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秦观 在横州写的诗词



请问宋秦观的生平介绍以及他的诗词和解释 秦观(1049-110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请问宋秦观的生平介绍以及他的诗词和解释

秦观(1049-110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江苏省高邮市人。

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熙宁元年(1068),秦观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

熙宁十年(1078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别子瞻学士》)。

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

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友谊。

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

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

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

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元祐七年(1091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

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

哲宗元祐年间,操持朝政的多为旧党人士,但其内部派别斗争却异常激烈。

蜀党领袖苏轼及其“苏门四学士”,均能够出以公心,根据民生疾苦和国家利益,针对新、旧两党的主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篇,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了各种具体的改革方略,对王安石变法作了中肯的论析,认为新法是救国济民的良策,只是执法者矫枉过正,以致产生了一些流弊。

他也不同意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认为那也是因噎废食之举。

这些观点在党同伐异的激烈政治形势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而且由于秦观与苏轼关系密切,他更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的中伤和攻讦。

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新党人士章棹、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

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元符二年(1099),秦观年事已高,身处雷州,自做《挽词》。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

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

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

至滕州,已经去世。

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话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此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浣溪沙(秦观)

展开全部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语解释】 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清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

三十六岁中进士。

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

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

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

【诗文解释】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

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诗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

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

"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咀咒了一声"无赖"。

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

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

"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

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

最后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动为静,意境悠闲,使人玩味不尽。

...

秦观 浣溪沙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语解释】 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清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

三十六岁中进士。

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

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

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

【诗文解释】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

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诗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

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

"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咀咒了一声"无赖"。

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

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

"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

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

最后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动为静,意境悠闲,使人玩味不尽。

参考资料:http://yulan.blogchina.com/1181567.html回答者:sanyangsanyi - 童生 一级 11-21 20:33秦观这位婉约派杰出的词人,其词作一向以情韵兼胜,清丽淡雅而著称。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白描的物法,委婉细腻地抒发了词中主人公的春愁。

全词六句都是写景,但句句又都含有主人公主观上的情思意绪。

表达了词中主人公的像轻寒一样冷漠的感觉,晓阴一样黯淡的心情,飞花一样渺茫的梦想,丝雨一样细微的哀愁。

这首词不仅具有清丽的画面美,而且诗情浓郁,韵律流转和谐。

是婉约派中不可多得的一首抒情小词。

参考资料:http://www.hongen.com/edu/shfz/clwq/sa031306.htm回答者:ydm112 - 魔法师 五级 11-21 20:27

秦观哪首诗词含有晖这个字

秦观的《画堂春》里含有晖字:放花无语对斜晖。

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

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

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

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

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

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

20岁,作《浮山堰赋》。

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请问谁知道秦观的一首诗

生平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

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

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

元佑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

六年,迁秘书省正字。

预修《神宗实录》。

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

绍圣元年(094),坐元佑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

三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

明年,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

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

徽宗即位,复宣德郎,允北归,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

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

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

●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佩丁东别后。

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写一位妇女一整天的相思之情。

上片起首句,写女子登上挨着园林横空而起的小楼,看见恋人身骑骏马奔驰而去。

此二句按景缀情,景物描写中缀入女主人公的别情。

“朱帘”三句,承首句“小楼”而言,谓此时楼上佳人正身穿春衣,卷起朱帘,出神地凝望着远去的情郎。

“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写微雨欲无还有,似逗弄晴天,实际上则缀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说它也象当前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以下四句便写这位女子一个人楼上一直等待到红日西斜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情绪

轻风送来的卖花声清脆悦耳,充满着生活的诱惑力,也容易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女主人公想去买上一枝插鬓边;可是纵有鲜花,谁适为容?故此她没有心思买花,只好让卖花声过去,直到它过尽。

“过尽”二字用得极妙,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女主人公谛听的神态、想买又不愿买的惋惜之情。

更为巧妙的是,词人将声音的过去同时光的流逝结合一起写,状画出女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感情。

歇拍二句,则是以景结情。

落红成阵,飞遍鸳甃,景象是美丽的,感情却是悲伤的。

花辞故枝,象征着行人离去,也象征着红颜憔悴,最易使人伤怀。

不言愁而愁自其中,因而蕴藉含蓄,带有悠悠不尽的情味。

下片从男方着笔,写别后情怀。

“玉佩丁东别后”,虽嵌入“东玉”二字,然无人工痕迹,且比起首二句凝炼准确,读后颇有“环佩人归”之感。

“怅佳期、参差难又”,是说再见不易。

参差犹差池,即蹉跎、失误。

刚刚言别,马上又担心重逢难再,可见人虽远去,而留恋之情犹萦回脑际。

至“名缰利锁”三句,始点出不得不与情人分别的原因。

为了功名富贵,不得不抛下情人,词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发出了诅咒。

“和天也瘦”句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来。

但以瘦易老,却别有情味,明王世贞对此极为赞赏,因为它概括了人物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

