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煜不同时期诗词



关于李煜的诗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

关于李煜的诗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

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当然,还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菩萨蛮》)这样偷情诗,也是十分有名的。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

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

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李煜亡国后的诗词

展开全部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吃喝不愁,但身份毕竟不同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这方面有三首词最具代表性. 其一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二是《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其三是《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一般的诗词,不是太通俗,就是太晦涩,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可以说,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试比较纳兰容若词李清照词李煜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毛泽东的诗词和李煜诗词的区别

李煜是南唐后主,他所处的南唐与中国历史上的唐朝并不是一个概念。

我先简单理顺一下历史顺序,你就清楚唐与南唐的区别了: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渐衰退,唐末的藩镇割据加快了它的分崩离析。

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纷乱割据时期,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指的是五个很短的朝代,大都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而“十国”,指的是与五代同一时代并称的位于长江流域的十个小朝廷,南唐便是其中的一个,大致从公元937年起至975年止,历经三个皇帝,李煜便是南唐的末代皇帝。

至于南唐为什么会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历史发展的经络来看,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五代十国的创建人大都是唐末的节度使,由于当时的节度使权力过大,在从割据走向分裂的演变过程中,节度使们自然就演变成为皇帝。

经过五十多年的纷乱割据之后,北宋逐渐统一中国,五代十国宣告结束

五代十国只是唐朝与宋朝之间的一个短暂过渡阶段,南唐也摆脱不了最终大一统的命运,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你所说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他诗词里面描写他皇帝前后的快乐与悲伤是怎么样的一个写作过程”这个提法是不确切的。

李煜诗词风格变化的分水岭不应该是他当皇帝前后,而是在南唐亡国前后。

南唐亡国前后他的诗词风格截然不同,这点,中国文学史上已经早有定论。

我也很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对于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个皇帝,由于他经历了南唐繁荣、衰落、亡国这样一个过程,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快乐与悲伤两种不同风格,也是在所难免。

在战乱纷飞的五代十国时代,偏安江南的南唐经济比较繁荣,很多文人雅士相继来到这里避乱。

而南唐的统治者又比较喜爱文学,因此南唐逐渐成为一个诗词的中心地带。

李煜前期的诗词主要是宫廷生活的反映,里面欢歌醉舞的成份很多,词藻较为华丽,基调也比较欢快。

这段时间的此作,虽说艺术造诣很深,但我不太喜欢这种风格。

亡国之后,由于身份的变化和生活的变故,他的词风变化很大,脱去了宫廷生活气息和脂粉气,很多作品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伤。

你可以也看得出来,他在词中透过念念不忘的故国,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愁绪,里面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婉和凄切。

我非常喜欢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一直觉得李煜后期的词作具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在我看来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词人所不能比拟的。

你如果读一读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读后仔细品味一下,应该是一种精神享受。

请简谈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李煜的生平与创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南唐后主。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大国,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共历三主,先主李升时国势强盛,一度管辖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东部大片地区,至中主李璟后期国势渐衰。

李煜即位后,北方的后周政权已被北宋取代,赵匡胤野心勃勃,欲图统一,先后灭掉了荆南、后蜀、南汉等国,对南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面对来自北宋的压力,李煜一方面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感到忧虑不安,每年不得不向北宋进献大量的金银贡物以讨取宋太祖的欢心,致使府库空虚,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却又浮华奢侈,极尽享乐,终日在深宫中歌舞饮宴、纵情声色。

其在位15年,既不关心百姓的疾苦,也不整顿军备,只图一时之苟安。

然而,宋太祖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语),开宝七年(974),北宋曹彬举兵南下渡江,围困金陵,次年城破,李煜肉袒出降,做了俘虏,被押送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封以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的虚衔,在囚禁中度过了三年“以泪洗面”的日子。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命人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其为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李煜时年仅42岁。

李煜在政治上固然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同时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不但工于书法,擅长绘画,精通音律,而且在诗、词、文各方面均有一定的造诣,其中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其词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南唐亡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以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为主,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

也有一些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清平乐》(别来春半)、《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等;后期的词则更多地是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抒发亡国的哀痛,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等。

学术界评价李煜的词,多认为其前期的创作题材狭窄,风格香艳,与“花间派”并无二致,因而毫无可取,更谈不上什么成就,奠定李煜词坛地位的是其亡国被俘以后的作品。

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多少有些片面,人们至少不应对李煜前期的创作全盘否定,也不应将其前后两个时期截然分割开来进行评价。

事实上李煜创作成就的取得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时期只是题材和风格不同而已,不能只看到后期的半个李煜,而应该对他的创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只有这样去评价李煜在词史上的贡献与地位才是正确的。

二、李煜对词的开拓与成就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即歌词之意。

清人宋翔凤《乐府余论》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这表明它是一种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诗体。

关于词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看法。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

”认为隋代就开始有词了,这一说法较为可信。

早期的词起自于民间,如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共160多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民间的作品。

中唐时期,开始有文人学习民间词,创作了一些带有民歌色彩的作品,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诗人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写边塞风光;刘禹锡的《竹枝》:“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写相思闺怨;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写江南美景等。

这些早期的文人词清新活泼,大多仍带有浓郁的民歌情调。

但到了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开始远离了民歌清新质朴的传统,逐渐成为皇家贵族和士大夫在花间樽前娱宾遣兴的工具,崇尚以华糜的文辞来描摹妇女的体态和风情,无病呻吟地抒发其花前月下之幽思闲愁等。

以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为代表的花间词派的作品可谓此类文人词的代表,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 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刚刚睡醒,懒理晨妆的一副娇滴滴的慵倦情态;顾夐的《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描写的则是女子孤枕独眠的相思幽怨。

花间词人的作品内容风格大抵与此类同。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

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由于内容...

