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又看新月上银钩,老龙头整首诗



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地近蓬壶仙作主,杯倾海屋酒添筹。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借得雄涛浇磊块,又看新月上银钩。出自清朝陈丹的 《 澄海楼诗 》 。有关“山海关”的诗词都有哪些?1

长城万里跨龙头,

纵目凭高更上楼。

地近蓬壶仙作主,

杯倾海屋酒添筹。

大风吹日云奔合,

巨浪排空雪怒浮。

借得雄涛浇磊块,

又看新月上银钩。

出自清朝陈丹的 《 澄海楼诗 》

有关“山海关”的诗词都有哪些?

1. 《山海关送季弟南还》【明】 袁崇焕公车犹记昔年情,万里从我塞上征。

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升平?由来友爱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古人名。

2. 《山海关》【清】纳兰性德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3. 《出榆关》【宋】刘著羽檄中原满,萍流四海间。

少时过桂岭,壮岁出榆关。

奇祸心如折,羁愁鬓已斑。

楚累千万亿,知有几人还4. 《塞上曲 送王元美》【明】李攀龙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5. 《宿山海关》【清】 僧函城暮霜冷月中天, 苍海潮怒渔舟隐。

抬眼乱世烽烟处, 已是红尘陌上秋。

雄关屹屹戎马逝, 塞外萧萧草木幽。

只叹萍踪身是客, 影寄云涯若梦游。

山海关的故事:山海关,又称“榆关”,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

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

描写山海关的诗句

1、《山海关》 明 闵的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2、《塞上曲·送王元美》 明 李攀龙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3、《山海关》 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4、《出榆关》 明 戚继光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5、《重登山海关城楼》 明 孙承宗 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重登山海关城楼》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未酬的感慨。

...

和山海关有关的诗句

《出榆关》——戚继光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黄洪宪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宿山海关》——函可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山海关》——闵 的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山海关》——魏源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描写“河北”的诗句有哪些?

1、《于易水送人》 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4、《送崔子还京》 唐代: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译文: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5、《浪淘沙·北戴河》 现代: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 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边?往事已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

山海关的相关诗文

天下第一关即山海关,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关于山海关的诗句如下: 1、《出榆关》宋代:刘著 原文: 羽檄中原满,萍流四海间。

少时过桂岭,壮岁出榆关。

译文:军事文书传到中原,在天下间处世圆滑。

少年时过桂岭,壮年时出榆关。

2、《风流子·出关见桃花》清代:张惠言 原文: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

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

译文:海风吹着我的痩骨,我衣裳单薄,有些寒冷。

四月初,我离开京都,到了山海关。

望见到处都是关塞的墙垣,飞沙北走;山势向渤海延伸,层峦向东方展开。

3、《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其一》明代:李攀龙 原文: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译文:秋天的燕山晚上寒冷寂静,向北返回榆关看大海。

马上的白云随这汉使到来,不知何处不堪愁。

4、《宿山海关》明代:释函可 原文: 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自攒。

译文:又来到了山海关,破旧的衣服抵不住寒冷。

大海依然凶险,山峰依然高耸。

5、《出榆关》明代:戚继光 原文: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译文:我们的先锋部队都是大将军,列阵要杀尽敌人。

晚上出到山海关外,早上看到沙漠的天空。

...

赞美河北风光的古诗词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读】这里面指的是河北的碣石山,坐落在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昌黎县城北,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境内,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

其主峰仙台顶突起于靠近昌黎县城的屏峰障岭正中,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楬似柱,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山因此名“碣石”。

碣石山下有碣阳湖,风景更是醉人。

山海关明太祖朱元璋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高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贡人梯航通异域,天开图画落尘寰。

老臣巡历瞻形胜,追想高皇创业艰。

【解读】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明万里长城的东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

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让人惊叹叫绝。

...

秦皇岛发生的战争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这里属孤竹国辖领,延续千年之久。

著名的“古之贤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

司马迁的《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齐列传》。

今天,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层岩叠嶂、绿树环抱的六音山中,还存有“夷齐读书处”的遗迹。

一些史学家也认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卢龙。

公元前7世纪,孤竹联合异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诸侯国——燕国。

应燕庄公之邀,取得诸侯国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一举灭掉了孤竹国。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卢龙县境内。

战国时期,秦皇岛一带属燕国辽西郡。

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很快使拥有“碣石之饶”的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当时,燕国已经建立舟师,与齐国“合纵”抗秦,并“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史记》)。

可见,那时就已经开始了求仙活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之后,秦始皇曾五次出巡。

公元前215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史记》)。

羡门、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

过去,人们常说,秦始皇来到碣石,目的就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传。

其实,他在碣石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大事业,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带回的“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对北部边境的骚扰。

他派大将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进犯,然后征调民夫50万,在战国时期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艰苦施工,终于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宏伟的长城工程

正因为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就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求仙寻药,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

也许,碣石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秦皇岛。

在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广大地域里,发现的多处秦皇行宫遗址,正是始皇东巡至碣石的历史明证。

秦始皇和其后的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到过碣石。

可是,碣石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被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争论了一两千年,至今还争得不亦乐乎。

其实,他们只是对碣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各持己见,对大致的区域却没什么分歧。

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北戴河区金山嘴、鸽子窝,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

