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邦彦诗词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简介?人物概述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北宋后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的皇帝。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简介?

人物概述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北宋后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的皇帝。

画家,书法家。

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

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

哲宗病死,向太后等人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1125年在位),在位25年,于1127年亡国,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绍兴县东南35里处)。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

徽宗生平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放荡的习性。

据说在他降临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

“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

“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变得越加声色犬马起来,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赵佶身边有一个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地送给他的,后来逐渐成为他的玩物。

但赵佶并不满足于此,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有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府邸,长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

他的挚友王冼,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

大门王冼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神宗为此曾两此降王冼的官位,但他却不思悔改。

他与赵佶经常一起光顾当时汴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

王冼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的半幅,于是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赵佶便铭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并将两幅画裱成一体。

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

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哲宗英年驾崩,没留下子嗣。

显然皇帝的人选只能在哲宗的兄弟中选择。

神宗共有十四子。

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

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并非嫡出,又非长子,按照祖宗法度,他并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后由于向太后的鼎力支持,使其他在19岁时,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哲宗朝宰相范纯仁在常州病死。

在他的遗奏中即有劝皇帝“清心寡欲,约己便民”之言。

此话说得极重,非常直接地批评徽宗纵欲过度,这在宋朝士大夫中是极为罕见的。

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

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绘造作局。

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

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

在位期间,爆发方腊、宋江等领导的民变。

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

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

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

后被押往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在位二十六年。

其治国无能,但艺术才能颇高。

书法称「瘦金体」,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并能诗词

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

宋徽宗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

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徽宗生活糜烂、荒淫。

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负责出行事宜。

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竟然帮助徽宗撒谎。

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饮宴),次日未归,就称之有疮,不再上朝。

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书劝谏徽宗应该爱惜龙体,以免被天下耻笑。

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理此事。

曹辅随即被发配到郴州。

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

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

宋徽宗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

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

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

”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

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

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

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宋徽宗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

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

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

蔡京是什么人物

展开全部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

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

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

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人物生平周旋两派蔡京于熙宁三年(1070年)登进士第,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

出使辽国回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此时他的弟弟蔡卞已是中书舍人,按规定,做官要以先后为序,蔡卞请求排位在蔡京之后,兄弟二人同时负责书写诏命,朝廷以此为荣。

蔡京被改为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元丰八年(1085年),群臣议立新君,蔡京附会蔡确,想害王珪并贪定策之功,没成。

司马光掌权,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臣僚们都担心太急迫,只有蔡京如约,使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没一人违反。

他到政事堂向司马光汇报,司马光高兴地说:“若人人奉法如君,有什么行不通!”不久,台、谏官说蔡京怀奸邪、坏法度,因此蔡京调到地方为知成德军,改知瀛州,调到成都

谏官范祖禹论说蔡京不可用,于是改为江、淮、荆、浙发运使,又改知扬州

经过在郓州、永兴军任官后,迁为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

绍圣初年(1094年),回到朝廷,任代理户部尚书。

章..又改变役法,设机构讨论,长时间不能决策。

蔡京对章惇说:“按熙宁役法实行,还有什么可议论的?”章惇同意,于是决定采用雇役法。

差役雇役两法,司马光、章惇不同。

十年间蔡京再历此事,易如反掌,蔡京与他们两人互相依仗而成就此事,有见识的人因而发现他的奸猾。

蔡卞为右丞,蔡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

文及甫一案出现,命蔡京追查处理,蔡京逮捕内侍张士良,命他讲出陈衍事状,就以大逆不道罪处理陈衍,刘挚、梁焘一起受到弹劾。

陈衍被诛杀,刘挚、梁焘也遭贬死,他们的子孙都被禁锢。

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被流放到远方。

蔡京觊觎执政的位置,曾布知枢密院,忌恨蔡京,暗地对宋哲宗说蔡卞已备位枢府,蔡京不能同时被提拔,只进宫为承旨即可。

几度沉浮元符二年(1100年),宋哲宗驾崩,端王赵佶登基,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即位,蔡京被罢官为端明、龙图两学士,知太原,皇太后命徽宗留蔡京完成修史工作