一句恰当的话形容李煜

用“粗服乱头”来形容李煜的词最恰当不过。

每每细读李煜的词作,不无觉得是在翻阅着一个帝王的成长与血泪史。

从最初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到《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从一个江南大国的皇子,南唐属国的皇帝,沦为破国亡家的降臣,四十二年间,李煜仿佛是做了一个繁华但又凄凉的梦。

在这一场梦中,虽没有身为帝王应有的魄力,但为后人留下了为数不多却堪称是词坛不朽的词作,国后的词作尤其是其亡国后的词作。

李煜的词作在词坛上的影响力,不亚于唐朝杜甫。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晚清王鹏运亦在《半塘老人遗稿》中所说:“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 李煜的亡国后的词作,从字里行间不无透露着真率的情绪与血泪的倾述。

因为真率,所以他的倾述毫无做作,因而即使是了了数语,亦能让人忘却他是一个亡国帝王,只记得他是一个词中的苦情者。

在词作中,李煜是如何将性情中的真率融入不幸的命运遭际中,使得词的情感深度加深,词境与众不同?本文将对李煜亡国后词作进行探究分析。

一、巧用白描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用“粗服乱头”来形容李煜的词最恰当不过。

细读李煜的词,不难发现,他极少用典,而多用平直的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丝毫没有减少李煜词作的风彩,反而更显出他的“神秀”(王国维),因而使得他的真率和血泪自然流露。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就是体现其白描手法的很好例子。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整首词共写了16种意象,通过对这16种意象的描写串联,将一副帝王与繁华盛景作最后告别的迷烟袅袅、欲语无言的别离图形象地描写出来。

全词不着一字华丽修辞,更无重文叠字,一切都是娓娓道来,全无人工砌凿痕迹。

这就是李煜的过人之处。

词中“樱桃”、“金粉”、“凤凰儿”等意象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再熟悉不过的,因而运用起来如鱼得水。

意象的串联,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帝王对过往酒醉金迷生活的不舍,对从此成为阶下囚的恐慌。

回首恨依依,不是恨人,只是恨从此太平不在。

在自己命运如直坠地狱的时刻,李煜似乎没太多的顾忌,只是一如既往地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心绪,沿袭了自己一贯的写词作风,真率之至。

真率之余,却又不可忽视其中的化不开的愁去惨淡。

如果说《临江仙》是意象的白描,那《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就是其感情的白描。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他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几曾识干戈”,试问世上有几个帝王敢如此呼出这样一句辩解?只有李煜,只有他才敢如此。

面对国破家亡,自己的无力回天,归为一句“几曾识干戈”。

我们即痛恨他的无能,未能深识亡国的本质,但又只能报以一个叹息。

“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这两句李煜的性情写真,后人多为不予赞同,认为这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风貌。

他生来本是词人,而不应是帝王。

而又因他的真率,让我们在叹息之余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怜惜。

二、比喻——化虚为实 运用比喻手法,往往能够使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情、之物能够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愁,本是人的一种情感,无形无影,但是在李煜的词中,我们却能真切地感知。

这得益于李煜在词中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相见欢》中,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离愁是什么,恐怕纵是千言万语也无法说清。

于是李煜就干脆把这离愁在心里的纠结比喻成某样可感的事物,剪不断,理还乱,成了他感情的真实表达。

而这愁到底是比喻成了什么,李煜并没有明说。

因为已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对于一个曾经的帝王,有什么能比成为阶下囚,被独自幽禁在清秋深院中更耻辱。

平常、朴素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现了深刻而真挚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个和谐完美的艺术整体,让我们看到了的一个帝王的无奈的凄苦。

字里行间,没有丝毫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也没有这个必要。

再看被大多数人认作是李煜的绝笔之作《虞美人》中对愁的刻画。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去国之痛,失国之悲,亡国之恨,这一切都融入一江春水中。

李清照《武陵春》中把愁寄予在“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相比之下,李煜的愁来得更加猛然,因为是一江的春水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

而且,一江春水向东流,又有让人有过往一去不复返,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神来几笔,却有语浅情深的艺术效果,是因为他敢于真率地披露自己的真实感受。

...

李煜的独上西楼是什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体裁】:词【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前言】: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是作者被囚与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赏析】: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话外音】: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集评】: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

“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

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

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

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

下片,因景抒情。

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

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

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古代诗词的发展

展开全部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

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阮籍的82 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

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 “左思风力”之称。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 “大小谢”。

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