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包公诗词



描写包拯的诗词题包公遗像宋·无名氏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翻译:龙图包拯,他是怎么样的一生呢?他光明磊落,冰清玉洁,心里只装着国家和社稷。报效

描写包拯的诗词

题包公遗像宋·无名氏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

报国尽忠,临政无阿。

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翻译:龙图包拯,他是怎么样的一生呢?他光明磊落,冰清玉洁,心里只装着国家和社稷。

报效国家,尽了自己的忠心,做官时从来没有向任何邪恶势力屈服。

光耀的清官名声,与世共存,永远也不会消失。

赞颂题名碑元·王恽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

惊鸟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

翻译:拂去残缺题名碑上的灰尘,感受包拯的道德风范。

千古不朽的包拯、范仲淹受到纪念,留下许多题咏。

受惊的小鸟在庭院里的柏树周围绕来绕去,可是一想起包拯的威严,也不敢在树上停留了。

浪淘沙宋·刘克庄早岁类寒蛩。

晚节遭逢。

曾开黄卷侍重瞳。

归去青藜光照窗,阶药翻红。

出昼颇匆匆。

主眷犹浓。

除官全似紫阳翁。

换个新衔头面改,又似包公。

游濂泉宋·赵必象星岩高哉不知其几千丈兮,下有儒宫上接青云梯。

绿凹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几载,一脉流通无窒碍。

光风霁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胜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点子尘。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兰缚尘缨。

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

君子之泽深且长,清风千古霜{凛示换禾}{凛示换禾}。

我欲采薇隐此山,只恐林惭涧恧锁松关。

我欲祠下笔一词,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诗。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亩寒冰和露饮。

雪我酒肠霜诗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为问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龙骑上天。

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蛮烟。

北宋皇帝送给包拯六十大寿贺礼时太监附诗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

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

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上上面这首诗包拯拒绝皇帝贺礼诗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皇帝送礼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

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灵敏的包公也蘸墨挥毫题诗抒怀,以诗拒礼。

...

关于包青天的诗句

游濂泉宋·赵必象星岩高哉不知其几千丈兮,下有儒宫上接青云梯。

绿凹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几载,一脉流通无窒碍。

光风霁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胜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点子尘。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兰缚尘缨。

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

君子之泽深且长,清风千古霜{凛示换禾}{凛示换禾}。

我欲采薇隐此山,只恐林惭涧恧锁松关。

我欲祠下笔一词,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诗。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亩寒冰和露饮。

雪我酒肠霜诗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为问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龙骑上天。

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蛮烟。

北宋皇帝送给包拯六十大寿贺礼时太监附诗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

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

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上上面这首诗包拯拒绝皇帝贺礼诗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皇帝送礼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

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灵敏的包公也蘸墨挥毫题诗抒怀,以诗拒礼。

展开

关于包拯的一首

神州自古重廉洁,廉政攸关千秋业。

为官清廉的楷模当推包公。

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

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

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

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灵敏的包公也蘸墨挥毫题诗抒怀,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安徽庐州人。

北宋天圣进士,先后任天长县令、权开封府、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

人称“包青天”。

事情发生在北宋皇佑二年闰十一月。

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

张尧佐是张贵妃之父张尧封的堂兄。

张贵妃受到宋仁宗宠爱,张尧佐也就青云直上。

包拯时任监察御史,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

他认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

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张尧佐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

包拯此举如天惊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任命张尧佐。

面对强大的舆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

包拯不顾再次触犯宋仁宗和张贵妃,又一次挺身直谏。

张尧佐见包拯等人言辞激烈,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

于是,宋仁宗也就顺势下台了。

可是张贵妃却老大不高兴,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

这年八月,宋仁宗金殿早朝,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抚着仁宗的后背,柔声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

”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

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

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

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

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着,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回到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

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说:“包拯说话,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包拯写过一首名为《书端州郡斋壁》的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包拯的诗腻子

神州自古重廉洁,廉政攸关千秋业。

为官清廉的楷模当推包公。

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

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

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

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灵敏的包公也蘸墨挥毫题诗抒怀,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安徽庐州人。

北宋天圣进士,先后任天长县令、权开封府、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

人称“包青天”。

事情发生在北宋皇佑二年闰十一月。

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

张尧佐是张贵妃之父张尧封的堂兄。

张贵妃受到宋仁宗宠爱,张尧佐也就青云直上。

包拯时任监察御史,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

他认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

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张尧佐是错误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

包拯此举如天惊石破,激起了一片称赞,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任命张尧佐。

面对强大的舆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

包拯不顾再次触犯宋仁宗和张贵妃,又一次挺身直谏。

张尧佐见包拯等人言辞激烈,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

于是,宋仁宗也就顺势下台了。

可是张贵妃却老大不高兴,一再在仁宗耳边吹风。

这年八月,宋仁宗金殿早朝,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抚着仁宗的后背,柔声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

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

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

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

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宋仁宗见包拯这么执着,众大臣又纷纷襄赞,而自己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反驳,心里非常生气,一甩手回到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惹得仁宗下不了台,所以等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

宋仁宗余怒未消,举袖擦脸,说:“包拯说话,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包拯写过一首名为《书端州郡斋壁》的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有关形容包青天的诗句

郭德纲的定场诗1、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2、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3、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4、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5、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

眼前骨肉亦非真,恩爱翻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

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

6、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7、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

