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抗日题材诗词



抗战时期的诗句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

抗战时期的诗句

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中,《清平乐?六盘山》广为人知。

正是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让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这座被古人称为“陇山”、“鸡头山”的六盘山名扬天下。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首诗词原来叫《长征谣》,以后才改为《清平乐?六盘山》的。

经笔者多年调查、考证,特撰此文,把历史的真实告知读者。

原名“长征谣” 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3县,雄跨甘肃、宁夏。

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拨雄伟。

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

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

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并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登上主峰牛头山。

六盘山峰峦挺拔,路道艰险。

毛泽东在高峰饱览了六盘山雄姿,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

”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

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据大西北,是兰州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

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

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的心头。

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革命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山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有关抗日战争的古诗词(要有翻译)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宝百度贴吧搜狐白社会更多...百度分享百度首页 | 登录 注册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资源共享 有关抗日题材的诗歌文章 2005-11-28 10:49 提问者: 幸福jym | 浏览次数:4400次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不登录也可以回答参考资料:提交回答取消 2005-11-28 13:16 满意回答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的爱国将领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东方少年歌 唧唧复唧唧,中华长叹息!问君何所思,问君何所忆?中华独怆然, 诸君听仔细:东邻有恶魔,扰我百年余。

甲午开战端,赔款又割地。

门户大洞开,禽兽穿人衣。

又是九一八,又是七月七。

硝烟遍神州, 天 地同悲泣!幸有毛泽东,一跃东山起。

铁拳砸虫豸,倭寇尽散去。

散 去五十年,贼心复又起。

今日卷土来,诸君谁能敌? 我闻此言良久立,只恨不能前线去!忽听少年拍案起:大中华!今朝我 来灭东夷!话音落,九尺男儿堂上立:浓眉竖,目如炬,怒发直立三尺 余。

莫邪剑在手,寒光振四壁。

声音洪如钟,慷慨陈正义:中华五千年 ,岂容鼠辈欺。

改革三十载,国强民富裕。

人人争参军,兵将十三亿。

踏平东瀛岛,只需分毫力!中华无须叹,替天行道义! 回首望诸君,言语忧又虑:东瀛虽小国,实力莫小觑!虽言战胜易,还 要靠科技

唯愿中华人,进步莫忘记!妄自又尊大,狮虎不如蚁。

战争 靠核心,政府莫逃避。

民众有组织,翁中捉鳖鱼。

日货要抵制,莫再送 钱去。

送钱敌人买武器,翻脸杀我亲兄弟!地崩山摧兄弟死,千里追凶 悔不已!亲人长眠去,报仇心莫急。

团结有力量,战争待时机。

再有卖 国贼,一个也多余。

汉奸杀不尽,胜利没有期。

内外都要防,兵家方胜 利! 少年言罢东门去,在座诸君群情激。

美少年,有志气,中华英雄有后继 !家有情,国有义,国仇家恨放第一。

东方少年作榜样,有胆有谋有骨 气。

要问少年在哪里?莫忘记,抗日英雄在心底!

