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毛主席诗词 六盘水



毛泽东诗词中乌蒙是什么意思是指乌蒙山,长征路上经过的。乌蒙山,是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上主要山脉之一,东北?西南走向。乌蒙山北起云南、贵州两省边界,南至云南昆明境内,全长250公里。乌蒙山主峰韭菜坪位于

毛泽东诗词中乌蒙是什么意思

是指乌蒙山,长征路上经过的。

乌蒙山,是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上主要山脉之一,东北?西南走向。

乌蒙山北起云南贵州两省边界,南至云南昆明境内,全长250公里。

乌蒙山主峰韭菜坪位于贵州六盘水和赫章县交界地区,海拔2900米,为贵州最高峰。

请采纳

求解!关于曲靖的历史!!

你去查查段氏与东爨三十七部会盟那段时间的历史,或许会有帮助! 乌蒙在历史长河中由人名嬗变为部号、地名和山名的变化过程,即是彝族社会发展、变化史。

它标志着彝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

一、人名“乌蒙” 乌蒙是唐时始迁于窦地甸的阿统十一孙,最早见于明代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

明末曹学(蜀中广记·边防记》和清代乾隆初年傀蜕《滇云历年传》等书,也有相同记载,说明今天仍然常用的“乌蒙”一词,原本是人名。

乌蒙源于人名之说未曾产生过较大争议,但乌蒙生活的时代则歧说不一。

这是因为彝族历史无纪年可以查对,只有用父子连名制去推算。

而史家以多少年为一代并不统一,或以25年为一代,或28年为一代,或以30年为一代。

其测算结果,年代相差甚远,出入较大。

笔者根据贵州《大定县志》安氏谱及相关资料测算,彝族父子连名每代只能在18至20年之间。

如用每代20年去计算,从生活在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助武候南征的济火至22世裔孙阿统,有440年,加上225年则为公元665年,约在唐代高宗前期,符合唐时阿统“始迁于窦地甸”之说。

再加上“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时约在公元885年,已经是唐代晚期。

当时的唐王朝早已无力控制原爨氏统治下的地区,乌蒙的发展壮大再无朝政和南中“大姓”的干涉,于是得以扩土称王,雄踞一方。

“乌蒙”之名,从此流传青史。

彝、汉文史料中的“乌蒙”之称,也屡见不鲜。

例如:《元史·地理志》阔州载:“州治密纳甸,古无城邑,乌蒙所居”;宋史《黎州诸蛮传》载:“乌蒙蛮在州东南千里”;吴恒《彝族简史》载:“……‘阿猛’当即‘阿蒙’(‘乌蒙’)”。

人名“乌蒙”时期,是今天彝族形成的前身时期,也是彝族先民由游牧开始走向定居的时期。

二、部号“乌蒙” 乌蒙建立了乌蒙部。

据元、明两代历史记载,其他芒部、乌撒都是“其后昌盛,因祖名。

”芒部是何时子孙昌盛因祖名不详,尚未见史书记载。

据《元史·地理志》和《蜀中广记·边防记》记载,乌撒是宋时乌些(乌撒)之后折怒始强大,因起远祖乌撒为部名。

阿统、芒部、乌撒等人,为乌蛮仲牟由(笃慕俄)之裔,都是唐代人。

其中阿统迁入窦地甸(今昭阳区)、乌撒居巴的甸(威宁)、也都是唐时先后进入这些地区,随爨氏的灭亡而来。

只有阿统之子芒部居原地屈流大雄甸(镇雄)。

乌蛮仲牟由之裔称雄建立部落王国,割据一方之时,不只是乌蒙、芒部、东川、乌撒是在唐代天宝年间之后,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灭亡之前。

其实所有东爨乌蛮各部的建立都是如此,据《蛮书》记载:贞元十年(公元794年)袁滋为册南诏使,途经东爨乌蛮之地,所记乌蛮七部中未有“乌蒙”等部名称。

至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自滇东起兵,得到“乌蛮三十七部”的支持,其中有乌蒙、乌撒、芒部、閟畔等部。