8、杀妻吴起太无知,荀令伤神亦可嗤。

请看庄生鼓盆事,逍遥无碍是吾师。

9、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10、我被盖你被,你毡盖我毡。

你若有钱我共使,我若无钱用你钱。

上山时你扶我脚,下山时我*你肩。

我有子时做你婿,你有女时伴我眠。

你依此誓时,我死在你后;我违此誓时,你死在我前。

11、得便宜处欣欣乐,不过心时闷闷忧。

不讨便宜不折本,也无欢乐也无愁。

12、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

假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亦无愁13、项托曾为孔子师,荆公反把子瞻嗤。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知。

14、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

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

放心宽,莫量窄。

古今兴废言不彻。

金谷繁华眼底尘,淮阴事业锋去血。

临潼会上胆气消,丹阳县里萧声绝。

到来弱草胜春花,运上精金逊顽铁。

逍遥快乐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别,精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

15、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16、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一时轻信人言语.自有明人话不平。

17、祖宗制度至详明,百载余黎乐太平。

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

18、五叶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纷更?既言尧舜宜为法,当效伊周辅圣明。

排尽旧臣居散地,尽为新法误苍生。

翻思安乐窝中老,先讽天津杜字声。

19、文章谩说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

强辨钨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

好谋己遂生前志,执拗空遗死后名。

亲见亡儿阴受梏,始知天理报分明。

20、生已沽名炫气豪,死犹虚伪惑儿曹。

既无好语遗吴国,却有浮辞诙叶涛。

四野逃亡空白屋,千年嗔根说青苗。

想因过此未亲睹,一夜愁添雪鬓毛。

21、善恶相形,祸福自见;戒人作恶,劝人为善22、风兮凤兮思故乡,邀游四海兮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如今夕兮升斯堂?23、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进人遐在我傍,何缘交颈为鸳鸯,期颌顽兮共翱翔!24、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享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25、夜静瑶台月正圆,请风浙沥满林峦。

朱弦慢促相思调,不是知音不与弹。

26、来时秋暮,到时春暮,归去又还秋暮。

丰乐楼上望西川,动不动八千里路。

青山无数,白云无数,绿水又还无数。

人生七十古来稀,算恁地光阴,能来得几度!27、朵朵峰峦拥翠华,倚云楼阁是僧家。

凭栏尽日无人语,濯足寒泉数落花。

28、杏花红雨,梨花白雪,羞对短亭长路。

胸中万卷,笔头千古,方信儒冠多误。

29、东君也解数归程,遍地落花飞絮。

青霄有路不须忙,便着辆草鞋归去。

30、冒险过秦关,跋涉长江,崎岖万里到钱塘。

命蹇苦难当,宝有词章,片言争敢动吾皇。

31、举不成名归计拙,趁食街坊。

敕赐紫袍归故里,衣锦还乡。

32、昔年司马逢杨童,今日俞良际上皇。

若使文章皆遇主,功名迟早又何妨。

33、利名门路两无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僧不了,为增得了尽输僧。

34、齐国曾生一孟尝,晋朝镇恶又高强。

五行偏我遭时蹇,欲向星家问短长。

35、四角尖尖草缚腰,浪荡锅中走一遭。

若还撞见唐三藏,将来剥得赤条条。

36、香粽年年祭屈原,斋僧今日结良缘。

满堂供尽知多少,生死工夫那个先?37、冬冬牙鼓响,公吏两边排;阎王生死案,东岳摄魂台。

38、留得屈原香粽在,龙舟竞渡尽争先。

从今剪断缘丝索,不用来生复结缘。

39、从来天道岂痴聋?好丑难逃久照中。

说好劝人归善道,算来修德积阴功。

40、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

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41、每日青楼醉梦中,不知城外又春浓。

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浮画肪,跃青呜,小桥门外绿阴笼。

行人不入神仙地,人在珠帘第几重?42、先自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透帘栊。

小桥杨柳飘香絮,山寺绯桃散落红。

鸯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

43、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44、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45、三月柳花轻复散,飘荡澹荡送春归。

此花本是无情物,一向东飞一向西。

46、花正开时当三月,蝴蝶飞来忙劫劫。

采将春色向天涯,行人路上添凄切。

47、花正开时艳正浓,春宵何事恼芳丛,黄鹂啼得...

关于廉洁的古诗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求卓字头的诗句

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

李白卓氏近新寡,豪家朱门扃。

杜甫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

杜甫卓午花阴不动,一双蝴蝶团圞。

黄机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窦常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

古代诗词中季子一词有何典故?

季札还曾于鲁国论周乐,其事见“季札听”条。

因 季札封于延陵,故后世诗文亦时以 其名代指延陵之地唐?窦常《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郤 诜为胃子,季札是乡人。

”唐?司空曙《哭苗员外呈张参军》:“季子生前 别,羊昙醉后悲。

”唐?李频《送延陵韦少府》:“延陵称贵邑,季子有高 踪。

”唐?刘长卿《送李挚赴延陵令》:“清风季子邑,想见下车时。

”宋 ?黄庭坚《李濠州挽词:“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元?卢 挚《吴门怀古?平江“倚夕阳麋鹿荒台,对平楚江空,老树苍崖?。

季子 风高,闾门陈迹,抚事兴怀。

”元?萨都拉《季子庙》:“李家兄弟一朝暮, 莫过延陵季子祠。

”明?陈瑚《赠吴兴公》:“我非陈孟公,君乃吴季子, 千金重一诺,结交有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