过了几个月,谏官陈馞弹劾他与内侍交结,陈馞获罪被斥退,蔡京也被贬,出知江宁,蔡京很不满,拖延着不去赴任。

御史陈次升、龚夫、陈师锡相继议论他的罪恶,蔡京被夺去官职,让他提举洞霄宫,居住在杭州

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到三吴访求名家书画、各种奇巧之物,在杭州住了几个月,蔡京极力巴结他,日夜陪伴他,凡是蔡京画的屏幛、扇带等物,童贯每天都送到宫中,并附上自己的评论,于是皇上开始留意蔡京。

太学博士范致虚一向与左街道录徐知常友好,徐知常认为符水出入元符后殿,是在预示着什么,范致虚进一步交结他,讲出他平日意向,说非让蔡京为相,就不能有作为。

不久,嫔妃、宦官也一起称赞蔡京,于是范致虚升为右正言,起用蔡京为定州知州。

崇宁元年(1102年),调蔡京知大名府。

韩忠彦与曾布不和,谋划荐举蔡京以自助,于是,蔡京仍为学士承旨。

徽宗有意修饰熙、丰政事,起居舍人邓洵武偏袒蔡京,做了《爱莫助之图》献给宋徽宗,宋徽宗才决定重用蔡京。

韩忠彦被罢相,蔡京为尚书左丞,不久,蔡京取代曾布为右仆射,诏命传下那天,宋徽宗在延和殿召见他,赐坐,对他说:“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承,两遭变更,国家大计还未确定。

朕想继承父兄的遗志,卿有何指教?”蔡京叩头谢恩,表示愿效死力。

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迁任左仆射。

绍圣绍述蔡京由放逐大臣被重新起用,一旦得志,天下人拭目以待,希望他能有所作为,而蔡京暗暗假托“绍述”的名义,掌握大权,钳制天子,用条例司故事,在尚书省设讲议司,自任提举,用他的党羽吴居厚、王汉之等十余人为僚属,重要的国事,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调、尹牧,每事由三人负责。

所有决策,都出自讲议司。

采用冯澥、钱谲的建议,又废元祐皇后,罢去科举法,令州县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选官,在汴京城南建辟雍,为太学的外学,用以安置各地学者。

在天下推行方田法。

国家对江、淮七路茶实行专卖。

盐钞法被全部改变,凡是旧盐钞都不使用,富商大贾曾拥有数十万缗,一朝化为乌有,成为乞丐,更有甚者竟赴水或吊死。

淮东提点刑狱章縡见此情景对他们十分同情,于是上书说改盐钞法坑害百姓,蔡京大怒,免他的官;并铸当十大钱,陷害章縡所有的兄弟。

御史沈畸等因办案不合蔡京意,有六人被捕或削官。

陈馞之子陈正汇因上书触犯蔡京被处黥刑并流放到海岛。

蔡京像宋朝向南开辟黔中,建靖州。

辰溪徭反叛,杀了溆浦县令,蔡京悬重赏,招募能...

蔡京是什么人物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

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

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

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人物生平周旋两派蔡京于熙宁三年(1070年)登进士第,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

出使辽国回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此时他的弟弟蔡卞已是中书舍人,按规定,做官要以先后为序,蔡卞请求排位在蔡京之后,兄弟二人同时负责书写诏命,朝廷以此为荣。

蔡京被改为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元丰八年(1085年),群臣议立新君,蔡京附会蔡确,想害王珪并贪定策之功,没成。

司马光掌权,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臣僚们都担心太急迫,只有蔡京如约,使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没一人违反。

