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陈寅恪诗词最好



民国哪位诗人的诗歌写的最好 唐代虞世南[558-638] 80岁 卢照邻[635-695] 60岁吗? [罗约626-684后] 58岁? [650-676] 26岁的王勃? 杨炯[650-693?

民国哪位诗人的诗歌写的最好

唐代虞世南[558-638] 80岁 卢照邻[635-695] 60岁吗? [罗约626-684后] 58岁? [650-676] 26岁的王勃? 杨炯[650-693? 43岁? 徐zhangruo [660 - 720] 60岁吗? 孟昊然[689-740] 51岁 李白[701一762] 61岁 杜甫[712-770] 58岁 李贺[790 - 816] 26岁 杜牧,[803 - 852] 49岁 元稹[779 - 831] 52岁 温庭筠[812-866] 44岁 规范[608-664] 56岁,贞观学者 杜审言[645? - 708]咸亨学者,杜甫的祖父。

王伟? ---- 761],新世纪的学者。

张骥[766 - 830] 64岁,贞元进士; 王建约766 - 830] 64岁,日历学者 白居易[772 - 846] 74岁,贞元进士。

柳宗元[773 - 819] 48岁,贞元进士。

韩国多[768 - 824] 56岁,的贞元学者。

李商隐??[约813 - 约558] 45岁?新世纪的学者。

民国以来,有哪些古体诗,五言七言?好想看看,求网友帮忙列出几首...

民国诗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除了胡汉民、谭延闿等政要,民国时每一个有根底的学者,因为都曾经受过系统的旧学训练,不但几乎人人能够做旧体诗词,而且质量都很高。

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钱仲联等最近几年方有大名的诗家除外,随便举几个刚有专集出版而尚未为一般读者熟知的人物,如《忍寒楼诗词歌词集》的作者龙榆生,《玄隐庐诗》的作者潘伯鹰,《还轩词》的作者丁宁,谁的作品不是格律谨严、技巧纯熟?读《陈垣来往书信集》,意外发现了谭家菜的创始人谭祖任的两首七律,情韵深厚堪为老手,但其存留的作品很可能也就只有这两首了。

尽管如此,谭祖任还是幸运的,其他至今无人知晓的民国诗人正不知凡几。

与上述诗人对照,“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然不能算诗家应有之吐属。

柳亚子先生负有重名,据说是“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但那厚厚两巨册的《磨剑室诗词集》证明这种评价实在只是泛泛之语。

以我个人的私见,柳诗容易误导后世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诗歌功能的畸变。

诗歌本为抒写心灵之载体,而在柳氏这儿,因为他腹笥太富,太熟于诗,做个七言八句毫不为难,于是诗歌几乎成为日常交际应酬之工具,大多数作品只能说是“用韵语说话”了。

求——张昌华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原文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一)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

他的治学观点,认为文化超越于政治经济民族之上。

因此,在治史实践中他追求这种“超越”。

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文的研究卓尔不群。

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此话未必妥帖,但不失为一家之说。

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论再生缘》和《元白诗笺证稿》都将传之于后。

在政治上,“在解放前夕国共两党对峙时,他似乎更不喜欢国民党”,对“八一九”清华大搜捕深为反感,在教授的某些反蒋宣言上,他也签名。

学生被捕,他立即表示愿意保释。

1947年国民党以防共为名,在北平搞大搜捕,北平十三位大学教授联名宣言强烈谴责这一行为,他是列名者之一。

1946年他身体不好,梅贻琦劝他休养一两年再上课。

他不肯:“我拿国家薪水,怎能不干活!”朴素的语言,反映了他忠于国家民族的崇高精神

陈寅恪是诗人,他往往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冒险从香港回大陆,在海上吟有“万国兵戈一叶舟,故邱归死不夷犹”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眷念与热爱。

1957年元旦,他撰新春联:“万竹竞鸣除旧岁,百花齐放听新莺。

”当是对党的“双百”方针的拥护。

肃反期间,中山大学的副校长龙潜当众污蔑陈寅恪的一首诗是怀念台湾日月潭的,并公开在大会上声言:“你不坦白,就枪毙你!”陈寅恪在1956年六十六岁生日寿诗中有:“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

