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教育论文:如何让儿童以自己的方



一、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简况及时代背景。二 、 指导学生理解古今异义的字。 理解字词意思是理解诗意的基础。教师不必逐字逐句讲析,而是抓住个别难词讲解三、 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是古

一、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简况及时代背景。

二 、 指导学生理解古今异义的字。 理解字词意思是理解诗意的基础。教师不必逐字逐句讲析,而是抓住个别难词讲解

三、 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四、让学生多读古诗,在读中体会感情。

如何培养高中生古诗词能力的论文

古典诗歌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在特定的年代中,它们都掀起过巨大的波浪。

它们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与文明,成为了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

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高中的教学中,古典诗歌的魅力已经当然无存。

一、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压力,高中的课业十分紧张,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学压力甚大,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般在两年内就把三年的课程结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任何一方面的内容的研究都是浅尝辄止的。

对于现代文而言,这样的教学速读学生还能接受,但是在教古典诗词的时候,学生是不能完全接受的。

其实,对于古典的诗歌的理解,尤其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了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放弃。

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无吟诵”直接剥夺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感知,因为中古的古典诗歌都是配乐演奏的,或者说是唱出来的,所以课堂上让学生吟诵是感知诗歌的一种好方法

还有一点,就是为了鉴赏而鉴赏诗歌。

二、培养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的方法 1.披文入情 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由此可以看出,鉴赏者只有通过理解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才能领会诗词中作者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要想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披文入情”就要从以下几个方法着手教学: 首先,明白语言意项的多样性。

这一点在古诗词中更常见,比如,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这样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

”句中的“可怜”是“值得同情”的意思,与今义相似;但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百花高楼更可怜。

其中“可怜”却意为“可爱”。

其次,了解语境词义的特殊性。

在古典诗歌中,有许多的词在一定的意境中都有自己的特殊意义,这就增加了学生对诗歌表面及深层含义理解的难度了。

比如,月;雁、蝉、鸥;落花、黄叶、柳;笛声这些是最普通不过的词和事物了,但是到古典诗歌中,尤其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它们的意义就变了。

再次,明确用典的含义和用意。

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在古典诗歌中,典故如果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就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词人借典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老了,但仍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

2.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通过了解作品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具体环境以及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状态等,进而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中心思想,达到对作品由表到里的深刻理解。

比如,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在理解本诗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首先了解一下贾谊,他是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

但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当看到这些内容后,我的学生就会大胆的猜测,在写此诗时,诗人应该也是被贬了,所以才借助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而通过知人论事的方法我们也知道,刘长卿作此诗时已是第二次迁谪长沙。

所以,我们就理解了本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了:诗人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3.驰骋想象 诗歌的创作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经历,有的写的是所看之物,有的是叙写的离别之情,但是无论写什么,诗歌的创作都有想象的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想象,学生们才能理解、丰富词语的内涵,才能够补充诗词中省略的内容,才能理解作品的意境,才能悟出作品中的形象

因此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比如,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上片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想象一下诗人所见的景物,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出苍凉悲壮、凋零之景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出词中壮丽的秋景之中所蕴含的凄凉伤感的柔情。

所以,在高中古典诗歌的鉴赏中,引导学生驰骋想象也是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人写这一论文,谁知道目前国内外研究的...

新婚别【唐】杜甫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如何加强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

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益处。

1.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诗歌赏析题,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来表述,也就是说要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看法。

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来考查。

它要求学生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能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

心里琢磨好了的,嘴里要说得出来,笔下还要写得出来。

不仅要读懂,弄清楚,还得句子通顺,语言表达准确,才能得较高的分数

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

中学生处于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知识和人生阅历,这些是欣赏诗歌的前提和条件

但与小说、散文戏剧相比较而言,诗歌又有它的特殊性。

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又往往高于现实。

诗人大多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学生很容易造成对诗歌理解的隔阂感。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都显得尤为重要。

2.朗读感受,深化理解 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过程。

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

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而朗读恰恰是捕捉诗歌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

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之前,让同学们把聆听名家配音朗诵作为新课的切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

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就是喜悦。

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是激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之情言于溢表。

只有通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才能体味出诗歌中无限的意味。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点评,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

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3.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找出意象,组合画面,想景悟情是感受诗歌意境的有效途径。

首先是找出意象。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且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

所以教学唐诗宋词时想要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先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来理解诗歌。

其次是组合画面,想景悟情。

找出的意象经过读者的想象可以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到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

如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诗选取的主要意象是月、海、烛。

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意象来展开想象,组合画面: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火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

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

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从诗歌联想到的几个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远在天涯,在漫长月夜竞彻夜难眠的真切的相思之情。

4.依托载体,优化教学 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过程。

这一特点给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优美意蕴,让书面文字的感知转化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真正让学生在情感上靠近诗人、在感知上体会诗意,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

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诗歌的意境,有效地...

