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毛主席诗词手迹(2003年发行



2004年,发行毛泽东诗词手迹,纯金浇铸,一册多少钱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奉命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粉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

2004年,发行毛泽东诗词手迹,纯金浇铸,一册多少钱

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奉命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纵横14个省,跨越万水千山,粉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城,宣告了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9月,红军北上甘南通渭时,毛泽东在红军副排长以上干部会上讲话,最后他说:“我写了首诗读给你们听听,不知行不行。

”接着便朗诵了《七律·长征》这首诗。

此诗最早发表于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1937年3月秘密出版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由青年学生王福时担任总编辑,是根据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陕北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的有关报道翻译汇编的。

斯诺为此书提供了32幅照片、10首红军歌曲和毛泽东的《长征》诗。

后经作者亲自审定,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一月号。

这首诗是毛泽东诗词中流传最早、影响最大,诗人最得意之作,也是广大读者最喜爱的作品

这首诗的手书现在所见有7件之多。

1936年,斯诺访问延安时,毛泽东第一次将自己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赠送给外国人,后来又曾书赠给王炳南的妻子、德国人王安娜,还赠给江西农垦文工团演员邢韵声以及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等。

所有这些书作,最值得称道的是书赠给李银桥的一件手迹,书写于1964年4月20日,即李银桥即将离开毛泽东调往天津工作之时。

后来,河北省委书记林铁曾借去看,1966年“文革”爆发,林铁被造反派抄家,原件再也找不到了。

现在所见是当时林铁推荐发表在一张省报上的照片。

“这件手书为竖写横幅,行草字体,取大草气势。

有标点、作者署名、书写时间形式比较完整。

通篇加标点符号,与文字浑然一体,成为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用笔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结字欹侧程度比从前减少,仍带有字体大小参差风格

用笔圆润遒劲,稍带涩笔,气魄浩大,自然流美,是‘毛体’书风成熟后的杰出的代表作。

”(季世昌、费枝美《书法家毛泽东》)。

“你看这幅《长征》诗,信笔书来,大小由之,错错落落,字距既小,行距又密,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打成一片,但密中见疏,能留出不少‘活眼’似的空白,因此并不密得透不过气来,却给人们神完气足的感觉。

作品用笔有方有圆,中锋又兼用侧锋,有时点画峻拔刚断,有时线条流畅俊逸。

这些,都是心手交应的结果,所谓意兴所致,记录了他当时书写时的心态,也表现了他的书法艺术的造诣。

就门道来说,这幅作品坚挺处似欧阳询而不生硬,豪迈处似张旭而不枯涩,开张处似怀素而不疲细,遒劲处似二王而不妩媚。

这说明毛泽东的书法,既转益多师又不拘古法,继承中有所创新

”(沈鸿根《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值得一提的,李银桥获得毛泽东赠送的这件手书后,回家发现“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中少写了一个“索”字,第二天又请毛泽东提笔在“铁”字旁加了一个小小的“索”字。

后来郭沫若看了赞不绝口,并说“索”字加得犹如神来之笔,巧夺天工,还即兴写过一首诗。

而沈鸿根在《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中却认为:“在传统的书法中,书法作品是不写标点符号的,而这幅作品却用了标点,这也是一种创举吧……那个‘索’是漏书,而后补上去的,所以写得特别小,这也是一种临时救急之法。

因此,我想,这幅作品如果不用标点符号,如果不漏‘索’字,也许气派更大,章法也更完美。

” 还有一点,我们平时所见的《长征》诗手迹,是被改动了的,包括文7邮票。

原作是“金沙浪拍”,而后改为了“金沙水拍”。

细心的读者兴许会发现,这个“水”字系同一幅中“万水千山”的“水”字移植放大而成的。

毛主席诗词全集书籍

一本李世昌编著的《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南京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发行,当时定价60元(精装本)。

这本书分四个部分:一、毛泽东诗词,二、毛泽东楹联,三、毛泽东论诗词,四、附录。

32开本,全书整1000页(含毛泽东的手迹,但珍贵的人物照片不在此页数之内),真正是图文并茂。

...

