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 > 数学

5、测量长度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围绕小学数学中长度单位的教学内容展开,重点复习米(m)、分米(dm)和厘米(cm)等长度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一系列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估算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建立米、分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并理解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5、测量长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第11题,练习二十三第10题。

教学提示

米和厘米的复习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建立清晰地关于米和厘米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再次比划出1厘米和1米的大概长度,进一步强化两者的概念,通过估量一些常见的简单的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建立明确的单位意识,在估量的过程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认识;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大小比较,深化学生对米和厘米之间进率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建立1cm、1dm和1m的长度观念。

2.通过复习,知道1dm=10cm,1m=10dm,1m=100cm。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建立1cm、1dm和1m的长度观念。

难点

知道1dm=10cm,1m=10dm,1m=100cm。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数学日记。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比赛(出示课件)

3×8= 2×6= 5×9= 7×8=

21÷3= 12÷4= 54÷9= 9÷1=

4×7= 8×5= 72+8= 45÷5=

36÷4= 18÷3= 72÷8= 81÷9=

计时口算,评出优胜者。

2.读数学日记。

昨天晚上,我用17dm长的铅笔做完作业后量得爸爸的身高是160m。

(1)学生自由读,引出笑声。

(2)教师追问发笑原因。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融入口算比赛、数学日记于教学中,一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四是激发学生复习旧知的兴趣。

(二)自主整理,形成网络。

1.回忆整理。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dm=(10)cm1m=(10)dm1m=(100)cm

4.举例说明。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分别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5.小结。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测量距离通常用长度单位米;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分米;量很短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厘米。1m=10dm,1dm=10cm,1m=100cm。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整理已学知识,唤起对旧知的回忆,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牢固建立米、分米、厘米长度观念,深刻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1)画一画。

用直尺分别画1cm、1dm长的线段。

(2)比一比。

用手比划1cm、1dm、1m,想象1cm、1dm、1m到底有多长。

(3)填一填。(练习二十三第10题第1小题)

70cm=( )dm 3m=( )dm 9dm=( )cm

90dm=( )m 1m=( )cm 60cm=( )dm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追问:3m=()dm,你是怎样想的?

想:1m=10dm,3m就是3个10dm,所以3m=30dm。

追问:90dm=( )m,你是怎样想的?

想:1m=10dm,90dm里面有9个10dm,所以90dm=9m。

2.综合练习。

(1)在○里填“<”“>”或“=”。(练习二十三第10题第3小题。)

79cm○8dm 100cm○1m 99cm○1dm

10dm○1m 9dm○90cm 45cm○45dm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追问:79cm<8dm,你是怎样想的?

想:8dm=80cm,79cm<80cm,所以,79cm<80dm。

追问:10dm=1m,你是怎样想的?

想:1m=10dm,反过来,10dm=1m,所以10dm=1m。

(2)在( )里填合适的单位。(练习二十三第10题第2小题。)

一棵大树高约18( ),教室宽约6( );

一只小虫子长约2( ),桌子高约8( );

小明身高约98( ),数学书长约26( )。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想:一棵大树高约18m,因为大树很高,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单位米。

一只小虫子长约2cm,因为小虫子的身子很短,量很短物体的长度用单位厘米。桌子高约8dm,因为桌子高度不足1m,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单位分米。

3.拓展练习。

(1)分别量出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四条边的长,你发现了什么?

①量长方形和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②小组交流发现。

③全班交流发现。

学生1: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

学生1:长方形的两条短边相等。

学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

学生3: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2)修改数学日记。

昨天晚上,我用17dm长的铅笔做完作业后量得爸爸的身高是160m。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想法。

4.小结。

在准确运用长度单位中,应先想想1cm、1dm、1m到底有多长,再想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建立1cm、1dm、1m长度观念较难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换一换、改一改等数学活动中独立思考,交流想法,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有哪些要提醒同学们的?

学生1:我知道1dm=10cm,1m=10dm,1m=100cm。

学生2:我知道怎样换算单位。

学生3:我想提醒同学们要正确用单位,不然就要闹笑话。

学生4:我还要提醒同学们要记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

设计意图: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环节中,教师不但要注重让学生谈知识方面的,更要谈获得知识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十分体验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不管在哪个内容的复习上,都没有离开学生自主的交流,教师只站在指导的位置,对于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只做点拨,教师在关键的时候位置却少不了适当的点评。虽然,这一节课的设计内容不多,但却很充实,因为教师把握好知识的关键,让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人,让孩子在互相的交流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使知识内化。

从这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来看,确实是一节优质高效的课堂。我们看到,复习题目的容量不是复习课的关键,关键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它要让学生摸清知识的根与叶。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2219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