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清照必备诗词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字,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

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

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旧游之作。

描叙作者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

开篇用“常记”二字点出所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历久不忘。

“沉醉”言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

词中通过对小溪、亭台、藕花、鸥鹭等等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误入”、“争渡”、“惊起”几个动词的连续运用使词意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整篇词的语言浅俗,通篇白描,风格清新自然,虽为易安早期词者,然已尽显能者之风。

这首《如梦令》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一瞬间,主人公沉醉于酒,亦在山水之间,情真兴逸。

“争渡”一节,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以及当时情形下自然流露出的急切之容。

“惊起一滩鸥鹭”仿佛看到暮色中白鸟纷飞的瞬间景色。

景色清新迷人。

灰暗的暮色与白色的飞鸟形成强烈的反衬,突显了立体空间中的灵动感。

而船划,鸟飞又同时衬托了溪亭野景的幽静,这种动静之间的相互包容与自然切换,将种种的不调和与矛盾如交响乐般,在各种旋律中向不同的方向伸展,最终回归统一,由不和谐,达到更大层面的和谐。

所有这一切最终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真实生活场景。

有关李清照的诗词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浣溪沙·髻子(李清照)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浣溪沙(李清照)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临江仙(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念奴娇(李清照)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永遇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见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菩萨蛮(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孤雁儿(李清照)世人作梅诗,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楼春(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长寿乐(李清照)微寒应候[2],望日边,六叶阶蓂[3]初秀。

爱景[4]欲挂扶桑,漏残银箭[5],杓回摇斗[6]。

庆高闳[7]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8]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9]玉酎[10]。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点绛唇(李清照)蹴[1]罢秋千,起来慵整[2]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3],袜刬[4]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

关于李清照的诗词体会

两首《如梦令》的赏析 【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1,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2 争渡, 争渡3, 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

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

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这...

诗词李清照全集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朝诗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诗词全集: 《夏日绝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如梦令》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武陵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翻译】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去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一剪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在这盼望着)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http://www.slkj.org/a/liqingzhao.html,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声声慢》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醉花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

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忆秦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翻译】 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

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

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

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

《鹧鸪天》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柳永。

其古诗全文如下: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翻译】 夜幕降临,倏忽间清风吹散了薄烟,在窗棂竹帘之外,渐渐升起了一轮明月。

因畏路途杳杳更忧人心未合,即使能结同心,恐不能同处一地。

情义绵绵,思绪翩翩。

剪不断,理还乱。

云儿啊,再回去只怕了无踪迹(认...

李清照的诗

展开全部 李清照诗词选 卷一:词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

双调,四 十一个字,上片三韵,下片四韵。

袜(“划”字左边多一横 ,念“铲”音),没穿鞋,只穿袜子走。

李后主词:铲袜步 香阶,手提金缕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唐庄宗有曲:如梦, 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

“沙”亦可 作“纱”,也可叫 “浣纱溪”。

双调,四十二个字。

有平 、仄两体,此为五平韵。

江梅,范成大《范村梅谱》云:遗 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 ?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 月初斜,浸梨花。

注:怨王孙,此牌变体多,这里用了双调,五十二个字 ,上片二仄二平韵,下片三仄二平韵。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 也,著意过今春。

注:小重山,又名“小重岭”。

双调,五十八个字,八 平韵。

“花影”一句,念来满嘴沁香。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现在阳光从天窗下来,却又下着雨,一只鸟雀在笃 窗户,知否?知否?就是喝水也难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清照等明诚归来,我们也在等,只不过连我们自己 都走远了,注定地等,在注定的远走中,失落。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 十个字,六平韵。

每一次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句,不能 自已。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

见附 录《学诗谩有惊人句》一文的欣赏。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 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 剪。

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

《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

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 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 明朝风不起。

注:玉楼春,又名“西湖曲”,双调,五十六字,六仄 韵。

《花草粹编》和《历代诗余》都题作“红梅”,这首咏 梅,不如上面一首。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 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 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这首也是写梅花。

雪中梅花历来写的人很多,但大 多着眼于“寒梅傲雪”之类的意境,易安写来却是美艳娇嫩 的梅花。

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欢的花。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 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 ,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 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 ,疏影尚风流。

