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歌赋



传统节日诗词歌赋赏月夜 ----写自成都(成都饭店) 番我举杯邀明月,得酒尝之不得月 今宵十五得月圆,思君千里为君瞥 月上月下同有树,吴伐桂枝未消歇 玉兔持杵捣灵药,嫦娥吞丹应悔迭 国庆夜 ----

传统节日诗词歌赋

赏月夜 ----写自成都(成都饭店) 番我举杯邀明月,得酒尝之不得月 今宵十五得月圆,思君千里为君瞥 月上月下同有树,吴伐桂枝未消歇 玉兔持杵捣灵药,嫦娥吞丹应悔迭 国庆夜 ----写自长沙 五一广场,(长沙劳动广场) 国旗飘扬; 山河俱佳, 天高心欲醉, 云淡自生香。

四季微逊, 今夜满琅, 狂喜和平年, 不经儿女事: 两眼无泪, 心思何茫茫? 夜半和风送爽, 寒星未出, 人比秋风凉!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歌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春节诗词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玉楼春·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宵诗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元宵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元宵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中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急需中国传统节日的诗歌朗诵稿。

!!!

展开全部 中秋节来了 行着菊的步子 月饼 是奶奶笑满皱纹的脸 月亮做了夜的情人 梳妆的更亮更圆 千古的结 团圆是永恒的主题 漂泊的学子 思乡泪淌成结冰的河 只有 母亲慈祥的目光 才能融化入海洋 望穿秋水的情人 裁成诗的衣裳 鼠标用尾巴提着花篮 爱的花香飘逸四方 红木的八仙桌 倾诉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思念是父亲手中的酒杯 第一杯酒永远洒到地上 父亲的父亲是心中不朽的篇章 (男)我和你,怀着同一个梦想,来到了济南 (女)我和你,有着同样的心情,迎来了中秋 (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的神州大地,皓月当空,金辉遍地 (女)不管你在哪里,明月都是你心灵的使者,为你亲人寄去祝福和思念 (男)不管你身在何处,月饼的清香将把你带进梦幻般的中秋之夜 (女)也许,你有过这样的忧伤:那一天,你告别了父母,离别了亲人,踏上了寻梦的征途,却不想,在数月之后的中秋,明月让你想起了久别的亲人。

(男)月上西楼,清辉照人,你定会想起,曾经月光朗朗的小院,一尊圆桌,一壶清茶,和父母亲人赏月的甜美旧梦。

你独自凭栏,仰望星空,飞云湖底的碧水早已化作你相思的泪。

(女)而今晚,你不必忧伤,也不要难过,我们欢聚一堂,不管你来自哪里,立可达都是你的家。

(男)今夜的济南,定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翘首凝望的人们有着共同的愿望,寄托他们乡情的唯有头顶的那轮——济南的月 (女)济南的月,升起在夕阳西下的地方,落进了离人游子的心房 (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济南的月,放纵千万里的长线,将远方的祝福和思念拉到亲人的身旁,藏在父母的泪痕里,印在爱人的心窝里 (女)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济南的月,芬芳美丽的倩影,带给你桂花的馨香;含情脉脉的双眸,送你走过美好难忘的时光 (男)共看明月莫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济南的月,是楠溪江畔一叶悠闲的扁舟,载走了你的刻骨相思 (女)济南的月,是雁荡山下那潭清冽的泉水,稀释了你的淡淡忧愁 (男)济南的月,是江心寺那口悠远的老钟,伴你在奇幻的古今世界里尽情遨游 (女)我和你,告别了天伦之乐,却收获了友爱谊情。

(男)愿浓浓的乡情,(女)汩汩的友情, (男)绵绵的师生情,(共)伴我们终身!让我们共沐明月之光,在这朗月清风下尽情欢歌!...

带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中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中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对联

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展开全部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点点迎新春 元宵: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

紧扣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围绕传统节日的诗词歌赋不超过50...

族 主要节日 时间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诗歌,要长点的哦

一首端午节的吧:《水祭》作者:洛夫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一)挥菖蒲之碧剑扬汨罗之浊浪在泽畔在石榴纷举怒拳的五月我又见你从江心踏波而来见一株白色水姜伸出温婉的手牵你涉水而过江水早已洗白了你一身傲骨何不把青衫与发簪留给昨日的风雨归来吧,楚国的诗魂(二)面容枯槁,身上长满青苔那提着一头湿发而行吟江边的人是你吗?手捧一部残破的离骚兀自坐在一堆鹅卵石上呕吐吐尽泥土却吐不完牢骚你沿岸踽踽独行,数了又数自己的脚印且苦苦追思祸根就是那一部宪令的草稿在江底摸了千年也找不到答案(三)问天,天以一片乌云作答只怪你出门看天色不看怀王的脸色披肝沥胆犹嫌你的血气太腥且上官大夫靳尚早就在你的枕边暗藏了一条毒蛇爱国忠君敌不过郑袖的裙底风云正道直行不敌张仪的舌灿莲花怀王宁饮谗谀之鸩酒终落得亡命秦地三闾大夫啊,你纵冤死而尸骨犹香(四)谗言似火只烧得你发枯唇焦,双目俱赤你被扔进烈焰而化为一炉熔浆冷却处理自属必要便投身与江水的冰寒钢铁于焉成形在时间中已煅成一柄不锈的古剑水中躺了千年的诗魂啊汨罗汹涌的浪涛高举你与历史的孤峰(五)昨夜不眠我在风中展读你的九歌乍闻河伯嗷嗷,山鬼啾啾以及渔父从水漩中捞起你一只靴子的惊呼 你制芷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你雕寒星以为目兮凝冰雪以为魂三闾大夫,我把你荒凉的额角读成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