用抗日战争为题材写一篇诗歌或散文

1、[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众志成城,更加森严壁垒.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从格律上来说,很不错的.许多人都知道这首词,是因为曾经被选入了小学课本.可是从文学角度上讲,实在没有什么文采可言.一路平铺直叙,跟作了一个新闻报道一样,没什么光彩. 2、[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这首词写的就很有风采.一改那些腐儒们遣字用词必须古而又老的习惯,尤其是下阙,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轻松活泼地描写出了解放区的景象.给人以勃勃生机的感觉.毛.泽.东的风格初步确立. 3、[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辽阔江天万里霜. 我想毛写这首词的时候,心情一定格外轻松愉快.古往今来,写战争题材的诗词,要么都写些愁啊苦啊想啊念啊的,要么写些悲啊壮啊冷啊冰啊的.是毛.泽.东,把战争当作了件很快乐的事情.在自己力量始终处于极度劣势的情况下,始终看到光明的未来.并去因为无数次以弱胜强而建立了足够的信心.因而在心态上也显得成竹在胸,一场大仗过去,他有闲工夫去嗅一嗅战地黄花,去看一看万里江天.一代名将(有点贬低他了,可是单从战争上说,他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将帅)的胸襟,跃然纸上. 4、[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在艰难的环境下,能够看到乐观的出路,是一个统帅必需的素质.并且,他还要把自己看到的前景展示给自己的部下,让他们保持足够的士气.具体这首词的作用,大概跟望梅止渴差不多吧. 5、[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满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七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毛似乎对此行前景有点不明朗.文字游戏. 6、[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惩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文辞一般.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紧张的战争和政治情况. 7、[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写出了红军的士气.文采比前少高一点. 8、[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篮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仓.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比前几首又提高了一个高度.一般人都把目光注意到了“赤橙黄绿青篮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修饰.其实最精彩在下阙.他从一个很不起眼的战斗之后的景色细节,描写了战场的风景.是在描写战场么?不,是在描写作者轻松的心理.指挥战争优有余裕,那种大将军胜似闲庭信步的风采表露无余.同时悠然自得的欣赏着自己的战果的心情,慢慢的就沁了出来. 9、[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有两个理解思路:一是作者送别友人看着乱山纵横,直接天际.一些红军战士扛着红旗,映衬着远远近近的青山绿草.这种风景,没有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人是体味不到的. 另一思路可能是一大早起来看到红军战士行军出发有感. 10、[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经过了奔波的千辛万苦,经过了战争的千难万险,经过了战斗的声生死死,经过了政治的沉沉浮浮.在遵义的毛.泽.东,心情一定是无比复杂的.看着脚下的千山万水,心头冲突着残酷的厮杀,关山入眼,几度易帜,残阳如血,心涛如潮.此时酝酿着重新掌权的毛.泽.东,心情该是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了!毕竟失去了几万红军战士的生命,毕竟失去了苦心经营的根据地,毕竟红四方面军还远在西藏,毕竟走向哪里还不能确定,毕竟还只是在疲于奔命,毕竟西藏不是养军之地,毕竟陕甘还不了解,毕竟路途还遥不可及.所有这些都压在一个准备重新掌权的领导人身上.敌人是可以战胜的,困难是无法想象的.自信与忧虑的纠结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配合着眼前的景象,耳边回响起战士唢呐的吹奏,一代雄杰毛.泽.东,终于给历史留下了不仅仅是战争的绝唱,而且还有艺术的高峰.这首词的出现,毛.泽.东可以当之无愧地跟魏武帝一比高下了.魏武帝的诗古朴雄郁,毛.泽.东的这首词雄壮清烈.五百年内,恐怕也难见这样的好诗篇了! http://cyc69.cycnet.com:8090/minzu/rmhn/shige/index.jsp希望这个链接里有你要的东西.

抗日英雄的名言故事

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有一天。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扫荡 quot,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捕捉敌情。

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挪开了水缸、小说、电影,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

新中国成立后,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的鬼子,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望。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被选进了语文课本。

从此。

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

他参军以后,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

鬼子发现上当后。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

在百团大战中.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

小团员大多是10-15岁的孩子,他们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成了经典的歌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一边放哨,发现敌人,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 quot,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给村里人打信号,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鬼子也到了..。

1942年10月25日,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

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请写出一句与战争相关的诗词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以及其中一...

元 萨都剌 《登歌风台》诗:“ 淮阴少年韩将军 ,金戈铁马立战勋.《亮剑》李云龙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岳传》,岳飞.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天行健》,楚休红这是燕垒生的虚构小说,但真的值得一看——它之中的人性,尔虞我诈,曲折推理,武技拼杀.还有,这部小说就是一个世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北朝民歌. 《林海雪原》军事人物是杨子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管桦《小英雄雨来》、《三只火把》、《葛梅》、《辛俊地》(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

请问谁有抗日英雄的 诗歌,故事,及演讲的题材?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 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他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谁有以长征为题材的诗歌啊?自创的也行,求赐