毛主席诗词长征手书我需要毛主席诗词长征手迹

编辑词条 毛泽东诗词 [编辑本段]1、简介 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

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 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

”毛泽东诗词正是运用这样的世界观分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光辉的典范。

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

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

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

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

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

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

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

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

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 ,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会昌》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

这一组意境超拔,诗采飞扬的词,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

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

毛泽东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

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的传统。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等都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在他的诗词中全不涉及自然美的作品,为数很少;而单纯描写自然美的几乎没有。

《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

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

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

毛泽东的最好的诗词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

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

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清平乐 六盘山》 目前能够欣赏到的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手书共有五幅,但被书法界誉为经典之作的是“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的《清平乐·六盘山》。

欣赏这幅作品可以看到,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刚柔共济,字体瑰丽参差错落有致,笔势浩畅飘逸宛若行云流水。

毛泽东在这幅《清平乐·六盘山》词后题注:“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

多年来,许多人都在猜想这位“宁夏同志”是谁,是如何请毛主席书写这首词的。

在宁夏就有几种说法,而且见诸报刊,以讹传讹。

八十年代为原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当秘书的喻通听黑伯理讲过当年通过董老请毛主席书写《清平乐·六盘山》的有关情况

1959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根据周恩来总理意见,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计、命名了会议厅。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决定,各省会议厅分别由各省、自治区自己设计布置。

人民大会堂会议厅作为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场所,宁夏厅作为与外省区交流的一个窗口,广大干部群众都希望把宁夏厅布置得新颖别致,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宁夏厅的布置工作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

黑伯理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他刚从北京调宁夏工作,对布置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工作非常热心。

在制定方案时,许多同志提出,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六盘山,并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已在全国人民中广为传诵,最好的方案是用宁夏独有的贺兰石雕刻上毛主席亲笔写的这首词,再配上一幅毛主席长征过六盘山的画,这将是对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极大地鼓舞。

这一方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批准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赞同。

当时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布置会议厅的黄文奎、王晓风同志先后到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查找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诗词的手稿。

查了好几处,没有找到这首词的手稿,据说当年毛主席过六盘山时是在马背上吟成的,很难找到这首词的手稿。

他们又从能够见到的毛主席手迹中找字拼写这首词,拼字不仅找不全,拼出的字之间也不连贯。

布置会议厅的同志十分着急,提出只能由自治区领导出面请毛主席亲笔书写。

自治区领导感到为难,还把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批评了一通。

之后,董老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全文如下:“主席:我受了宁夏自治区人委一位同志之托,他要我转恳你把你在六盘山作的清平乐词写一纸给宁夏,那里的同志将把他刻石立碑于六盘山上以留纪念。

受托很久了,总觉得这样的琐事麻烦你太不应该。

日前,宁夏来信催问,无奈,只得请你原谅,费神随笔一挥为盼!我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你的诗词十九首中录出清平乐一词如另纸供阅,以省记忆!此致敬礼!董必武(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董老在另一纸上工笔录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

董老信中提到的“宁夏自治区人委一位同志”,就是时任自治区人委秘书长的黑伯理。

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在开会之余,于9月8日书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

《清平乐·六盘山》词中有一句,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为“旄头漫卷西风”,毛主席书写时改为“红旗漫卷西风”。

并复董老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

如不可用,可以再写。

顺祝健康!毛泽东一九六一年九月八日”。

毛主席在董老给他的信竖排末行左上方用铅笔批注“已办”。

董老从庐山回到北京后,申德纯打电话告诉...

毛泽东在六盘山写的诗

(1)草书

(3分)(2)楷书

(3分)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2分)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2分)(3)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9分,写出文字演变的顺序即给6分,写出文字演变趋势给3分)(4)评价: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6分,言之成理可以适当加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沁园春·雪全文

毛泽东诗词 1936年2月.该诗词铅印版本出错至今已77年!1936年2月自毛泽东诗词手迹 .诞生之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2003年初作者喇忠英发现毛泽东诗词手迹版本十几幅 与毛泽东诗词铅印版本出错 不符.为此,作者喇忠英,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历时花费九年时间,整理了一些大概,2012年5月24日,在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陶柯教授的指导下终于完成了该论文.一,毛泽东诗词手迹版本 中,"原驱腊象"是正确无误.二,而毛泽东诗词铅印版本出错质疑 中,''原驰蜡象"是印刷失误.为此,甘肃省临夏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喇忠英的资料论文,驰耶?驱耶?-----毛泽东 一词中印错的"驰"予以纠正.此论文在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p61-p69,读者欣赏理论,2012年11月下,最具品牌价值文艺类期刊,p89-91.2013年2月,作者对此毛泽东诗词铅印版本出错质疑 已提交向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李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