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晏殊的诗词



1、清平乐·红笺小字宋代: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译文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

1、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代: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译文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2、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

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美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微红的酒晕,如艳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3、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代: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译文

微微的秋风正在细细吹拂,梧桐树叶正在飘飘坠下。初尝香醇绿酒便让人陶醉,在小窗之前一枕酣眠浓睡。紫薇和朱槿在秋寒里凋残,只有夕阳映照着楼阁栏杆。双燕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4、喜迁莺·花不尽

宋代: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5、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宋代:晏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译文

又是残春天气,青梅煮酒,好趁时新,春游时,与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招呼她转过身来,铺开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畅叙情怀。游丝悠扬不定,若有还无,仿佛自己心中缥缈的春思,欲来还去。

晏殊的词集是什么

晏 殊 ( 991 — 1055 ) 晏殊,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 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 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谒金门 秋露坠。

滴尽楚兰红泪。

往事旧欢何限意。

思量如梦寐。

人貌老于前岁。

风月宛然无异。

座有嘉宾尊有桂。

莫辞终夕醉。

破阵子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

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

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

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

何曾为细传。

破阵子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破阵子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

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

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

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

风飘露冷时。

破阵子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

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

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

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

迢迢去未停。

浣溪沙 阆苑瑶台风露秋。

整鬟凝思捧觥筹。

欲归临别强迟留。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

此时情绪悔风流。

浣溪沙 三月和风满上林。

牡丹妖艳直千金。

恼人天气又春阴。

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

有情须殢酒杯深。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红蓼花香夹岸稠。

绿波春水向东流。

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

一杯销尽两眉愁。

浣溪沙 淡淡梳妆薄薄衣。

天仙模样好容仪。

旧欢前事入颦眉。

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

且留双泪说相思。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宿酒才醒厌玉卮。

水沈香冷懒熏衣。

早梅先绽日边枝。

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飏欲来时。

小屏闲放画帘垂。

浣溪沙 绿叶红花媚晓烟。

黄蜂金蕊欲披莲。

水风深处懒回船。

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

使星归觐九重天。

浣溪沙 湖上西风急暮蝉。

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

入朝须近玉炉烟。

不知重会是何年。

浣溪沙 杨柳阴中驻彩旌。

芰荷香里劝金觥。

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

雨条烟叶系人情。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 玉碗冰寒滴露华。

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更漏子 蕣华浓,山翠浅。

一寸秋波如剪。

红日永,绮筵开。

暗随仙驭来。

遏云声,回雪袖。

占断晓莺春柳。

才送目,又颦眉。

此情谁得知。

更漏子 寒鸿高,仙露满。

秋入银河清浅。

逢好客,且开眉。

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

拍碎画堂檀板。

须尽醉,莫推辞。

人生多别离。

更漏子 雪藏梅,烟著柳。

依约上春时候。

初送雁,欲闻莺。

绿池波浪生。

探花开,留客醉。

忆得去年情味。

金盏酒,玉炉香。

任他红日长。

更漏子 菊花残,梨叶堕。

可惜良辰虚过。

新酒熟,绮筵开。

不辞红玉杯。

蜀弦高,羌管脆。

慢飐舞娥香袂。

君莫笑,醉乡人。

熙熙长似春。

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鹊踏枝 紫府群仙名籍秘。

五色斑龙,暂降人间世。

海变桑田都不记,蟠桃一熟三千岁。

露滴彩旌云绕袂。

谁信壶中,别有笙歌地。

门外落花随水逝。

相看莫惜尊前醉。

点绛唇 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画堂筵启。

一曲呈珠缀。

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

炉烟起。

断肠声里。

敛尽双蛾翠。

凤衔杯 青苹昨夜秋风起。

无限个、露莲相倚。

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

空目断、遥山翠。

彩笺长,锦书细。

谁信道、两情难寄。

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

只恁空憔悴。

凤衔杯 留花不住怨花飞。

向南园、情绪依依。

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

经宿雨、又离披。

凭朱槛,把金卮。

对芳丛、惆怅多时。

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

空满眼、是相思。

凤衔杯 柳条花颣恼青春。

更那堪、飞絮纷纷。

一曲细清脆、倚朱唇。

斟绿酒、掩红巾。

追往事,惜芳唇。

时间、留住行云。

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

到处里、觉尖新。

清平乐 春花秋草。

只是催人老。

总把千山眉黛扫。

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

莫嫌丝管声催。

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清平乐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

林叶殷红犹未遍。

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

殷勤更唱新词。

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清平乐 春来秋去。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晏殊的全部诗词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晏殊词集晏几道词集怎么样

这个书的点校者为张草纫,百度下,也没查到个所以然来,另有译作几种,并有纳兰词笺注。

就本书而言,个人感觉有些笺注其实水平可商榷,如第27页(《喜迁莺》(风转蕙,露催莲),张笺注云:这是一首祝寿词),第28页“是向仁宗祝寿的词”,31页“这是一首寿词”等等吧。

这些注放在这里是否觉得看词的人弱智到家?张氏注的另一特点是猜想,好多地方都在猜测词作到底在写什么,此词或者是啥啥,又或者是啥啥,感觉没有什么用处。

和其他的评注比起来,张注实在是有点不搭。

可能是因为张本人导读,且做了此书的点校笺注,所以夹带了很多私货在里面,编辑也不好删除吧。

浣溪沙诗句

一、浣溪沙-(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①,村南村北响缲车②。

牛衣古柳卖黄瓜③。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④。

二、浣溪沙1-苏轼 游蕲水①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②。

潇潇暮雨子规啼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将白发唱黄鸡⑤。

三、浣溪沙(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1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盏3, 蓼茸蒿笋试春盘4。