他到政事堂向司马光汇报,司马光高兴地说:“若人人奉法如君,有什么行不通!”不久,台、谏官说蔡京怀奸邪、坏法度,因此蔡京调到地方为知成德军,改知瀛州,调到成都。

谏官范祖禹论说蔡京不可用,于是改为江、淮、荆、浙发运使,又改知扬州。

经过在郓州、永兴军任官后,迁为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

绍圣初年(1094年),回到朝廷,任代理户部尚书。

章..又改变役法,设机构讨论,长时间不能决策。

蔡京对章惇说:“按熙宁役法实行,还有什么可议论的?”章惇同意,于是决定采用雇役法。

差役雇役两法,司马光、章惇不同。

十年间蔡京再历此事,易如反掌,蔡京与他们两人互相依仗而成就此事,有见识的人因而发现他的奸猾。

蔡卞为右丞,蔡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

文及甫一案出现,命蔡京追查处理,蔡京逮捕内侍张士良,命他讲出陈衍事状,就以大逆不道罪处理陈衍,刘挚、梁焘一起受到弹劾。

陈衍被诛杀,刘挚、梁焘也遭贬死,他们的子孙都被禁锢。

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被流放到远方。

蔡京觊觎执政的位置,曾布知枢密院,忌恨蔡京,暗地对宋哲宗说蔡卞已备位枢府,蔡京不能同时被提拔,只进宫为承旨即可。

几度沉浮元符二年(1100年),宋哲宗驾崩,端王赵佶登基,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即位,蔡京被罢官为端明、龙图两学士,知太原,皇太后命徽宗留蔡京完成修史工作。

过了几个月,谏官陈馞弹劾他与内侍交结,陈馞获罪被斥退,蔡京也被贬,出知江宁,蔡京很不满,拖延着不去赴任。

御史陈次升、龚夫、陈师锡相继议论他的罪恶,蔡京被夺去官职,让他提举洞霄宫,居住在杭州。

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到三吴访求名家书画、各种奇巧之物,在杭州住了几个月,蔡京极力巴结他,日夜陪伴他,凡是蔡京画的屏幛、扇带等物,童贯每天都送到宫中,并附上自己的评论,于是皇上开始留意蔡京。

太学博士范致虚一向与左街道录徐知常友好,徐知常认为符水出入元符后殿,是在预示着什么,范致虚进一步交结他,讲出他平日意向,说非让蔡京为相,就不能有作为。

不久,嫔妃、宦官也一起称赞蔡京,于是范致虚升为右正言,起用蔡京为定州知州。

崇宁元年(1102年),调蔡京知大名府。

韩忠彦与曾布不和,谋划荐举蔡京以自助,于是,蔡京仍为学士承旨。

徽宗有意修饰熙、丰政事,起居舍人邓洵武偏袒蔡京,做了《爱莫助之图》献给宋徽宗,宋徽宗才决定重用蔡京。

韩忠彦被罢相,蔡京为尚书左丞,不久,蔡京取代曾布为右仆射,诏命传下那天,宋徽宗在延和殿召见他,赐坐,对他说:“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承,两遭变更,国家大计还未确定。

朕想继承父兄的遗志,卿有何指教?”蔡京叩头谢恩,表示愿效死力。

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迁任左仆射。

绍圣绍述蔡京由放逐大臣被重新起用,一旦得志,天下人拭目以待,希望他能有所作为,而蔡京暗暗假托“绍述”的名义,掌握大权,钳制天子,用条例司故事,在尚书省设讲议司,自任提举,用他的党羽吴居厚、王汉之等十余人为僚属,重要的国事,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调、尹牧,每事由三人负责。

所有决策,都出自讲议司。

采用冯澥、钱谲的建议,又废元祐皇后,罢去科举法,令州县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选官,在汴京城南建辟雍,为太学的外学,用以安置各地学者。

在天下推行方田法。

国家对江、淮七路茶实行专卖。

盐钞法被全部改变,凡是旧盐钞都不使用,富商大贾曾拥有数十万缗,一朝化为乌有,成为乞丐,更有甚者竟赴水或吊死。

淮东提点刑狱章縡见此情景对他们十分同情,于是上书说改盐钞法坑害百姓,蔡京大怒,免他的官;并铸当十大钱,陷害章縡所有的兄弟。

御史沈畸等因办案不合蔡京意,有六人被捕或削官。

陈馞之子陈正汇因上书触犯蔡京被处黥刑并流放到海岛。

蔡京像宋朝向南开辟黔中,建靖州。

辰溪徭反叛,杀了溆浦县令,蔡京悬重赏,招募能杀辰溪徭...

宋徽宗是昏君吗?