注:满庭芳,又名“锁阳台”,双调,九十五字,上片 四平韵,下片五平韵。

《花草粹编》中题作“残梅”,又是 一首咏梅词。

这首长,有几个典故。

临水登楼:一指陶渊明 在《游斜州》序中所写“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州,....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又指建安诗人王粲在荆州登当 阳县城楼作《登楼赋》。

何逊在扬州:南朝诗人何逊在扬州 (现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书记,有诗《咏早梅》“兔 园标节物,惊时最是梅”。

杜甫有诗:“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

扫迹难留:《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中有“乍低枝而扫迹”;杜诗有句:“山林迹如扫”。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 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酉縻〕。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 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

李清照最著名的诗是什么?

李清照诗词选 卷一:词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

双调,四 十一个字,上片三韵,下片四韵。

袜(“划”字左边多一横 ,念“铲”音),没穿鞋,只穿袜子走。

李后主词:铲袜步 香阶,手提金缕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唐庄宗有曲:如梦, 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

“沙”亦可 作“纱”,也可叫 “浣纱溪”。

双调,四十二个字。

有平 、仄两体,此为五平韵。

江梅,范成大《范村梅谱》云:遗 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

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 ?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 月初斜,浸梨花。

注:怨王孙,此牌变体多,这里用了双调,五十二个字 ,上片二仄二平韵,下片三仄二平韵。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 也,著意过今春。

注:小重山,又名“小重岭”。

双调,五十八个字,八 平韵。

“花影”一句,念来满嘴沁香。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现在阳光从天窗下来,却又下着雨,一只鸟雀在笃 窗户,知否?知否?就是喝水也难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清照等明诚归来,我们也在等,只不过连我们自己 都走远了,注定地等,在注定的远走中,失落。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 十个字,六平韵。

每一次读到“花自飘零水自流”句,不能 自已。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

见附 录《学诗谩有惊人句》一文的欣赏。

〔歹带〕人娇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 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 剪。

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歹带〕(ti4)人娇,双调,六十四字,八仄 韵。

《花草粹编》题作“后庭梅花开有感”。

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 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 明朝风不起。

注:玉楼春,又名“西湖曲”,双调,五十六字,六仄 韵。

《花草粹编》和《历代诗余》都题作“红梅”,这首咏 梅,不如上面一首。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 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 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这首也是写梅花。

雪中梅花历来写的人很多,但大 多着眼于“寒梅傲雪”之类的意境,易安写来却是美艳娇嫩 的梅花。

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欢的花。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 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 ,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 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 ,疏影尚风流。

注:满庭芳,又名“锁阳台”,双调,九十五字,上片 四平韵,下片五平韵。

《花草粹编》中题作“残梅”,又是 一首咏梅词。

这首长,有几个典故。

临水登楼:一指陶渊明 在《游斜州》序中所写“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州,....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又指建安诗人王粲在荆州登当 阳县城楼作《登楼赋》。

何逊在扬州:南朝诗人何逊在扬州 (现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书记,有诗《咏早梅》“兔 园标节物,惊时最是梅”。

杜甫有诗:“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

扫迹难留:《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中有“乍低枝而扫迹”;杜诗有句:“山林迹如扫”。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 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酉縻〕。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 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

【一首李清照诗词的赏析】作业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总体而言,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却已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如话,而意境含蓄丰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驾驭语言、剪裁篇幅、开创意境的高超艺术技巧”.《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笔者以为评述恰当

学生古诗词必备80首中的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1、《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0、《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2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5、《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6、《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7、《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时得秋霜?28、《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0、《绝句其二》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1、《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32、《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3、《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4、《绝句其一》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5、《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8、《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9、《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0、《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2、《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3、《塞下曲》唐·卢纶 其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4、《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5、《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6、《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

李清照元宵节诗词

展开全部 3、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

它写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

此词写的不是她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

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

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好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就从东方升起来,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低空,太阳却象是熔开了的金块,一步步沉落下去,景色真是美丽极了。

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

可是,她却别有心事。

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问号,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怀而发出的问号。

