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 > 数学

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针对小学数学中的乘法和除法意义进行复习和整理。试卷内容包括对乘法和除法概念的理解、算式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的认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涵盖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其应用,包括算式的读写、各部分名称的认知,以及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100页的内容,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三第1,2,3,8题。

教学提示

重视知识的梳理。在单元教学结束一般的练习课里,应该有对单元知识的整理,在总复习课也应该进行整理,但整理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整册书相关内容甚至是钱,面所学的有联系的知识技能,通过整理,让学生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大纲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理本期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乘除法算式,说出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1.看目录,回忆整理。

教师:孩子们,本期新课内容的学习已经结束。请打开教科书目录看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后跟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归纳整理。

本期主要内容有:(1)表内乘法和除法;(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4)测量长度。

3.揭示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看目录回忆整理所学数学知识,构建全册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为以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复习,沟通联系。

1.复习乘法的意义。

(1)质疑问难。

教师:你对乘法有哪些了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②我会在摆一摆中说乘法算式。

③我会根据乘法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④我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⑤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

(2)深化认识。

①完成教科书第99页总复习第1题。

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写算式,最后说一说怎样想的。

想:每堆6朵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追问:为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乘法算?(因为每堆6朵花,有3堆,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就是求3个6相加的和,所以用乘法算。)

教师依次增加1个6朵,2个6朵,3个6朵……9个6朵,学生口头列式(抢答)。

②写一写,画一画。

写一个乘法算式,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

如:

2×4表示2个4,我每份画4个五角星,画这样的2份,就是2个4。

2×4也可以表示4个2,我每份画两个桃心,画这样的4份,就是4个2。

(3)看图填一填。

独立思考后口答,并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只写一个乘法算式?

(4)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2.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0页第4题。

议一议:什么是平均分?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教师:什么是平均分呢?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学生2: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3个放1份。

学生3: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先每份分1个,分去5个,再每份分1个,再分走5个,最后每份分1个,刚好分完。

(2)追问: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个?怎样列式?

(3)用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口答:把5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54里面有几个9?

(5)追问:54连续减9,减几次得0?

(6)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3.复习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9页第2题。

(2)同桌读一读,说一说。

(3)全班交流并板书。

6×4=24

(因数)(因数)(积)

45÷5=9

(被除数)(除数)(商)

读作:6乘4等于24读作:45除以5等于9

(4)小结: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的数都是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求积用乘法计算;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得的结果是商,求商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从形象到直观,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分一分、议一议等方式真正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同时,沟通了加法与乘法、减法与除法的联系,也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抽象的意义直观化。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教科书第102页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做好对学困生的辅导。

2.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103页练习二十三第8题。

(1)看图获取信息,独立列式。

(2)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方法一:6+6+5=17。

方法二:比2个6多5个,6×2+5=17。

方法三:比3个6少1,6×3-1=17。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既有基础知识的练习,又有思维发展的练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这也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唯有触及学生内心的,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之间相互的善意提醒胜过教师重复的强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的开始教师紧紧抓住知识点的关键,进行把乘法相关知识进行梳理,让这一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激活,同时也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乘法知识体系,在复习习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乘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复习课的关键是通过学生的反馈,自己的分析,然后归纳总结,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找重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难点在学生自己的讨论中化解。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能只停留在题组的练习中,让学生的技能在拓展题中提升。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2219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