2世纪最初的25年,是宋徽宗统治的年代。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

他以蔡京为宰相,同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

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农民革命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

了解辽朝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今北京),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

李良嗣向宋徽宗陈说辽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败,女真对辽恨之入骨,如能从登莱过海,与女真族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

宋徽宗对此非常高兴,又赐姓赵,开始了谋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动

当辽朝在金兵的进攻下,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联合女真夹击辽朝,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成熟。

于是,重和元年(1118 年)宋廷以买马为名,遣使从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

宣和二年(1120年)宋再遣赵良嗣等使金,遂与金订立“海上之盟”。

双方约定: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由宋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的州县由金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朝的岁币,照数送与金朝。

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结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

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

这样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

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宋朝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宋朝,却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

宋朝答应每年另交100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宋朝。

辽朝灭亡后,金朝最高统治集团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表现,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已经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遂即乘胜侵犯北宋。

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南下,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中府(今山西大同)进攻太原府。

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取燕山府。

两路约定攻下太原、燕山府后,西路军进出潼关北上洛阳与南渡黄河直向东京的东路军会师于开封城下。

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的宋朝军民的顽强阻御,长期未能攻下,东路军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兵遂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向东京进军。

宋徽宗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后,不敢亲自担当领导抵抗敌人的责任,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企图南逃避难。

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改明年(1126 年),为靖康元年。

这时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的罪恶,要求把他们处死,宋钦宗被迫陆续将蔡京等人贬官流放或处斩。

靖康元年正月,宋钦宗迫于形势起用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的防御。

李纲刚把京城守备设施布置就绪,完颜宗望所率金军就已兵临城下,向开封的宣泽门发起猛烈进攻。

李纲组织开封军民坚守城池与金军展开激战,把攻城的金兵击退。

完颜宗望见开封一时难以攻下,便施展“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宋钦宗原本就是一个畏葸惧战的昏君,便急忙派使者去金营议和。

完颜宗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 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

宋钦宗竟不顾一切,全盘答应完颜宗望的苛刻要求,下令在开封全城刮借金银运送给金军。

李纲坚决反对同金军议和,宋钦宗就以宋兵一次夜间出击金营失利一事,追究李纲的责任,下令罢免李纲,废掉李纲主持的亲征御营司,藉以向金人表示议和的决心。

宋钦宗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开封军民的愤慨,太学生陈东等在宣德门上书,要求复用李纲,罢免主张和议的李邦彦、张邦昌等人,几万人不约而同来到皇宫前,声援和支持陈东,要求宋钦宗接见,并砸碎登闻鼓,打死宦官几十人。

宋钦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纲,为尚书右丞,让李纲主持京城四面的防御。

这时宋朝各路勤王兵,约计20万人也已陆续赶到。

面对这种形势,完颜宗望知道以6万兵马孤军深入是难以攻下开封了,于是在得到宋钦宗同意割让三镇后,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军撤离开封北还。

完颜宗望北还,河北一线的战局虽暂时平静,而河东的战事却继续紧张进行着,从靖康元年二月至七月,宋军曾三次大规模入援太原,合计投入兵力40万人,均被金军击败,宋军主力耗折殆尽。

河北暂趋平静和河东战事胶着的军事形势,只是金军更大规模入侵的间歇。

然而,以宋钦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却...

《水浒传》张顺的绰号到底是什么?

一个叫“呼保义”。

“及时雨”的意思很好理解,作者在十八回介绍宋江时说:“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如土!人向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作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危。

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而“呼保义”是什么意思,书中没有交代。

多数读者也感到令人费解。

《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记载:“政和二年,易武阶官以新名,以旧官右班殿直为保义郎。

”涵芬楼本《说郛》卷三四《趋朝事类》官品说明,保义郎为武职中最低一级。

据此可以知道“保义”是宋代武官官名。

那么身为郓城县押司的宋江为什么叫“保义”呢?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六“朱氏盛衰”条记载朱勔死后,人们以谑词嘲讽其原先仗势发达的仆人:“叠假山,得保义,幞头上带著百般材气。

做模样偏得人憎,又识甚条制。

今日伏惟安置。

”又云:“做园子,得数载,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爱。

时将介保义酬劳,反做了今日殃害。

”与宋江大约同时的一位学者曾慥在《高斋漫录》一书中说:“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

”可见到了南北宋之交的时候,官爵已滥。

保义郎一职,尽人可得,已经到了与“贵人仆隶”相提并论的程度。

所以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记载宋徽宗与蔡攸等微服出游,被市中估人称为“保义”。

