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王渔洋诗词



你能给我说说王渔洋的诗词吗《秋柳四章》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参差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第一联。赋柳:说秋天“涓涓凉露”要结成霜

你能给我说说王渔洋的诗词

《秋柳四章》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参差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第一联。

赋柳:说秋天“涓涓凉露”要结成霜的时候,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刘禹锡《杨柳枝词》:“千条金缕万丝。

”比兴:李兆元《旧笺》:“此为福王(弘光帝)作也。

首句虚写南都将亡之象,次句比福王之不能自振也。

”郑鸿《析解》:“次章专指弘光君臣也。

首二句言君既昏庸,臣下虽多,半是阿谀苟容之辈,纯是一派衰颓气象。

”第二联。

赋柳:以“青荷”、“黄竹”作衬托。

何良俊《世说补》:“江从简少时有文情,作《采荷讽》以刺何敬容曰:‘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

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

”陈后主《三妇艳》:“中妇临妆台”。

古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可作女儿箱。

一船使两桨,送儿还故乡。

”这两句所用典故,与柳无直接关系,突兀插入,好象生硬凑合,也是为人诟病的主要例子,其实作用很为奥妙。

比兴:李兆元《旧笺》:“三四句指马(士英)、阮(大铖)辈,言辅助之无人也。

莲为君子花,而但余青荷,有群小在位、君子消亡之意。

中妇镜,刺其昏暗不能补益君德也。

竹亦应有劲节,而无如竟成黄竹,只可供女儿箱之用,刺其以声色奉君也。

在朝之臣若此,南都安得不亡乎?”郑鸿《析解》,第三句略同学说;第四句则云:“盖指弘光帝征歌选舞之事。

当时下诏选民间美女,供奉内廷,令校尉大事搜索。

民间一闻此讯,朝议婚而暮已嫁,有投水自尽者。

”此外,还可以有它义可解,如说中妇欲照,只有无光的青荷之镜;女儿随身,只剩粗陋的黄竹之箱。

江浦舟中,仓皇逃命,正写出战乱中民间妇女一片遭乱的凄凉情况

第三联。

赋柳:说昔人著名的种柳之地,不但风景不常,更是人事全非。

《精华录》注引《资治通鉴》,谓隋炀帝“自板渚(在今河南孟县)引河人汴,又自大梁引汴入泗,达于淮;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江。

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

”琅琊,即诗《序》所用桓温对柳感慨的典故。

古乐府《琅琊王歌》:“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

比兴:李兆元《旧笺》:“第五句以隋堤水比之,盖以福王征歌选舞,有类隋炀帝耳。

第六句初看似节取桓温北伐之事,叹南明马、阮辈,并桓温之弗如。

然温在琅琊,不过为内史,何以遽用‘大道王’语,虽曰借用(按,王氏此句自注:‘借用乐府语,桓宣武曾为琅琊’),不宜不伦若此。

按《晋书》,琅琊王睿,生于洛阳,南渡后为晋中兴之主;福王亦生于洛阳,立于南都,而一年遽亡。

较之琅琊,其始相类,其终大不相侔。

则知先生所谓借用者,虽因宣武而借用乐府语,而用晋琅琊以例福王也。

且晋五王渡江,而琅琊中兴,号称东晋。

明季亦有五王,无一能中兴者,句中‘不见’,寄兴深矣。

”郑鸿《析解》:“五句言弘光自河南失守,出奔淮庆,转徙淮上,马士英、徐鸿基等迎立南都,未及一年,遂至丧灭,是板渚之水依然,而沧桑已变矣。

”又云:“六句以晋元帝形容之”,略同李说。

结联。

赋柳:说洛阳杨柳,更不堪闻问。

永丰坊,在洛阳。

白居易《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目无人属啊谁?”比兴:明福王世袭地在洛阳,弘光帝由崧之父常洵,在洛阳被李自成农民军所杀。

李兆元《旧笺》:“末二句用找补法,言南都之事已不堪回首,谁复向洛阳始封之地而致其凭吊乎?”郑鸿《析解》:“弘光不思讨赋,为父报仇,而日事荒淫,未几失国,千古恨事。

