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中的植物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接天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有什么诗词中的植物知识

1.《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 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2.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3. 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简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2.《天净沙·秋》元代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译文: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注释:①芙蓉:指荷花。

②辞柯:离开枝干。

③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

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

两人终成良缘。

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 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

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5.《 江城子·江景》宋代: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译文: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

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

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

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注释:1.湖:指杭州西湖。

张先:北宋著名词人。

2.凤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

3.芙蕖:荷花。

6.《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

找一些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折柳--送别,离情 梅花--坚贞,高尚 杨柳——(代表)惜别 菊花——傲视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古迹——怀旧 下面是我找的,你看看不知道有没有用.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

我国历史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

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

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

”(林景熙《夜意》)

有哪些带有植物描写的有意境的古诗词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____志南《绝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____郑思肖《画菊》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____佚名《桃夭》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____马戴《灞上秋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____刘方平《春怨》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____刘彻《秋风辞》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____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杜甫《登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____杨万里《小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____王安石《梅花 / 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____佚名《江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____黄巢《题菊花》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____卢仝《有所思》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____白朴《天净沙·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____郑燮《新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____韦庄《台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宋祁《玉楼春·春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杜甫《春望》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____杜牧《山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佚名《采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____杜甫《绝句二首》

古诗文中以什么植物指代父母

【萱椿】父母的代称。

椿,指父亲;萱,指母亲

椿萱是两种植物,椿就是香椿,萱俗名金针菜或黄花菜。

香椿的嫩芽可以食用,用椿木盖房可“辟邪”。

《庄子·逍遥游》记载:“大椿长寿。

”由此用“椿龄”作祝寿辞,以“椿”为父亲的代称,也称父亲为“椿庭”。

古人把萱草当作忘忧草看待。

相传古人远行时为免母亲惦念,行前要在北堂阶下种一些萱草,所以又把母亲的居室称作“萱堂”,并把“萱”当作母亲的代称。

因此把“椿萱”作为父母的代称。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桑梓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寒食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采薇 采薇,代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扩展资料: 关于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

《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

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参考资料:典故_百度百科...

请问古诗《相思》的诗词意思是什么?

相 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

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

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

“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

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

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

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

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

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

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此物最相思--------红豆本为血凝而成,于是说为最相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古诗词中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