”以示愤慨。

龙潜因极左,高教部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后,陈寅恪的气大概也消了些,数年后在另一诗抄稿中改为:“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笑乱头。

”显然是心情舒缓多了。

但他慨叹生命最后的二十年,中山大学没有主动安排年轻学子跟他学习,助手黄萱是他私请的,最后又被撵走。

他叹曰:“纵有名山藏诗稿,传人难遇又如何?” 新中国的发展强大,他也为之欢欣鼓舞。

当原子弹试验成功时,他激动地说: “我国有了足够的自卫的能力,便可不必依赖他人的保护伞了。

”怎能说他对祖国不热爱、对政治不关心呢? 大概真的“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他的礼遇或许是独一无二的。

且不复述1953年科学院礼聘他北上,他以“弟畏人畏寒,故不北行” 谢却;也不说中大副校长陈序经沿袭岭南大学为陈保留的传统做法:陈可以不参加除上课以外的任何活动;就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相继叩访、嘘寒问暖,已足令人动容。

1956年陈毅由广东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广东省省长陶铸陪同到陈宅探访并谈文论道。

陈毅走后陈寅恪十分感慨:“没有想到共产党里有这样懂学问的人。

”并找陈毅的诗作来读。

1959年,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周扬探访,“是想看看陈寅恪的藏书”。

陈寅恪本不想见,后经陈序经再三劝说见了。

1961年与郭沫若会见。

郭主动对过去两人的不快作了“解释”,并征询陈寅恪有何希望和要求。

陈真挚地提出应组织力量整理出版《文苑英华》;并云需要图书资料和因写《钱柳因缘》希望得到特制稿纸。

郭沫若慨允并践诺。

1962年胡乔木过访,由陶铸陪同,“以学生见老师的心态走到陈寅恪的跟前” (30年代胡乔木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

“陈寅恪频频发问,胡乔木尽量委婉地解释”,诸如谈到国家近年经济形势时,陈寅恪发问:“为何出现那么多的失误?”胡乔木笑答:“就好比在一个客厅里将沙发、台椅不断地搬来搬去,目的是想找一个好的位置,所以就免不了产生搬来搬去的失误,就好比是经历一场地震一样。

” 3当陈寅恪问及他的著作为何迟迟不能出版时,“胡乔木以八个字回答陈寅恪的八个字发问:陈曰‘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答‘出版有期,盖棺尚远’”。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二) 因胡乔木、陶铸的过访,陈寅恪作《壬寅元夕后七日,二客过谈,因有所感,遂再次东坡前韵》中有两句值得玩味:“南国有情花处处,东风无恙月年年。

” 还有章士钊和竺可桢等社会名流的造访。

相映成趣的是康生步胡乔木后尘探访,来得突然,“校长办公室一与陈宅电话联系,才知陈寅恪病了,正在卧床休息。

办公室人员试图说服陈家人动员陈寅恪接待一下,但没有成功”。

5 应特别值得写入史册的是陶铸。

他对陈寅恪呵护备至:关照中山大学将当年 “中右”的陈寅恪“脱帽加冕”;为方便陈寅恪的散步,在门前修一条白色水泥路;陈病重时为其配三个半护士;为陈寅恪能欣赏戏曲,他指示中山大学为其弄一台好收音机,学校不认真办,陶铸很生气。

“学校不送我送。

”他送了台落地电唱两用机。

陶铸被打倒后,“造反派”曾统计出1966年6月到12月间,远在北京的陶铸先后三十八次用电话对广东省委作“遥控指示”,其中一次或数次指示:“对陈寅恪的待遇要保持原状不变。

” 无论“文革”中陈寅恪受了多少委屈、折磨,但他毕竟是幸福的,有谁能享此殊荣? 且看八方人物对陈寅恪的评头论足: “读陈寅恪的论文若干篇。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胡适)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

民国有哪些著名的诗词人?