纪念长征(21首) 作者:流浪人 一 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

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

横空出世入天将,绝地逢生穿铁蹄。

一曲悲歌多壮烈,千秋正气树丰碑。

二 滚滚红流染碧空,飘飘巨练舞长虹。

千山飞越云追月,万马奔腾虎啸风。

天地低昂歌正气,江山驰骛走英雄。

梦随万里长征路,凭吊忠魂觅旧踪。

三 千古江山吊英雄,红流磅礴走工农。

湘江血战连天浪,泸定飞行绝地风。

走马南天人似铁,挥鞭北地气凌虹。

江山不负英雄志,遗有风流天地中。

四 博古先生羞博古,翻云覆雨一言行。

兵临赣水狼烟滚,苦战湘江腥雨倾。

将士阵前纵喋血,书生纸上尚谈兵。

古城遵义英雄出,力挽狂澜日月擎。

五 古城遵义出真龙,一代伟人毛泽东。

赤水河边遗妙笔,金沙江畔走神工。

兵胜诸葛不毛地,将越达开绝境中。

三面红旗期陕北,英雄弯弓引雕弓。

六 一曲悲歌天地荡,红军血雨染湘江。

惊涛骇起连天雪,烈火熊燃彻夜光。

战马长嘶偎侠骨,飞鸿凄唳俯沙场。

湘江呜咽湘君泣,今古英灵是国殇。

七 一代枭雄石达开,安顺兵败不胜哀。

江河横断英雄路,风雨终消霸世才。

身陷重围孤奋战,军临死地久徘徊。

风云巧遇百年后,万里长征走疾雷。

八 一桥飞越风云里,大渡河头兵马行。

号角齐鸣穿地裂,炮弹俱发向天倾。

满腔正气冲霄汉,千古悲歌泣鬼灵。

深褐斑斑看铁索,终为壮士血凝成。

九 天风浩荡天神怒,一面红旗上雪峰。

背顶寒天吹面雨,足踏冻土打头风。

漫山壮士猛如虎,动地豪情矫胜龙。

一代伟人衣雪点,风流儒雅赋苍穹。

十 窃国窃军张国焘,红军队里一飞枭。

朝违北上搞分裂,暮作南冠降敌曹。

狼子心肠血开口,阴阳权术暗藏刀. 奴才面目一朝现,人物风流也折腰! 十一 万里长征歇远行,茫茫草地久纵横。

兵濒死地不曾灭,祸起萧墙但又生。

同室操戈千古恨,扬镳分道五更星。

才超益德板桥上,喝退曹操万甲兵。

十二 地缘深处莽千里,天宇尽头红一边。

千曲蜿蜒过草地,三军磅礴走泥丸。

马革饥餐粮食尽,河流渴饮血拼干。

人间风雨出奇迹,正气悲歌动九天。

十三 一道鬼门腊子口,长征北上挡头行。

三军号角震深谷,万道火光封险陉。

绝壁飞梭下云脚,横空出世走神兵。

当年鏖战风云急,侠路相逢死后生。

十四 气压风云天帝惊,红军横越陕川中。

长缨共舞千年雪,赤练齐飞七彩虹。

西指昆仑王母地,东临渭水汉秦宫。

巍巍宝塔锋芒露,万丈金光映碧空。

十五 一剑丰碑刺碧空,六盘山上气如虹。

百岩峻峭履平地,万马轩昂飞巨龙。

拔地千层迎旭日,插天一线送归鸿。

行吟高处今何在?一代伟人回首中。

十六 千山飞越关前月,万马嘶鸣垄上秋。

战士欢呼将台堡,红旗漫卷会师楼。

三江云歇高原上,四海风停陇水头。

万里长征魂不死,古看铁血尽风流。

十七 西路红军开后方,全军覆没泣沧桑。

男儿纵死极边土,女子不从马匪帮。

大漠孤烟血流海,黄昏落日骨如霜。

孤兵深入穿西域,抗日烽火在北疆。

十八 走马江天人未歇,长征万里几人回? 南天烽火沉沉灭,北国狼烟滚滚来。

指点江山回世力,肩挑日月挽天才。

西安事变惊雷动,抗日风云从此开。

十九 红军万里几消磨?人困马乏三万多。

西接穹庐北近漠,南连烽火东临河。

飞行瀚海征马匪,挺进太行抗日倭。

不是张扬戳天日,又多风雨几悲歌? 廿 盘古开天一代中,千山万水走红军。

铁蹄荡漾山前月,铜号徘徊岭上云。

慷慨悲歌天地泣,轩昂遗曲古今闻。

将军自古沙场死,壮士当年岂顾勋! 廿一 万里长征万里雄, 雄师谁吊觅遗踪? 砺磨剑气千山上, 挑战人生极限中。

日月朗朗魂不死, 风云浩浩曲难终。

今朝重走长征路, 兴我中华期大同。

关于革命先烈的古诗

只有关于革命先烈的现代诗,没有关于革命先烈的古诗,因为革命先烈是指近代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辈们,而古诗是指古代诗人的作品,那时候革命先烈还没诞生呢。

关于革命先烈的诗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陈然《梅岭三章》---------陈毅 〔一〕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

《七律·长征》诗句解释

七律【长征】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原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诗:红军不怕长征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只把它们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的山路虽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但在红军眼里就想腾起的细小的浪花。

乌蒙山虽然气势宏伟,但在红军眼里,却像滚动的小泥丸。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的悬崖绝壁,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只横着一座铁索桥,使人看后心惊胆寒。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白雪皑皑,红军过后,个个喜笑颜开!【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

《沁园春 雪》的诗句

◎导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风景如画。

