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 > 数学

2021年第一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检测题解析(难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表内乘法一(即1至5的乘法口诀)进行设计,涵盖了多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还包括了逻辑推理、图形识别、实际问题解决等多种技能。例如,例1让学生通过推理确定数字代表的乘法口诀;例2则需要学生将实际物品摆放成规范的乘法模型;例3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例4和例5考察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而例6至例14则涉及更复杂的乘法运算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所涉及的知识点

表内乘法一(1至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与综合运用。

第一单元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例1】猜猜每种水果各代表数字几。

+ + +=20 ×=15

=( ) =( )

思路分析:本题的考查点是乘法口诀。可以运用推理法来解决这个算式谜问题。

两种水果和各代表一个数字。

+++=20 4个相加的和是20

×4=20 =5

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3

×=15

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解答:=5 =3

【例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计算出下图中梨的个数吗?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观察原题图是一个不规范的排列形式,无法直接列出乘法算式,可以变化一下变成规范的排列形式。只有使每行的梨的个数相同,才能列出乘法算式。把最下面的一个移到从上面数第二行的右边,下面倒数第二行的两个移到正数第三行的右边,使每行的个数相同,调整一下摆放角度,即变成下面的排列形式。

现在每行有5个梨,共3行,可以列出乘法算式3×5或者5×3。

解答:3×5=15(个)或 5×3=15(个)

答:一共有15个梨。

【例3】根据图列出乘法算式。

(1) (2)

( )×( )=( ) ( )×( )=( )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看图写出乘法算式。解答时,先读懂图意,找出每组图形的个数和组数,然后写出乘法算式。

(1)每组有2个,一共有4组,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为2×4=8。

(2)通过平移和割补原来的图形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是4个方格宽是3个方格的长方形,这样可以得出乘法算式4×3=12。(如图)

解答:(1)2×4=8 (2)4×3=12

【例4】( )里最大能填几?

( )×5<22 13>5×( ) 26>5×( ) ( )×5<17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灵活运用乘法口诀。原题中每个乘法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5,可以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从而确定括号里要填的数。

第一个算式中,想几乘以5的积小于22,可以想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前4个积都小于22,第5个积大于22,从前4个积中选择,要求( )里最大填的数字最大,所以只能填4;还可以想几个5相加的和小于22,也可以确定括号里要填的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其余3个算式中要填的数。

解答:4 2 5 3

【例5】请你猜一猜。

(1)○+○+○=18 ○×□=12 ○=( ) □=( )

(2)已知△×△=25   △+□=13   △+△=( )   □=(   )

(3)已知□+○=9    □×○=18    □=(  )  ○=(   )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符号算式问题。解答时,先读懂算式的意义,然后再想相关的口诀,最后求出符号所代表的数值。

(1)已知○+○+○=18,也就是3个○的和是18,根据三六十八可以得出○=6;又因为○×□=12,也就是6×□=12,所以□=2。

(2)已知△×△=25,也就是2个△相乘的积是25,根据五五二十五得出△=5,

这样计算出△+△=10;又因为△+□=13,也就是5++□=13,所以□=8。

(3)已知□+○=9、□×○=18,观察算式想:两个数的和是9,积是18,满足这样条件的数只有3和6,所以□=3、○=6。

解答:(1)6 2 (2)10 8 (3)3 6

【例6】一排座位坐4个人,还空着1个座位。如果把两排座位全坐满,可以坐多少人?