3.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与吕思勉、陈垣、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

4.陈寅恪(1890。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西南联大、广西大学,进经济系。

[1] nbsp、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原名嗣穈,学名洪骍、云中鹤,浙江海宁硖石人。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大力提倡白话文,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古典文学研究家.7、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莫泊桑,字槱森。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新月诗社成员 ,曾任湖南巡抚。

夫人唐筼。

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2.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3—1969.10、新诗奠基人之一、仙鹤、删我、潘光旦。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

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郭沫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nbsp。

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

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

十个月即告毕业,字希疆,在北京逝世;1930年,陈寅恪、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

曾经用过的笔名、十一届中央委员;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海谷、谷、大兵。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十; nbsp,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

祖父陈宝箴,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胡适等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终年86岁、谔谔等、心手、黄狗。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获学士学位、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高汝鸿,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南湖、诗哲,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 徐志摩

陈寅恪和毛泽东见过面吗?

陈寅恪和毛泽东见过面。

我们现在见不到毛泽东和陈寅恪有直接关系的材料,除了人们熟悉的陈寅恪《给科学院的答复》中提到过毛泽东,还有就是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斯大林曾向他问起过陈寅恪。

那么,毛泽东对陈寅恪的印象如何?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在湘时政声极隆,按一般逻辑推断,毛泽东应该清楚陈寅恪的家世并对他有所了解。

我过去多次在相关文章中引述过潘国维撰写的《中山大学的部分教授对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讨论抱着抗拒态度》这则材料(《内部参考》第282期第141页),毛泽东平时很注意新华社的这个期刊,经常有批示,从逻辑上判断,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应该大体了解陈寅恪对新政权的态度。

1954年,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运动开始时,陈寅恪极端反感。

当时新华社记者曾向上反映,在中山大学,对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讨论,抱着不满和抗拒态度的以老教授居多。

其中特别提到,“历史系教授陈寅恪说‘人人都骂俞平伯,我不同意。

过去你们都看过他的文章,并没有发言,今天你们都做了共产党的应声虫,正所谓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同年底,陈寅恪还写《无题》一首,再次对这一事件中许多人的态度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

按一般逻辑推断,毛泽东应该看过这个材料。

到了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选举中,陈寅恪能不能当选就成了问题。

当时科学院负责此事的是山西人张稼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回太原,做了一个口述回忆,由李束为和黄征记录,黄征后来做了太原市委宣传部长。

这本书出版时用了《庚申忆逝》这个书名。

张稼夫回忆,对于学部委员的选举,“自然科学部门并不感到困难,比较难的是社会科学部门。

社会科学这个部门定学位没有个明确的标准,特别是科学院党内的一些同志,没有多少社会科学的著作。

但他搞的工作是社会科学,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来不及写多少文章和不会著书立说,其中有一些人也有不少著作,这些人不进学部也不大合理。

实事求是地办吧,后来还是在这些同志中定了一批学部委员。

在这个工作中,矛盾最尖锐的是研究隋唐五代史的历史学家陈寅恪,他是这个学科的权威人士,不选进学部委员会不行,他下边一班人也会有意见

若选他进学部委员会,他却又一再申明他不信仰马克思主义。

我们只好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批示:‘要选上’。

这样,陈寅恪就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部委员会。

”(见该书第131页)政治家总是比一般文人要有气量,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在这件事上,毛泽东表现出了他政治家的气度。

众所周知,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其深义不在俞平伯和他的研究,而在清除胡适思想在中国知识界的普遍影响,用当时的话说,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

1955年5月11日,中宣部给中央打了一个报告《关于胡适思想批判运动情况和今后工作的报告》,这个报告对为什么要批判胡适分析得相当清楚,简单说,就是胡适在中国知识界影响太大。

这个报告同时还提到,除了胡适外还要注意批判的三个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张东荪,还有一个是张君劢。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中收有毛泽东对这个报告的批示:“刘阅后照发”。

是指刘少奇。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对中宣部的报告有一个简略的概述,按严格的学术规则,本来应该将此报告原文附上,而现在没有原文附出,一定是编者认为报告中有不适于当时公开的内容

(详情见该书第141-142页)1955年6月,中央同意并批转了中宣部的报告。

批示中说:“中央同意中宣部《关于胡适思想批判运动情况和今后工作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望加研究,并据以指导本地的运动。

