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黄河的诗词



一、黄河、长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下请选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一、黄河长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下请选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李白《公无渡河》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 李益《塞下曲·其一》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 谢榛《渡黄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 李流芳《黄河夜泊》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 —— 温庭筠《拂舞词 》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 —— 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 李白《塞上曲》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 李白《发白马》

二、扩展知识

1、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2、黄河简介: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帮忙找些有关人生哲理的古诗句!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

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

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

励志从军的诗句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蜀相》 译文: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 译文: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译文: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译文: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译文: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 译文: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

求个带“雨露”的古诗词或名句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钱起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

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宋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唐 张说《踏歌词》: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宋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

望庐山瀑布诗词朗诵

望庐山瀑布二首⑴其一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⑶。

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⑹。

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⑾;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⑿。

而我乐名山⒀,对之心益闲⒁;无论漱琼液⒂,还得洗尘颜⒃。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⒄。

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⒅。

飞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银河落九天⒇。

[2] [3] [4]

有关甲午海战的诗词

十一国庆节 建国60周年诗歌 建国60周年诗歌上下五千,重山万水,沧海文韵,繁星人杰,升腾寰宇,何其壮哉的中国啊!听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们心中蓦然升起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中国建立已经60周年,回首过去:是长征火箭冲向太空的身影,是解放军用脊梁抵住的长江大堤,是奥运序曲前澎湃在运动员胸中的热血……我们,正值风华少年,十六七岁,是充满理想的年龄,是求知的关键时刻。

展开理想的双臂,扑向知识的海洋,寻求金色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无愧于青春,无愧于祖国

初升的太阳啊!该是你释放光芒的时候了;祖国的花朵啊!该是你散放芬芳的时候了;21世纪的接班人啊!该是你展现风采的时候了!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在向我们召唤,历史将会永远记住我们的身影,前进吧,前进吧,让我们释放青春的能量,点燃激情的梦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黄河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