思路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乘法算式计算。一排座位坐4个人,还空着1个座位,说明一排座位有4+1=5(个),求2排座位全坐满可以做多少人,就是求2个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以根据题意画出下面的示意图。

解答:4+1=5(人) 5×2=10(人)或者2×5=10(人)

答:如果把两排座位全坐满,可以坐10人。

【例7】李叔叔把一根细铁丝对折后再对折,这时每段铁丝的长度是2米。你知道这根细铁丝原来是多少米长吗?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2的乘法口诀。解答此题的关键点是正确理解“对折后再对折”的意思。根据题意画示意图如下:

第一次对折 第二次对折

观察上图可知,这根细铁丝对折后再对折,最后就有4段长度相同的铁丝,每段铁丝的长度是2米。求这根细铁丝原来长多少米,也就是求4个2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2×4或者4×2。

解答:2×4=8(米)或者 4×2 =8(米)

答:这根细铁丝原来是8米长。

【例8】找规律填一填。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给出的算式发现规律然后利用规律来填数。解答时,先根据给出的已知的每组中的数有什么规律,找到规律后再填数。

观察第一组中给出的已知数发现:6×3+2=20;第二组中给出的已知数5×6+4=34;所以第三组中的( )×2+3=15,( )里应填6;第四组中的2×( )+20=32,( )里应填6。

解答:6 6

【例9】玲玲从强强手中借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她每天看2页,看了5天,玲玲第6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

思路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前5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第6天开始看的那一页就是在前5天看的页数的基础上再加上1。已知每天看2页,看了5天,求5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就是求5个2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2×5或者5×2。

解答:2×5=10(米)或者 5×2=10(米)

10+1=11(页)

答:玲玲第6天应该从第11页开始看。

【例10】找出下面前两组数据有什么规律,把后面的两组数填写完整。

思路分析:观察上面前2组数据,列出下表。

观察比较发现,每组中上面两个数相乘的积恰是下面的数,根据这个规律即可确定后面两组数中要填的数。

解答:9 8

【例11】同学们排成方队做操,从前、后、左、右数,陆明都在第3个,你知道方队一共有多少人吗?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图示法解答方队问题。解答时可以先画出方队图,然后数出方队的行数和列数,最后列出算式解答出总人数。

从前、后、左、右数,陆明都在第3个,所以可以得出:这个方队有5行5列(如下图),这样得出一共有5×5=25(人)。

解答:5×5=25(人) 答:一共有25人。

【例12】植物园的中间有一条小路,小路的左边有4行桂花树,每行3棵,右边有4棵桂花树。你能算出植物园里一共多少棵桂花树吗?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3、4的乘法口诀。解决此题的关键点是清楚“4行桂花,每行3棵”的排列形式,根据题意这些桂花树的排列示意图如下:

可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方法一:先求出小路左边的桂花树棵树,3×4=12(棵),再加上右边的4棵,总共有12+4=16(棵);方法二:左边的4行桂花树竖着看3列,右边的4棵也可以看作1列,这样总共有4列桂花树,每列是4棵,总共有4×4=16(棵)桂花树。

解答:3×4+4=16(棵)或者4×4=16(棵)

答:植物园里一共有16棵桂花树。

【例13】向阳村改造,在路的一侧植树,每相邻两棵树间的距离是3米,第1棵树和第5棵树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思路分析: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第1棵树和第5棵树间有几个间隔根据题意画出如下示意图:

从图中可知,每相邻两棵树间的距离是3米,第1棵树和第5棵树间一共有4个间隔,求第1棵树和第5棵树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就是求4个3米是多少米,用乘法计算,列式是3×4。

解答:3×4=12(米)

答:第1棵树和第5棵树间的距离是12米。

【例14】你会填吗?

(1)3+2+2+5=× =( ) =( )

(2)2+3+4+5+6=× =( ) =( )

思路分析: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把算式左边的不同的加数变成相同的加数的形式。

算式(1)中的左边是3+2+2+5,如果试想从5中各拿出1给两个2,那么两个2就变成了2+1=3,原式就变成3+2+2+5=3+3+3+3=3×4, =3, =4或者=4,=3;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知道2+3+4+5+6=4+4+4+4+4=4×5,=4 =5或者=5 =4。

解答:=3 =4或者=4 =3

=4 =5或者 =5 =4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1977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