人间有味是清欢。

四、浣溪沙-髻子 苏轼 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五、浣溪沙-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六、浣溪沙(宋)-李清照 照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七、浣溪沙-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八、浣溪沙-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九、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十、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十一、浣溪沙-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十二、浣溪沙-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十三、浣溪沙-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十四、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十五、浣溪沙-张先楼 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十六、浣溪沙-晏几道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

晚秋霜霰莫无情。

十七、浣溪沙-(宋)晏几道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遏云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拼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十八、浣溪沙-晏几道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

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

一春弹泪说凄凉。

十九、浣溪沙-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二十、浣溪沙-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篟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二十一、浣溪沙-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二十二、浣溪沙-赵令畤 水满池塘花满枝。

乱香深里语黄鹂。

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

玉窗红子斗棋时。

二十三、浣溪沙-纳兰 容若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二十四、浣溪沙-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二十五、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晏殊的故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②。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同叔。

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一。

有胡亦堂辑《晏元献遗文》一卷。

他的词作很有成就,虽然内容上不过是歌儿侍女、风花雪月的,而且充满了富贵气息,但表现手法很含蓄,用词造句工稳,意境优美高雅,风格蕴藉绮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

浣:音(huàn) ②香径:散发着花香的小路。

旧亭台:昔日的亭台楼阁。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

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 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

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 令人感伤。

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赏析] 这首词抒写光阴流逝的感伤。

词人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时空这一广大范畴中来进行思考,于是,这首词便具有某种厚重的哲理韵味了。

上片三句貌似淡淡写来,其中却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

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勾画的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是人们心中所有但却是笔底所无的一种“诗意”的感受。

“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死亡。

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

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

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

这就是词人在舒适生活环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闲愁”,是摆脱不了的一种淡淡的哀伤。

[附] 晏殊才高学富,识见明决,深知治国本末。

从三十五岁入枢府刘恕年少学博,“召至府,重德之,使讲春秋”,“帅官属往听”(《宋史.刘恕传》);鉴于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大兴学校,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当时四方学者辐辏,其后显身于场屋和朝廷者,多出于此。

宋代兴学,亦自殊始。

当时重才、选才、育才,以晏殊为最力。

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宋庠、宋祁、欧阳修、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

以此,仁宗朝被称为宋代人才最多的朝代,造成了北宋鼎盛的政局。

范镇在挽词中说:“平生欲报国,所得是知人。

”对晏殊的这一评论,确是很中肯的。

晏殊执政,正当北宋“承平”之时,也是最墨守祖宗成法之际,在政治上要有所改易更革,虽是宰辅,也难有所作为。

但他在一些重大事情上或在关键的时刻,却敢于兴革,兴学仅其一例。

又如:“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决。

” 西夏元昊寇边时,“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悉为施行”。

凡此都反映出晏殊的识见明决、刚简正直、兼具将相之才。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

文章赡丽,四六、书法无不工。

著有文集二百四十卷。

(见欧阳修《晏公神道碑》)但统大部分已经散失。

今尚流传者,仅《珠玉词》一卷(约一百三十首),诗百余首,文章十数篇。

他的诗,闲雅有情思,或叙事咏物,或言志抒情,往往寓有深意,有时亦含哲理,意境比较深广。

如《春阳》、《七夕》、《中秋》、《寓意》、《示张寺丞王校勘》、《吊苏哥》等,都较出色,其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风迷戏蝶闲无绪,露寰幽花冷自香”;“未必素娥无怨恨,玉蟾清冷桂花孤”;“秋河不断长相望,岂独人间事可哀”;“何日九原芳草绿,大家携酒哭青春”等,堪称佳句。

但是,他的突出贡献,还是在词这一方面。

《晏殊溪游图》马永欣作 词在宋初,风气未开,作者尚少,词坛还很寂寞。

自晏殊崛起,喜作小词,流风所及,影响甚大。

当时重要词人如欧...

拼音的浣溪沙 [宋]晏殊

huàn xī shā 浣 溪 沙 yī qǔ xīn cí jǐu yī bēi qù nián tiān qì jìu tíng 一 曲 新 词 酒 一 杯,去 年 天 气 旧 亭 tái xī yáng xī xià jǐ shí huí 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 台,夕 阳 西 下 几 时 回。

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shi céng xiāng shí yàn guī lái 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

xiǎo yuán xiāng jìng dú pái huái 小 园 香 径 独 徘 徊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 体裁:【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喜欢诗词的朋友都读过晏殊的《浣溪纱》春恨词: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

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

《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

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

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

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

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

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

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

“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

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

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

“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

“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

“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

“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

“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

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

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

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

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

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

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

”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

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这既是传说,当然未必可信。

晏殊词《蝴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鉴赏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

“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

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

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

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

“ 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

“望颈,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

“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

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

”(《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

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

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

(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晏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少年得志,以神童称,景德二年(1004),以神童诏试,赐同进士出身。

仕途得意,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位极人臣。

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卒谥元献。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

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张先等均出其门下。

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其词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较深,典雅流丽,意象精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有《珠玉集》存于世。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晏殊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