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

金牛区 公办

028-83332461

成都市金牛区高笋塘红旗巷9号

http://www.cd33z.com/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成功的快乐 ——记奋进中的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 图片1_副本.png 蓉城之北,沙河南畔,繁华商都,宁静一隅,八十余载办学历史,优质学校勃勃生机。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始创于1929年,前身为树德中学女子部,丰富的历史积淀、崭新的发展机遇,使这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优良办学传统的老校焕发着不息的生命活力。 学校秉承“让每个孩子享有成功的快乐!”这一办学理念,以 “感恩·励志·树德·成才”为校训,帮助学生立足现在,走向未来,形成了“和谐、求真、创新、进步”的校风。学校在努力创设优美、和谐、务实、创新的校园环境的同时,不断更新拓展教育教学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幸福教育。 温馨幽静,营造宜学环境 校园内鲜花常开、绿树满目,聚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自然和人文环境和谐相生。流水潺潺的涌泉、古朴厚重的感恩石、小巧玲珑的雕塑等精心点缀,使优美环境中隐藏生命的律动。教学科研、生活住宿两大建筑群体,浑然一体,典雅别致。 图片2_副本.png 优良师资,培育栋梁英才 学校校风正、学风好、教风严,研究氛围浓,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高级教师21名,省、市、区级的优秀教师、教育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中青年骨干教师达到58人。他们志在教书育人,精于笃学敬业,用智慧铸就智慧,用爱心成就爱心。全体教师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演绎着精彩的教育人生。 幸福课堂,造就教学品质 学校专注于课堂改革,提出了“提升课堂效益,打造幸福教育”的课改理念,积极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三·三快乐学习”小组合作形式,所谓“三·三快乐学习”即“合作、和谐、发展”和“自主、互助、共赢”快乐学习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个个融入课堂,人人参与竞争,师生得到发展,全体收获幸福。在探索课改的几年中,学校中考成绩斐然。 图片3_副本.png 感恩励志,彰显德育特色 我校长期坚持开展以“感恩、励志”为核心的特色教育,围绕这一主题,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感恩主题班会、感恩励志演讲、感恩公益活动等。“感恩”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溶于师生的血液,显于师生的言行。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成长特点,构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红十字救护培训为德育特色,篮球、乒乓球、围棋、书法、版画、川剧文化为艺体特色,电子制作、无线电为科技特色的全方位教育体系。 在这里,进城务工子女谱写着他们美丽的青春诗篇。他们中有各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生,有各类电子科技竞赛的佼佼者,有艺术表演比赛中的优胜者。莘莘学子怀揣理想走进校门,又带着收获的喜悦离开,这正是他们成长的足迹。 刚被评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的三十三中学校,虽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却从未停止创新和突破的脚步,“省阳光体育示范校”、“省级档案管理一级单位”、“市川剧特色示范校”、 “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成都市青年文明号”……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文化内涵不断升华,城北优质初中品牌形象日益凸显。 图片4_副本.png 如今,全体三十三中人正以团结拼搏、求实奉献的精神,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斗志描绘着金牛教育事业的美好蓝图。成都三十三中恰如一株默默生长的兰草,悄然绽放,幽香四溢。

招生 简章

教学 成果

校长寄语——锐意进取秉承先进理念 信心满怀谱写崭新篇章 做一个自觉的耕耘者 雷志挺 什么是教育?这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且常思而常新的命题,没人能给出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专家学者们或许有很多翔实的阐释,但这里我想讨论作为普通一线教育者眼中的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来自于农村,农民身上特有的韧劲和勤奋始终伴随着我。我虽没有躬耕陇亩,但在我眼中,践行教育事业就像是农民耕作一样,手中培育的都是生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我极为赞同,教育和耕种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农业是栽培作物,这些对象都是有生命力的,有它们各自的生长规律,农民遵循自然规律,选择不同的培育方式,耐心地观察生命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怀着惊喜地心情等待秋天的硕果累累。这一切,不都与人的培育一样吗? “像农民热爱土地一样,热爱教育事业。” 教育之于我,就像土地之于农民一样,农民眷恋着这块孕育希望的土地,我也深深地爱着这片涌动着生命力的教育热土。农业耕作和教书育人的对象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香,万物各成其美,人作为万物之灵,更是如此。当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欣赏生命、热爱生命,万物才能绽放最美的形态,教育就是要给生命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坏境。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群朝圣者行走在赶往圣地的路上,长途跋涉,肩上的大包小包让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在人群中,唯独一个背着弟弟的小女孩神态自若,步履轻松。同行者很奇怪,就问小女孩为什么你不累呢?小女孩微微一笑说:“你们背的是包袱,而我背的是生命啊!”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鲜活的、灵动的。教育的过程就是要象耕种者那样以生命为重,尊重每一个生命,热爱每一片土地。 我认为,一个人莫大的幸运在于选择了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只有热爱,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倾情投入。农民热爱土地视之为“命根子”,热爱幼苗视之为“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教育,不热爱我们的学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育的热土上,种下“热爱”的种子,让它成为我们人生的自觉需要。 “在教育的热土上精耕细作。” 农民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用一颗能关爱生命的期待之心,不断的满足种子的需要,让它茁壮成长。他们不会因为作物生长缓慢而揠苗助长,不会指望一次浇水施肥就大功告成。这就是精耕细作,教育事业也同样需要。 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育者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尊重每个生命自然生长的特性。不同的学生其家庭、智力、健康状况、年龄、认知水平等各不相同,要看到差异,并关注差异,根据每个生命的不同特点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提供最佳的成长条件,扬长避短,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当我们对挺拔茁壮、青翠葱绿的幼苗疼爱有加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对那些暂时“矮人半截”的弱苗也要呵护备至,甚至一些“歪瓜裂枣”也要好好培育,指引扶正。这样才能让每个生命都能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尊严的,是受到重视的。只有我们用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经营好我们的这方教育地,耐心等待、慢慢培育,才能收获硕果。 精耕细作的教育需要耕耘者有一些细心、一份耐心、一颗真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减少教育的浮躁与功利,让我们的劳动变成一种真诚的付出,变成一种自觉的奉献,用我们的细心对待每一个过程,用我们的耐心期待每一个成果,用我们的真心关爱每一个生命。 “教育也需引入科学的管理” 教育需要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这种执着的耕种精神是所有时代的教育都需要的。不过,如果像传统农业一样,教育也固守着四亩三分地,不引入科学化的管理,那么最终教育的庄稼地里将不会有丰厚的收获。“细节为实,创新为魂”,我们的教育同样也需要现代农业的科学化管理观念。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所以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教育通向达路的必需因素。 我们用精细化的服务来促进每一位学生茁壮稳步的成长,我们更应该用科学化的管理来保障每一位学生更和谐、更全面的发展。教育跟耕种一样,不是听之任之或者靠天靠地,它需要科学的管理。这里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学管理、生活指引、习惯养成、品格培养……这些都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态度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我认为,学校学生要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发展全面、心态开放、视野开阔、人格健全、个性突出、富含品格、善于学习、成绩优异”,即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全面的、个性的、快乐的发展。从而使每一位践行教育的工作者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我们的教育愿景是:教育的所有活动都能按人性和教育规律来开展,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高。每一个教育者都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自觉、努力、快乐的工作,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教育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每一位教育者自觉的人生追求。 老师们,让我们成为一个虔诚的教育者,成为一名自觉躬耕教育热土的耕耘者。让我们用全部的热情在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用科学化的管理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