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



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

1、《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诗意:

此词上片抒写作者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

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2、《琴歌》【唐】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诗意:

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

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3、《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

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4、《棋声》【宋】黄庚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认亭石几寒。

5、《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意:

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参考资料:月下独酌百度百科

                 棋声百度汉语

惠崇春江晚景百度百科

琴歌百度百科

满江红百度百科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经典有哪些

第一类:儒家经典 必读——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孝经》 《弟子规》 选读—— 《四书集注》朱熹 《增广贤文》 第二类:史书 必读——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 《左传》 选读—— 《战国策》 《公羊传》 《读通鉴论》王夫之 第三类:老庄荀韩墨孙 必读—— 《道德经》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墨子》 《孙子兵法》 选读—— 《鬼谷子》 《明夷待访录》 第四类:其他子部古籍 必读—— 《论衡》 《幼学琼林》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书》 第五类:先秦文选 必读—— 《楚辞》 《汉赋》 《昭明文选》 第六类:唐宋诗文 必读——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宋词三百首》朱孝臧 《古文观止》吴楚材 选读—— 《乐府诗集》郭茂倩 《十八家诗抄》曾国藩 第七类:古典小说戏曲 必读——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选读——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世说新语》 《金瓶梅》 《西厢记》 《浮生六记》 《菜根谭》 第八类:工具书.文艺理论 必读—— 《说文解字》 《文心雕龙》 《诗品》 《人间词话》 选读—— 《书目问答》张之洞 《经典常谈》朱自清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第九类:古代科技 必读——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山海经》 第十类:宗教 必读—— 《楞严经》 《金刚经》 《六祖坛经》 《心经》 选读—— 《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 《抱朴子》 ...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有哪些关于莲花的传统?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

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

《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

”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

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

”“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现在的苏州灵岩山)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

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故宫博物院管藏)则从美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荷花花纹概括形象,龙和螭跃跃欲动。

可见,荷花被神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

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

汉以前,我国的荷化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

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

”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我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

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

东汉谯县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

荷花遂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

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

朱自清曾写过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

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

长安城外东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

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

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

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

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

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

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

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

据史书记载:远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今江苏吴县)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特自修筑“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

可说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

至今南北各地的莲塘比比皆是。

湖南就是我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

每逢仲夏,采莲的男女,泛着一叶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多么美妙。

至于旅游赏荷的去处就更多了。

诸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岩等都可看到连片荷花的芳容。

昔日曾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东济宁微山湖竟有10万亩野生荷花的壮丽景观,年年花繁叶茂,吸引无数游人。

真可谓“多情明月邀君共...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

1、《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诗意: 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

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2、《琴歌》【唐】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诗意: 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

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3、《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4、《棋声》【宋】黄庚 何处仙翁爱手谈。

时闻剥啄竹林间。

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

烂柯人去收残局。

寂寂认亭石几寒。

5、《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意: 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参考资料:月下独酌百度百科 棋声百度汉语 惠崇春江晚景百度百科 琴歌百度百科 满江红百度百科

弘扬中华文化的诗句

一 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魏明伦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

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

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

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

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

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

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

百年忧患,敌忾同仇。

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

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

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

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

天行健,地包容。

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

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

哀兵必胜,中华必兴。

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

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二、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雪川 ★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