《挥麈录馀话》卷二云:“靖康间有士子贾元孙者,多游大将之门,自称‘贾机宜’;时有甄陶者,奔走公卿之前,以善干事,大夫多使令之,号‘甄保义’。

空青先生(曾纡)尝戏以为对云:‘甄保义非真保义;贾机宜是假机宜’。

”另外,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记有“寇保义卦肆”。

洪迈《夷坚志》载有“田保义”、“张保义”、“马保义”。

西湖老人繁胜录》记瓦市影戏有“尚保义”。

《梦梁录》卷二十记小说讲经史有“王保义”。

周密《武林旧事》卷四载有教坊乐部杂剧“保义郎王喜”,卷六诸色艺人有“徐保义”、“汪保义”。

可见“保义”这个称呼在当时使用之滥。

从民间流传,到《水浒传》的作者给宋江按上“呼保义”这个绰号,显然与塑造这个人物的性格有关。

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宋江赞词说:“不假称王,而呼保义。

岂若狂卓,专犯忌讳?”这几句话乍看起来语意模糊,但如果了解了两宋间“保义”这一称呼使用之滥,便不难明白,“呼保义”的“呼”是自呼的简词。

宋江自呼“保义”,实际是说宋江十分自谦,把自己说成是奴仆之流,而不像有些农民起义领袖那样,动辄就称王。

况且“保义”还有保护赵家社稷的忠义之意。

这与“狂卓”形成鲜明对比。

“狂卓”是指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卓老大,绰号“卓真龙”,这当然犯了“忌讳”。

从中可以看出从民间到作者在这一称呼上的爱憎观念。

正因为如此,赵宋王朝对农民起义和绿林盗贼进行招安也往往授予“保义郎”的名号。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0四:“海贼郑庆、郑广并补保义郎。

”《水浒传》第九十回写宋江征辽功成后,“加宋江为保义郎”,这虽然与其绰号吻合了,但已经去掉了其中自谦的成分,而变成了朝庭对忠义之士的肯定。

鲁智深的第一个绰号是“花和尚”,这个绰号最为人知。

早在宋代的《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中,就著录了题为《花和尚》的话本小说。

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赞》中,也写作“花和尚鲁智深”。

这说明从宋代起,鲁智深就以“花和尚”的绰号闻名于世。

那么这个绰号是什么意思呢? “和尚”一词是指鲁智深为僧人出身,这没有疑义,问题是“花”字如何解释。

宋元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前面冠以“花”字,如宋元笔记中出现的“花郑贵”、“花李郎”等。

王明清的《挥麈录》中,还记有一位满头插花,自称为“戴花和尚”的僧人。

为什么当时人们喜欢用“花”字放在名字前面,它是什么意思呢? 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日益发展壮大,代表市民阶层的许多观念开始受到人们的垂青和欣赏。

如人们把那些肆意女色而又跋扈横行的纨绔子弟称为“花花太岁”,象元杂剧《望江亭》、《燕青搏鱼》、《生金阁》人物科白中都出现过纨绔子弟自称“花花太岁”的例子。

这是当时用于人称的“花”字的第一种意思。

第二种意思既与第一种意思相联,又与纹身有关。

庄绰《鸡肋篇》中说:“……独张浚一军常从行在(按,指南宋首都临安,即今杭州),择卒之少壮长大者,自臂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

京师旧日浮浪辈以为夸。

”可见“花腿”是指京城中那些纹身的浮浪子弟。

所以在元杂剧《鲁斋郎》和《生金阁》中,都形容这种人物为“花腿闲汉”。

我们知道,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几位著名的纹身勇士之一(参看《〈水浒传〉写纹身的用意何在?》一篇),而他出家前又曾是一位放浪不羁的纨绔子弟“飞飞儿”(参看《鲁智深做过“提辖”和“廉访使”吗?》一篇),所以用“花和尚”这个名字既指明了他的僧人身份,又说明了他的纹身特征和放浪性格,更有一种“花...