洛阳昔虽繁华,然丧乱之后,亦只有故宫禾黍而已。

若过其地,岂堪含情重问旧时风景哉!”若谓写“歌伎”,则起联谓战乱中一切娇躯弱质的女性,同受流离之苦。

次联谓歌伎出身微贱,也一样遭受此苦。

三联谓歌伎所托身的藩王,也已灭亡。

结联谓藩王旧日封地的洛阳已荒凉残破,不堪回首。

王渔洋的诗歌及赏析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

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书法高秀似晋人。

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

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慈仁寺秋夜怀旧 旅病萧条绣佛前,云山浓淡欲寒天。

梦回却忆湖南寺,暮梵晨钟已十年。

赏析:这诗读起来像是衰年的怀旧之作,而实际王士禛当时仅25岁。

10年前他为了应童子试去济南(诗中“湖”指大明湖),此时他为了应廷试寓居北京,从少年青年,10年的时光大抵流失在科举的道路上。

在一般人看来,王士禛的经历真可谓少年得志,足可羡慕,而他却为10年时光的流失深感怅惘。

这里面可能有时代的因素——对于清初参加科举的汉族文人而言,心中常会有苦涩滋味,但这种对自我失落的担忧和哀伤,这种对自我在现实中的无力的敏感,和晚明以来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着历史的联系。

只是作为一个接受了现实处境的诗人,他的敏感无法用尖锐的语言表达出来。

更能够说明问题的是王士禛的成名之作、顺治十四年秋他在济南参加一次名士聚会时所作《秋柳四首》(比前诗早一年)。

此诗一出,大江南北遍为传诵,和者甚众,这表明它打动了许多文人的内心。

秋柳四首(一)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二)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丰坊。

” (三)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心违。

(四)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赏析:这四首《秋柳》诗,意韵含蓄,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底。

诗咏济南大明湖畔的秋日衰柳,但一开始就牵连到“白下”即南京

南京不仅作为六朝故都而成为唐以后诗人们咏叹兴亡的传统对象,对于清初文人来说,它又是明王朝始建和覆灭(南明弘光朝的灭亡通常被视为明亡的标志)这两个特殊时期的首都,是旧日风华繁盛之地。

在这首诗中,写出由“秋柳”所联想到的美的东西的消逝,和由此引起的深沉的幻灭感。

但这种幻灭感,通过“陌上黄骢曲”、“江南乌夜村”之类典故的衬托,被处理成过去式的或谓历史的悲哀。

而美丽的语汇和意象,流动的富于音乐感的节奏,又减少了这种幻灭感对人心的刺激,使之转化为优美的忧伤。

当时同在济南的顾炎武也写过一首《赋得秋柳》,不管是唱和之作还是有意针对王士禛的《秋柳》而作,总之它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情调,顾诗仅从末联“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夕日斜”来看,就可以体会到一种现实的悲哀,对于他这一类文人来说,明清易代尚不能视之为过去了的历史。

但王诗所表现的从历史的悲哀中挣脱出来的要求,无疑在社会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所以它能传诵一时。

到了康熙中期,这种心理愈加深入,像《桃花扇》一类作品,均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王渔洋的诗歌及赏析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

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书法高秀似晋人。

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

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慈仁寺秋夜怀旧旅病萧条绣佛前,云山浓淡欲寒天。

梦回却忆湖南寺,暮梵晨钟已十年。

赏析:这诗读起来像是衰年的怀旧之作,而实际王士禛当时仅25岁。

10年前他为了应童子试去济南(诗中“湖”指大明湖),此时他为了应廷试寓居北京,从少年到青年,10年的时光大抵流失在科举的道路上。

在一般人看来,王士禛的经历真可谓少年得志,足可羡慕,而他却为10年时光的流失深感怅惘。

这里面可能有时代的因素——对于清初参加科举的汉族文人而言,心中常会有苦涩滋味,但这种对自我失落的担忧和哀伤,这种对自我在现实中的无力的敏感,和晚明以来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着历史的联系。