“花下”三句,照应首句,回忆别前欢聚之地。

此时他虽策马远去,途中犹频频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门,柳边深巷”。

着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划出难耐的心情,难言的痛苦。

煞尾三句,颇饶馀韵,写对月怀人情景,颇有“见月而不见人之憾”(《草堂诗余隽》卷二)。

此词以景起,以景结,而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作者执着的情愫。

对一个沦落风尘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钟情若此,这决非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楼的薄幸子弟所能望其项背。

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

秦观诗词踏莎行

展开全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释①津渡:渡口。

②可堪:那堪。

③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④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⑤幸自:本自,本来是。

⑥为谁:为什么。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背景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

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

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赏析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

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

“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

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

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

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

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

“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

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

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

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

更有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

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

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

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

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

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

“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

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

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

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

”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

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

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

秦观秋词二首整组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秦观秋词二首整组诗表达了作者以下思想感情对秋色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表现了作者闲适愉悦的心境。

秦观秋词二首原文为云惹低空不肯飞,班班红叶欲辞枝。

秋光未老仍微暖,恰似梅花结子时。

无数青莎绕玉阶,夕阳红浅过墙来。

西风莫道无情思,未放芙蓉取次开。

秦观秋词二首译文为云在低空中停住不再随风乱飞了啊 斑斑的枫叶在秋风中想要离开树, 秋还没有完全的过去还有一点温暖,冬天未来梅花为开花蕾就像果实般。

无数青色的花草环绕着台阶,浅红的夕阳穿过围墙,不要说西风没有情感,还没与开放的芙蓉花也因它依次开了。

秦观的秋词二首语言浅近,冲淡自然。

这首诗几乎没有晦涩的字词,也没有典故,选取的也是 “低云.“红叶.等寻常意象。

用字精当、不落俗套。

如“班班红叶欲辞枝.句,作者不写风吹红叶落,而写红叶欲辞枝,一个“辞.字平中见奇,写出了红叶对 秋色的迷恋,尽显作者的平和心态。

修饰巧妙,状物传神。

如拟人手法的运用,“惹.“辞.分别写出了云、红叶的情态,赋予自然物象以人的灵气。

想象别 致,意蕴生动。

如“恰似梅花结子时.句把秋天腊梅的花蕾想象成春天腊梅花期已过挂满果实的状态,自然别致,突出此时尚不是深秋,比较暖和的季节特点。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史馆编修。

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鹊桥仙秦观 这首诗 繁体字怎么写

展开全部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

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

“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

“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

“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

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

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

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

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

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

有《淮

请问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作者是谁?

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赏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鹊桥仙》是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歌颂坚贞爱情的优秀词作。

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诗词中,早已是写滥了的套子。

多少名家咏七夕,每每感叹双星聚少离多,秦观此作能于俗套中翻出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起首二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展现的是一幅七夕的美景。

轻柔细美的云彩,在天空中巧妙地变弄着花样;迢迢银河相隔,牛郎织女二星遥相闪烁,象在飞传离别的的愁怨。

在这难得的初秋夜空中,双星通过鹊桥,渡过银河,作一年一度的相会。

此三句笔触轻巧,却能于“传恨”“暗度”中,见出天河被隔的怨恨。

双星之恨,早为人们所熟知了,然而词人却从这一年一度的相会中,不同寻常地挖掘出其思想深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相逢”指双星一年一度的相会;“人间无数”指人间无数朝夕相聚的夫妻。

本来,“一”比“无数”,是断不能比的。

但却不是绝对不变的。

牛郎织女虽只能“一相逢”,但他们的爱情,就象高爽的秋风和纯白的露水那样高尚纯洁。

那么,这“一”岂不可以胜过“无数”?这是对双星坚贞爱情的歌颂,对世俗虚伪爱情的嘲笑。

下片,“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与上片首二句都是属对工巧的偶句。

这里写双星的欢会。

双方情意缠绵,深沉广大。

因长久的分别,这一相逢竟有“佳期如梦”之感,似真如幻。

会期短暂,一刻千金,怎忍心回顾鹊桥归路呢?“忍”字的描写,把这难分难舍之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

但是,词作的高妙之处,还不在于感伤离别。

而是在结句中,别弄琴操,唱出震撼人心的赞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诚然,两情相爱,又能朝夕厮守,自然很好。

但是,仅以花前月下朝夕厮守来衡量爱情的真挈与否,这未免显俗了。

爱情的真正价值不因两人的分别而损伤于毫厘。

相反,如果双方貌合神离,那么即使朝夕相处,又有多少幸福可言?词人正是从这“一相逢”中,看到爱情长久的重要,这就使词的境界大大地升华了,闪烁着积极乐观的色彩,一洗消沉感伤之态。

这出自一个封建文人的手笔,实在难得。

少年来,人们在离别悲伤之中,只要吟咏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

便会得到安慰和鼓舞,从中吸取力量。

全词语言清新优美,自然流畅;写景抒情中偶有议论,却不以为累,使词作婉约蕴藉,余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