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咏物诗有哪些



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的古诗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2.《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3.《杨柳枝》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原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后两句是:“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全诗是说,园中柳树,枝叶繁茂,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在和煦的春风中,柳枝绽出细叶,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然而,这婀娜多姿的垂柳,却生长在荒凉冷落背阳阴寒之地,无人光顾,落得终日寂寞。

诗人所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含诗人身世的感慨。

全诗明白晓畅,咏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着痕迹,描写生动,当时就“遍流京都”,足见艺术力量感人之深。

4.《蝉》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5.《水龙吟》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

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

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

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咏物言志的古诗有哪些

1、《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宋·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3、《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4、《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8、《早梅》唐·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9、《杨柳枝词》唐·刘禹锡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0、《新栽梅》唐·白居易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咏物言志诗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在狱 《在狱咏蝉》诗意画咏蝉(并序)[1]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①;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②,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③,将④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⑤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⑥,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⑦蝉声唱,南冠客思深⑧。

不(那)堪玄鬓影⑨,来对白头吟⑩。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注释 ①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②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山西南)而得名。

③曩时:前时。

④将:抑或。

⑤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⑥缀诗:成诗。

⑦西陆:指秋天。

⑧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深:一本作“侵”。

⑨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不堪:一本作“那堪”。

⑩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2] 译文 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 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 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 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

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 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3] 编辑本段 创作背景 《在狱咏蝉》是骆宾王陷身囹圄之作。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屈居下僚十八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捕入狱。

其罪因,一说是上疏论事触忤了武则天,一说是“坐赃”。

这两种说法,后者无甚根据。

前者也觉偏颇。

从诗的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来看,显然是受了他人诬陷。

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

这几句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被抨击者当然要以“贪赃”、“触忤武后”将他收系了。

也正因为如此,骆宾王才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4]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小序鉴赏 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而现在通行的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则弃而不录。

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铺叙直言为前提的。

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读这首诗的序。

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

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之情。

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

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系在一起。

以拟人的笔法铺叙蝉的美德、从蝉的形态习性写起,写蝉适应季节的变化,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写蝉翼甚薄,蝉目常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诗人谓之具有“君子达人之高行”。

因为蝉有这样的美德,所以诗人才引蝉自喻,以蝉为自己的人格化身。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骆宾王以蝉喻己,顾影自怜,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

从骆宾王作于同时期的《萤火赋序》中也可印证此论断:“物有感而情动,迹或均而心异。

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

”诗人的体验说明了感物生情的道理,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与自然之物的某种同构对应。

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

[5]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作于公元678年(高宗仪凤三年)。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

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

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7488.html借景抒情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借月抒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 低下头思念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美景何时有,手捧 酒杯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 南岸,我何时能 在明月照耀下回 到故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 连着海水,海 上的明月与潮 水一同起落。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047235.html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http://www.fy66.net/Article/Fy_Klwx/Fy_Smrh/FySgjs/200602/4839.html

咏物言志的诗句

王安石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于谦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扬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小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松柏)

咏物言志的现代诗有哪些??

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燮《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描写朋友之情的古诗句:赞美祖国山川的: 咏物言志的: 蕴含人生哲...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

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

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

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

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

“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

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

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

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

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

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二)例: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

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梅花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算不算咏物言志的诗句

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你就会更好地理解。

依据咏物言志诗的特点进行阅读鉴赏 (作者李荣,华中师范大学学院中文教育硕士)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还可寄托作者自己的感情。

那么我们如何鉴赏咏物诗?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能算好的咏物诗。

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所以古人对于咏物诗有一个说法,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例如林逋的《山园小梅》中写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里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韵写尽写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

“横斜”描绘出了梅花的姿态,“浮动”写出了它的个性,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

这既是作者眼中之梅,亦是作者胸中之梅,作者的感情则是隐曲地流露于其中,所以读一首咏物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诗要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志向

但诗是文学,要有形象思维,不能采用议论的方式、逻辑的方式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它要以形象为依托,托物言志。

“诗言志”,这里所言的志,内涵比较广,它包括志向、情感、想法等等。

作者偶有所感,心与物合,遂假托于物,发而为诗,表明心志。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陆游的《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它意在言外,像“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梅花开在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之地,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也无人来欣赏。

“寂寞开无主”,梅花的困难处境不就象征着作者的孤独寂寞愁苦吗?“无意苦争春”,“苦”字是拼命、尽力的意思,从侧面讽刺了群芳,“争春”是暗喻人事。

这里就通过梅花表现出陆游冷落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流为伍的品格和操守。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事物有着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人们称之为文化符号。

例如菊花,人们取其傲霜斗雪的性格特征,象征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屈原以饮露餐菊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卓尔不群。

唐元稹《菊花》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诗句,也表达了诗人追求坚贞高洁品格的信念。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多少坚贞高洁之士曾用这首咏菊诗勉励自己,表明心迹。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提到“柳树”,常取其谐音表达惜别;提到“浮萍”,常据其特征表示漂泊不定;“燕子”“大雁”因春来秋往,因此适合抒写思乡怀人;“蓬蒿”“夕阳”因暮气沉沉,因此用来表达衰败离愁。

这些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特殊的语言符号。

欣赏诗歌,应当对这些充满寓意的事物保持必要的敏感。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的角度、深浅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

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在诗中写到“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已经逝去,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不禁感伤,回想自己少年时代,亦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呢。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只有蝉能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了。

而李商隐在《蝉》诗中写“徒劳恨费声”说蝉的鸣叫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饥寒的困境。

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自己努力争取,但最终却是徒劳的。

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清华(清高华贵)人”的志得意满。

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糅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在“托物言志”类诗歌中,“物”仅是一种凭借,所以,同一事物作者所托之“志”,可能不尽相同,把握形象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还要结合诗人背景身世,仔细品味,才能做出准确解读,不致牵强附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感情寄托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清。

但是不论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在古典诗词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大雁、孤帆、冷梅、寒菊、杜鹃...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咏物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