古今异格,赋颂不已。

且喜京华世纪之交,日融乎比,月裁乎兴。

凡人间山水草木,潇潇然如卞子采玉,琢就长安街西令惊鸿游目骋怀之杰作,坛名中华世纪。

★此坛也,非教化空动之吟咏情性。

森森万象,寓九州绵乎八极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于六经之名。

岂肯淡忘文韬武略,长留堦前玉树临风;不为摹写雕龙画凤,重铸坛顶神眼照人。

★昔者岁星由北而东,南巡西走,左行于地。

其率领诸神统正方位之状,天何言哉!后世凡筑墙垒垣,出师讨贼,开拓封疆,均祭祀于大荒之中,掐玄机以扣天门

今物示于极,民动于心,泱泱华夏鼎新革故之伟业,璨然若炬。

天之人望如金声玉振。

负道义,垂华表,转国运,济沧桑!天下百姓再竭斯坛,莫不寄言盛世中华,披肝沥胆,以怀珞握瑜之妙笔,画衔才佩德之重彩也。

★嗟乎神坛长在,盛世长在。

区区辞约意简之赋,盖踯躅于阙伯难成岁首,改用实沈之意蕴美而成。

笔路荒芜处,窃望披阅者视若写物图貌之省净文体也。

是为辞缘。

魏明伦的赋主要表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跨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与前者相比,雪川的赋更多的是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厚度,文采飞扬...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1、【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新年送走了旧年。

人们正喝着屠苏酒,春风扑面而来。

2、【北宋】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家家户户都贴上新桃符取下了旧桃符。

3、【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4、【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5、【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

发扬体育精神,弘扬爱国传统的诗歌

一滴滴汗水,飘洒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

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

人生能有几回搏?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

致长跑运动员也许你心里忐忑不安,我们的心里早已热血沸腾。

昔日,长长的跑道上,留下了你深深的足迹。

抹不去你渗出的汗水,拉不动你沉重的双脚。

你为了班级,不在乎自己疲惫,不在乎泪水和汗水,因为你心里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为了班级,我能行。

致400米运动员面对的依然是蓝色的天空,依然是金色的阳光,依然是绿色的草地,依然是红色的跑道,依然是你, 勇敢的你,坚强的你。

不同的是,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灿烂,草地更如翡翠一般,跑道更加的鲜艳,而你,定会更加的自信,你的成绩,必然更加辉煌。

悔的选择——致长跑运动员望着你赛场上愈渐沉重的步伐,曾用来鼓励你的豪言壮语,此刻变得那么脆弱无力。

于是我选择了沉默,在心底默默为你祝福。

对于同类不敢挑战的极限,为何你要攀登,义无反顾,明知这条路走的艰辛,为何你要执著?或许你是将勇气放上天平,另一边将托起整个大地,你可知道?你的无悔已载着你,抵达一座座典雅的里程碑,上面刻着青春的注释——无怨无悔

请你谈谈对经典诗词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理解

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评析 郝静静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万家团聚,共享欢乐。

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它不仅创造着“文化过年新方式”,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远绚烂,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经典诗词”,彰显时代精神 有五千年厚重积淀的中华经典诗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血脉相连。

同时,它也是电视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成为沁入观众心田的一泓清泉。

然而,如何在继承中发展是时代给每一个媒体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战,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经典诗词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铿锵,践行着中华儿女对“诗”的理解。

无论是《尚书》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还是陆贾《新语·慎微》中的“诗在心为志,出口为辞”,抑或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诗道志,故长于质”,都传递着诗词的精神蕴涵、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总是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壮怀激烈与愁绪万端,鲜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与曾经沧海。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经典诗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每一段经历也会深化与升华对经典诗词的体悟。

事实证明,中华经典诗词从未出现真正的断层和停滞,它代代相传、世世传诵,并在世界文化长河中历久弥新而长盛不衰,这是因为它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经典咏流传》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传播着中华优秀经典诗词带来的精神给养以及古代圣贤传达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经典诗词观照现实生活,契合时代精神,深入百姓心里,有机地将古人之思和今人之想融为一体,辩证地传递新的思想和观念。

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多首经典之作“霸屏”微信朋友圈,与此相关的关键词也相继登上热搜榜。

《明日歌》在时间的维度上让我们重新思索着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台湾音乐家胡德夫将《天净沙·秋思》结合古谣创作出《来苏·秋思》,歌声所到之处尽是思乡之情,又寄托着对逝去亲友的无限追思;《将进酒》由四个国家的艺术家同台演绎,结合不同的民族乐器重新演绎着中华经典诗词的韵味与风范;中英文版合体的《登鹳雀楼》将中国诗歌的意境美用英文娓娓道来,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经典咏流传》将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既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重新诠释和深度发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古为今用”。