只是作为一个接受了现实处境的诗人,他的敏感无法用尖锐的语言表达出来。

更能够说明问题的是王士禛的成名之作、顺治十四年秋他在济南参加一次名士聚会时所作《秋柳四首》(比前诗早一年)。

此诗一出,大江南北遍为传诵,和者甚众,这表明它打动了许多文人的内心。

秋柳四首(一)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二)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丰坊。

”(三)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心违。

(四)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赏析:这四首《秋柳》诗,意韵含蓄,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底。

诗咏济南大明湖畔的秋日衰柳,但一开始就牵连到“白下”即南京。

南京不仅作为六朝故都而成为唐以后诗人们咏叹兴亡的传统对象,对于清初文人来说,它又是明王朝始建和覆灭(南明弘光朝的灭亡通常被视为明亡的标志)这两个特殊时期的首都,是旧日风华繁盛之地。

在这首诗中,写出由“秋柳”所联想到的美的东西的消逝,和由此引起的深沉的幻灭感。

但这种幻灭感,通过“陌上黄骢曲”、“江南乌夜村”之类典故的衬托,被处理成过去式的或谓历史的悲哀。

而美丽的语汇和意象,流动的富于音乐感的节奏,又减少了这种幻灭感对人心的刺激,使之转化为优美的忧伤。

当时同在济南的顾炎武也写过一首《赋得秋柳》,不管是唱和之作还是有意针对王士禛的《秋柳》而作,总之它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情调,顾诗仅从末联“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夕日斜”来看,就可以体会到一种现实的悲哀,对于他这一类文人来说,明清易代尚不能视之为过去了的历史。

但王诗所表现的从历史的悲哀中挣脱出来的要求,无疑在社会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所以它能传诵一时。

到了康熙中期,这种心理愈加深入,像《桃花扇》一类作品,均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关于王渔洋的诗句

秦淮杂诗 (二十首选—) 傅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真州绝句 (六首选一)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初春济南作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秋柳 (四首选—)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浣溪沙·红桥 其一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其二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

此夕南...秦淮杂诗 (二十首选—) 傅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真州绝句 (六首选一)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初春济南作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秋柳 (四首选—)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浣溪沙·红桥 其一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其二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

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蝶恋花·和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

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

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王渔洋选唐诗与其诗论的关系

王渔洋选唐诗与其诗论的关系——兼论王渔洋的诗歌崇尚宫晓卫 【摘要】:正 王渔洋的三部唐诗选集,除了《神韵集》偶为人们提到外,《唐贤三昧集》和《唐人绝句选》则一直处于受冷落的境地。

这三部选集不仅与王氏的诗论及其发展密切相关,也切实反映着王氏一生的诗歌崇尚。

阐释清楚这一点,对全面了解这位清代大诗人是不无裨益的。

一《神韵集》是王渔洋初入仕赴扬州任推官的第二年(顺治十八年)编成的,从此,渔洋在诗坛上树立了自己以“神韵”为核心的诗歌理论。

把《神韵集》看作王渔洋首倡“神韵”诗论的标志,已是论者的共同认识。

...

又什么关于赞颂诸葛亮的诗词?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诗文解释】 三分天下功业盖世,创制八卦图名声更加卓越。

江水冲击阵石不动,吞并吴国失策铸成遗恨。

词语解释】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到夔州时所作,写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诗人咏怀诸葛亮,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尤其歌颂了他的八阵图卓越的军事价值,同时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予以同情。

全诗概括精练,意义深刻,感情浓郁。

杜甫《蜀相》赏析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沉郁顿挫 统体浑成 ——杜甫《蜀相》赏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