端王即赵佶,历史上的宋徽宗,请搜集关于他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

展开全部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

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

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弟弟,宋徽宗像宋朝第八任皇帝。

他在位期间,重用蔡京、高俅、王黼、童贯、梁师成、汪伯彦、朱勔、李邦彦等奸臣,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

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爆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

《靖康稗史笺证》卷5《呻吟语》记:「二王令成棣译询宫中事:道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

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宜其亡国。

赵佶本来无机会继承大统,谁料宋哲宗二十三岁英年早逝,无子,故宋朝皇室由他的弟弟寻找继承人。

本来哲宗弟以大宁郡王赵佖最长,惜患有眼疾不能继位,故以当时封为端王的赵佶继承大统。

宰相章惇当时反对赵佶继位,反而建议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赵似,但向太后支持赵佶继位,故赵佶顺利成为大宋皇帝。

赵佶在位期间,“妄耗百出,不可胜数”,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开封府,修建园林宫殿,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3],激起各地民变。

其中以新党蔡京任丞相与宦官童贯为将军所引致的问题最严重。

赵佶继位的时候,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认为其轻佻不可以治国,但向太后力荐,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六》)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这是赵佶统治政权的开始,在位共二十五年。

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

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

金军南下攻宋。

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独创“瘦金体”书法诗书画印四结合[1] 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

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

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

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

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诗帖》、《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宋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

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

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

有词集《宋徽宗词》。

徽宗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

即位以后,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

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

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

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

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

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

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芙蓉锦鸡图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

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宋徽宗本人的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

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

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

李纲 《六幺令》 赏析

六 幺令展开全部 【宋】李纲 次韵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1)《碧鸡漫志》:《六幺》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

或云,此曲折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

(2)次韵:步韵,和诗时用原诗的韵作诗。

(3)贺方回:即贺铸 (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

(4)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5)苒苒(rǎn rǎn) (6)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喻指环境险恶、困难。

途远:路途遥远。

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非短。

【作者】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

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

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逼近京师汴京,纲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号召各路勤王。

高宗即位,拜右相,上十议,力主抗金,为黄潜善所沮,罢至鄂州居住。

绍兴二年,除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又多次被罢黜。

绍兴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次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谥忠定。

《宋史》有传。

有《梁奚谷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有《梁奚谷词》一卷。

存词五十多首,其七首咏史词很出色,内容生动,形象鲜明,风格沉雄,气势劲健。

作者借古喻今,充满了抗战豪情和爱国赤心。

嘉熙元年刘克逊跋其词,谓“豪宕沉雄,风流蕴藉,所谓进则秉钧仗钺,旋转乾坤,不足为之泰;退则短褐幅巾,徜徉丘壑,不足为之高者”。

要理解李纲这首词中的思想感情,先要对他的政治立场和生活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李纲的一生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是著名的抗战派代表人物之一。

早在宣和七年,金兵进犯,宋徽宗惊慌失措,急于逃避时,李纲曾刺臂血上书,力主抗战。

宋钦宗以李纲为兵部侍郎,后为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李纲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

(《大金国志》)主和派李邦彦等罢李纲以谢金人。

南宋高宗即位,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积极备战,敌不敢犯。

后因高宗听信投降派谗言,李纲在位仅七十五天,又被罢免贬斥。

到绍兴二年(1132),才被任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徙洪州。

晚年虽被起用,乃系外任,已无权过问朝政。

由李纲的一生经历,可见他随着朝廷和战两种势力的激烈冲突,在他的宦海生涯中掀起了狂涛巨浪,他也在这起伏不定的浪涛中浮沉。

一腔忠贞愤懑的爱国热情就倾注于词中了。

这首《六么令》大概是在南渡初期,李纲遭到贬谪后作的。

借金陵怀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

上片写金陵怀古。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千里长江,滚滚东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

杜甫就曾经感叹“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苏轼也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李纲对此,自不免兴起怀古之情。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

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

《玉树后庭花》是当时淫靡之音的代表。

歌声的沉寂标志着陈朝的灭亡。

几杵疏钟,时断时续,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唤起人们“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感觉,从时间与空间上构成特定的情境。

想当年,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曾建都建康(金陵,今南京市),国祚都较短暂。

六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君主都胸无大志,穷奢极侈,不图振作,淫乐无度,终于导致了六朝一个接一个地覆灭,如同梦幻。

晚唐诗人李商隐深有感概地说:“三百年间同晓梦”(《咏史》),韦庄也曾叹息“六朝如梦鸟空啼”。

(《台城》)所以,词中感叹“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时光流驶,岁月惊心,如今,因年代久远,战争的痕迹已经泯灭了,豪华销尽了,“六朝旧事随流水”(王安石《桂枝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几见银蟾自圆缺”。