“和诗以歌”,融合流行元素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经典咏流传》独具匠心地将经典诗词配以流行音乐,将传承使命交托于舞台上的经典传唱人,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领略悠远的诗词意境,体味诗词的韵致与光华,并以音乐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层层解剖经典诗词中蕴含着的价值空间和情感世界。

观众徜徉在内涵美和韵律美的双重享受中,生命记忆和当下语境相互碰撞,在集体记忆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经典诗词的历史厚重感和现代旋律的流行时尚感共同缔造了一场文化盛宴。

经典诗词不再是“阳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它们扎根在人民的生活里,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并不断汲取生活的智慧、万物的灵性。

因此,这档节目集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体,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经典诗词的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

平仄对仗结合节奏欢快的音乐旋律,让经典诗词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

当他们站到舞台上,就都成为经典诗词的传播者和守护者,对生活充满期待、对文化怀揣敬畏,展现给观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惊艳的天籁之音。

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巧妙地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音符,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

整个节目中,既有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也有节奏欢快的流行说唱;既有荧屏经典的片段回放,也有精心设置的现场演绎;既有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合作,也有戏曲与音乐的结合;既有古典乐器的伴奏,又有西洋乐器的和鸣……它打破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几乎调动了当前音乐创作的所有流行元素。

鉴赏团的四位成员从多个角度对经典传唱人进行专业点评,在历史与现代、过去和当下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使整个节目充满了历史感和人文情愫,展示了节目的文化品位,挖掘了经典诗词背后的感人故事

同时,节目在融媒体背景下进行着与观众的多样化互动,微信摇一摇使观众不再受限于电视的线性传播规律,随时随地都可以畅...

求几个关于传统和文化的名言或诗句

1.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毛泽东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3.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近平4.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6.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7.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习近平8.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

——约翰·赫尔达9.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爱默生10.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高尔基11.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

——阿诺德12.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

——森谷正规13.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

——黑塞14.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邱吉尔...

人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初中历史论文200字左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缺乏,兴趣不浓,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倾向,他们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文学名著、诗歌词赋、成语典故、毛笔字等没有兴趣,缺少教育,而对洋节日、洋快餐,日韩明星,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倍加热门、推崇。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这样的情况如任其发展下去,将导致文化断层、精神缺氧、社会道德缺失,后果非常严重。

国家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制定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对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要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学校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等。

那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

按照《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学生。

2、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

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

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制。

要集中人才,结合我地区特点,编写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

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好的素材。

4、发挥我地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用。

我们这里有许多著名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博物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文化大家及爱国人士的故居等教育场所,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定期学习参观,并以此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5、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环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设专栏、办专刊、学校广播站等载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校园社区等文娱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为中小学生学习接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而我们在学校中最需要继承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抽象整合出来的价值体系的精华,在具体操作时,应把继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传统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因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素质,这两种基本素质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首先继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优良传统。

1、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既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与保证,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学会做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具体表现为爱国、自尊、尊敬、知礼、遵规、反省、改过,诚信、持节、厚仁、贵和、求新等。

我们要使我们的学生做到:(1)学做一个爱国的人。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一个人要自尊、知耻,这是做人的底线之一。

(3)学做一个知礼、遵规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非常重视知礼和遵规。

(4)学做一个反省、改过的人。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就是一个人要不断地反省和改正过失或错误。

(5)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

(6)学做一个持节的人。

持节就是保持气节,具体指志气和节操,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

(7)学做一个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人。

求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

没有求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

(8)学做一个务实践行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讲究实际、崇尚实干的精神,注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2、学会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导学生学会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直接或间接教导学生学习的论述,涉及到学生学习的立志、自强、惜时、毅力、好学、善学、求索、实践等各个方面。

在学会学习方面,我们要使我们的学生做到:(1)学会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学习者。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很重视人生志向的确立。

(2)学会自强,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习者。

自强即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努力进取,昂扬向上。

(3)学会惜时,做一个有效利用时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