证明这百余年间之内,是东爨乌蛮仲牟由之裔各部在川、黔、滇、桂交界地带建立的奴隶制王国时期。

在曲靖出土的《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记录下三十七部与大理国的盟约关系

乌蒙、乌撒、芒部、诸部到北宋初年,乌蒙、芒部、乌撒、水西向川南发展,至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遭宋王朝打击之后,才往今云、贵边境退缩。

宋封阿杓为乌蒙王就是这时。

《蜀中名胜记》说:“筠连县汉定川县,唐之筠连州也。

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

”指明今盐津县普洱镇夷都山确是当年乌蒙王所在地。

部号“乌蒙”时期,是彝族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时期。

其鼎盛在宋代。

彝书《西南彝志》说:“恒捕濮的人,恒以濮使用”,“濮裔以万计,久为彝所平。

”指的主要就是这一历史时期。

三、地名“乌蒙” 乌蒙作为地名使用,首先是行政机构建置名称,起于元代元世祖以平章政事赛典赤行省云南之后,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管理性质的组织改设为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

是年,置芒部路,乌撒部内附。

十三年十月,元军攻乌蒙,使乌蒙归今四川筠连县,诏开乌蒙道。

是年,立乌蒙路、乌撒路。

二十一年置乌撒乌蒙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领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路。

但各路治所在今何地不详。

《云南辞典》说:乌蒙路治所在今昭通市,(现昭阳区)。

又说:乌撒乌蒙宣慰司治所在乌撒路(今贵州威宁)。

从元史查考,宣慰司署不可能建在威宁,它不是四路的中心

乌蒙路治所,初也不可能是昭阳区。

因为这里不是宋时乌蒙部的中心地带,而是乌撒与乌蒙不时发生争夺的交界处。

据《元史》记载:“二十二年九月,乌蒙叛,命四川行院也速答儿将兵讨之,马湖总管汝作以蛮军三百为助,降西崖门酋长阿者等百余户”。

又:“十月,乌蒙蛮夷宣抚使阿蒙(谋)叛,诏征罗必甸兵同云南行省共讨之。

”以上交战之地名,无一在今昭阳区境内,由此推断乌蒙路治所当初应在盐津普洱乌蒙部旧地。

乌撒乌蒙宣慰司署,应如陈序德、卢常美《论元对乌蒙等部政策及城乡建设》所说:乌撒乌蒙宣慰司府,乌撒乌蒙元帅府,乌蒙等处屯田总管万户府都是在今昭通市昭阳区天梯土城。

明、清乌蒙土府沿用,毁于清雍正...

攀枝花的大事记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 矗立在攀枝花密地大桥的常隆庆塑像当今世界上的城市,成千上万,但人们已很难说清它们的起源了,因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远古时代第一次播下种子时所形成的村落演变而来的。

而在千年的“不毛之地”上新建的钢城渡口市(现攀枝花市),由于奠基于当代地质科学者们的大量辛勤劳动,就使我们有幸能探究它的起因,说出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渡口(攀枝花)有别于其它城市的一个特点。

谈到攀枝花市的起因,就不能不谈到攀枝花的发现人。

有一种说法,称攀枝花是法国人李克列(M.A.Legelete)于一八九九年发现的。

现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教授曾托人查阅了国内现存的外文资料,结果是毫无根据。

现在地质界公认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发现的;但发现的年代,诸说不一,初计有五:一九三二年、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五年、一九三六年和一九四零年。

一、常隆庆教授一九三零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接着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了两年整。

一九三二年九月由北京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推荐,受四川大实业家卢作孚的邀请来到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任地质研究所主任。

根据常先生的自传,当年冬天仅到川西地区作过地质调查,而没有涉足川南,故一九三二年发现之说难以成立。

二、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四零年,常先生曾六度出入攀西地区。

根据他生前绘制的路线图和著作《四川省雷马峨屏调查记》,证明一九三四年他最远也只到了凉山州的雷波,还没有到过西昌,故没来攀枝花。

三、一九三五年春,常先生到万县、绥定一带调查石油。

夏季到南京苏州,秋季同李贤诚到綦江测绘铁矿地质图,为开办重庆钢铁厂做准备工作。

直到年底,他才启程来四川西南一带。

四、一九三六年是常先生涉足整个攀西地区作出重大发现的一年,也是“发现攀枝花”存在争执的一年,据常先生的遗墨:“(一九三五年)我在綦江铁矿大约才一个月上下,院中因四川西南会理一带发生地震,金沙江断流,又通知我前往调查。