银蟾,指月亮。

作者认为只有天上的明月,阅尽人间的改朝换代,盛衰兴废,不管“歌沉玉树”,“繁华销尽”,她照样年年月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她,是历史的见证。

这意思和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颇相类似。

上片的怀古不是为怀古而怀古,不是为六朝的覆灭唱挽歌。

在怀古的背后,寄托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提供的历史教训,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以六代兴亡作为历史的镜子,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

其忠贞之情,可昭日月。

下片即景抒情,“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森,茂密;发,指毛发。

《江树森如发”,指江树茂密如发。

“潮落”二句由上片写景怀古过渡到下片的即景抒情。

鄱阳临近鄱阳湖,湖水流入长江,联系到上文的“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因而联想到“潮落潮生”,自己也心潮起伏,心事浩茫。

想到自己屡遭贬斥,身为迁客,有谁怜惜我“老大伤名节”呢?“老大伤名...

关于浪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展开全部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乘风破浪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

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

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

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大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去掉杂质。

在大浪中洗净沙石。

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放浪形骸 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风吹浪打 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风口浪尖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风平浪静 指没有风浪。

比喻平静无事。

浮花浪蕊 指寻常的花草。

比喻轻浮的人。

浮踪浪迹 浮:飘浮;浪:流浪。

飘浮不定的踪影,到处流浪的足迹。

比喻四处飘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赶浪头 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后浪推前浪 江水奔流,前后相继。

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象后浪推动前浪一样,不断前进。

惊涛骇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浪蝶狂蜂 轻狂的蜂蝶。

比喻轻狂的男子。

浪迹江湖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浪迹萍踪 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浪子回头 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浪子宰相 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

萍踪浪迹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

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铺张浪费 铺张:讲究排场。

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

推涛作浪 作:兴起。

推动波涛,掀起浪头。

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无风不起浪 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无风起浪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

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无风三尺浪 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掀风鼓浪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兴风作浪 兴、作:引起。

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

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谑浪笑敖 形容戏谑笑闹。

游蜂浪蝶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白浪掀天 掀:翻腾。

形容风大浪高。

沧浪老人 指隐者、渔父。

长江后浪推前浪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

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趁波逐浪 犹随波逐流。

形容奔波;颠沛。

乘风兴浪 比喻趁机挑起事端。

冲风破浪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放浪不羁 羁:约束。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放浪不拘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同“放浪不羁”。

放浪无羁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同“放浪不羁”。

放浪无拘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同“放浪不羁”。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愤风惊浪 指狂风骇浪。

浮笔浪墨 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浮迹浪踪 指行踪不定。

骇浪惊涛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后浪催前浪 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动或替换陈旧的事物,不断前进。

惊风骇浪 比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惊涛巨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同“惊涛骇浪”。

惊涛怒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同“惊涛骇浪”。

鲸波怒浪 犹言惊涛骇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鲸波鼍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同“鲸涛鼍浪”。

鲸涛鼍浪 犹言惊涛骇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骏波虎浪 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狂风恶浪 恶浪:凶猛的浪头。

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

狂蜂浪蝶 比喻轻薄放荡的男子。

狂涛骇浪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

狂涛巨浪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

同“狂涛骇浪”。

浪蝶游蜂 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男子。

浪迹浮踪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

浪迹天下 浪迹:到处流浪。

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浪迹天涯 浪迹:到处流浪。

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浪酒闲茶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浪蕊浮花 指寻常花草。

浪子回头金不换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磊浪不羁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同“磊落不羁”。

龙江虎浪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无风生浪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

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同“无风起浪”。

无风作浪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

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同“无风起浪”。

逆风恶浪 比喻险恶的形势。

飘萍浪迹 飘:飘浮;浪:流浪。

飘浮不定的踪影,到处流浪的足迹。

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

破浪乘风 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同“乘风破浪” 劈风斩浪 指冲破风浪。

平风静浪 风平浪静。

多以喻平静无事。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

随波逐浪 ①颠沛的样子。

②谓同行同止。

③随着波浪飘荡。

④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

随风逐浪 ①奔波;颠沛。

②犹言随大流。

谑浪笑傲 形容戏谑笑闹。

逐浪随波 逐浪:追逐浪潮;随波:随顺波流。

喻指一个人缺乏主见,总是随顺时尚,人云亦云。

作浪兴风 掀起风浪。

比喻制造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