”(《宣传通讯》1955年第19期第38页)在这个报告中特别提到,在批判胡适思想运动中,“个别的人,如中山大学教授容庚,则在去年12月的讨论会上公开发言为胡适的‘学术成绩’辩护,并要求中大校刊发表他的发言稿(该刊发表了他的发言稿,并发表了批评文章)。

中山大学教授陈寅恪则更恶毒地污蔑这次批判运动,骂别人做了‘共产党的应声虫’,是‘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第40页)显然,中宣部的报告来源于新华社的材料,因为引述原文相同,可以判断为同出于一个信息源。

我们做个简单分析:中宣部报告比原来新华社材料对陈寅恪的判断更严厉,用了一个全称的肯定判断:“中山大学教授陈寅恪则更恶毒地污蔑这次批判运动。

”毫无疑问,这个判断是中宣部起草报告时加上去的,新华社的材料中没有这个提法。

依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编辑惯例,如果是毛泽东修改的,编辑会特别注明,现在没有注明,至少说明对陈寅恪说法的定性不是毛泽东加上去的,但毛泽东默认了报告中对陈寅恪的定性,如果不认可,毛泽东会删除。

这个事例提醒人们,高层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判断,其实主要依赖下层提供的基本信息,因为对日理万机的政治家来说,他们不可能关心到很多事物的细部。

如果中宣部在报告中不用“更恶毒地污蔑”,作为一般工作报告,也无不可,但如果用了,高层有可能不留意,有可能就自然认可,以后事...

形容学院形容诗词的字词有哪些比如苑越多越好分越高求求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唐?高适《别董大》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 明?徐渭?自在《青藤书屋图》上的题辞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 清?纪晓岚?自撰挽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 清?刘墉?在耦园“还研斋”所题山水有情娱永日,古今无尽寄长年。

—— 清?刘墉?在浙江永嘉县西溪乡瓯渠村所题食蛤哪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

—— 近代?陈寅恪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 近代?金岳霖?致林徽因的挽联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杯中佳茗淡如菊,怀里佳人静如蕾。

——谁言冰肌寒彻骨,庸人何曾解温柔?——...

帮忙想句形容水墨画的诗句~

????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的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

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王维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就禅与诗的结合,南宗禅的禅学理论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互动作用,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宗教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当时,不近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南禅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

王维与禅的关系当然是最为密切: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当然,王维的禅学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也还是有多方面的促成因素的。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南禅的发展,达摩把禅传入中国后经六祖慧能,使这种“不立文字”,重于内省的宗教体验与文人市井更加接近了。

南禅的三境界:其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其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些感悟对后对世界的关照,使生活中现世的世界象镜象一样,如相中之色,水中之花,发生了改变,其本身获得了从世俗事物之中解脱后的自由感:禅,更关注人的心境,这时便在审美的层次上和文学发生了关联,它体现在王维的隐逸精神方面。

王维也是一个向内心深度开掘的文人。

他身上的隐逸文化有着精粹的体现。

如:禅宗的“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对王维的隐逸人格有着三方面的影响:第一,它是以积极主动的出世与消极被动的抗世相结合的姿态来对待现实的社会生活;第二,它是一种情绪化的、悲剧性的、“超常”的人格精神;第三,它追求一种精神自由,重视生命意义,甘于孤独沉寂的人格精神。

这里可以列举王维在19岁时所创作的《桃源行》,在这首诗中,王维超越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着意塑造了另一个“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鱼樵乘水入”的境界。

这已经是一种文人雅士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了。

逸本来就是从隐逸风尚中超拔提升出来的,它超然、悠然、隐遁、空灵的旨趣最自然不过地表现了隐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种气度。

隐逸文化与禅宗结合,使王维的诗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及孤寂的文化,更注重将自然美、人的美和精神美提升到人格精神的层面,从艺术的角度,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由于与禅学理念的互渗与交融,王维的对于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现出一种深奥的冥想,更是一种悠然的心境,已不再不同于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而是要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审美体验之中去。

在这一层次讲,王维把禅学的理念应用于他的山水诗,使山水诗的思想意蕴、更加幽冥了。

其次,宗教体验其所以能在王维这里高度融合,除了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的内涵这一因素外,还与王维本人对解脱方式有关。