“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

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

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

“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

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

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

“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

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

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

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

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

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

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

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

神于诗者,妙合无限。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

你熟悉哪些诗词人的别号

四名狂客:初唐诗人贺知章 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 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杜甫 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玉溪生:唐代诗人李商隐 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轼 山谷道人:北宋诗人黄庭坚 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李清照1.李白:诗仙 2.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3.王维诗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晚年诗作充满佛老哲理,人称“诗佛” . 4.杜甫,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登高》被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5.李商隐和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 6.《石头城》的作者是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 7.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元稹并称为“元白”.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8.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9.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 ,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诗人别号选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之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 诗佛: 王唯,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擅长音乐与书画,尤其泼墨山水,被尊为南宗始祖.其画笔意清润,灵秀飘逸;其诗闲静淡远,富于禅趣画意.晚年更是潜心礼佛,被称为“诗佛”.苏东坡评其“诗里有画,画里有诗”,然也.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此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宋代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诗家天子: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而被举为“诗家天子”. 寒酸夫子: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长爪郎:唐代名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呼他为“温八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他为“五言长城”. 米颠:米芾性格孤傲,行踪怪痴,有浑号“米颠”. 贺鬼头:诗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鲍孤雁:宋代诗人鲍当以《孤雁诗》而得此名.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谢蝴蝶:宋代谢学士吟咏《蝴蝶诗》三百首,时称“谢蝴蝶”. 袁白燕:明代诗人袁凯以《白燕诗》出名,人称他为“袁白燕”. 祁鱼虾:清代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的诗句,被诗人王渔洋称为“祁鱼虾”. 杜牧号樊川 曹雪芹号荞溪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陆游号放翁 黄庭坚号涪翁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张轼号南轩 黄安石号半山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郑会号亦山 谢林得号叠山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朱喜号晦翁 戴复古号石屏 贺知章号四明狂客. 杜来号小山 柳完元号河东 曾几号茶山居士. 关汉号巳斋 赵师秀号灵秀 苏轼号东坡居士. 叶利号平岩 文天祥号文山 李白号青莲居士. 曹幽号东圳 元好问号遗山 晁说之号景遇生. 戴敏号皋子 叶绍翁号清逸 杨材号东野逸民. 辛弃疾号稼轩 欧阳修号醉翁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王绩号东皋子 龚自珍号定庵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李涉号清溪子 袁枚号仓山居士 杜甫号乡陵野老. 林逋号孤山隐者 李商隐号玉溪生来自侠客haoxiao

古诗十九首

展开全部 【《古诗十九首》简介】 〖题目〗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

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意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全文】 〖之一·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冉冉狐生竹〗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王渔阳纪念馆的资料

简介:王渔洋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距淄博市区20公里。

是为纪念清代刑部尚书、一代诗宗王渔洋而建立。

包括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忠勤祠等部分,“忠勤祠”内。

忠勤祠是一组明代建筑,始建于1588年,次年落成,已有400余年历史,1984年重修,1986年对外开放。

1992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被列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景观:王渔洋纪念馆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宫殿式建筑,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题写了“王渔洋纪念馆”馆名。

整个纪念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王渔洋纪念馆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纪念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分东西主跨两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王氏后裔,将其视为家祠。

踏进王渔洋纪念馆,首先是两高大挺拔苍劲的松柏树。

纪念馆东侧的石刻展室,立有大小不一排列有序的块块石碑,展示了王氏家族曾经辉煌的历史。

在王渔洋生平展室,可以看到王渔洋当年一件件实物的复印件,了解了王渔洋历仕及吟咏不缀的一生。

王渔洋,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今桓台),清初著名诗人,累官至刑部尚书。

他在公务之余致力于诗文著述,主持诗坛50年之久,康熙帝曾征其诗三百首定为《御览集》,其诗,文,词共数十种560多卷,被誉为“一代诗宗” “文坛领袖”。

出馆往东就是石刻园,它是在王渔洋纪念馆(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

石刻园可谓园中有园,景中套景,徜徉其中,景色秀丽,心旷神怡,气象万千。

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名列水池中间,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中陈列,让人观后犹如走进了苏州园林美不胜收。

二楼是书画名家陈列馆,有欧阳中石、李铎、魏传统等书画名家书写的王渔洋的诗词佳句,或遒劲有力或妙笔生辉或惟妙惟肖,让人倍感震撼,从中对王渔洋先生的诗词歌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