下面再写两景,点明春天。

“染柳烟浓”,便透出暖和的春意。

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

“吹梅笛怨”,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凄怨。

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这时节,到底有多少春意呵?”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这个疑问又恰好反映了她垂暮之年的心境。

下面似是一邀一拒的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邀请她外出的人说的:“难得的元宵节,还碰上难得的好天气,还是到外面玩玩吧!”可她是怎样回答的?“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一场风雨吗?”这时候她的心情实在不便明说,只好临时拿这句似有理似无理的话来搪塞。

然而这话又正好反映了她经历了国家和个人的巨劫之后,自此便怀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了。

以上三个问号,确能真实地写出作者晚年的心境,同早年(例如反映在《念奴娇》里的)那种受不了寂寞的心情相比,一动一静,非常鲜明。

于是她终于推辞了朋友们的殷勤邀请。

看来,“香车宝马”是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

李清照晚年在杭州虽然生活贫困,但名气还是有的。

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

不过她终于谢绝了这番好意。

到了下片,换头是进一步说明自己不去玩赏的理由。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中州”原指河南省一带,这里专指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市);“三五”原指农历月的十五日。

古诗:“三五明月满”,可见自古就有这种说法。

这里则专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的灯节。

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

如今虽然老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

“铺翠冠儿”是嵌插着翠鸟羽毛的女式帽子,当时富贵人家流行这样的穿戴。

“捻金雪柳”,是在雪柳(一种纸或绢制成花样的饰物)上加金线捻丝,这也是富贵人家才有的。

“簇带”即插戴。

“济楚”等于说整齐端丽。

她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来。

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

“风鬟霜鬓”四字原出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乱。

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出去”。

(怕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凡云怕见,犹云怕得或懒得也。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束得好象很平淡,可是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人老了,懒得动弹了。

”这是一层意思。

“经历多了,大场面都不知见过多少,如今怎么及得上旧时呵!”这是又一层意思。

“自己这样的身世,有什么心情同人家玩儿呵!”又是一层意思。

作者满腹辛酸,一腔凄怨,通过这平淡的一句,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

4年级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 雨 知 时 节,飞 在 青 云 端,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曲 项 向 天 歌。

9.凉州词 (唐)王翰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阴 山 下,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新课标)1.江 南 (汉乐府)江 南 可 采 莲,莲 叶 何 田 田!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鱼 戏 莲 叶 西,鱼 戏 莲 叶 南,鱼 戏 莲 叶 北。

2.敕勒歌(北朝乐府)敕 勒 川,花 落 知 多 少,笼 盖 四 野。

12.鹿 柴 (唐)王维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疑 是 地 上 霜.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3.咏鹅 (唐)骆宾王鹅 鹅 鹅。

18.赠汪伦 (唐)李 白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27.枫桥夜泊 (唐) 张继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28.游 子 吟 (唐)孟 郊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29.江 雪 (唐)柳宗元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青 箬 笠, 绿 蓑 衣,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31.塞下曲 (唐)卢 纶月 黑 雁 飞 高,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锡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3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离 离 原 上 草,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萋 萋 满 别 情。

35.池 上 (唐) 白居易小 娃 撑 小 艇,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

36.忆江南 (唐) 白居易江 南 好,风 景 旧 曾 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春 来 江 水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

3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蓬 头 稚 子 学 垂 轮,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38.悯 农 (唐)李绅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

39.悯 农 (唐)李 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40.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松 下 问 童 子,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云 深 不 知 处。

41.山 行 (唐) 杜牧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42.清 明 (唐)杜牧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43.江南春 (唐) 杜牧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44.乐游原 (唐) 李商隐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45.蜂 (唐)罗隐不 论 平 地 与 山 尖,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

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后,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46.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江 上 往 来 人,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出 入 风 波 里。

47.元 日 (宋) 王安石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48.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钟 山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49.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茅 檐 长 扫 净 无 苔,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浓 妆 淡 抹 总 相 宜。

52.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53.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54.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生 当 作 人 杰,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不 肯 过 江 东。

55.示 儿 (宋) 陆游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57.四时田园杂兴(1) (宋) 范成大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58.四时田园杂兴(2) (宋) 范成大梅 子 金 黄 杏 子 肥,麦 花 雪 白 菜 花 稀。

日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