他在《山中示弟》中说:“山林吾丧我”,在《饭覆金山僧》诗中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

”王维的母亲信佛,王维本人也许与许多僧人有往来,他的字摩诘,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考证,“维摩诘”是除恶降魔的意思,和他那些散发着淡淡禅意的山水诗相映成趣。

王维有意将自己一生的悔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

换言之,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这样,它就必然要通过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优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谐,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和洽之境界。

另外,王维一生的仕途都不很得意,十五岁即离家赴都,在长安“游历诸贵之间”,以自己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然在官场又屡遭排挤,内心极为痛苦“心中常欲绝,发乱不能整。

”(《林园即事寄舍弟沈》),在理想破灭的严酷现实面前,诗人即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出路何在?他要在宗教体验中寻求一种解脱,自然会有这样的句子出现“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

王维的审美体验就与他的禅学理念很完美地结合在...

有喜欢棋凉书语、古典文学、诗词赋画的朋友进

我很喜欢《饮水词》中的几首词: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鬓云松令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满眼春风百事非 。

也喜欢其他人的一些别具风韵的词句,如苏轼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

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

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颭红轻。

时下凌宵百尺英。

西江月朱敦儒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等等。

以前只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而今方知自己是缺少钟子期那双发现知音的睿智双眼!小生感叹你的旨趣如此高雅,又欣喜你与我兴趣爱好是如此相近!我也很欣赏纳兰的风流婉约,喜欢嵇康的魏晋风骨,赞美屈原的高风亮节,尊崇静安的博学修养。

我喜欢读中国传统的经典古文,四书五经,略有涉猎;韩柳欧苏,亦曾浅读。

我读史家绝唱,访红楼遗梦,诵《古文观止》,观唐诗宋词。

我喜欢《桃花扇》,喜欢《西厢记》,喜欢经典复古的东西。

我很钦仰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很赞赏中国古代的节义之士。

现在正在读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我非常赞赏柳如是、苏小小的为人同其才学。

平生所好,莫过于背诵诗词歌赋了,许多古文诗词以及一些现代诗歌及好文章,都曾记过,也曾写过几句拙劣诗词,恐难登大雅之堂,故不呈也罢。

我的性格用两词概括:多愁善感,愤世嫉俗。

我喜欢锻炼,也时常看球赛,跑步。

我喜掩卷沉思,爱独自散步,喜欢看海,爱好做梦,我喜欢开诚布公,喜欢推心置腹。

我只是一个过客,偶然路过,看到你的征帖,有感于当今朋友旨趣甚异,诚征志同道合之知音。

一切随缘,如若有意,我想我们会诚心相谈的,谈文学历史诗词歌赋,抑或人生哲理兴趣爱好,随时乐意奉陪,尽管在下学识浅薄,阅历未广,然不愿错过学习高人的机会

春风十里柔情,夜月一帘幽梦。

落花如梦凄迷,飞雪似云飘絮。

留个号吧qq627478432.

中考满分作文中的好词好句

淌过我心的流水 我说,书是流水,亘古不变地流着,从历史的车轮下流过,流向灿烂的明天、美好的未来…… 我在这里,轻轻翻开书的扉页,慢慢走进书的世界。

于是,那清凉的智慧之水便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田,给我予无穷的知识,还有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熏陶及品格上的启示。

我沐浴着这流水,欣赏着书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株花,每一个人生历程与众不同的人物,每一件或惊天动地或平淡如水的事…… 我总以为大观园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是芳香美丽令人向往的女儿国,书却证明我错了。

流水用泛泛的声响告诉我真相,于是我终于知道清幽的潇湘馆里那个女孩的痛苦:青灯照壁人未睡,冷雨敲窗被未湿!贾府繁华的外表下,竟是吞金的痛、跳井的苦、青春出家的悲观与绝望!书是流水,她那溅起的晶莹水花向我展示了青春的笑与泪、爱与怨。