近年来,这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

看来,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以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

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历了。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从烟台芝罘“并海北上”,来到了碣石。

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心情舒畅,踌躇满志,写下了大气磅礴、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

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来到北戴河。

在此之前,他从北京曾给先期到达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

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

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毛泽东还挥毫书写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诗。

毛泽东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 毛泽东曾经对人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这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

(孙志升《大雨落幽燕》)。

应该说,毛泽东的这一段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今天,曹操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一个白脸奸臣,而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魏武帝曹操是在秋天来到了秦皇岛。

金秋时光,天高气爽,鱼肥蟹满,瓜果飘香。

秋天的秦皇岛,秋光秋色,五彩缤纷,到处充满诗情画意。

曹操选择了一个好季节,好季节让诗人触景生情,才思迸发,写出了千古名句。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来到秦皇岛,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他“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篇《春日观海》。

唐太宗是在春天来到秦皇岛的。

秦皇岛的春天,清新温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嫩柳吐绿,芳草萋萋,桃花绽放像火一样红,天空晴朗像海一样蓝,那才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有人想来秦皇岛旅游,真该学一学唐太宗,当春天的脚步刚刚响起的时候,就背起背包,吟咏着唐太宗的诗句,向着大海,缓步走来。

北魏、北齐时期,也都先后修过长城,今天,在秦皇岛市的北部山区和孟姜女庙还能...

谁知道 这篇文章的全文啊

--- 山海关--- -------------------------------------------------------------------------------- 万里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

它像一条巨龙,越荒漠穿草原,盘旋在高山之上,游走于黄河岸旁和渤海之滨,它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完成,历史两千多年。

现存的长城,主要是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在前人的基础上修筑的,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

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粗略的估计:如果单单把现存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那么它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多。

所以,称中国万里长城为世界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

在渤海之滨、燕山之麓的长城上,有一座雄伟的城楼,依山傍海,十分壮观。

这就是历史名关-——山海关,世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位于华北与东北的交界处,北倚群峦叠翠的燕山,南襟烟波浩淼的渤海。

远古时期这里属幽州碣石,是中原与东北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交往的交通要道。

到了中古时期,又成为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

两汉时期,设置临榆县。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始称山海关。

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

因地势险要,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山海关系河北省秦皇岛市三个城市区之一,现辖 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全区总面积192平方公里,全区人口13.8万。

山海关属温暖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 24.6摄氏度,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6.1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10.1摄氏度;无台风、无梅雨,年平均降水量668.1毫米,全年无霜期在180天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15小时。

全区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本区标准冻土深度为0.85米。

山海关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京沈高速公路、 102国道和205国道,京山、沈山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区仅5公里,从山海关到北京、到沈阳分别只有2个小时和3个小时的路程。

山海关火车站是特等站,位于京沈铁路、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中段。

山海关民航机场位于城西南3公里处,可起降大中型客机,通往上海广州哈尔滨西安等15个城市,并准备增开国内其他航线和国际航线。

近临城区的山船码头有4个深水泊位,是良好的装运内外货物的作业区。

城西15公里有全国第二大港-秦皇岛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与世界109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业务往来。

山海关三次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稳定,工业已形成船舶修造、铁路桥梁、机械加工、金属加工等多种行业和门类体系;农业呈城郊型,龙头企业带动,果菜二分天下称雄;旅游业兴旺不衰,“向山野拓展、向海上延伸、向古城挖潜”,连续五年门票收入在 5000万元以上,成为支柱产业。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北依燕山,东傍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隘;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

前人曾以“两面三刀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

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钥”,是恰如其分的。

山海关之所以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修筑精巧,作用重大。

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4公里多,外绕宽16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高12米。

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日“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

在门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各长翼城,以驻军队,互为犄角。

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火台、敌台等附属工程。

以上这些建筑,好象众星拱月般地拱卫着主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匾额,这五个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浑厚.匾额的艺术风格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十分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更加奇特俊秀。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淼;北登长城,蜿蜓起伏,气势磅礴。

那边连绵起伏的城墙上,每隔几百米,就有敌台高耸。

在城楼上,俯瞰附近敌楼、烽火台,凝视城楼内陈列的兵器盔甲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壁垒森严,仿佛置身於古代战场。

万里长城这条苍龙的巨首“老龙头”,位於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

长城自关城蜿蜓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折与海岸平行,止於老龙头山岗上的宁海城。

今天到龙头,仍可看到长城常受海涛重击,木材石料难以长久保持坚固,工匠们便用铁锅固沙打基础,上面再砌砖石。

现在老龙头及其附近的城墙已经修复,它地势高峻,海天开阔,树木繁茂,空气清凉湿润,是登高望海的理想场所。

在山海关附近,还有根据历史传说修建的孟姜女庙。

据传说,孟姜女跨过万水千山为丈夫送寒衣,当来到修长城的工地时,听说丈夫已经累死,顿时悲痛欲绝,一连三天三夜,将一段长城哭倒。

后人为了纪念她,便修了贞女祠(俗称姜女庙)。

孟姜女庙坐落在山海关城东凤凰山顶上,庙内现有山门、前殿、后殿和振衣亭四座建筑。

前殿供孟姜女塑像,身着青衫素服...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又看新月上银钩,老龙头整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