求一篇800字左右的高二政治论文

第一阶段:遭遇“错误”, 我倍加珍惜 1995年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政法系,选择政治教育专业,并非本意。

我酷爱体育而且成绩出众但由于身高的缘故不得不放弃!我的志愿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政治专业,却与这个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当初一心想做老师,所以最后填了服从分配,就入了我最不想进的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我取得了本科学历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那是1999年,我被分配在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常山一中。

说实话,一开始我真不明白该如何教书。

虽然经过了4年的专业学习,但拿着课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还是感到心里没底、很不自信。

可是年轻的我有的是对工作的热情!我刻苦钻研教材、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一直用心坚持着自己“错误”的选择。

在前两年的教学中我体会着无限乐趣,苦中有甜。

我与学生共同快乐地成长着,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2000年《浅谈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001年《发散思维能力与政治课堂教学》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年6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市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2001年11月《爱国主义教育读本》获省优秀录象课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面对挫折,我不改初衷 2001年由于办学的需要,常山一中初、高中实行分流。

而我的编制在初中自然就只得留在初中部,也就是现在的三衢中学。

一直在高中任教的我一下子碰上许多问题。

首先是教学思维难以调整。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高中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初中时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的时期。

我一时适应不了,习惯地用对待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对付初中学生。

这使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跟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觉得他们真难教。

其次是心态难以调整。

我当时很失落:因为三衢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所以总觉得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值得我奋斗的了,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于是我停驻了前进的脚步,多次与机会失之交臂。

就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师对我说:“你可以不要机会、不要荣誉,到最后你只是个普通教师,这都没关系

但是你不能对不起学生,不能对不起自己,你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就是这一席话,让我在短暂的沉寂后重新振作起来。

我知道自己不能对教学有任何松懈,因为每一堂课就是自己的机会,自己的舞台,为了学生磨练自己的舞台。

”我开始力争做好这样几件事:“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与经典为友,倾听书本的声音,读出问题来,读出自己来;在反思中成长;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的最新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

积极参加学校、县里组织的一些教学教研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换来了: 2002年参与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初中社会课自主问答的环境创设研究》,2003年12月结题并获市三等奖;2002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小论文评比,骆旖同学《风雨历史人》获省三等奖;2003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市小论文评比,金凤同学《一科都不能少》获市一等奖;2003学年第二学期所带班级参加县期末抽考单科位列全县第一;2003年《初二政治教学案例运用初探》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3月首届城区优质课评比获得三等奖;2004年《冷淡、冷漠、冷落》获县教育局教研室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关于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考》获县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年2月获得县初中社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命题大赛一等奖;2004年5月获得县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第三阶段:把握契机,我扬帆起航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始实施,我们县04年正式实施新课程,这又让我得到一个新的成长契机。

初中政治新课程发生了大变身,具有知识点少、有层次地渗透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教材知识逻辑弱、教学活动多等特点。

一开始我也感觉很不适应,因为受原有教学大纲的羁绊,对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还是以知识为本,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虽然意识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领不能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而且在课堂设计上,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所要求的充分利用,即时生成资源。

为了能使自己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意角色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我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方式变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知识面广了,爱学、乐学了,也变聪明了,更可爱了,课堂更有生命力了。

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乐园,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我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浓浓的人文关怀带进课堂,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发言成为少数“好学生”的特权与专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原则以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设计上:在课前设计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并有效利...

如何开展小学古诗诵读论文

一、初读,读准字音,感悟诗韵由于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了古诗文与现代学生之间的隔膜。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首先就要把诗句读准、读通,初步感悟诗的韵味。

小学生来说,主要的方法就是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自读时做到不错字、不少字、不多字,吐字清晰,字字响亮;同时要抓准韵脚,读好诗韵。

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 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ān”,就会影响朗读的和谐效果。

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则读得轻一些,这样才能产生和谐应对的韵味效果。

同时,朗读时有的字音要适当拉长一些,以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诵读,感悟诗情,读出情味感悟诗情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反复诵读,在读中强调字词的轻重舒缓、语调的抑扬顿挫,一遍一遍地读出古诗文的情意和韵味。

1.重音一首诗的重音处理得好不好,能直接说明读者是否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高音响亮,多用于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幽沉,则用来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如在朗读《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一句时,重音应落在“密密缝”和“迟迟归”上。

这样的重音处理,能让人仿佛听到母亲的声声叮咛,看到母亲慈爱的面容,体味到诗句所表达出的浓浓母爱。

2.语调诵读时要根据诗文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望天门山》的“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天门”读得平缓,“中断”开始上升,“楚江开”达到顶点,“开”更重。

通过指导、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学生就能体会到楚江不顾一切冲破阻碍的气势。

3.节奏古诗文诵读节奏一般按音节或按语意划分。

例如,“花落知多少”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花落/知/多少”;依意义可划分为“花落/知多少”。

总的来说,诗歌中按音节划分节奏的居多。

另外,诵读的节奏要根据全篇基调而定。

基调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基调欢快的,可用快节奏。

例如,《春日》中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诵读时,节奏可以稍快,重音要放在“新”上,语调上扬,这样诗的感情也就读出来了。

三、吟诵,走入诗魂,读出意味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意思是说一首诗的情感、韵味以及深刻的含义,要通过吟诵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里的“读”指的就是吟诵。

只有在反复地吟诵中,才能读好语调、读出感情、品出韵味,浮现出诗的意蕴。

因此,教师要苦练诵读基本功,必要时也可以编古诗词为歌而唱,如此课堂教学就能熠熠生辉。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的论文

初中生古诗鉴赏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魏文琴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张锐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陆慧霞刍议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王峰城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阅读——谈谈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刘凯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研究-游思源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方法研究-邓鸿不妨可以参考一下以上文献资料。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古诗词教育论文:如何让儿童以自己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