当东方的地平线透出一派红光时,当碧绿的嘉陵江荡起涟漪时,当绚丽的彩霞放射出万道光茫时,我的心无法平静,为了这刚刚破晓的天空,为了这用鲜血换来的黎明……书的流水在我心中一泻千里,我的心激情澎湃,忘不了江姐死前的从容与坚定,忘不了许云峰忍受痛楚用指甲挖去条石的不屈与毅力,忘不了齐晓轩用鲜血染红的红岩……书是流水,她那排空的巨浪告诉我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寒风刺面的清晨,喷着水的水龙,高高扬起的长鞭,从头顶飞过的枪弹,什么都挡不住爱国之士的步伐!英勇无畏的游行者喊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声音!他们的喉咙沙哑了,他们火热的心却不愿停止。

他们用生命高喊:将所有践踏着我们国土的人赶走。

书是流水,她那深沉的淌过千山的声响向我阐述了爱国之情的伟大。

“越千年,观世事纷纭沧海横流;展宏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所思,唱江山如画志在千里。

”毛主席的诗词已成为一种艺术。

“霜晨日,马蹄深碎、喇叭声咽。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书是流水,她那气势惊天的话语向我展示了一代伟人的智慧。

……书是流水,亘古不变地流着,演绎着历史的真谛。

我愿永远沐浴这流水,让她淌过我的心田……点评:选材角度的独特与文章语言的绚丽是本文的两大亮点。

话题作文如何在选材角度上独出心裁而又不致有离题之嫌,恐怕是许多学生百般斟酌的要点。

本文作者以“书是流水”为主题,把书所展示的或“惊天动地”或“平淡如水”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流水的或“泛泛”“轻溅”或“澎湃”“排空”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考场上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既充分展示了自己丰富的阅读积累,也体现了自己深刻的思想立意、昂扬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一点值得考生们借鉴。

苏轼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

本文语言正印证了这点。

语言富有韵律的长短结合、随心所欲的对仗排比、信手拈来的典故诗词,共同营造了文章峥嵘的气象,点染了文章绚丽的色彩。

文中体现出的语言之华丽、气质之大气,想来是赢得评卷老师赏识的关键。

厦门中考满分作文:岸?流水?奔放 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

立于高山,想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山中的水,叫瀑布,如同怒吼的雄狮,威风凛凛;平原上的水叫河川,如同舞动的蛟龙,婀娜多姿;沙漠中的水,叫绿洲,如同命运的绸带,蕴含着奇迹。

赞流水,思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瞧那奔腾的黄河孕出的代代天骄: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壮举;唐玄宗贞观之治之大貌;毛泽东解放中国之雄壮;历史的伟人呀,是黄河骄傲的子女,是潺潺流水不息的生命动力; 叹流水,想端庄的文房四宝,看那历史上的大笔挥毫。

王羲之的苍劲有力之字迹,齐白石的龙游潜水遭虾戏,徐悲鸿的马到成功之生机;广大博深的中华文艺是长江怒吼的赞许,是永不停息的流水之源泉。

悟流水,系流水拍击的坚固文岸,岸筑成水,水流成了岸。

抚摸清凉的水,别忘了我们所站的土地,爱戴清澈的水,别忘了引水的岸渠。

是呀,如果说流水是大地的花瓣,那岸则是花瓣下的花蒂。

爱流水,别忘了也爱堤岸。

捧起一泓清凉的水,洗一把脸,我看到了蓝天绿水中崛起的大地; 踏入一条清澈的小溪,冲个清爽的凉,我看到了溪水奔流中孕育的生机; 拥抱一条宏伟的瀑布,清醒脑中思绪,我看到了奔放中的不竭动力。

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流水是生命的朝阳;水是生命之山,流水是生命广阔的平原;水是生命之光,流水是生命火红的太阳! 回首,感叹历史长河;远眺,望见未来之河川。

未来不是梦,因为奔动的流水会带我寻找无边的大海;未来不是梦,因为奔腾的流水会赋予我不竭的追梦动力;未来不是梦,因为永远的流水会为我冲击每一片广阔的天地!为流水的奔放喝彩,为青春的未来喝彩!点评:构思贵在“精”,立意贵在“新”。

本文的构思匠心独运,把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三个事物“岸?流水?奔放”联系在一起,联想恰当,表现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思考。

特别是结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