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也有不少帝王将相为了她六亲不认,骨肉相残。

然而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是劳苦大众。

毛泽东同志的词《沁园春·雪》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这么一幅画面:中国人民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中,才能有光明前途;如雪后的河山,壮丽灿烂,气势磅礴。

◎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背景 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知识览通] ◎语音 1、分外 :分(fèn)不能念成fēn 2、妖娆 :娆(ráo)不能念成yáo 3、稍逊 :逊(xùn)不能念成sūn 4、成吉思汗:汗hán不能念成hàn 5、俱往矣:俱(jū)不能念成jù 6、数风流人物:数(shǔ)不能念成shù 7、今朝:朝(zhāo)不能念成cháo ◎字形 1、沁园春:“沁”不能写成“泌” 2、惟余莽莽:“惟”不能写成“唯” 3、竞折腰:“竞”不能写成“竟” 4、文采:“采”不能写成“彩” ◎词语: 1、塬: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2、莽莽:词中指无边无际的意思。

3、顿:立刻。

4、须:等到。

5、妖娆:艳丽多姿。

6、折腰:鞠躬,倾倒。

词中有称颂、赞美之意。

7、输、逊:都有差、失的意思。

8、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概指广义的文化

常识 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有四十三首。

题材广泛,形式上以抒情为主,善于在丰富的联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谐。

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比兴,塑造形象,联想丰富。

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写与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联系起来。

其次,写历史总是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沁园春·雪》就是如此。

《沁园春·雪》是一首古典词。

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实际上是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内容析通] ◎理文脉 本词围绕一个“雪”字写景抒情,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抓住“望、欲、看”三个动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融情于景。

下阕重在抒情、议论,以一个“引”字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辨结构(结构示意图)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 上阕 : 北方雪景 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 ( 写景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无数英雄 过渡(抒情) 下阕 : 评古论今 惜秦皇汉武 否定(议论) ( 议论抒情) 看今朝 歌颂(抒情、议论) ◎探意旨 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

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

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

作者写这首词的真正立意所在,应该说是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中,中国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才能取得胜利。

旨在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大笔挥洒,极书北中国的严冬雪景,然而,他的眼光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雪景上,而是通过眼前雪中山川的壮美,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这就很自然地引出无数英雄为她竞相折腰。

“无数英雄”,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以委婉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

这几位历史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功绩卓著,英雄一世,不愧为历史的巨子。

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