我将綦江全部工作交李贤诚负责,同离开綦江,同助理员殷学忠向西昌进发,当时已接近一九三五年底……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须完全步行,途中又要画线路图,并采集标本,所以行程很慢,到西昌时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二、三月间了。

我们的路线是先到会理去看所谓金沙江因地震而断流之地。

也只有山痕迹,别无所见。

但到会理之后,看见当地地质情况很合乎金属生成,我们就在会理把重心放在找矿上面。

当地许多矿是早已发现了的,并且曾经开采过;一些矿是以前没有人知道的,都未经过地质学家作过储量计算或研究,我们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这次我们在西昌地区走了七县,大小矿区看了不少。

我认为这是四川矿产很丰富的地区,在写报告时,除了说一般的地质情形外,并把成矿原理也讲了一些,因此就写了好几万字,编成一本《宁属七县地质矿产》。

在这本报告中,除了攀枝花铁矿外,其它较大的矿产大部分都有记载。

” 一九三九年四月有一个《中国西部科学院工作概况》的腊纸刻写油印本,其中介绍地质研究所工作时,提到了常先生进行的十三项野外调查,第七项中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部科学院受四川省政府建设厅之托,调查西昌、越隽、冕宁、盐源、盐边、会理、宁南七县地质矿产,费时半载,周历七县,实勘矿区五十余处……” 据此,常先生“认为安宁河流域,矿产之丰,为西南诸省之完冠,而地处川、滇、康三省之交,有绾西南之势。

诚能将由成都经西昌至昆明铁路筑成,则安宁河流域,当为国内极佳之工业区。

” 为了纪念常隆庆,攀枝花市政府在密地大桥旁修建了常隆庆塑像,并将密地大桥至小攀枝花(兰尖铁矿所在地)的一段道路命名为”隆庆路“。

攀枝花建市纪念日 1964年11月1日,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视察攀枝花。

视察期间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解决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体制、计划单列、设计下放审批、生活物资供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随同来攀的有中央各部委和川、滇两省的负责人,共计20余人。

5日,李、薄两位副总理给党中央、毛主席写报告,进一步认定弄弄坪地区确实是一个建设后方战略基地的理想场所。

1965年1月18日,周恩来总理批示:“攀枝花成立特区政府,仿大庆例,政企合一。

成立党委,由冶金部党委为主,四川省为辅,实行双重领导

” 1965年2月23日,冶金部吕东部长、徐驰副部长向薄一波副总理写报告,汇报攀枝花建设进展情况,提出“攀枝花钢铁联合企业的建设进度,可以提前一到两年时间”的设想。

薄一波副总理在报告上批:送主席、总理、邓、彭阅。

3月4日,毛泽东主席批示:“此件很好。

”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攀枝花建市纪念日。

邓小平同志视察攀枝花 为了改变我国工业部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在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胆略和气魄,作出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英明决策,并亲自指定周恩来总理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

1965年是攀枝花建设历史上工作最困难,任务最繁重的一年。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

毛泽东诗词 钟山夜雨起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全诗

展开全部 毛泽东诗词全集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4 毛主席诗词(全集)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千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譬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 仿陆放翁诗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今闻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餮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地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五律 三上北高峰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

毛主席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争清平乐 蒋桂战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

毛泽东有关长征的诗词(七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愕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主席诗词44字或46字

菩萨蛮(44字)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44字)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采桑子(44字)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清平乐(46字)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主席诗词我感觉毛主席有一首诗词,里面有一句是:32年过去弹指一...

这是毛主席在重上井冈山是所做的一首词, 词牌名是《水调歌头》。

全词是: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