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望江南 超然台作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此词作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 赏析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

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此词作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 赏析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望江南又名《忆江南 》、《梦江南》、《江南好》。

《金奁集》入南吕宫。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宋人多用双调。

词作鉴赏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句以春柳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

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寒食,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

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

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

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

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

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请从“情”或“景”的角度对这首词做一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诗词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诗带拼音

展开全部 wàng jiāng nán ·chāo rán tái zuò望江南·超然台作cháo dài :sòng dài朝代:宋代zuò zhě :sū shì作者:苏轼chūn wèi lǎo ,fēng xì liǔ xié xié (siá)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shì shàng chāo rán tái shàng kàn ,bàn háo chūn shuǐ yī chéng huā 。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yān yǔ àn qiān jiā 。

烟雨暗千家。

hán shí hòu ,jiǔ xǐng què zī jiē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xiū duì gù rén sī gù guó ,qiě jiāng xīn huǒ shì xīn chá 。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shī jiǔ chèn nián huá 。

诗酒趁年华。

...

望江南超然台作作者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

【从词的字数多少看,《望江南·超然台作》属于词中的】作业

(1) 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

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2)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1)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4分

急求:1在《大堰河

一口气八个问题啊。

一: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

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二: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词中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三:绝句 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讽刺当时新党中的章惇、曾布、蔡京等人巧舌如簧,蒙蔽君听,排斥异己。

以现实主义精神表达对现实政治的深切关注,道潜是一位出家人,却仍然不能忘怀现实。

四:作者有误:出自作者 唐 孟浩然五: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总的一句话:即行善必有福报。

此庵虽虚,然宴坐其中,青山绿水,纷至沓来,何虚之有?然惟其虚,才能包纳万境,吞吐万象,这里鲜明地体现了事物的辩证法,形象地说明了佛家的“空”观。

《坛经》中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

”也就是诗中所表达的意思。

六: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典型的律诗律诗起承转合的精彩运用;因为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七: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但难掩内心的孤寂.八: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

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望江南超然台作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

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纪年录:“乙卯,于超然台作望江南。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