人的功名。

另一个新科举人程光奎也是如此。

吴泌走的是泾县知县陈天立(副主考官赵晋的亲戚)的路子,约定在卷子里做了记号,用“其实有”三字,置于所考文章的“破题”(明清八股文的开头几句,亦称破题)之内,顺利录取。

本来就认识赵晋的扬州考生程光奎更...

列举出一首含有数字的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 八九十支花。

十个数字放一起 牵强 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7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8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0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含5和7的诗句较少 其他的还是有不少的。

百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千 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十万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千亿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河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一)古代名人黄帝——五帝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人; 仓颉——汉字的创造者,今河南南乐人;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老子——原名李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墨子——姓墨名翟。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战国初期楚国鲁阳人(今河南鲁山人); 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 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

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

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 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

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吕不韦——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编著《吕氏春秋》。

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太康人; 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孙叔敖——楚国名相、水利工程鼻祖。

河南固始人;百里奚——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出生地在今南阳;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汉南阳郡蔡阳人;王审知——闽王。

河南固始人;杨行密——吴王。

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圣王。

河南固始人;吴其浚——清代植物学家、清末河南省唯一的状元。

河南固始人;祝庆藩——清太傅、礼部尚书。

河南固始人;蒋湘南——清代文学家。

河南固始人;秦树声——清末双科进士、书法家。

河南固始人;丁逊之——清代画家。

河南固始人;余成斌——开国少将。

河南固始人;余克勤——开国少将。

河南固始人;宋治民——开国少将。

河南固始人;毛和发——开国少将。

河南固始人;杨森——开国少将。

河南固始人;蒋光慈——红色作家。

河南固始人;张良——西汉谋士,留侯。

今河南禹州人。

陈平——西汉谋士,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

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晁错——西汉改革家,名臣,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地动仪,河南南阳人; 冯异——东汉将军,河南宝丰人; 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郭嘉——三国著名谋士,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徐庶——三国著名谋士,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司马徽——三国著名谋士,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司马懿——三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温县人;荀彧——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荀攸——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邓艾——三国魏国大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 蔡邕——东汉末年著名诗人、学者,河南杞县人; 蔡文姬——三国时代著名诗人、音乐家,河南杞县人; 谢安——东晋政治家,淝水之战的指挥者,河南太康人; 谢玄——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的指挥者,河南太康人;邯郸淳——三国魏书法家,《笑林》祖师,字子淑,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范缜——南朝杰出的无神论者,河南泌阳人; 范晔——南朝著名史学家,河南省淅川人; 谢灵运——南朝宋著名诗人,河南太康人; 翟让——隋末瓦岗寨义军头领,河南滑县人; 张巡——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期血战睢阳(今商丘),河南邓州人;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孟州人;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洛阳人;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沁阳人,后迁居荥阳; 岑参——唐代著名诗人,河南南阳人;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誉为“画圣”,今河南禹州人。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河南巩义人; 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诗鬼”,河南宜阳人; 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刘德升——行书鼻祖,今河南禹州人。

褚遂良——古代著名书法家,独步书坛。

今河南禹州人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 陈抟—— 是北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道教诗人。

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河南汤阴人 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 刘青霞 宋学义——“狼牙山五壮士”之一,河南省沁阳市人 李德生——政治家,河南省光山县人 袁世凯——中华民国大总统,河南项城人 吉鸿昌——抗日名将,河南扶沟人 杨靖宇——抗日名将,河南省确山县人 张伯行——清初大臣。

字孝先。

开封兰考县人。

历官内阁中书,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薛居正——宋初大臣、史学家。

开封人。

建隆三年(962年),任枢密直学士。

崔颢——唐代诗人。

开封人。

从军边塞诗风发生变化,表现出"出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昂扬感情。

如《赠王威古》郑道昭——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书法家。

开封人。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

字嗣宗。

河南开封人。

蔡邕——东汉辞赋家、书法家。

字伯喈。

开封杞县人。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

张仪——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